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三策平虜,三元及第
三月初五,會試放榜,因值杏花盛開,故稱“杏榜”。
所有來到榜下之人,第一眼看得自然是榜首的位置,那明晃晃的“馬驥”二字入眼,讚歎者有之,豔羨者有之,嫉恨者亦有之,卻唯獨沒有人懷疑馬驥才不配位,進而懷疑他是受了老師顧鏞蔭庇。
隨著年後的那一場風波,馬驥之名已天下皆知,尤其那一篇《龍媒八句》短文,為他博得極高士林聲望。
隨著名聲高漲,馬驥在江南時所做的詩文開始在京師流傳,見者多有拍案稱絕,以為其才足可冠世,“江浙第一”已不足為譽。
在馬驥之下,便是宗子美,寧采臣則排在第十一,那位從仙境重返紅塵的賈奉雉則排在十九位。
一時間,借著賀喜之名登門拜訪馬驥者絡繹不絕,更有許多人都在猜測馬驥是否能再接再厲奪下狀元之位,成為大虞立國以來第二位獲得“連中三元”殊榮之人。
顧鏞原本還擔心弟子年紀太輕心性不穩,會在眾人萬口一辭的吹捧下迷失,從而影響了接下來的殿試,但看到馬驥隻是在放榜第一天接待了來訪之人,第二天便在府門外高掛了“專心備考,謝絕訪客”的木牌,閉門潛心讀書,便滿懷欣慰地放下心來。
三天後,武舉會試亦公布結果,汪士秀赫然高居榜首。
三月十五,文舉殿試之期。
李琿看看時辰,便傳旨開考。
在眾人當中,宗子美、寧采臣、賈奉雉算是較為從容。
當時有內官將試題轉交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逐一轉交各個考生,並指引其就位落座。
眾考生領旨後啟封試題,隻看了一眼,登時有許多人蹙了眉、垮了臉。
秦皇、漢武、唐宗、虞祖……這些雄才大略之主也隻能壓製北方草原上的蠻族一時,從無一人更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卻叫他們從何說起?
但不管如何為難,題縱使要答的,一番苦思冥想之後,陸續有人硬著頭皮開始動筆。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如今大虞剛剛在北地大勝,連敵酋博圖汗都在陣前授首,眼見得數年內北境太平在望,這位陛下卻是得隴望蜀,想的竟是一勞永逸。
杏榜有名的三百餘名貢士直入皇城奉天殿,此處早在前一日便由鴻臚寺及光祿寺官員布置好考場。
李琿傳旨頒下自己親擬的試題。
隨後百官退場,隻留考場官員在場。
隻因此次的試題雖照例是時事策問,命題卻是“試論如何根除草原邊患?”
不多時,隆安帝李琿穿著常服入奉天殿就坐,百官及考生一起施禮覲見。
禮部官員指引眾考生分列殿下丹墀的東、西兩側,馬驥和宗子美分立兩列隊首,文武百官亦都到場侍立。
他們其實也不大通曉這方麵的事務。
但前兩者常聽馬驥與汪士秀談論兵書戰略,其中不少次都是以草原蠻族作為假想敵來推演,雖然大多局限於戰事,卻也有不少真知灼見可以參照。
後者則因借住在“侄孫”傅天仇府上,日常與傅天仇這位兵部侍郎閑談時,也曾涉及到這方麵的內容。
按照慣例,李琿隻需開場出席,等到開考後便可離開。
但這一次他一直留在殿上,目光似不經意地巡視著場中的每一位考生,但在掃過坐在前列的宗子美身上時,總是比旁人多停留一點時間。
他見到宗子美隻是在初時微露躊躇之色,很快便似有了定見,觀其運筆如飛之勢,必然正是文思泉湧,當即露出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
隨後他又望向同樣坐在前列的馬驥,見他筆走龍蛇間竟已將一張紙寫完大半,雖然看不到所寫內容如何,但隻看他神色之悠然,下筆之從容,便知早已胸有成竹。
殿試規定的結束時間是在日落之前,中午時考生還會得到一頓免費的午餐。
但馬驥早早便寫罷擱筆,隻是不想給其他考生太大壓力而靜坐養神。
直到午時將至,已有部分考生完成試題,正在小心檢驗校對,他才舉手喚受卷官收取了自己的試卷,起身悠然自得地飄然出場。
在馬驥之後不久,宗子美也在午飯之前交卷出場。
在殿內目送宗子美離場後,李琿也下令擺駕禦書房,去處理這耽擱這半日擠壓的公務。
等到日落之前,所有考生試卷都已上交,受卷官匯總完畢,送至彌封官處彌封。
殿試有一處與鄉試、會試極大的不同,便是彌封後的試卷無須謄錄,直接轉送至東閣。
第二天一早,李琿欽定的十七位讀卷官入東閣,開始評審三百餘份試卷。
因為閱卷時間隻有一天,他們無暇詳細批閱,隻是大致分出優劣後,選出公認最優的十份試卷,呈交李琿審閱,由他欽定一甲的人選及名次。
按照慣例,選出來的試卷將由讀卷官向皇帝宣讀。
但此一次李琿省了這個環節,直接要過那十份試卷逐一翻看。
等到看到第二份試卷上便是自己已暗中記住的屬於宗子美的筆跡後,他才徹底放下心來,首先便將這份試卷仔仔細細閱讀一遍,見其中某些見解應是囿於自身見識而稍顯稚嫩,但總體來說還算得是謀國良策,便是他讀了之後也覺有些啟發,不由得大加讚賞。
隨後李琿再看其他試卷,第二個引起他專注的則是馬驥那與詩詞並稱雙絕、已卓然自成一家的書法。
他再認真審閱,卻見這一篇文章名為《平虜策》,其中就“根除草原邊患”這一命題提出三條策略:
其一曰“兵征”。主張趁此次北蠻大敗,盡快發兵深入草原,將蠻族徹底打散打殘。其中還提到幾項用兵之策,雖都是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深合兵機,絕非臆想空談。
其二曰“分封”。主張在征服草原之後不可棄之不理,須推行分封之製,將草原劃分成數以百計大小領地,冊封北蠻首領卻又派駐大虞官員,令北蠻牧民各守其土嚴禁越界遊牧,以此令北蠻變成一盤散沙。
其三曰“崇教”。主張在草原上弘揚藏傳黃教,優待出家僧人,吸引生活困苦的青壯男子出家,一則以佛法柔順其性情,二則以戒律約束其不得娶妻生子,無形中收減丁之效。
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令李琿翻來覆去看了足有小半個時辰。
良久之後,他神色有些複雜地沉吟片刻,當即禦筆將馬驥的試卷點為一甲頭名狀元,宗子美點為榜眼,再隨意選一篇點為探花。
張榜之日,眾人見馬驥果然高舉榜首,成就“三元及第”美名,一時紛紛傳頌。
三月初五,會試放榜,因值杏花盛開,故稱“杏榜”。
所有來到榜下之人,第一眼看得自然是榜首的位置,那明晃晃的“馬驥”二字入眼,讚歎者有之,豔羨者有之,嫉恨者亦有之,卻唯獨沒有人懷疑馬驥才不配位,進而懷疑他是受了老師顧鏞蔭庇。
隨著年後的那一場風波,馬驥之名已天下皆知,尤其那一篇《龍媒八句》短文,為他博得極高士林聲望。
隨著名聲高漲,馬驥在江南時所做的詩文開始在京師流傳,見者多有拍案稱絕,以為其才足可冠世,“江浙第一”已不足為譽。
在馬驥之下,便是宗子美,寧采臣則排在第十一,那位從仙境重返紅塵的賈奉雉則排在十九位。
一時間,借著賀喜之名登門拜訪馬驥者絡繹不絕,更有許多人都在猜測馬驥是否能再接再厲奪下狀元之位,成為大虞立國以來第二位獲得“連中三元”殊榮之人。
顧鏞原本還擔心弟子年紀太輕心性不穩,會在眾人萬口一辭的吹捧下迷失,從而影響了接下來的殿試,但看到馬驥隻是在放榜第一天接待了來訪之人,第二天便在府門外高掛了“專心備考,謝絕訪客”的木牌,閉門潛心讀書,便滿懷欣慰地放下心來。
三天後,武舉會試亦公布結果,汪士秀赫然高居榜首。
三月十五,文舉殿試之期。
李琿看看時辰,便傳旨開考。
在眾人當中,宗子美、寧采臣、賈奉雉算是較為從容。
當時有內官將試題轉交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逐一轉交各個考生,並指引其就位落座。
眾考生領旨後啟封試題,隻看了一眼,登時有許多人蹙了眉、垮了臉。
秦皇、漢武、唐宗、虞祖……這些雄才大略之主也隻能壓製北方草原上的蠻族一時,從無一人更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卻叫他們從何說起?
但不管如何為難,題縱使要答的,一番苦思冥想之後,陸續有人硬著頭皮開始動筆。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如今大虞剛剛在北地大勝,連敵酋博圖汗都在陣前授首,眼見得數年內北境太平在望,這位陛下卻是得隴望蜀,想的竟是一勞永逸。
杏榜有名的三百餘名貢士直入皇城奉天殿,此處早在前一日便由鴻臚寺及光祿寺官員布置好考場。
李琿傳旨頒下自己親擬的試題。
隨後百官退場,隻留考場官員在場。
隻因此次的試題雖照例是時事策問,命題卻是“試論如何根除草原邊患?”
不多時,隆安帝李琿穿著常服入奉天殿就坐,百官及考生一起施禮覲見。
禮部官員指引眾考生分列殿下丹墀的東、西兩側,馬驥和宗子美分立兩列隊首,文武百官亦都到場侍立。
他們其實也不大通曉這方麵的事務。
但前兩者常聽馬驥與汪士秀談論兵書戰略,其中不少次都是以草原蠻族作為假想敵來推演,雖然大多局限於戰事,卻也有不少真知灼見可以參照。
後者則因借住在“侄孫”傅天仇府上,日常與傅天仇這位兵部侍郎閑談時,也曾涉及到這方麵的內容。
按照慣例,李琿隻需開場出席,等到開考後便可離開。
但這一次他一直留在殿上,目光似不經意地巡視著場中的每一位考生,但在掃過坐在前列的宗子美身上時,總是比旁人多停留一點時間。
他見到宗子美隻是在初時微露躊躇之色,很快便似有了定見,觀其運筆如飛之勢,必然正是文思泉湧,當即露出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
隨後他又望向同樣坐在前列的馬驥,見他筆走龍蛇間竟已將一張紙寫完大半,雖然看不到所寫內容如何,但隻看他神色之悠然,下筆之從容,便知早已胸有成竹。
殿試規定的結束時間是在日落之前,中午時考生還會得到一頓免費的午餐。
但馬驥早早便寫罷擱筆,隻是不想給其他考生太大壓力而靜坐養神。
直到午時將至,已有部分考生完成試題,正在小心檢驗校對,他才舉手喚受卷官收取了自己的試卷,起身悠然自得地飄然出場。
在馬驥之後不久,宗子美也在午飯之前交卷出場。
在殿內目送宗子美離場後,李琿也下令擺駕禦書房,去處理這耽擱這半日擠壓的公務。
等到日落之前,所有考生試卷都已上交,受卷官匯總完畢,送至彌封官處彌封。
殿試有一處與鄉試、會試極大的不同,便是彌封後的試卷無須謄錄,直接轉送至東閣。
第二天一早,李琿欽定的十七位讀卷官入東閣,開始評審三百餘份試卷。
因為閱卷時間隻有一天,他們無暇詳細批閱,隻是大致分出優劣後,選出公認最優的十份試卷,呈交李琿審閱,由他欽定一甲的人選及名次。
按照慣例,選出來的試卷將由讀卷官向皇帝宣讀。
但此一次李琿省了這個環節,直接要過那十份試卷逐一翻看。
等到看到第二份試卷上便是自己已暗中記住的屬於宗子美的筆跡後,他才徹底放下心來,首先便將這份試卷仔仔細細閱讀一遍,見其中某些見解應是囿於自身見識而稍顯稚嫩,但總體來說還算得是謀國良策,便是他讀了之後也覺有些啟發,不由得大加讚賞。
隨後李琿再看其他試卷,第二個引起他專注的則是馬驥那與詩詞並稱雙絕、已卓然自成一家的書法。
他再認真審閱,卻見這一篇文章名為《平虜策》,其中就“根除草原邊患”這一命題提出三條策略:
其一曰“兵征”。主張趁此次北蠻大敗,盡快發兵深入草原,將蠻族徹底打散打殘。其中還提到幾項用兵之策,雖都是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深合兵機,絕非臆想空談。
其二曰“分封”。主張在征服草原之後不可棄之不理,須推行分封之製,將草原劃分成數以百計大小領地,冊封北蠻首領卻又派駐大虞官員,令北蠻牧民各守其土嚴禁越界遊牧,以此令北蠻變成一盤散沙。
其三曰“崇教”。主張在草原上弘揚藏傳黃教,優待出家僧人,吸引生活困苦的青壯男子出家,一則以佛法柔順其性情,二則以戒律約束其不得娶妻生子,無形中收減丁之效。
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令李琿翻來覆去看了足有小半個時辰。
良久之後,他神色有些複雜地沉吟片刻,當即禦筆將馬驥的試卷點為一甲頭名狀元,宗子美點為榜眼,再隨意選一篇點為探花。
張榜之日,眾人見馬驥果然高舉榜首,成就“三元及第”美名,一時紛紛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