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在路上收到殷無咎和李萼的歸降書信。


    清河太守棄官掛印,這兩人還算識時務,那就代表清河郡掀不起波瀾。


    於是安祿山直接任命殷無咎為清河太守,讓他務必約束清河郡兵,自己本人繼續帶著十幾萬精銳之師浩浩蕩蕩進行南下。


    為了避免分散兵力,安祿山果然沒有派兵前來接管,而是委任袁知泰為魏郡太守,讓他帶兵監視清河郡的一舉一動。


    當初叛軍大將何千年親自給安祿山獻計,他建議兵分四路南下。


    高秀岩率兵三萬攻打振武軍城和朔方郡,引誘西北諸藩攻取五原(鹽州)、洛交(鄜州)、中部(坊州)等郡,借此牽製住朔方軍,阻止他們進京勤王。


    張通儒率兵兩萬從雲中攻取太原,入蒲關以震動天下。


    安祿山率兵五萬南下渡過黃河直搗洛陽,最後跟高秀岩和張通儒會師長安。


    蔡希德率兵兩萬向東掠地攻取淄川(淄州)、北海(青州)等郡,以此對江淮地區造成威脅。


    上述作戰方案四路出擊,確有其席卷天下之勢。


    可是安祿山認為分兵四路會導致兵力過於分散,因此並沒有進行采納。


    他在起兵後采取聲西擊東之計,先是派遣大將何千年和高邈率領輕騎二十人前往北京太原府,借此斬首河東節度副使楊光翽。


    這樣朝廷就會以為安祿山會先攻占北京太原府,沿著高祖李淵當年起兵的路線,西進奪取關中長安的假象。


    在這之後,安祿山穩住河北諸郡,隨後大軍南下渡過黃河直搗洛陽,以最快速度截斷大唐帝國的黃河漕運。


    結果在安祿山起兵造反之後,河北諸郡大部分太守選擇投降。


    常山太守顏杲卿以詐降的方式麻痹安祿山,他跟長史袁履謙兩人暗中募兵,加固城防工事,隨時準備起兵反抗。


    平原太守顏真卿同樣有所準備,他在得知安祿山起兵造反之後,隨即派遣部將李平飛馳入京進行奏報。


    最初李隆基還不相信安祿山已在範陽起兵造反。


    隨著河北各郡的戰報如雪片般飛進長安城,李隆基這才緊急召見宰輔重臣,詢問他們禦敵平叛之策。


    如今河北諸郡望風皆降,安祿山的進軍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對於安祿山的造反,文武百官憂心忡忡。


    隻有宰相楊國忠得意洋洋喜不自勝,他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臣早已看透安祿山包藏禍心,可陛下就是不信。”


    “無非就是安祿山花言巧語蒙騙陛下嗎?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李隆基一臉不悅打斷楊國忠:“好啦好啦,就算是朕看錯人,眾卿說說看該怎麽辦。”


    對此楊國忠神氣十足說道:“啟奏陛下,臣認為反者隻有安祿山一人,發兵討逆易如反掌,最多十日,逆胡人頭就能獻於陛下階前。”


    此話一出,李隆基頓時感到如釋重負,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笑容。


    文武百官聞言麵麵相覷,其他幾個宰輔大臣更是相顧失色。


    恰好此刻,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覲見,李隆基立刻向他詢問平叛方略:“封將軍可有辦法平定逆賊?”


    曾經縱橫西域的封常清並不清楚安祿山的真正實力。


    他看見李隆基滿臉憂愁之態,便站出來自誇自薦道:“隻因天下太平日久,百姓才會一聞叛亂就驚慌不已,然而事情有順有逆,形勢有常有變。臣請打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士,躍馬揚鞭北渡黃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級獻於闕下。”


    “好,那就依卿所言!”


    李隆基聞訊大喜,即刻擬旨下詔委任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


    封常清立刻走馬上任,他騎著快馬趕往東京洛陽。


    李隆基趕緊展開軍事部署,他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同時賜死其妻榮義郡主。


    為了謹慎起見,李隆基特地將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召回京城,以免他跟安祿山一起造反。


    李隆基奪情啟用正在守孝的郭子儀,改封他為衛尉卿、單於副大都護、安北副大都護、靈武太守,兼攝禦史中丞,持節權充朔方節度使,讓他帶領朔方軍討伐安祿山。


    安祿山提前命令大同軍使高秀岩從駐地出兵攻擊振武軍城,以此開辟第二戰場,一方麵牽製朔方和河東兩鎮唐軍,另一方麵自北而南威脅關中地區。


    高秀岩出兵之後遭到朔方軍的迎頭痛擊,不得不縮回老巢,另派部將薛忠義進攻靜邊軍(現今山西省右玉縣)。


    靜邊軍本來屬於安祿山統轄,後來在楊光翽的影響之下,這支河東唐軍竟然沒跟著一起叛亂,這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此前安祿山派人擄走北京副留守兼河東節度副使楊光翽,所以李隆基初步認為叛軍進攻重點會在河東道,為此詔令在京的程千裏擔任河東節度副使、上黨長史,以右羽林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協同防禦阻擋叛軍西進。


    此外李隆基還在河南道設置兩道防線,以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統轄陳留等十三郡組建第一道防線。


    封常清負責在東京洛陽招募士兵構築第二道防線。


    緊接著,李隆基以六皇子榮王李琬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左金吾衛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宦官邊令誠為監軍,率領關中地區的飛騎、彍騎以及在京新募士卒,共計十幾萬人前出潼關鎮守陝郡,作為第三道防線以便隨時可以上去支援。


    雖然李隆基做出及時部署,奈何叛軍實力比他想象中還要恐怖。


    這個看似嚴密周全的防禦計劃,很快就被安祿山徹底粉碎。


    本來李隆基認為就算不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安祿山的叛軍,至少也可挫其鋒芒保證東京洛陽無虞。


    在這之後他隻需要抽調精銳邊軍進京勤王,屆時發起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依舊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大唐皇帝。


    沒想到安祿山僅用十幾天就穩住河北諸郡,速度之快遠遠超出朝廷方麵的預期。


    在李隆基和大臣們眼裏,河北道二十四郡諸位太守,不期望你們能夠抵擋住安祿山,但好歹也要象征性抵抗一下吧?


    結果大部分人都是選擇投降,這都別說掀起波瀾,就連一點漣漪都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七葉並收藏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