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中秋節
鎖死:天道當紅娘,你我都別想跑 作者:咲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秋節,小村子並沒有什麽多餘的活動,小縣城也沒有什麽精彩的活動,對於他們而言,中秋節就是一個可以就餐吃點肉沫的節日,所謂的月餅,那也是有錢人才消費地起的。
讓他們買月餅吃,還不如多買兩斤豬肉。
當然,這是大山村村民往年的想法。
今年,他們不僅能多買兩斤肉,還可以吃上美味的月餅,因著本村人的關係,李阿爹給他們每個月餅便宜一文,但數量是一樣的,不會多給,多給可就累死他們了。
這個口子堅決不給破開,否則,村裏人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找他們幫忙訂購,他們還能忙得過來?
還有,今年的大山村村民人人都提著香燭紙錢去山上祭拜祖先,把大山村受皇上表揚一事告知先祖,讓他們跟著一起高興。
莘野家在這邊沒祖宗,所以李家今天還是一如往常的生活,隻是午後開始,在莘野的指揮下開始做大餐。
為了讓兩位大人更好的融入,莘野毫不客氣地指揮他們幫忙幹活,有過之前做月餅成功的經曆,兩人對自己的廚藝莫名有了迷之自信。
莘野沒有阻止,嘿,不就拍個黃瓜,拌個涼菜麽?
有他親自盯著,不給他們自由發揮的餘地,總不會做出什麽黑暗料理。
滿滿一大桌子,有葷有素,除了莘野和言薏苡外,其他人全部吃撐了。
幸好晚飯吃得早,不然晚上的月餅可就吃不下了。
晚上,圓圓的月盤高掛雲端時,家家戶戶都搬出祭祀用的供桌,桌上擺著不同的貢品。
莘野將月餅、野葡萄、瓜子、蒸紅薯、紅薯湯水一一擺上,主打就是有啥上啥,原本他還是放葡萄酒的,兩位大人今晚嚐過葡萄酒之後死活不讓他用葡萄酒,馮大人更是命人去搬來他大老遠從京城帶過來的竹葉青酒跟他交換。
一眾知曉葡萄酒如何釀製的人默默地轉開視線,花家三兄弟看見這樣的馮大人,都情不自禁捂住眼睛,這樣的馮大人和曾經的他們何其相似!
竹葉青酒在京城雖然比不上葡萄酒貴,但也要十兩銀子一壇,也不便宜了。
但,隻要一想到馮大人懷裏如珠如寶抱著的葡萄酒,原材料山上野生的葡萄,再有就是糖,白糖確實比較貴,一兩銀子能釀一大壇,這一壇的量,能分出馮大人的十壇竹葉青酒酒壇。
非要再多算點費用的話,那就是——人工采摘和製造的人工費了。
不過,他們屬於賺到的那一方,這種實話,他們是不會告訴外人的。
祭拜完月亮後,大家坐在月下賞月閑聊,馮大人和花暮容飲茶作詩,學渣花家兩兄弟和莘野夫婦在一旁玩撲克。
這撲克都是他們一起動手製作的,用的是木塊,把木塊打磨光滑,再畫上圖案,不過撲克上的字不是阿拉伯數字,就是他們常見的數字。
李阿爹則人任懷民下起五子棋,是的,任懷民自從玩了五子棋後,就不喜歡玩圍棋。
其他護衛們,輪值的人繼續值勤,休息的人也跟著玩起撲克,當時他們做撲克的時候,暗衛們也跟著做了幾副牌。
皎潔的月光下,哪怕不點燈也仍舊亮堂堂,大山村家家戶戶幾乎都在院子中賞月閑聊,安靜的夜晚,不時傳來村民們的大聲說話,或者是歡笑聲,當然也有打孩子的哇哇大叫聲。
李家這邊就是打牌打得太起勁,不管是花家兄弟還是暗衛們,玩得太入迷,都忘記自己的身份。
主子沒有一點主子的儀態,屬下沒有屬下的拘謹和正經,玩玩鬧鬧,好生快活。
中秋節之後,莘野開始整理行李,準備出發沙城拜訪嶽父嶽母。
衣服這些是其次的,鍋碗瓢盆還有被褥以及一路上的糧食醬菜統統裝好帶上!
最重要的是給嶽父嶽母的禮物,有辣椒醬和肉醬還有人參靈芝這些藥材不必說,擔心之前送過去的紅薯已經吃完,莘野給帶上一百斤紅薯當種子,來年給嶽父嶽母種上,確保他們以後都不愁吃不到紅薯。
其中一物,是在場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姐夫,你要把這也帶上?!”花暮渝指著已經長得綠油油的紅薯菜問。
“是啊,嶽父嶽母還沒吃過紅薯菜呢!要不是空心菜沒有紅薯菜耐寒,我也把空心菜帶上了。”
莘野讓暗衛幫忙抬種著紅薯菜的階梯式木槽上馬車,一共六輛馬車,剛好每輛馬車的後麵可以安置一個這樣的木槽。
花家三兄弟沒想到莘野如此有心,大老遠要把新鮮的紅薯菜帶回沙城給他們的父母,這份孝心,他們不得不甘拜下風。
不是紅薯菜沒有種子,而是等紅薯菜種出來能吃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回大山村了。
本來就沒什麽能拿得出手孝敬嶽父嶽母的,就這點土特產,莘野說什麽都要帶過去給他們嚐嚐鮮。
臨近出發的前一天,家裏來了一群意外之客。
“孫師傅!?”花暮辛震驚不已,但也想到自家大哥給苡兒買的地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被花暮辛稱之為孫師傅的漢子是一個五十出頭,頭發半白,精神矍鑠的老者,此人正是花暮容特地寫信讓花非凡安排來給言薏苡建造莊子的匠人。
孫師傅等人給幾人行禮問安。
花暮容上前將李阿爹和莘野介紹給他們認識,他們是第一次聽說大小姐已經嫁人,一個個都怔在原地久久沒回過神來。
他們得到家主的指令,是來一個村子給大小姐建造莊園,其他什麽都不說,至於為何要選擇在這麽遠的地方建莊園,他們哪有資格詢問?
原來,這莊子竟然是大小姐婚後生活的莊子!
不對,大小姐為何心甘情願居住在這個小山村,而且還嫁給一個鄉下漢子?
更詭異的是家主、家主夫人和少爺們無一反對!?
他們震驚、疑惑、不解,但沒人開口詢問。
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很有自知之明,而且,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不該問的別多嘴,該知道的,總會知道。
讓他們買月餅吃,還不如多買兩斤豬肉。
當然,這是大山村村民往年的想法。
今年,他們不僅能多買兩斤肉,還可以吃上美味的月餅,因著本村人的關係,李阿爹給他們每個月餅便宜一文,但數量是一樣的,不會多給,多給可就累死他們了。
這個口子堅決不給破開,否則,村裏人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找他們幫忙訂購,他們還能忙得過來?
還有,今年的大山村村民人人都提著香燭紙錢去山上祭拜祖先,把大山村受皇上表揚一事告知先祖,讓他們跟著一起高興。
莘野家在這邊沒祖宗,所以李家今天還是一如往常的生活,隻是午後開始,在莘野的指揮下開始做大餐。
為了讓兩位大人更好的融入,莘野毫不客氣地指揮他們幫忙幹活,有過之前做月餅成功的經曆,兩人對自己的廚藝莫名有了迷之自信。
莘野沒有阻止,嘿,不就拍個黃瓜,拌個涼菜麽?
有他親自盯著,不給他們自由發揮的餘地,總不會做出什麽黑暗料理。
滿滿一大桌子,有葷有素,除了莘野和言薏苡外,其他人全部吃撐了。
幸好晚飯吃得早,不然晚上的月餅可就吃不下了。
晚上,圓圓的月盤高掛雲端時,家家戶戶都搬出祭祀用的供桌,桌上擺著不同的貢品。
莘野將月餅、野葡萄、瓜子、蒸紅薯、紅薯湯水一一擺上,主打就是有啥上啥,原本他還是放葡萄酒的,兩位大人今晚嚐過葡萄酒之後死活不讓他用葡萄酒,馮大人更是命人去搬來他大老遠從京城帶過來的竹葉青酒跟他交換。
一眾知曉葡萄酒如何釀製的人默默地轉開視線,花家三兄弟看見這樣的馮大人,都情不自禁捂住眼睛,這樣的馮大人和曾經的他們何其相似!
竹葉青酒在京城雖然比不上葡萄酒貴,但也要十兩銀子一壇,也不便宜了。
但,隻要一想到馮大人懷裏如珠如寶抱著的葡萄酒,原材料山上野生的葡萄,再有就是糖,白糖確實比較貴,一兩銀子能釀一大壇,這一壇的量,能分出馮大人的十壇竹葉青酒酒壇。
非要再多算點費用的話,那就是——人工采摘和製造的人工費了。
不過,他們屬於賺到的那一方,這種實話,他們是不會告訴外人的。
祭拜完月亮後,大家坐在月下賞月閑聊,馮大人和花暮容飲茶作詩,學渣花家兩兄弟和莘野夫婦在一旁玩撲克。
這撲克都是他們一起動手製作的,用的是木塊,把木塊打磨光滑,再畫上圖案,不過撲克上的字不是阿拉伯數字,就是他們常見的數字。
李阿爹則人任懷民下起五子棋,是的,任懷民自從玩了五子棋後,就不喜歡玩圍棋。
其他護衛們,輪值的人繼續值勤,休息的人也跟著玩起撲克,當時他們做撲克的時候,暗衛們也跟著做了幾副牌。
皎潔的月光下,哪怕不點燈也仍舊亮堂堂,大山村家家戶戶幾乎都在院子中賞月閑聊,安靜的夜晚,不時傳來村民們的大聲說話,或者是歡笑聲,當然也有打孩子的哇哇大叫聲。
李家這邊就是打牌打得太起勁,不管是花家兄弟還是暗衛們,玩得太入迷,都忘記自己的身份。
主子沒有一點主子的儀態,屬下沒有屬下的拘謹和正經,玩玩鬧鬧,好生快活。
中秋節之後,莘野開始整理行李,準備出發沙城拜訪嶽父嶽母。
衣服這些是其次的,鍋碗瓢盆還有被褥以及一路上的糧食醬菜統統裝好帶上!
最重要的是給嶽父嶽母的禮物,有辣椒醬和肉醬還有人參靈芝這些藥材不必說,擔心之前送過去的紅薯已經吃完,莘野給帶上一百斤紅薯當種子,來年給嶽父嶽母種上,確保他們以後都不愁吃不到紅薯。
其中一物,是在場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姐夫,你要把這也帶上?!”花暮渝指著已經長得綠油油的紅薯菜問。
“是啊,嶽父嶽母還沒吃過紅薯菜呢!要不是空心菜沒有紅薯菜耐寒,我也把空心菜帶上了。”
莘野讓暗衛幫忙抬種著紅薯菜的階梯式木槽上馬車,一共六輛馬車,剛好每輛馬車的後麵可以安置一個這樣的木槽。
花家三兄弟沒想到莘野如此有心,大老遠要把新鮮的紅薯菜帶回沙城給他們的父母,這份孝心,他們不得不甘拜下風。
不是紅薯菜沒有種子,而是等紅薯菜種出來能吃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回大山村了。
本來就沒什麽能拿得出手孝敬嶽父嶽母的,就這點土特產,莘野說什麽都要帶過去給他們嚐嚐鮮。
臨近出發的前一天,家裏來了一群意外之客。
“孫師傅!?”花暮辛震驚不已,但也想到自家大哥給苡兒買的地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被花暮辛稱之為孫師傅的漢子是一個五十出頭,頭發半白,精神矍鑠的老者,此人正是花暮容特地寫信讓花非凡安排來給言薏苡建造莊子的匠人。
孫師傅等人給幾人行禮問安。
花暮容上前將李阿爹和莘野介紹給他們認識,他們是第一次聽說大小姐已經嫁人,一個個都怔在原地久久沒回過神來。
他們得到家主的指令,是來一個村子給大小姐建造莊園,其他什麽都不說,至於為何要選擇在這麽遠的地方建莊園,他們哪有資格詢問?
原來,這莊子竟然是大小姐婚後生活的莊子!
不對,大小姐為何心甘情願居住在這個小山村,而且還嫁給一個鄉下漢子?
更詭異的是家主、家主夫人和少爺們無一反對!?
他們震驚、疑惑、不解,但沒人開口詢問。
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很有自知之明,而且,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不該問的別多嘴,該知道的,總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