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黨項人的覆滅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拓跋守寂野心勃勃想要謀取靈武郡,割據土地跟大夏朝廷分庭抗禮,因此他派人聯係吐蕃大將達紮路恭,意圖攪亂雍涼各郡火中取栗。
盛唐時期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隴右正好處於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故而各地來往商人很多。
雍涼地區非常適合進行放牧,因此這裏才會聚集這麽多胡人番民。
黨項人早年生活在吐穀渾故地,他們以氏族為核心形成部落,每個部落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各自分立不相統一,其中拓跋部黨項的實力最為強大。
拓跋部黨項乃是拓跋鮮卑和當地羌人的結合。
貞觀年間,唐太宗派遣李靖征討吐穀渾。
由於黨項拓跋部的首領拓跋赤辭與吐穀渾王室聯姻通婚,因此協助吐穀渾跟唐軍交戰。
隨著吐穀渾戰敗之後,拓跋赤辭也向大唐朝廷進行請降。
唐太宗在鬆州以西設立三十二個羈縻州,並且把歸附的黨項部落首領任命為刺史,拓跋赤辭封為西戎州都督,同時賜為李姓。
後來青藏高原的吐蕃勢力強勢崛起,不斷擠壓黨項人的生存空間。
黨項人完全無法抵擋吐蕃進攻,在舉族存亡的生死關頭,拓跋赤辭親自向大唐朝廷上表請求內遷。
大唐朝廷準許將靜邊州都督府以及下轄二十五個黨項州內遷到慶州(順化郡)。
如今吐蕃人拉攏黨項人進行叛亂。
拓跋守寂聯合西北諸藩的胡人部落大舉進攻靈武郡。
幸好沈天風反應非常迅速,他直接帶著三萬騎兵趕到靈武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拓跋守寂的胡人聯軍。
拓跋守寂猝不及防慘遭大敗,胡人聯軍陣亡兩萬人,另有三萬人戰敗被俘。
靈武郡,回樂縣。
拓跋守寂被人押著來到沈天風的麵前。
沈天風一腳直接把拓跋守寂踩到地上,他的眼神既有些不屑又有些憐憫說道:“你們這幫胡人雜碎到死都意識不到自己隻是低賤螻蟻,真是可悲啊……”
“啊!!!”
拓跋守寂嘴裏發出歇斯底裏的慘叫聲。
聽著拓跋守寂這般慘絕人寰的嚎叫聲,沈天風懶得再折磨他,於是抬起腳來說道:“按照陛下旨意所有叛軍殺無赦,凡是體型高過車輪的胡人番民一律誅殺。”
此話一出,拓跋守寂頓時臉色大變,他滿嘴流血嚎啕道:“沈天風,你這樣做會下地獄的!!!”
沈天風聞訊氣得青筋暴起,他不禁怒極反笑說道:“老子可不怕下地獄,若是老子真能下地獄,你們這幫胡人最好給我等著,我在陽間能把你們屠殺殆盡,我在陰間就能讓你們魂飛魄散。”
本來沈天風還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但是他現在已經改變主意。
車輪放平。
無論男女老幼凡是超過車輪的胡人番民全部斬盡殺絕。
因為皇帝旨意隻是寫著體型高過車輪者一律屠殺,所以沈天風把車輪放平也不算違背聖旨,畢竟這裏麵可沒說放過老弱婦孺。
一時之間,整個雍州淪為人間地獄。
沈天風使用鐵與血的手腕快速平定雍州胡人。
同一時刻,涼州情況不容樂觀。
西平太守李晟連續寫信給涼州節度使崔乾佑,希望他能快點發兵前來救援。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親自率領十萬精銳發起進攻,不惜一切代價猛攻鄯城,這讓李晟感到非常焦急。
李晟麾下僅有兩萬兵力,城內糧草儲備倒是能夠支撐一年半載。
目前鄯城夏軍早已傷亡過半,吐蕃大軍死傷超過兩萬人,然而他們攻勢絲毫沒有減弱,反而還在變得越來越強。
李晟已經做好犧牲準備,他親自寫下血書送往洛陽朝廷。
殷無咎很快收到李晟的絕筆血書。
他擔心鄯城真會失守淪陷,屆時吐蕃大軍將會長驅直入攻打河隴地區。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殷無咎隻能抽調西京府的兩萬禁軍騎兵前去支援,同時任命梁州牧薛嵩為臨時統帥。
整個大夏朝廷沒有幾人擅長指揮大規模騎兵軍團,恰好薛嵩就是其中之一,讓他領兵支援李晟再好不過。
至於殷無咎為什麽沒有任用王家四兄弟,那是因為他們並不擅長指揮大規模騎兵軍團。
薛嵩出身河東薛氏,從小到大學習家族傳承,這是典型的將門子弟。
昔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曾經兵敗大非川,這件事情成為河東薛氏的奇恥大辱。
殷無咎派遣薛嵩領兵前去救援李晟,這對薛嵩來說乃是一個機會,他做夢都想為祖父薛仁貴報仇雪恨。
薛嵩接到詔令後放下所有工作,他帶著兩萬禁軍騎兵進駐西平郡湟水縣。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瞬間感到大事不妙,畢竟吐蕃大軍屯於城下久攻不克,軍中糧草所剩無幾,而且士氣極為低落,他必須立刻退回大非川。
無奈之下,吐蕃大將達紮路恭選擇撤軍,鄯城之圍順利解除。
薛嵩很快帶著兩萬禁軍騎兵進駐鄯城,他跟李晟兩人進行會合。
夏軍將領紛紛請命追擊吐蕃大軍。
“梁州牧,你覺得呢?”
李晟想要聽聽薛嵩有何意見。
鄯城夏軍血戰數十日早已精疲力盡,若是想要尾隨追擊吐蕃大軍必須依靠兩萬禁軍騎兵。
薛嵩耐心勸阻眾將說道:“諸位稍安勿躁,吐蕃大軍倉皇而退,我想他們肯定有所防備,甚至還會以精銳之師進行斷後埋伏,此時追擊未必能夠取得大勝。”
“我軍可先暫緩追殺,這樣吐蕃人肯定會以為我軍不敢貿然追擊,屆時他們定會星夜兼程撤回大非川,待到吐蕃大軍鬆懈以為安全之時,我們再以輪番修整好的精銳騎兵進行猛攻,這樣定能取得大勝。”
眾將聽完薛嵩的計劃,他們表示認可和讚同。
於是按照薛嵩的計劃開始行動,優選軍中精兵強將和優質戰馬,五千騎兵和四萬匹戰馬嚴陣以待。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果然判斷失誤,他本人親自負責斷後進行埋伏,得知唐軍竟然絲毫未動,距離後軍已有八十裏,故而斷定他們肯定不敢追殺。
因為雙方大軍距離實在太遠,所以吐蕃大將達紮路恭撤走伏兵。
盛唐時期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隴右正好處於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故而各地來往商人很多。
雍涼地區非常適合進行放牧,因此這裏才會聚集這麽多胡人番民。
黨項人早年生活在吐穀渾故地,他們以氏族為核心形成部落,每個部落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各自分立不相統一,其中拓跋部黨項的實力最為強大。
拓跋部黨項乃是拓跋鮮卑和當地羌人的結合。
貞觀年間,唐太宗派遣李靖征討吐穀渾。
由於黨項拓跋部的首領拓跋赤辭與吐穀渾王室聯姻通婚,因此協助吐穀渾跟唐軍交戰。
隨著吐穀渾戰敗之後,拓跋赤辭也向大唐朝廷進行請降。
唐太宗在鬆州以西設立三十二個羈縻州,並且把歸附的黨項部落首領任命為刺史,拓跋赤辭封為西戎州都督,同時賜為李姓。
後來青藏高原的吐蕃勢力強勢崛起,不斷擠壓黨項人的生存空間。
黨項人完全無法抵擋吐蕃進攻,在舉族存亡的生死關頭,拓跋赤辭親自向大唐朝廷上表請求內遷。
大唐朝廷準許將靜邊州都督府以及下轄二十五個黨項州內遷到慶州(順化郡)。
如今吐蕃人拉攏黨項人進行叛亂。
拓跋守寂聯合西北諸藩的胡人部落大舉進攻靈武郡。
幸好沈天風反應非常迅速,他直接帶著三萬騎兵趕到靈武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拓跋守寂的胡人聯軍。
拓跋守寂猝不及防慘遭大敗,胡人聯軍陣亡兩萬人,另有三萬人戰敗被俘。
靈武郡,回樂縣。
拓跋守寂被人押著來到沈天風的麵前。
沈天風一腳直接把拓跋守寂踩到地上,他的眼神既有些不屑又有些憐憫說道:“你們這幫胡人雜碎到死都意識不到自己隻是低賤螻蟻,真是可悲啊……”
“啊!!!”
拓跋守寂嘴裏發出歇斯底裏的慘叫聲。
聽著拓跋守寂這般慘絕人寰的嚎叫聲,沈天風懶得再折磨他,於是抬起腳來說道:“按照陛下旨意所有叛軍殺無赦,凡是體型高過車輪的胡人番民一律誅殺。”
此話一出,拓跋守寂頓時臉色大變,他滿嘴流血嚎啕道:“沈天風,你這樣做會下地獄的!!!”
沈天風聞訊氣得青筋暴起,他不禁怒極反笑說道:“老子可不怕下地獄,若是老子真能下地獄,你們這幫胡人最好給我等著,我在陽間能把你們屠殺殆盡,我在陰間就能讓你們魂飛魄散。”
本來沈天風還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但是他現在已經改變主意。
車輪放平。
無論男女老幼凡是超過車輪的胡人番民全部斬盡殺絕。
因為皇帝旨意隻是寫著體型高過車輪者一律屠殺,所以沈天風把車輪放平也不算違背聖旨,畢竟這裏麵可沒說放過老弱婦孺。
一時之間,整個雍州淪為人間地獄。
沈天風使用鐵與血的手腕快速平定雍州胡人。
同一時刻,涼州情況不容樂觀。
西平太守李晟連續寫信給涼州節度使崔乾佑,希望他能快點發兵前來救援。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親自率領十萬精銳發起進攻,不惜一切代價猛攻鄯城,這讓李晟感到非常焦急。
李晟麾下僅有兩萬兵力,城內糧草儲備倒是能夠支撐一年半載。
目前鄯城夏軍早已傷亡過半,吐蕃大軍死傷超過兩萬人,然而他們攻勢絲毫沒有減弱,反而還在變得越來越強。
李晟已經做好犧牲準備,他親自寫下血書送往洛陽朝廷。
殷無咎很快收到李晟的絕筆血書。
他擔心鄯城真會失守淪陷,屆時吐蕃大軍將會長驅直入攻打河隴地區。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殷無咎隻能抽調西京府的兩萬禁軍騎兵前去支援,同時任命梁州牧薛嵩為臨時統帥。
整個大夏朝廷沒有幾人擅長指揮大規模騎兵軍團,恰好薛嵩就是其中之一,讓他領兵支援李晟再好不過。
至於殷無咎為什麽沒有任用王家四兄弟,那是因為他們並不擅長指揮大規模騎兵軍團。
薛嵩出身河東薛氏,從小到大學習家族傳承,這是典型的將門子弟。
昔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曾經兵敗大非川,這件事情成為河東薛氏的奇恥大辱。
殷無咎派遣薛嵩領兵前去救援李晟,這對薛嵩來說乃是一個機會,他做夢都想為祖父薛仁貴報仇雪恨。
薛嵩接到詔令後放下所有工作,他帶著兩萬禁軍騎兵進駐西平郡湟水縣。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瞬間感到大事不妙,畢竟吐蕃大軍屯於城下久攻不克,軍中糧草所剩無幾,而且士氣極為低落,他必須立刻退回大非川。
無奈之下,吐蕃大將達紮路恭選擇撤軍,鄯城之圍順利解除。
薛嵩很快帶著兩萬禁軍騎兵進駐鄯城,他跟李晟兩人進行會合。
夏軍將領紛紛請命追擊吐蕃大軍。
“梁州牧,你覺得呢?”
李晟想要聽聽薛嵩有何意見。
鄯城夏軍血戰數十日早已精疲力盡,若是想要尾隨追擊吐蕃大軍必須依靠兩萬禁軍騎兵。
薛嵩耐心勸阻眾將說道:“諸位稍安勿躁,吐蕃大軍倉皇而退,我想他們肯定有所防備,甚至還會以精銳之師進行斷後埋伏,此時追擊未必能夠取得大勝。”
“我軍可先暫緩追殺,這樣吐蕃人肯定會以為我軍不敢貿然追擊,屆時他們定會星夜兼程撤回大非川,待到吐蕃大軍鬆懈以為安全之時,我們再以輪番修整好的精銳騎兵進行猛攻,這樣定能取得大勝。”
眾將聽完薛嵩的計劃,他們表示認可和讚同。
於是按照薛嵩的計劃開始行動,優選軍中精兵強將和優質戰馬,五千騎兵和四萬匹戰馬嚴陣以待。
吐蕃大將達紮路恭果然判斷失誤,他本人親自負責斷後進行埋伏,得知唐軍竟然絲毫未動,距離後軍已有八十裏,故而斷定他們肯定不敢追殺。
因為雙方大軍距離實在太遠,所以吐蕃大將達紮路恭撤走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