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好了,咱們走了,沒必要為這種人動氣!”阮萬鐵勸道。
“下次再敢背後使陰招,我就不是僅僅揍你這麽簡單了!”阮青青警告一番後才起身,拍了拍手,揚長而去。
“咱們六安縣什麽時候出現這麽個煞神?”吳六顫顫巍巍爬起來,把嘴邊的血漬利落一抹,看著阮青青的背影,喃喃自語。
回應他的隻是從他身邊卷起枯葉而過的風。
風裏,老人將手半舉,微微歎息:“二三月本應該是陰雨綿綿的天氣,而今這風幹燥得就像刀子一般割的人皮膚生疼。這次幹旱怕是有的熬了!”
阮青青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爺爺也覺得這幹旱會持續下去?”
“是啊!如果沒有潛龍江裏的水引過來,這會兒我們早該在逃難的路上了。隻是這架勢下去,潛龍江裏的水也不知道能幫我們撐過去不?”
老人滿麵愁容道。
“不知道爺爺您怎麽稱呼?”
老人笑了笑,“我姓吳,大名吳仲有。”
“吳爺爺,你家裏都有哪些人?我家在清水縣棗子嶺,在隔壁縣,離這有些遠。你過去做工不知道家人會不會不同意?”
談起家人,吳仲有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老頭子我,家裏老伴尚在,生有三兒二女,孫子輩加起來有十來個。對於我出遠門做工這個決定,家裏反對是肯定的,但是我跟他們講清楚,他們會理解的。”
阮青青越聽眼睛越亮,從吳老爺子的三言兩語中不難發現他們的家庭氛圍不錯,非常符合全福老人的標準。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自己僅是因為看重吳老爺子的手工品,才想讓他去棗子嶺給自己定製一些小玩意去賣。現在她急切地想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以及資源,去變現。倒不曾想,陰差陽錯之下,把一直想找的全福老人給找到了。
“老頭子,回來了!今兒生意怎麽樣?”籬笆院裏,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向外探著身子問。
“沒有,今兒又遇到吳六那兔崽子,還被他踩壞了一隻跳麽長。”吳仲有痛心疾首地跺了跺腳。
“那孩子……欸!”吳老太歎了口氣後,便再也沒問賣多少錢之類的事,轉而聊其它,“老頭子你在外麵有沒有聽到什麽消息?我們可要去逃荒?”
抬頭間,她那雙略帶渾濁的眼睛瞟到了阮青青和阮萬鐵。
“這個後生和小丫頭是?”
“他們家在招收會手工藝的,說是一個月一兩銀子,我想去看看。多攢點銀子,不論是將來要出去逃荒還是留在本地買糧食都是需要的。”
“後生,你家裏哪裏的?”吳老太問。
“嬸嬸,我是隔壁清水縣棗子嶺的人,我姓阮,家裏排行老四。嬸兒叫我阮老四就好。最近家裏折騰了點生意,我們看中了吳叔的編織手藝,想請叔去家裏幫忙。
你們放心,我們是正經人家,去年剛起了座房子,家裏有空房間來給吳叔住,飯食和吃的、用的水都不用吳叔操心,我們都會備置齊全,吳叔隻需專心做事就成。”
阮萬鐵詳細解釋道。
“阮老四是吧!帶著丫頭進來坐吧!”吳老太先將人迎進去。
“大春,家裏來客人了。去給客人倒兩碗水過來。”吳老太一邊朝屋裏吩咐,一邊在心裏掂量著老伴外出的利弊。
“來了奶!”一黑瘦的男孩子從屋內伸出腦袋應道。
不一會兒兩碗水霧蒸騰的白開水遞到了阮青青和阮萬鐵跟前。
“謝謝!”
男孩子靦腆地笑了笑。“不客氣,應該的。”
“阮老四,如今外麵都連著旱了半年多。在這災年裏,出遠門不亞於將腦袋懸在褲腰帶上,沒弄好就是生離死別。老婆子我想著,我家老頭子去你家做工這事我們還是要考慮考慮。不如過幾天再給你們消息。”
“吳奶奶,不是我們不講道理,實在是我們任務緊急。為了尋人花了十來天時間,我們兩家相隔的又有些距離,這一來一回的又要耗費幾天時間,我們實在是等不起。
我們編織的東西是又貴重又緊急,就是這般,我們才希望吳爺爺暫時住在我家,包吃包住。等東西做好了,還邀請他給過一遍眼,確保東西無差錯。”
阮青青接過話頭道。
“這……”吳老太也犯難了。
“老婆子,這事你別擔心。我回來之前又被吳六那混帳的敲詐勒索了一番,是這個小丫頭幫我打跑了吳六。路見不平能出手相助的孩子品行肯定差不了,她的家人也錯不了!你放心!
再者這天災也不知道會持續到什麽時候,咱們不多賺些銀子傍身哪行?不管是將來隨大眾一起出去逃難,還是留在家裏買糧食吃,都是需要的。”
吳仲有苦口婆心地勸著自家老婆子。
“唉!造孽哦!攤上這麽個光景年,日子是越發艱難了!”
吳老太再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倒是抱怨起年景。
籬笆外有一個漢子扛著鋤頭走了進來,“爹,不如我跟你一起去吧!你一個人出遠門做工,我是不放心的。我和你一起去,多個人,多份照料,家裏邊也好安心些。”
“可……你不會編織,小東家不一定要你!”
吳仲有歎息了一聲。
“小東家,我會種地。要不我去幫你種地,隻要照應到我爹就行!”吳偉懇求地看向阮青青道。
“可以呀!我家裏有幾畝地,正好你去幫我們耕種下。當然你的工錢就沒有吳爺爺的高了,你每個月隻能拿到六錢銀子。”
一聽說有六錢銀子掙,吳偉激動得無以複加。“多謝小東家,我跟我爹一起去!”
“小東家,我也想去!你那還缺人麽?”吳仲有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因為回來的晚一些,隻聽到一點尾巴,紛紛上前出聲詢問。
“如果隻是想賺銀子,你們也不必都想著去我家。畢竟在這災年裏,家裏還是要留些青壯年在家更穩妥些。如果你們信得過我的話,不妨多種些高粱。高粱杆倒時候我家會收。這樣你們在家裏一樣可以賺錢。”
“還不好好地謝謝小東家?!”吳仲有瞪了眼兩個已經傻掉的兒子。
“哦哦,好的,多謝小東家!”
商議好了後,他們直接走人。
在回去的路上,阮青青明顯感覺到自己被跟蹤了。
“下次再敢背後使陰招,我就不是僅僅揍你這麽簡單了!”阮青青警告一番後才起身,拍了拍手,揚長而去。
“咱們六安縣什麽時候出現這麽個煞神?”吳六顫顫巍巍爬起來,把嘴邊的血漬利落一抹,看著阮青青的背影,喃喃自語。
回應他的隻是從他身邊卷起枯葉而過的風。
風裏,老人將手半舉,微微歎息:“二三月本應該是陰雨綿綿的天氣,而今這風幹燥得就像刀子一般割的人皮膚生疼。這次幹旱怕是有的熬了!”
阮青青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爺爺也覺得這幹旱會持續下去?”
“是啊!如果沒有潛龍江裏的水引過來,這會兒我們早該在逃難的路上了。隻是這架勢下去,潛龍江裏的水也不知道能幫我們撐過去不?”
老人滿麵愁容道。
“不知道爺爺您怎麽稱呼?”
老人笑了笑,“我姓吳,大名吳仲有。”
“吳爺爺,你家裏都有哪些人?我家在清水縣棗子嶺,在隔壁縣,離這有些遠。你過去做工不知道家人會不會不同意?”
談起家人,吳仲有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老頭子我,家裏老伴尚在,生有三兒二女,孫子輩加起來有十來個。對於我出遠門做工這個決定,家裏反對是肯定的,但是我跟他們講清楚,他們會理解的。”
阮青青越聽眼睛越亮,從吳老爺子的三言兩語中不難發現他們的家庭氛圍不錯,非常符合全福老人的標準。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自己僅是因為看重吳老爺子的手工品,才想讓他去棗子嶺給自己定製一些小玩意去賣。現在她急切地想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以及資源,去變現。倒不曾想,陰差陽錯之下,把一直想找的全福老人給找到了。
“老頭子,回來了!今兒生意怎麽樣?”籬笆院裏,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向外探著身子問。
“沒有,今兒又遇到吳六那兔崽子,還被他踩壞了一隻跳麽長。”吳仲有痛心疾首地跺了跺腳。
“那孩子……欸!”吳老太歎了口氣後,便再也沒問賣多少錢之類的事,轉而聊其它,“老頭子你在外麵有沒有聽到什麽消息?我們可要去逃荒?”
抬頭間,她那雙略帶渾濁的眼睛瞟到了阮青青和阮萬鐵。
“這個後生和小丫頭是?”
“他們家在招收會手工藝的,說是一個月一兩銀子,我想去看看。多攢點銀子,不論是將來要出去逃荒還是留在本地買糧食都是需要的。”
“後生,你家裏哪裏的?”吳老太問。
“嬸嬸,我是隔壁清水縣棗子嶺的人,我姓阮,家裏排行老四。嬸兒叫我阮老四就好。最近家裏折騰了點生意,我們看中了吳叔的編織手藝,想請叔去家裏幫忙。
你們放心,我們是正經人家,去年剛起了座房子,家裏有空房間來給吳叔住,飯食和吃的、用的水都不用吳叔操心,我們都會備置齊全,吳叔隻需專心做事就成。”
阮萬鐵詳細解釋道。
“阮老四是吧!帶著丫頭進來坐吧!”吳老太先將人迎進去。
“大春,家裏來客人了。去給客人倒兩碗水過來。”吳老太一邊朝屋裏吩咐,一邊在心裏掂量著老伴外出的利弊。
“來了奶!”一黑瘦的男孩子從屋內伸出腦袋應道。
不一會兒兩碗水霧蒸騰的白開水遞到了阮青青和阮萬鐵跟前。
“謝謝!”
男孩子靦腆地笑了笑。“不客氣,應該的。”
“阮老四,如今外麵都連著旱了半年多。在這災年裏,出遠門不亞於將腦袋懸在褲腰帶上,沒弄好就是生離死別。老婆子我想著,我家老頭子去你家做工這事我們還是要考慮考慮。不如過幾天再給你們消息。”
“吳奶奶,不是我們不講道理,實在是我們任務緊急。為了尋人花了十來天時間,我們兩家相隔的又有些距離,這一來一回的又要耗費幾天時間,我們實在是等不起。
我們編織的東西是又貴重又緊急,就是這般,我們才希望吳爺爺暫時住在我家,包吃包住。等東西做好了,還邀請他給過一遍眼,確保東西無差錯。”
阮青青接過話頭道。
“這……”吳老太也犯難了。
“老婆子,這事你別擔心。我回來之前又被吳六那混帳的敲詐勒索了一番,是這個小丫頭幫我打跑了吳六。路見不平能出手相助的孩子品行肯定差不了,她的家人也錯不了!你放心!
再者這天災也不知道會持續到什麽時候,咱們不多賺些銀子傍身哪行?不管是將來隨大眾一起出去逃難,還是留在家裏買糧食吃,都是需要的。”
吳仲有苦口婆心地勸著自家老婆子。
“唉!造孽哦!攤上這麽個光景年,日子是越發艱難了!”
吳老太再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倒是抱怨起年景。
籬笆外有一個漢子扛著鋤頭走了進來,“爹,不如我跟你一起去吧!你一個人出遠門做工,我是不放心的。我和你一起去,多個人,多份照料,家裏邊也好安心些。”
“可……你不會編織,小東家不一定要你!”
吳仲有歎息了一聲。
“小東家,我會種地。要不我去幫你種地,隻要照應到我爹就行!”吳偉懇求地看向阮青青道。
“可以呀!我家裏有幾畝地,正好你去幫我們耕種下。當然你的工錢就沒有吳爺爺的高了,你每個月隻能拿到六錢銀子。”
一聽說有六錢銀子掙,吳偉激動得無以複加。“多謝小東家,我跟我爹一起去!”
“小東家,我也想去!你那還缺人麽?”吳仲有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因為回來的晚一些,隻聽到一點尾巴,紛紛上前出聲詢問。
“如果隻是想賺銀子,你們也不必都想著去我家。畢竟在這災年裏,家裏還是要留些青壯年在家更穩妥些。如果你們信得過我的話,不妨多種些高粱。高粱杆倒時候我家會收。這樣你們在家裏一樣可以賺錢。”
“還不好好地謝謝小東家?!”吳仲有瞪了眼兩個已經傻掉的兒子。
“哦哦,好的,多謝小東家!”
商議好了後,他們直接走人。
在回去的路上,阮青青明顯感覺到自己被跟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