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移民戍邊(上)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武四年,九月十五。
紫微宮,含元殿。
殷無咎召開早朝奏請要務處理事宜。
早朝議題討論如何加快開發幽州和遼州。
殷無咎坐在皇位上居高臨下俯視眾人,他麵帶笑容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梁國公薛嵩遣使入朝奏報,幽州和遼州之間的傍海道已經完全開通,兩地征調三十萬漢人壯丁以及二十萬夷狄奴隸,先後耗費六百多萬貫錢,曆時兩年總算完工。”
“幽州和遼州乃是北方屏障,自古以來就是燕趙之地,本來這兩個地方生活著數百萬漢家兒郎,經過一千年時間發展,漢人百姓的生存空間反而越來越小,究其原因都是曆代皇帝和廟堂諸公所造成,使得東北夷狄時刻都在壯大實力。”
“而今幽州和遼州之間的傍海道完全開通,這就意味著兩地百姓能夠來往暢通,朕準備加大力度移民戍邊,不知眾卿可有什麽良策?”
這話一出,文武百官頓時陷入議論紛紛。
翰林大學士鄭珣瑜率先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可從冀州和豫州兩地移民戍邊,這兩個地方的漢家百姓人數眾多,隻要朝廷下令給予更多優勢政策,微臣膽敢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進行移民戍邊。”
按照鄭珣瑜的戰略計劃,應當竭盡全力經略遼州之地,以戰養戰增強國力,以便日後能夠出塞外而西進。
緊接著,李萼同樣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兩年前幽州胡人聚眾叛亂,平定之後朝廷就已經頒布政令,凡是漢人百姓移民前往幽州範陽郡、媯川郡、密雲郡、漁陽郡、北平郡等五個郡,十年內免除所有賦稅,而且還會分發耕地和農具。”
“後來幽州新置代郡和灤郡,這兩個郡同樣享有朝廷的移民政令,微臣認為應該先把幽州各郡充實下來,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較為穩妥。至於移民遼州應當鼓勵世家大族,我想他們肯定願意為國效力。”
殷無咎微微點頭微笑道:“尚書令言之有理,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朝廷百官再次陷入討論之中,畢竟漢家百姓很久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移民戍邊。
以前唐朝從來沒有大規模移民戍邊的政策,頂多就是在邊境上設置軍鎮或者守捉,派遣大唐軍隊維護邊疆安全。
原因在於大唐建國初年人口數量實在太少,曆代皇帝不僅沒有移民戍邊,反而還把大量百姓遷往內地進行充實。
直到天寶年間大唐人口開始過多,可惜戰略方向已經轉移到西北地區,導致東北方向屢屢縮邊,遼東地區的安東都護府基本形同虛設,就連遼西地區的柳城郡也是快要朝不保夕。
雖然大唐朝廷在遼西地區設置平盧節度使,但是仍然沒有進行大規模移民戍邊,當地百姓數量極為稀少。
天寶年間,遼西地區的柳城郡編有九百九十七戶,三千七百八十九人,當地已經沒剩下多少漢人百姓。
對比西漢時期的元始二年,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四地就有六十個縣,編有二十三萬七千零三十八戶,一百二十五萬三千四百五十七人。
遼西郡:戶七萬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萬二千三百二十五,縣十四。
遼東郡:戶五萬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萬二千五百三十九,縣十八。
玄菟郡: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五,縣三。
樂浪郡:戶六萬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萬六千七百四十八,縣二十五。
由此可見漢家百姓的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本來東北各郡至少有上百萬漢家百姓,經過七八百年竟然隻剩下三千多人,這就是騰籠換鳥的最好證據。
戰國時期的燕國大將秦開擊敗東胡,拓地兩千餘裏,時至今日遺留下來的土地基本快要丟光,然而自始至終都沒人把注意力放到這個方向,普天之下隻有鄭珣瑜洞察到東北地區的戰略意義。
例如高句麗在西漢時期隻是玄菟郡治下小國,後來趁著中原王朝發生內亂,無力顧及東北地區,先後吞並扶餘國、蓋馬國、句荼國、樂浪國等周邊眾多政權小國,甚至還把眼光投向土地更加肥沃的遼東郡和遼西郡。
尤其在西晉王朝分崩離析之後,中原地區曆經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對峙的三百年亂世,悶頭在東北地區猥瑣發育的高句麗,一瞬間成為脫韁野馬再難約束。
在隋朝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時候,昔日那個玄菟郡治下小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東北霸主,疆域版圖西到大淩河、東臨大海、北接靺鞨、南至新羅。
高句麗跟遊牧胡人有所不同,主要以農業為主兼任漁獵,再加上數百年來吸收中原人才,得以孵化出更為穩定的農耕政權。
恰好隋唐時期地球正式進入溫暖期,全球平均溫度相比現代社會高出兩度,東北地區的氣候環境反而有點類似二十一世紀的華北平原,全盛時期的高句麗應該有五百萬人。
地球溫暖期對於高緯度地區來說乃是重大利好,這一時期西北敦煌都能種植水稻,從這裏就能看出環境變化究竟有多麽離譜。
後來唐高宗李治滅亡高句麗的時候,高句麗國中擁有一百七十座城池,編有六十九萬七千戶,估算約為三百五十萬人。
隻要中原王朝沒有完全重返東北地區,類似高句麗這種政權還會繼續出現。
李萼提議關東地區的世家大族移民戍邊,他的兩個舅舅第一時間進行反對。
左仆射崔無極毫不留情反駁道:“尚書令此言請恕我不能讚同,若非沒有立足之地,又有幾人真心願意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底層百姓尚且如此,更別說為朝廷立下功勞的世家大族,要是他們不同意移民戍邊,難道還要把全家老少強行遷徙過去嗎?”
“是啊,尚書令此言過於不切實際。”
右仆射崔無慮同樣跟著一起反對,他搞不懂李萼為何會想出這種餿主意。
其實李萼早就想要削弱關東地區的世家大族,他執掌朝政四年有餘,表麵上大權在握,暗地裏經常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
正好博陵崔氏涉嫌科舉舞弊,李萼自然要提前挖好陷阱,他準備把整個博陵崔氏打包送往遼州各郡,這個提議屬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紫微宮,含元殿。
殷無咎召開早朝奏請要務處理事宜。
早朝議題討論如何加快開發幽州和遼州。
殷無咎坐在皇位上居高臨下俯視眾人,他麵帶笑容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梁國公薛嵩遣使入朝奏報,幽州和遼州之間的傍海道已經完全開通,兩地征調三十萬漢人壯丁以及二十萬夷狄奴隸,先後耗費六百多萬貫錢,曆時兩年總算完工。”
“幽州和遼州乃是北方屏障,自古以來就是燕趙之地,本來這兩個地方生活著數百萬漢家兒郎,經過一千年時間發展,漢人百姓的生存空間反而越來越小,究其原因都是曆代皇帝和廟堂諸公所造成,使得東北夷狄時刻都在壯大實力。”
“而今幽州和遼州之間的傍海道完全開通,這就意味著兩地百姓能夠來往暢通,朕準備加大力度移民戍邊,不知眾卿可有什麽良策?”
這話一出,文武百官頓時陷入議論紛紛。
翰林大學士鄭珣瑜率先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可從冀州和豫州兩地移民戍邊,這兩個地方的漢家百姓人數眾多,隻要朝廷下令給予更多優勢政策,微臣膽敢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進行移民戍邊。”
按照鄭珣瑜的戰略計劃,應當竭盡全力經略遼州之地,以戰養戰增強國力,以便日後能夠出塞外而西進。
緊接著,李萼同樣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兩年前幽州胡人聚眾叛亂,平定之後朝廷就已經頒布政令,凡是漢人百姓移民前往幽州範陽郡、媯川郡、密雲郡、漁陽郡、北平郡等五個郡,十年內免除所有賦稅,而且還會分發耕地和農具。”
“後來幽州新置代郡和灤郡,這兩個郡同樣享有朝廷的移民政令,微臣認為應該先把幽州各郡充實下來,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較為穩妥。至於移民遼州應當鼓勵世家大族,我想他們肯定願意為國效力。”
殷無咎微微點頭微笑道:“尚書令言之有理,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朝廷百官再次陷入討論之中,畢竟漢家百姓很久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移民戍邊。
以前唐朝從來沒有大規模移民戍邊的政策,頂多就是在邊境上設置軍鎮或者守捉,派遣大唐軍隊維護邊疆安全。
原因在於大唐建國初年人口數量實在太少,曆代皇帝不僅沒有移民戍邊,反而還把大量百姓遷往內地進行充實。
直到天寶年間大唐人口開始過多,可惜戰略方向已經轉移到西北地區,導致東北方向屢屢縮邊,遼東地區的安東都護府基本形同虛設,就連遼西地區的柳城郡也是快要朝不保夕。
雖然大唐朝廷在遼西地區設置平盧節度使,但是仍然沒有進行大規模移民戍邊,當地百姓數量極為稀少。
天寶年間,遼西地區的柳城郡編有九百九十七戶,三千七百八十九人,當地已經沒剩下多少漢人百姓。
對比西漢時期的元始二年,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四地就有六十個縣,編有二十三萬七千零三十八戶,一百二十五萬三千四百五十七人。
遼西郡:戶七萬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萬二千三百二十五,縣十四。
遼東郡:戶五萬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萬二千五百三十九,縣十八。
玄菟郡: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五,縣三。
樂浪郡:戶六萬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萬六千七百四十八,縣二十五。
由此可見漢家百姓的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本來東北各郡至少有上百萬漢家百姓,經過七八百年竟然隻剩下三千多人,這就是騰籠換鳥的最好證據。
戰國時期的燕國大將秦開擊敗東胡,拓地兩千餘裏,時至今日遺留下來的土地基本快要丟光,然而自始至終都沒人把注意力放到這個方向,普天之下隻有鄭珣瑜洞察到東北地區的戰略意義。
例如高句麗在西漢時期隻是玄菟郡治下小國,後來趁著中原王朝發生內亂,無力顧及東北地區,先後吞並扶餘國、蓋馬國、句荼國、樂浪國等周邊眾多政權小國,甚至還把眼光投向土地更加肥沃的遼東郡和遼西郡。
尤其在西晉王朝分崩離析之後,中原地區曆經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對峙的三百年亂世,悶頭在東北地區猥瑣發育的高句麗,一瞬間成為脫韁野馬再難約束。
在隋朝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時候,昔日那個玄菟郡治下小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東北霸主,疆域版圖西到大淩河、東臨大海、北接靺鞨、南至新羅。
高句麗跟遊牧胡人有所不同,主要以農業為主兼任漁獵,再加上數百年來吸收中原人才,得以孵化出更為穩定的農耕政權。
恰好隋唐時期地球正式進入溫暖期,全球平均溫度相比現代社會高出兩度,東北地區的氣候環境反而有點類似二十一世紀的華北平原,全盛時期的高句麗應該有五百萬人。
地球溫暖期對於高緯度地區來說乃是重大利好,這一時期西北敦煌都能種植水稻,從這裏就能看出環境變化究竟有多麽離譜。
後來唐高宗李治滅亡高句麗的時候,高句麗國中擁有一百七十座城池,編有六十九萬七千戶,估算約為三百五十萬人。
隻要中原王朝沒有完全重返東北地區,類似高句麗這種政權還會繼續出現。
李萼提議關東地區的世家大族移民戍邊,他的兩個舅舅第一時間進行反對。
左仆射崔無極毫不留情反駁道:“尚書令此言請恕我不能讚同,若非沒有立足之地,又有幾人真心願意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底層百姓尚且如此,更別說為朝廷立下功勞的世家大族,要是他們不同意移民戍邊,難道還要把全家老少強行遷徙過去嗎?”
“是啊,尚書令此言過於不切實際。”
右仆射崔無慮同樣跟著一起反對,他搞不懂李萼為何會想出這種餿主意。
其實李萼早就想要削弱關東地區的世家大族,他執掌朝政四年有餘,表麵上大權在握,暗地裏經常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
正好博陵崔氏涉嫌科舉舞弊,李萼自然要提前挖好陷阱,他準備把整個博陵崔氏打包送往遼州各郡,這個提議屬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