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蟲娘遭到嚴刑拷打之後,她隻承認這件事情乃是自己所為。


    王家四兄弟直接把審訊結果上報殷無咎。


    殷無咎立刻表態做出指示,他麵無表情說道:“李唐餘孽肯定存在不少,朕自然有辦法把他們揪出來,你們速速持節派兵封鎖長安,優先抓捕城內所有胡人和李氏皇族,查抄整個關中地區的道觀和佛寺。”


    王家四兄弟頓時感到毛骨悚然。


    他們明白皇帝陛下這是想要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遵旨!”


    王家四兄弟趕緊把殷無咎的口諭傳達下去。


    一時之間,整個關中地區到處風聲鶴唳。


    不知道是誰先透露出消息,聲稱大夏皇帝被人刺殺,因此羽林軍才跟發瘋一樣到處抓人。


    恰逢此時,沈天風和李光弼回到長安城,他們兩人看到大量胡人遭到逮捕。


    聽說殷無咎被人刺殺,沈天風和李光弼連忙進宮打聽情況。


    殷無咎躲在皇宮拒不見人,他在幕後操控羽林軍到處抓人,李氏皇族慘遭血洗,連同胡人、道士、僧人這三個群體跟著遭殃。


    道士和僧人在大唐朝廷享有特殊待遇,包括免除賦稅和徭役。


    殷無咎自然不會放任這麽龐大群體享有特殊待遇,為此他才想要借助李蟲娘刺殺這件事情擴大事態。


    目前整個關中地區到處都是饑民,殷無咎需要更多資源進行分配,更何況他還要在這裏編練禁軍,沒有土地分給禁軍們這怎麽能行。


    最重要的是,殷無咎想要建立皇家內帑,他想把錢袋子掌握在自己手上。


    天寶十三載,大唐朝廷編戶齊民約有九百六十二萬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人。


    一個地方編戶齊民越多,那就代表這個地方每年能夠收到更多錢糧布帛。


    古往今來,百姓們都是受到嚴重剝削,即便處於盛世時期的大唐百姓也不例外,他們需要負擔租庸調來供養朝廷。


    具體來說什麽是租庸調呢?


    朝廷規定男丁十八歲就會分給一百畝田地,有二十畝地為“永業田”,這二十畝地的永業田屬於私人所有;另外八十畝地為“口分田”,六十歲後必須還回去,每年按時繳納粟米二石,這種授田於民的方式稱為“租”。


    朝廷規定男丁十八歲每年需要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用你去服徭役,每天就要繳納一定數量的絹布,在交夠二十天後就算完成,這種方式稱為“庸”。


    朝廷規定一戶家庭每年需要繳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這種方式稱為“調”。


    而這就是租庸調的由來。


    簡而言之就是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家則有調。


    太宗時期天下百姓確實能夠按照規定分到田地,每丁每年繳納粟米二石屬於仁政,這可比文景之治的三十稅一還要輕薄,因此太宗皇帝李世民得到天下百姓的極力擁戴。


    八十畝口分田每年收成差點也有八十石粟米,每丁每年繳納粟米二石,這就是四十稅一。


    四十稅一確實比文景之治的三十稅一更加輕薄。


    雖然租庸調本質上屬於輕徭薄賦,但是任何製度都會存在缺陷。


    富人能夠通過賄賂官吏,從而不用歸還八十畝口分田,反觀窮人不僅需要按時歸還,而且以後再也分不到任何田地。


    租庸調製度屬於認丁不認田。


    隨著大量百姓已經沒有分到田地,租庸調反而還要繼續繳納。


    如果遇到殺千刀的黑心官吏,還要你歸還朝廷八十畝口分田。


    什麽?


    你說自己沒有分到田地?


    那你為什麽一直在繳納租庸調?


    你有沒有分到田地他們不關心,他們隻會要求你歸還八十畝口分田,沒有田地就要你賣兒鬻女進行還賬。


    要是你敢鬧,他們就鎮壓。


    均田製和府兵製息息相關。


    府兵製規定凡是二十歲到六十歲的丁壯男子,平時接受武裝訓練,戰時則是奉調出征,經常還要番上宿衛京師,運氣倒黴還會派往邊境駐守。


    大唐天子和廟堂諸公根本不知道天下百姓多麽艱苦。


    大量百姓分不到田地,每年繼續繳納租庸調,六十歲後還要遭到朝廷二次剝削,讓你把八十畝口分田還上來,就算你沒有分到田地也要買地歸還。


    若是遇到戰事還要把你征去打仗,武器裝備乃至糧草戰馬都要自備,這種征調之人便是“府兵”。


    從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府兵製開始出現崩潰跡象。


    在李隆基登基即位之後,府兵製早已變得形同虛設。


    開元十年,李隆基考慮到很多地方的流民無家可歸,他決定采納宰相張說的意見,麵向年輕青壯招募士卒。


    這就代表著大唐朝廷開始實行募兵製,從而逐步替代名存實亡的府兵製。


    大量流民紛紛投入節度使們麾下賣命效勞,本意是想通過軍功謀取一官半職,采取迂回策略進入朝堂獲得話語權。


    沒想到李林甫和楊國忠兩人都把這條上升道路徹底封死,大肆啟用胡人蕃將打壓漢人將士,有功不賞,無罪卻罰,這為安史之亂爆發埋下巨大禍根。


    隨著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節度使們已經尾大不掉。


    殷無咎必須快點組建禁軍,隻有這樣才能威懾節度使們,避免他們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


    目前大夏帝國統轄三京十七州,分別為東京府、北京府、西京府、雲州、遼州、幽州、冀州、青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越州、楚州、梁州、益州、黔州、交州、雍州、涼州。


    高秀岩為雲州節度使。


    劉正臣為遼州節度使。


    夏無憂為幽州節度使。


    李茂為荊州節度使。


    趙長卿為越州節度使。


    趙少卿為楚州節度使。


    薛嵩為梁州節度使。


    王難得為益州節度使。


    趙國珍為黔州節度使。


    何履光為交州節度使。


    沈天風為雍州節度使。


    崔乾佑為涼州節度使。


    節度使們統領十二個州,這對殷無咎來說非常危險,他必須把節度使的權力拆分開來,絕不允許一人掌握軍、民、財三政於一身。


    就連調度軍需的“支度使”以及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也不再允許節度使一人兼任。


    無論如何,殷無咎不會同意節度使身兼多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七葉並收藏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