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張阿難的一聲唱諾開始了今天的朝參。
坐在高台上的李世民用手捂住嘴,打了一個哈欠,
昨夜他很晚才休息,
不停思考當初把簫真真留在宮裏是好事還是壞事。
”陛下,臣有本奏。“
民部尚書戴謂出列,走到中間的位置朗聲道
“稟陛下,銅錢荒愈演愈烈,已經開始出現以物換物,東西兩市稅收近日越發混亂,市署官已經收不上收稅了。”
又聽到這個事,李世民也是煩躁起來,這個問題沒兩年就來一次,每次都是世家搞的鬼,但是又沒辦法直接拿世家開刀,他也是無奈。
”朕知道了,稍後再議。“
”陛下,此事不能再拖了,不然又如前年那般,後患無窮啊。“
戴謂說的前年,也是因為銅錢荒,市麵上銅錢匱乏,物價越來越低了。
世家突然一個收網,大批銅錢湧入,市麵上的糧食布匹被收購一空,銅錢回流,物價又恢複正常,
一來一去,很多家裏沒有餘糧靠打工生存的老百姓直接被掏空了家底。
長安城生活八十餘萬人,
很多都是家裏沒有田地,靠做工生活的家庭一下就萎靡了,為了生存,賣兒賣女的都不在少數。
一時之間,長安城裏治安都混亂了許多。
殺人放火偷盜的事件屢出不窮,長安城裏甚至還有聖人已老,長安不寧的話流傳開來。
”太子今日怎麽沒上朝?“李世民問張阿難。
”老奴不知。“
”把他給我叫來。“
張阿難知道李世民為什麽要叫太子,因為太子之前說過自己有辦法解決銅荒。
“等太子來了再議,誰還有本奏?”
李世民的這句話讓下麵眾臣不顧禦史會不會參自己殿前失儀,開始交換眼神了,
以前太子也不是每次都來上朝,也沒見陛下專門叫太子上朝,今天這是怎麽了,風向又變了?
要是換做平日可能還不會這麽敏感,可前日大朝會,李世民才把李承乾趕出大朝會,由不得他們不多想。
“臣有本奏。”
鄭貞這時候站了出來,
“準。”
“有人狀告金身寺斂財無度,強占良田。”
鄭貞的話比剛剛戴謂的話更讓大臣們震驚,銅荒每幾年都有一次,見怪不怪了。
可有人狀告佛家寺廟還是告到大理寺,這就新鮮了。
李世民自己就深信佛教,將佛教奉為國教。
每次皇宮裏有誰病重,藥石難醫時,李世民都會讓那些僧人祈福,都成固定節目了。
可想而知,此時佛門的地位。
上行下效,現在大臣們沒有哪家是不信佛,不理佛的,就算不信,家裏也是供奉著佛像,每到齋日都會去寺廟祈福上香。
形式主意做得到位得很,就連隻信道教不信佛教,平時不上朝天天在家修仙的尉遲恭家裏都專門設置了一個佛堂。
李世民對待佛教僧人的態度也是寬容無比,佛教寺院不用繳稅的,僧人不事勞作,隻用一心參禪即可。
哪裏能賺錢,哪裏就有漏洞鑽,哪怕是佛門聖地,一樣會被錢財腐蝕。
“金身寺的和尚都沒有幾個,怎麽搶占良田,搶了良田又有何用?難道那些僧人還自己去種地不成?”
長安城內有寺廟四百餘座,每個坊內都有三到五座,城外的寺廟反而少了許多。
這個金身寺李世民是知道的,在青龍坊內,住持加上沙彌都不到十人,又在城內,去哪搶占人家的良田。
“陛下,按唐律,每位僧人授田三十畝,微臣調查,現在金身寺僧人共九名,名下田產理當是二百七十畝,可實際金身寺的田產數目達到了驚人的三千畝。”
鄭貞的話算是捅了馬蜂窩了,朝中大臣誰不知道,這裏麵的貓膩,僧人是不用交稅的,很多世家都把買來的土地以捐贈的形式掛靠在寺廟名下,以此躲避田稅,然後和寺廟分成。
地被交易了幾手,可種地的人還是同一撥,隻是每年的收成越來越少。
整個唐朝的稅收都是以田稅為主,人丁稅為輔,商稅收得並不多。
所以鄭貞的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以前李世民並不是很關注這個問題,普通百姓尚能分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
僧人才區區二十畝,能占得了多少。
可現在好像也不是那麽回事了。
鄭貞也是世家中人,此時把這事捅破,對他自己有什麽好處。
一時大殿裏開始有了議論聲。
“陛下,我國信奉佛教者甚多,他們捐贈土地為佛門奉上香火修築金身,並無不可。以臣之見,定是有刁民為了侵占佛門土地所以才有此誣告\"
長孫無忌站了出來,事關世家,他不能不出頭,作為世家明麵上的代表,他代表世家在長安城的利益,他不能不作聲。
說完,他還瞪了鄭貞一眼。
不過鄭貞並沒有理會,反而從袖口掏出一份奏折,舉過頭頂。
張阿難過來把奏折拿走,呈給了李世民閱覽。
李世民一看,心驚肉跳,這上麵可不隻是金身寺的土地問題,還有青龍寺,靈隱寺,白馬寺等大寺廟的土地情況,看到最後,攏共合計這些寺廟在長安城附近名下的田產達到了三十萬畝,幾乎占了京畿地區的一半土地。
這裏就算是田稅都有多少了,李世民抬頭看著鄭貞,又掃眼看向下麵的大臣。
看著奏折的紙張陳舊程度,是早早就有統計過了,隻是一直沒有上奏,現在鄭貞突然拿出這份奏折,目的不是要點出寺廟的侵占問題那麽簡單。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張阿難的一聲唱諾開始了今天的朝參。
坐在高台上的李世民用手捂住嘴,打了一個哈欠,
昨夜他很晚才休息,
不停思考當初把簫真真留在宮裏是好事還是壞事。
”陛下,臣有本奏。“
民部尚書戴謂出列,走到中間的位置朗聲道
“稟陛下,銅錢荒愈演愈烈,已經開始出現以物換物,東西兩市稅收近日越發混亂,市署官已經收不上收稅了。”
又聽到這個事,李世民也是煩躁起來,這個問題沒兩年就來一次,每次都是世家搞的鬼,但是又沒辦法直接拿世家開刀,他也是無奈。
”朕知道了,稍後再議。“
”陛下,此事不能再拖了,不然又如前年那般,後患無窮啊。“
戴謂說的前年,也是因為銅錢荒,市麵上銅錢匱乏,物價越來越低了。
世家突然一個收網,大批銅錢湧入,市麵上的糧食布匹被收購一空,銅錢回流,物價又恢複正常,
一來一去,很多家裏沒有餘糧靠打工生存的老百姓直接被掏空了家底。
長安城生活八十餘萬人,
很多都是家裏沒有田地,靠做工生活的家庭一下就萎靡了,為了生存,賣兒賣女的都不在少數。
一時之間,長安城裏治安都混亂了許多。
殺人放火偷盜的事件屢出不窮,長安城裏甚至還有聖人已老,長安不寧的話流傳開來。
”太子今日怎麽沒上朝?“李世民問張阿難。
”老奴不知。“
”把他給我叫來。“
張阿難知道李世民為什麽要叫太子,因為太子之前說過自己有辦法解決銅荒。
“等太子來了再議,誰還有本奏?”
李世民的這句話讓下麵眾臣不顧禦史會不會參自己殿前失儀,開始交換眼神了,
以前太子也不是每次都來上朝,也沒見陛下專門叫太子上朝,今天這是怎麽了,風向又變了?
要是換做平日可能還不會這麽敏感,可前日大朝會,李世民才把李承乾趕出大朝會,由不得他們不多想。
“臣有本奏。”
鄭貞這時候站了出來,
“準。”
“有人狀告金身寺斂財無度,強占良田。”
鄭貞的話比剛剛戴謂的話更讓大臣們震驚,銅荒每幾年都有一次,見怪不怪了。
可有人狀告佛家寺廟還是告到大理寺,這就新鮮了。
李世民自己就深信佛教,將佛教奉為國教。
每次皇宮裏有誰病重,藥石難醫時,李世民都會讓那些僧人祈福,都成固定節目了。
可想而知,此時佛門的地位。
上行下效,現在大臣們沒有哪家是不信佛,不理佛的,就算不信,家裏也是供奉著佛像,每到齋日都會去寺廟祈福上香。
形式主意做得到位得很,就連隻信道教不信佛教,平時不上朝天天在家修仙的尉遲恭家裏都專門設置了一個佛堂。
李世民對待佛教僧人的態度也是寬容無比,佛教寺院不用繳稅的,僧人不事勞作,隻用一心參禪即可。
哪裏能賺錢,哪裏就有漏洞鑽,哪怕是佛門聖地,一樣會被錢財腐蝕。
“金身寺的和尚都沒有幾個,怎麽搶占良田,搶了良田又有何用?難道那些僧人還自己去種地不成?”
長安城內有寺廟四百餘座,每個坊內都有三到五座,城外的寺廟反而少了許多。
這個金身寺李世民是知道的,在青龍坊內,住持加上沙彌都不到十人,又在城內,去哪搶占人家的良田。
“陛下,按唐律,每位僧人授田三十畝,微臣調查,現在金身寺僧人共九名,名下田產理當是二百七十畝,可實際金身寺的田產數目達到了驚人的三千畝。”
鄭貞的話算是捅了馬蜂窩了,朝中大臣誰不知道,這裏麵的貓膩,僧人是不用交稅的,很多世家都把買來的土地以捐贈的形式掛靠在寺廟名下,以此躲避田稅,然後和寺廟分成。
地被交易了幾手,可種地的人還是同一撥,隻是每年的收成越來越少。
整個唐朝的稅收都是以田稅為主,人丁稅為輔,商稅收得並不多。
所以鄭貞的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以前李世民並不是很關注這個問題,普通百姓尚能分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
僧人才區區二十畝,能占得了多少。
可現在好像也不是那麽回事了。
鄭貞也是世家中人,此時把這事捅破,對他自己有什麽好處。
一時大殿裏開始有了議論聲。
“陛下,我國信奉佛教者甚多,他們捐贈土地為佛門奉上香火修築金身,並無不可。以臣之見,定是有刁民為了侵占佛門土地所以才有此誣告\"
長孫無忌站了出來,事關世家,他不能不出頭,作為世家明麵上的代表,他代表世家在長安城的利益,他不能不作聲。
說完,他還瞪了鄭貞一眼。
不過鄭貞並沒有理會,反而從袖口掏出一份奏折,舉過頭頂。
張阿難過來把奏折拿走,呈給了李世民閱覽。
李世民一看,心驚肉跳,這上麵可不隻是金身寺的土地問題,還有青龍寺,靈隱寺,白馬寺等大寺廟的土地情況,看到最後,攏共合計這些寺廟在長安城附近名下的田產達到了三十萬畝,幾乎占了京畿地區的一半土地。
這裏就算是田稅都有多少了,李世民抬頭看著鄭貞,又掃眼看向下麵的大臣。
看著奏折的紙張陳舊程度,是早早就有統計過了,隻是一直沒有上奏,現在鄭貞突然拿出這份奏折,目的不是要點出寺廟的侵占問題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