第290章援筆成詩金陵句


    馬驥一行人在金山寺盤桓半日,與佟愚、普一道別之後,乘船沿江而上前往應天。


    一路無話,船到應天城外,馬驥等人棄舟登岸。


    汪章文老人離家三載,急切回家見妻子與其他子女,於是就在城外與馬驥等人告別。


    汪士秀說了自己明年將參加武舉會試,約了馬驥在京師順天再見。


    目送汪家父子遠去後,馬驥等五人才進了城門。


    應天,因楚威王築金陵邑而得金陵之名,後來自東吳孫權築石頭城建都之後,又陸續為為東晉以及南朝宋、齊、梁、陳都城,故有“六朝古都”之謂。


    前朝大齊末年,因君權旁落,朝中有宦官專權,朝政混亂;地方有藩鎮割據,戰亂紛繁。


    生民命賤如螻蟻,被各種苛捐雜稅、徭役兵役逼到絕路,終於有人效法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從者如雲,將本就混亂的大齊攪得遍地烽煙。


    太祖李賡於杭州起兵,蕩平江南占據半壁江山後,曾自立吳王,以金陵為都城,改名應天。


    因此,那差役不敢怠慢,立即引著馬驥來見喬允。


    馬驥上前見禮:“學生錢塘馬驥,見過祭酒大人。”


    等到後來渡江北伐,掃滅北地煙塵一統天下後,李賡有感於北方草原蠻族凶頑貪婪,曆年來不斷南下擄掠人口財物,遂將北地軍事重鎮北平府設為大虞都城,改稱“順天”。


    喬允笑嗬嗬地道:“龍媒免禮。”


    南監國子祭酒喬允格外重視這一次的“考前衝刺班”,特別叮囑了每一位被征召入班的舉子到來,都要立即接見。


    到了南監門外,馬驥向守門差役報上姓名來曆。


    喬允年過四旬,中年發福,麵容團圓,長眉細目,見麵先笑,顯得甚是和善。


    他直接以字相稱,顯得頗為親近。


    因江南之地文華鼎盛,南監的學子之眾、學風之濃以及成才比例之高,一直穩穩勝北監一籌,便是兩位國子監祭酒見麵吵架時,也是南監祭酒聲音更大一些。


    等馬驥在他示意下到一旁坐定,又道:“我已看了龍媒鄉試的詩文,當真滿篇錦繡,字字珠璣。此次征召來南監進修學業的舉子共有十四人,雖都是一時俊彥,但我最看好的,當屬龍媒無疑。”


    喬允笑道:“龍媒不必過謙。在你之前已有七位舉子先到,此刻正在一起自修。你先去和這些將來的同窗見一見,稍後會有人為你辦理食宿等一應瑣事。”


    但這些官署和職位,大多都是用來供年邁官員恩榮養老或將獲罪官員投閑置散,唯一的例外,大概便要算通稱“南監”的應天國子監。


    馬驥忙謙遜道:“大人過譽,馬驥不勝惶恐。”


    原本的應天則降了半格作為大虞陪都,一應文武衙署官員,俱都比照順天設置。


    馬驥等人先尋了一處客棧暫且安身,而後吩咐嬌娜幾個留下來收拾房間,自己則前往南監報到。


    說罷,喚來候在門外的侍者,吩咐他帶馬驥出去。


    那人帶著馬驥穿過幾重建築,到了後麵一排後倚修竹、旁枕清流,頗為清幽壓製的放著,進了其中一間,向著分坐在幾張書案後,或埋首苦讀、或掩卷沉思、或奮筆疾書的眾人拱手道:“諸位,這是從江浙來的馬驥馬龍媒公子,今後便與大家一起修業。”


    馬驥隨後上前,環顧眾人團團作揖,麵含微笑不卑不亢:“錢塘馬驥,見過諸位學友。”


    聽得馬驥之名,座中七人神色各異,卻都一齊起身還禮。


    坐在右首最前麵的一個二十餘歲年紀、風姿卓然的青年主動報出姓名:“揚州宗子美,見過馬兄。”


    馬驥笑道:“宗兄卻有些晉地口音。”


    宗子美亦笑道:“馬兄好耳力,在下祖籍太原。”


    隨後其餘六人也依次報名,分別是高之深、房義、翁惟元、喬世同、曾尹、公孫彥齡。


    等馬驥選了一張空著的書案坐下,那侍者便退了出去。


    這時那七人彼此眼神交流,由人高馬大似武夫多過似書生的高之深走來他書案前道:“馬兄請來這邊。”


    馬驥雖有些莫名其妙,卻還是起身隨高之深來到後牆處,隨著他的指點看去,卻見新粉刷過的雪白牆皮上筆墨縱橫,由左至右依次有或長或短的七首詩詞,墨色濃深顯然是最近所寫。


    高之深先指了指左首第一首五言古風,又回身指了指宗子美,笑道:“逸之第一個來到南監,一時詩興勃發難以自抑,便在牆上題了這首《金陵感懷》。我等後來者卻都不甘令逸之專美於前,亦各賦詩詞賦予其後,且皆以金陵為題。如今……卻輪到馬兄了。”


    說罷,已從近處的桌案上取了一支蘸好墨的羊毫,送到馬驥麵前。


    馬驥回頭,見其餘六人都饒有興味地回轉身來望著這邊,心中便知端地。


    雖說是“文無第一”,但沒有人甘心自認第二,尤其此次被喬允特地征召來南監,準備從中培養出狀元之才的學子,無一不是江南各省的天之驕子。


    這些人既然聚在一起,更要從各方麵比個高下,證明自己才是獨秀江南的無雙之才。


    入門題詩這一關,應該隻是開胃的一道小菜。


    但說到作詩,他卻從沒怕過何人,當時毫不遲疑地接筆在手,更沒有絲毫思索,便上前在牆壁上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詩為七律,題為《金陵懷古》,曰: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刹,後庭餘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起句才出,後麵的六人便再坐不住,紛紛起身走上前來。


    等到全詩寫完,眾人麵麵相覷,一時無言。


    沉默半晌之後,宗子美向著馬驥拱手長揖:“在下甘拜下風,卻不是拜服龍媒詩才,而是拜服龍媒洞徹百代興衰之理的大智慧與常懷憂國匡時之心的大胸襟!”


    其餘六人亦隨之拱手,齊道:“佩服!”


    大虞經曆了先帝李焯晚年因耽於享樂而至的衰頹與混亂,雖然當今隆安帝李琿繼位後勵精圖治,令國勢漸呈振興之勢,但有誌之士仍心有餘悸。


    馬驥這首詩懷古諷今,借建都金陵的六朝皆亡於驕奢的故事,諷諫今人以史為鑒,勿要重蹈覆轍,立意之高,用意之深,令這七位素來自詡不弱於人的學子不得不道這一聲“佩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少年馬空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槎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槎客並收藏開局少年馬空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