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重生:主母她要報複全家啊!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把話說開了,氣氛反而沒那麽拘謹,江浩便與吳非衣說起了行軍打仗時遇到的不易,和邊關的風土人情。
這些,都是吳非衣所向往的,她想用自己的手,記錄下大奉的每一寸土地。
兩人聊到深夜,江浩實在撐不住睡了過去,吳非衣見江浩在椅子上一直點頭,起身將人扶在了床上,自己縮在椅子上睡了一夜。
江浩第二日醒來發現吳非衣趴在桌案上睡著,微微歎了口氣,自己可能跟好姑娘沒有緣分,盼這姑娘以後會尋個懂她的人!
沒多久吳非衣也醒轉過來,天已經大亮,兩人洗漱了一番後便又踏上了南下之路。
同行了十幾日,終於翻過了青嶼山,進入了嶺南地界。
江浩的任務很危險,他不可能讓吳非衣隨行涉險,便在佛州與嶺南的交叉地與吳非衣道了別,並分了兩個侍衛保護她。
吳非衣雇了輛驢車朝佛州而去,晌午時便進了佛州城。
佛州城不大,因發現了一座千佛洞而得名,吳非衣進城後不久就找到了當地的衙門,將文書交給了衙役。
衙役一看是京城的路引,很快就拿著路引和文書進了衙門後院,呈到了縣老爺麵前。
縣老爺見到文書後很是驚訝,他們這地方頗為偏僻,很少會有京官會在這裏停留,突然來了一位天子近臣怎會讓他不吃驚!
更重要的是,那位大人物給他們送了消息,讓他們抓緊時間多收些鐵器,這時候京城來人,不會瞧出端倪吧!
縣太爺心裏擔憂,卻不敢耽擱,忙穿戴整齊,親自跑出來迎接。
見到吳非衣後,他心裏更是驚訝,之前聽說官家封了個女官進翰林院,不想今兒就見著了。
還以為這女官會是三頭六臂,見麵後竟發現不過是長得漂亮些的弱女子,安縣令不由惡意地想,這女子能當上女官,定是占了樣貌的便宜!
他笑嗬嗬地拱手道:“下官拜見吳侍讀,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安大人不必客氣,此處來佛州尋書,還要勞煩安大人多多幫忙!”
半年的淬煉,吳非衣這官當的早已經有模有樣,與安縣令交流起來也極其自然。
兩人寒暄了幾句,安縣令便要帶吳非衣去酒樓用飯,給她接風,卻被吳非衣拒絕了。
她並不喜歡官場那一套,直接道:“我們路上已經用過飯了,公事要緊,安大人還是先帶我們去尋柴員外吧!”
安縣令套不出什麽話,一時間也不知吳非衣是否真的衝著古籍而來,隻能帶人先去見了那位姓柴的老員外。
柴員外發現古籍一事,安縣令並不知曉,若他知曉,定不會讓這柴員外越過自己,把事情報到京城。
仔細了解後,他才知柴員外家中有一侄兒在京裏當差,書信往來時知道了書籍之事便報給了上級,那上級知曉官家對修書一事很上心,又給官家遞了折子,這才引來了京城的官員。
安縣令雖然氣憤,可人已經來了,他也不能表現出絲毫的不歡迎,到了柴府後,還安排了不少衙役幫著吳非衣幹活。
吳非衣也未多想,與柴員外見了麵,替朝廷向他表示了感謝後便投入了整理書籍的工作中。
因那墓洞不大,取書並不容易,還要擔心書籍損壞等情況,所以吳非衣還需要在佛州城逗留幾日。
柴員外也派了人手過來幫忙,不過中途這些家仆又被調離了半日,說是武羅殿的人來了縣裏,他們要幫柴員外將廢舊的農具拿出來捐給這些人。
吳非衣好奇,在休息的時候對柴家家仆詢問道:
“武羅殿是什麽地方?柴員外為何要把這些農具捐給他們?我瞧有些還好好的!”
“吳大人從京城來,可能不知曉,我們這邊的青英山上供奉著一座武羅娘娘的神像,我們這一代的人對武羅娘娘都很是敬畏!”
柴家家仆咬了一口饅頭,繼續對吳非衣解釋道:
“這神像是由鐵鑄成,外渡了一層金衣,可常年風吹日曬早有損壞,於是鄉親們每年都會把家裏無用的農具拿出來,賤賣給武羅殿的善人,希望可以幫忙重武羅娘娘的神像和武羅殿!”
“原來如此!”吳非衣喃喃了一句。
大奉是禁止大規模交易鐵製品的,見有人交易鐵具,縣衙卻不管,吳非衣才會這般好奇。
可家仆的回答並沒有讓吳非衣打消疑惑,若是平時,她不會多想,可她是昭慶殿下最信任之人,知道殿下大婚時,鄂公子送了殿下一塊生鐵,此時又聽到有人私自交易廢棄農具,她怎能不多留一個心眼!
最重要的是,江大哥此次去嶺南是幫小公爺查案,這件事會不會與江大哥要查的案子有關?
她越想越有這種可能,休息時,便讓隨行的白侍衛去相鄰的縣城和村子打聽情況,看是否也有交易廢舊農具的事情。
白侍衛見吳非衣神情嚴肅,不敢耽擱,按照吳非衣的吩咐離開了農莊。
次日晌午時,白侍衛匆匆趕了回來,吳非衣見他一臉急色,忙將他招到角落,詢問道:
“怎麽樣?查到了什麽?”
“小吳大人,果然與你想的一樣,這些收廢舊農具的人可能不簡單!”
他擦了一把汗,看了一下四周,壓低聲音道:
“屬下去了相鄰的縣城,並沒有見到大張旗鼓收鐵器的人!”
白侍衛說得有些急,話到這裏忍不住喘了幾口氣。
吳非衣忙給他倒了杯水,“你別急,慢慢說!”
嘴上說別急,可她心裏著實急壞了,白侍衛說那些收農具的人不簡單,又說沒見到他們在其他城鎮收購鐵器,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白侍衛緩了一會,終於把氣喘勻急忙接著道:
“他們雖然沒有在明麵上收鐵器,可屬下回程時在一個小村子裏討了碗水,發現老鄉家裏竟連件像樣的農具都沒有!問過才知,他們竟是將家裏的鋤頭鎬子全都捐給了武羅殿,隻盼能盡些綿薄之力,幫武羅娘娘重塑神像!”
這些,都是吳非衣所向往的,她想用自己的手,記錄下大奉的每一寸土地。
兩人聊到深夜,江浩實在撐不住睡了過去,吳非衣見江浩在椅子上一直點頭,起身將人扶在了床上,自己縮在椅子上睡了一夜。
江浩第二日醒來發現吳非衣趴在桌案上睡著,微微歎了口氣,自己可能跟好姑娘沒有緣分,盼這姑娘以後會尋個懂她的人!
沒多久吳非衣也醒轉過來,天已經大亮,兩人洗漱了一番後便又踏上了南下之路。
同行了十幾日,終於翻過了青嶼山,進入了嶺南地界。
江浩的任務很危險,他不可能讓吳非衣隨行涉險,便在佛州與嶺南的交叉地與吳非衣道了別,並分了兩個侍衛保護她。
吳非衣雇了輛驢車朝佛州而去,晌午時便進了佛州城。
佛州城不大,因發現了一座千佛洞而得名,吳非衣進城後不久就找到了當地的衙門,將文書交給了衙役。
衙役一看是京城的路引,很快就拿著路引和文書進了衙門後院,呈到了縣老爺麵前。
縣老爺見到文書後很是驚訝,他們這地方頗為偏僻,很少會有京官會在這裏停留,突然來了一位天子近臣怎會讓他不吃驚!
更重要的是,那位大人物給他們送了消息,讓他們抓緊時間多收些鐵器,這時候京城來人,不會瞧出端倪吧!
縣太爺心裏擔憂,卻不敢耽擱,忙穿戴整齊,親自跑出來迎接。
見到吳非衣後,他心裏更是驚訝,之前聽說官家封了個女官進翰林院,不想今兒就見著了。
還以為這女官會是三頭六臂,見麵後竟發現不過是長得漂亮些的弱女子,安縣令不由惡意地想,這女子能當上女官,定是占了樣貌的便宜!
他笑嗬嗬地拱手道:“下官拜見吳侍讀,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安大人不必客氣,此處來佛州尋書,還要勞煩安大人多多幫忙!”
半年的淬煉,吳非衣這官當的早已經有模有樣,與安縣令交流起來也極其自然。
兩人寒暄了幾句,安縣令便要帶吳非衣去酒樓用飯,給她接風,卻被吳非衣拒絕了。
她並不喜歡官場那一套,直接道:“我們路上已經用過飯了,公事要緊,安大人還是先帶我們去尋柴員外吧!”
安縣令套不出什麽話,一時間也不知吳非衣是否真的衝著古籍而來,隻能帶人先去見了那位姓柴的老員外。
柴員外發現古籍一事,安縣令並不知曉,若他知曉,定不會讓這柴員外越過自己,把事情報到京城。
仔細了解後,他才知柴員外家中有一侄兒在京裏當差,書信往來時知道了書籍之事便報給了上級,那上級知曉官家對修書一事很上心,又給官家遞了折子,這才引來了京城的官員。
安縣令雖然氣憤,可人已經來了,他也不能表現出絲毫的不歡迎,到了柴府後,還安排了不少衙役幫著吳非衣幹活。
吳非衣也未多想,與柴員外見了麵,替朝廷向他表示了感謝後便投入了整理書籍的工作中。
因那墓洞不大,取書並不容易,還要擔心書籍損壞等情況,所以吳非衣還需要在佛州城逗留幾日。
柴員外也派了人手過來幫忙,不過中途這些家仆又被調離了半日,說是武羅殿的人來了縣裏,他們要幫柴員外將廢舊的農具拿出來捐給這些人。
吳非衣好奇,在休息的時候對柴家家仆詢問道:
“武羅殿是什麽地方?柴員外為何要把這些農具捐給他們?我瞧有些還好好的!”
“吳大人從京城來,可能不知曉,我們這邊的青英山上供奉著一座武羅娘娘的神像,我們這一代的人對武羅娘娘都很是敬畏!”
柴家家仆咬了一口饅頭,繼續對吳非衣解釋道:
“這神像是由鐵鑄成,外渡了一層金衣,可常年風吹日曬早有損壞,於是鄉親們每年都會把家裏無用的農具拿出來,賤賣給武羅殿的善人,希望可以幫忙重武羅娘娘的神像和武羅殿!”
“原來如此!”吳非衣喃喃了一句。
大奉是禁止大規模交易鐵製品的,見有人交易鐵具,縣衙卻不管,吳非衣才會這般好奇。
可家仆的回答並沒有讓吳非衣打消疑惑,若是平時,她不會多想,可她是昭慶殿下最信任之人,知道殿下大婚時,鄂公子送了殿下一塊生鐵,此時又聽到有人私自交易廢棄農具,她怎能不多留一個心眼!
最重要的是,江大哥此次去嶺南是幫小公爺查案,這件事會不會與江大哥要查的案子有關?
她越想越有這種可能,休息時,便讓隨行的白侍衛去相鄰的縣城和村子打聽情況,看是否也有交易廢舊農具的事情。
白侍衛見吳非衣神情嚴肅,不敢耽擱,按照吳非衣的吩咐離開了農莊。
次日晌午時,白侍衛匆匆趕了回來,吳非衣見他一臉急色,忙將他招到角落,詢問道:
“怎麽樣?查到了什麽?”
“小吳大人,果然與你想的一樣,這些收廢舊農具的人可能不簡單!”
他擦了一把汗,看了一下四周,壓低聲音道:
“屬下去了相鄰的縣城,並沒有見到大張旗鼓收鐵器的人!”
白侍衛說得有些急,話到這裏忍不住喘了幾口氣。
吳非衣忙給他倒了杯水,“你別急,慢慢說!”
嘴上說別急,可她心裏著實急壞了,白侍衛說那些收農具的人不簡單,又說沒見到他們在其他城鎮收購鐵器,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白侍衛緩了一會,終於把氣喘勻急忙接著道:
“他們雖然沒有在明麵上收鐵器,可屬下回程時在一個小村子裏討了碗水,發現老鄉家裏竟連件像樣的農具都沒有!問過才知,他們竟是將家裏的鋤頭鎬子全都捐給了武羅殿,隻盼能盡些綿薄之力,幫武羅娘娘重塑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