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獲悉河東道淪陷之後,他更加迫切想要收複長安。


    奈何李亨登基繼位已經快要兩個月,他麾下兵力仍然不足。


    為了能夠快點增強實力,李亨請發拔汗那國的軍隊,許以重賞,告諭西域諸國跟隨安西唐軍前來勤王。


    緊接著,李亨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他有些興奮問道:“愛卿,既然阿史那從禮能夠勾結胡人趁機作亂,難道我大唐就不能向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借兵嗎?”


    郭子儀覺得這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他隻能微微點頭說道:“陛下,若借外兵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無論什麽代價朕都願意付出!”


    李亨認為隻要能夠順利平定叛亂,無論多大代價都是值得付出。


    要知道李亨登基年號為“至德”。


    何為至德?


    夫人倫之道,以德為本,至德以孝為先。


    孝莫過於繼德,功莫過於中興。


    自己本來是不想做皇帝的,但是現在天子蒙難,作為兒子必須要把這個擔子扛下來,平定叛軍收複天下就是做到一個兒子的本分。


    郭子儀覺得大唐江山危如累卵,就算不跟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進行借兵,那麽也要避免他們趁亂南下劫掠。


    大唐朝廷隻有拉攏到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朔方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李亨決定向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進行借兵,欲借外夷之兵以張軍勢。


    他選擇派遣敦煌王李承寀和仆固懷恩出使回紇汗國。


    回紇可汗磨延啜同樣想跟大唐聯姻交好,他提議把自己女兒嫁給敦煌王李承寀。


    李承寀作為李唐宗室,這時他必須挺身而出。


    為了能夠跟回紇汗國進行借兵,李承寀答應迎娶回紇可汗之女為妃。


    回紇可汗派遣葉護太子帶著四千騎兵南下幫助平叛,同時刺探大唐帝國的虛實。


    在李亨登基繼位之後,他到處派人尋找李泌。


    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李泌自然不願意置身事外,他跟著朝廷使者來到靈武覲見李亨。


    李泌早年曾經授予翰林待詔之職,他在東宮輔佐太子李亨,兩人因此結下不解之緣。


    後來李泌得罪楊國忠遭到驅逐出京,他幹脆跑到嵩山進行隱居修道。


    自從李泌來到靈武之後,他跟李亨兩人經常出則騎馬同行,睡則抵足而眠。


    李亨本來想要任命李泌為宰相,可他本人卻是堅決推辭。


    因為李泌明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故而他才選擇隱藏鋒芒。


    最後李亨賜予李泌三品紫袍,任命他為侍謀軍國,並且還在元帥府擔任行軍長史。


    起初李亨想把天下兵馬元帥這個重要職位交給建寧王李倓。


    建寧王李倓乃是李亨的第三子,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文不讀書,武不知兵;他有太宗皇帝之風,生性英勇善於騎射,富有才略,馬嵬驛兵變之後就是他力主北上靈武。


    沒想到李泌強烈反對建寧王李倓充任天下兵馬元帥。


    雖然李泌認可建寧王李倓具備元帥之才,但是他認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要是建寧王李倓在平叛戰爭中立下大功,這把長子廣平王李俶置於何地?


    誰能保證將來不會發生類似玄武門的政變,更別說建寧王李倓具有太宗皇帝之風,他不願意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李世民。


    經過李泌這麽分析恐嚇,李亨就把天下兵馬元帥交給廣平王李俶,究其原因在於他是長子,就算建寧王李倓再有本事力挽狂瀾也不能用他。


    事後建寧王李倓得知此事,他反而跟著李泌進行道謝。


    從這裏就能看出建寧王李倓乃是顧全大局之人,就算讓他擔任天下兵馬元帥也不會威脅到廣平王李俶,無外乎就是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之事在作祟。


    李泌一輩子完全可以稱為戰略巨人,可在這個問題上他就是戰略矮子。


    曆史證明李亨和李俶父子兩人還不如李隆基,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就是他們父子兩人徹底造成。


    李唐江山早已搖搖欲墜,李泌起初以為他的對手隻是安祿山。


    後來李泌收到各方情報,他才反應過來最大敵人已經變成殷無咎。


    李泌立刻找來郭子儀商量平叛之策。


    “郭令公,你曾經跟偽帝殷無咎見過麵,你覺得此人性格如何?”


    李泌想要從他身上了解有關殷無咎的信息。


    郭子儀麵露難色苦笑道:“老夫隻跟他有過一麵之緣,當時我們都在河北戰場進行平叛,他負責押送糧草供應我軍,故而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李泌眉頭緊蹙埋怨道:“郭令公為何不肯說實話?此子僅用三個月就攻占大唐半壁江山,你跟李光弼兩人曾經跟他並肩作戰……”


    郭子儀立刻打斷進行反駁道:“李長史,難道你還沒意識到問題出現在哪嗎?”


    “郭令公,這是何意?”


    李泌一臉懵逼反問道。


    郭子儀唉聲歎氣解釋道:“潼關失守長安淪陷,老夫跟李光弼兩人帶著大軍火速撤離河北,這件事情造成河北父老十分痛恨大唐朝廷,故而他們選擇擁戴河北節度使殷無咎為夏王,究其原因在於我朝已經失去人心。”


    “殷無咎不愧為英雄少年,他倒是沒有辜負河北父老的期望,僅靠河北官兵就殺掉史思明和蔡希德,甚至北上攻占叛軍老巢範陽郡,而後轉戰千裏渡過黃河光複河南道,降服崔乾佑、李歸仁兩員叛軍大將,並且擊敗安祿山攻占洛陽城,同時還切斷南陽方向三萬叛軍的退路。”


    “畢思琛趁亂殺掉叛軍大將武令珣,率兵三萬投降殷無咎,就是不知道他究竟如何奪下河東道,大唐和叛軍在此皆有大將加以鎮守,程千裏和高秀岩兩人竟然同時選擇投降。”


    對此李泌並不讚同,他直接搖頭反駁道:“郭令公何必如此悲觀,如今陛下已在靈武登基繼位,天下人心仍然還在大唐身上,隻需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


    “哎,但願李長史是對的!”


    郭子儀老臉苦澀唉聲歎氣,他真不知道該說什麽。


    李泌再厲害他也沒有能力帶兵平叛,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謀士而已。


    本來李泌聽聞叛軍把搶掠到財物運往範陽,故而認定安祿山沒有雄據天下的誌向,隻有胡人將領肯為他出力賣命,漢人之中僅有高尚和嚴莊等幾個心腹。


    在李泌看來隻需兩年足夠平定叛軍。


    如今對手從安祿山換成殷無咎,李泌本人也無可奈何,畢竟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七葉並收藏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