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西夏開出營寨的大軍,擋在京觀之前的五百遼軍騎兵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他們隻是緩緩地開始調整彼此之間的距離,卻是因此慢慢變得有點橫平豎直了起來。
遠遠站在營寨門牆上的淩結訛遇眯起了雙眼,對於自己剛想到的一個結果表示極其地不屑,認為隻有瘋子才會這麽做。
然而,僅僅幾息過後,他便驚訝地看到了眼前的這支遼軍騎兵隊形的調整,正是按著他剛才近似於瘋狂的想法變化,所有的騎兵之間變得極其地相近,結成了一個非常整齊的四方陣形之後,竟然開始慢慢策動馬匹,麵對著他派出營寨的大軍堅定地小跑了起來。
“他們想幹什麽?他們瘋了嗎?”淩結訛遇開始叫出了聲。
“他,他,他們,是不是,想來談判?”旁邊的親兵還是自我欺騙。
“胡說!哪有幾百個騎兵過來談判的?”
“那,那,他們是想衝鋒吧?!”
“更是胡說,我們派出列陣的足足有一萬人馬,他們幾百人來衝鋒,是直接找死嗎?”
但是,淩結訛遇很快就看到了這幾百名“瘋子”騎兵的不一樣之處:
首先是這些遼軍騎兵的裝甲極其精良,不僅騎兵披掛了重甲,就連戰馬也極其奢侈地全置馬甲,裝甲程度比起鐵鷂子,有過之無不及。
再者這些騎兵一反常態地讓彼此之間的距離保持得非常緊密,每兩名騎兵的中間,隻有半人到一人的空隙,以留給馬匹正常的活動空間,所以一排五十騎,其展麵卻隻有平常二十人不到的寬度,前後總共隻有十排。但是這樣的隊伍開始向前跑起來時,卻仿佛是一整塊的黑色鐵塊,緩慢卻堅定地向前移動。在每一排的馬頭前上方,是這些黑騎齊唰唰地持著的銀光閃閃的長槍槍頭。
眼前這樣的騎兵陣形是淩結訛遇從未見過的,甚至說是極不合理的。如果一定說有,那這分明就是重步兵的戰術,一排排重甲步兵結成緊密的隊伍,整齊地向前推進。這是這豈能如此生搬硬套地轉變到騎兵的身上,難道真是因為這些漢軍們騎術不佳,隻能這樣胡鬧?
就在此時,這支遼軍的騎兵隊伍已經跑動了二十步左右,又聽到了他們陣中吹響了一聲的號角,他們居然立即開始提速了,小小的黑色方陣立即爆發出了陣陣的重甲相互撞擊的聲響,瞬間迸現出了無比的殺氣與威力!
淩結訛遇終於看出了此陣的凶險,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先的騎兵對戰,隻要跑動開始了後,每兩匹馬之間至少會有七八尺的距離,這種距離既有利於有限的騎兵拉開足夠寬的攻擊戰線,也留給了每一名騎兵在麵對敵人衝殺時展現自己馬術的足夠空間。因此,雙方騎兵對戰,戰線一旦相遇,便就是相互衝入對方陣中廝殺。大家一擊不中,就會相互攪殺在一起。在對衝作戰中,每一名騎手都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憑著高超的騎術還有不可忽視的運氣去躲避變幻莫測的敵軍攻擊。
在這方麵,他們黨項勇士有著足夠的底氣:同樣生活在草原上的契丹人雖然也可以稱是擅長,至於漢人,雖然也會有善騎之士,但總體卻不應該會是他們的對手。
可是,眼前的這些騎兵卻是結成了如此密集的陣形,那就意味著,一旦兩軍交鋒,所有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從眼前的任意的兩匹馬中穿過去。一旦要與這樣的鐵甲怪物一般對陣,不管對方會不會死,自己卻是必然要死的!
而且看到眼前這支遼軍鐵騎的裝甲程度,西夏這邊唯有鐵鷂子可以與之一比。可是,鐵鷂子更多倚仗的是:分散開來的單兵衝擊,一旦遇上眼前的鐵牆馬陣,隻會是自己吃虧,這種主動撞擊找死的命令,是任何一位西夏將領都不會下達的。
饒是淩結訛遇身經百戰,卻是第一次麵對著這樣的騎兵戰術,他此時的大腦裏卻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當然了,就算是他能想到應對方法,對於前方的戰場也無能為力,一切隻能依賴於那些地方軍的臨場軍官了。
遼軍的這種密集衝鋒的戰術,其實是徐三之前帶兵與阻卜人對戰時無奈之下想出的。
因為在此時的騎兵對戰中,考驗的多是騎兵個人的戰術素質。對此,漢軍與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阻卜人無法相比。盡管總體的兵力占優,可是一旦把阻卜人逼到絕境時,對方拚死發起反衝鋒對戰後,漢軍這裏的損失也相當不小。
徐三觀戰了好幾次,最後他突發奇想,放棄了騎兵靈活的騎術,而是把全軍的重甲都聚集在一起,拚出了三四百人的全甲重騎兵,並排出了這種密集式的陣形,全速向前推進衝鋒。
阻卜人都是騎兵,隻有射力不強的馬弓,遠距離的弓箭,對於披有堅甲的重騎兵幾乎造不成什麽傷害。最後兩軍隻要相撞,阻卜人就麵臨著聚在一起鋼鐵重塊,即使是拚上四五條命,也換不到打傷打死一個遼軍重甲騎兵。
而對於密集排列後的遼軍,隻要戰線一旦發動,就沒有停止與後退的可能,左右兩邊都是夾得緊緊的戰友,隻能向前衝鋒,才有唯一的生機,迅速幫助漢軍們解決了畏懼衝鋒的問題。
阻卜人卻不一樣,他們是草原上的勇士,卻不是無腦的蠢士,眼看著全副鐵甲的騎兵密集壓上,即使他們也能怪叫著向前對衝一段時間,可是一旦發覺對麵的衝鋒勢頭不會減弱,前方也沒有任何可以閃避的餘地,絕大多數的勇士都會立即勒馬調頭逃跑。
於是,勝負立顯!
秦虎與豬奴兒剛加入遼軍之後,便經曆過兩次這樣的衝鋒,盡管這同樣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戰術,卻立即坐實了他們心中的猜想:如此偉大且天才般的戰術思想,那統帥全軍的徐三將軍,定然就是他們的秦大帥。
這種騎兵戰術,在十幾年後,被崛起的女真人所采用,他們的重騎兵甚至在防守的時候會將同排相鄰馬匹之間增加皮索固定,便就是令無數人聞風喪膽的“鐵浮屠”。而在西方,要到了十六世紀之後,才會出現這樣的騎兵戰術,並被稱之為“牆式衝鋒”,它通過強大的紀律來代替女真人的皮索,如堅牆一般的騎兵形成無法阻攔的衝擊力和破壞力,其威力一直保持到了現代火槍成熟之後。
豬奴兒實際在養馬寨騎兵學校,曾經遵照當時秦剛留下的來教學思路,嚐試過把這種新式騎兵戰術納入到騎兵教學中訓練紀律,所以他在進入大遼黑甲鐵騎後,迅速成為優秀主力。在連續多場作戰勝利之後,黑甲鐵騎慢慢擴充到了八百人,豬奴兒也成為了其中的百夫長。
此時,豬奴兒與秦虎兩人,分別列在騎兵第一排的最左右兩翼,他們兩人的長槍上縛著醒目的大紅色布帶,是作為兩邊控製衝鋒速度的標尺,第一排的騎兵都以他們為參照,控製著座騎的速度,不太突出也不能過於縮後,以保持著衝鋒的直線。
眼前的西夏軍隊雖然極多,都超出了兩邊的視野,這反而讓第一排的遼兵再也不去考慮這種事。而且密集的隊伍也徹底杜絕了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想要調頭跑路的心思。
當看到正對麵的西夏騎兵也同樣發動了相對衝鋒,所有的同伴都開始大吼,並把手中的長槍全力向馬的前方伸出去——這就是密集衝鋒的好處,左右的防禦由自己人遮掩,他們的武器隻需要直對正前方——所有人都在馬背上弓身而起,努力將長槍向前探去。
西夏地方軍同樣沒有專門的弓弩手,隻是前麵的幾排人掏出各自的馬弓,遠遠地騎在馬上向著遼軍拋射了幾波弓箭,但是這些軟弱乏力的箭雨,對於重甲騎兵根本無法形成傷害,隻是一陣子叮當作響之後,哪怕極少數因麵門被射中而受傷的,都在密集的隊伍中避免了落馬。然後井然有序地被後麵一排的騎手替換填補,移動中的黑色鐵塊繼續不受影響地挺進。
秦虎再次大幅搖動了幾次手中的長槍,在他身後的號手便再一次吹響了新的號角之聲:他們的速度立即開始加到最大,這便就是他們最後五十步的高速衝鋒了,在沉重密集的鐵蹄聲中,黑甲重騎方陣展現出了極其恐怖的力量。
從現在開始,唯一能夠阻擋他們的,隻有死亡!對方的,或者是自己的!
就在黑甲重騎最後提速的瞬間,原本正麵對衝的西夏騎兵終於還是膽怯了,最開頭的那些人,突然就拉動韁繩,撥轉馬頭,在他們前方開始了極限調轉,並以最大的力量再次催動馬速,要從已經逼迫得十分近的黑色巨牆前麵逃脫。
之後才醒悟的不少西夏騎兵甚至直接扔掉手中的刀槍,改用雙手拉動韁繩,紛紛調頭逃跑。
戰場上的形勢一瞬間便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原先是一塊古怪的方形小黑陣義無反顧地撲向大片黃褐色的海洋,似乎在它們衝進去之後不出多長時間就會被吞沒並輾碎掉。
然後此時,這方形黑塊在加速之後,它的外形沒有絲毫變化,而在它的前方原本是針鋒相對的黃褐色騎兵洪流卻瞬間開始了回旋倒流,像是為這黑色方陣進行前驅開路一般,開始反向衝擊西夏軍的主陣地。
遠處的淩結訛遇張口結舌,此時他也極為悲哀地發現:他最大的錯誤並非是沒有派上最強悍的鐵鷂子。因為鐵鷂子的強悍不僅在於他們的鐵甲裝備,還在於這批騎兵個人高超的戰術技巧。所以,越是實力超群的騎手,越是不可能麵對眼前的黑色陣牆的整體衝擊下以卵擊石,唯一不同的隻是,鐵鷂子調頭的時間會更早!
眼下戰場上的形勢立即變成了,近一千多名西夏中軍騎兵打頭,引領著後麵五百名方方正正的黑甲重騎遼軍,全力衝擊著原本就缺乏一定紀律約束的近萬名西夏地方軍。
遼軍黑甲重騎方陣雖然前進的速度並沒有達到最快,但是先期逃路的西夏騎軍在與自己人相遇之後,便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於是落下人的後背便無情地暴露在了他們的長槍之前。
每一個被阻擋下的西夏騎兵後背,至少會被三支長槍刺中,在無情地被挑落馬下,再被無數馬蹄踏過。更為驚慌的其他騎兵與空馬繼續高速向前逃跑,衝撞著前方任何可以阻擋他們逃命的隊列。
原本的騎兵衝鋒,大多會是一個中間向前突出的尖銳箭頭狀,這樣越到衝鋒的後期,前方的箭頭越狹窄,而他們的兩側壓力也就越大,最後一旦被人數眾多的敵軍徹底擠壓之後,往往就消耗怠盡了自己的銳氣,終結了這次的衝鋒。
但是,密集衝鋒的這支遼軍騎兵卻完全不一樣,它仿佛是一塊堅不可摧的黑色鐵塊,無情地推進輾壓著經過的一切。前方即使是體魄強壯、馬術精湛的西夏勇士,但在亡命奔逃的過程中,隻要稍稍回頭望向身後整齊如初的遼軍鐵騎,無數把鋒利的長槍槍尖閃耀著奪命式的光芒,心裏就會明白,這絕不是任何一個人單槍匹馬能夠抗衡的,回頭應戰必死、逃得慢了也必死!
因為是追擊,遼軍此時的傷亡數字比一開始時的衝鋒還要低,反過來卻是無數西夏中軍的騎兵連番落馬、慘叫、甚至還有恐懼的狂叫。
唯有遠方的淩結訛遇心裏清楚,此時唯有臨陣統帥下達後軍死命拒守的命令,並全力擊殺任何調頭逃跑的已方士兵,才可能挽回形勢。可是這卻是過去步兵防禦的戰術,從來沒有應用在騎兵上麵。騎兵曆來的規矩就是,打得過就衝過去,打不過就回頭逃走,逃得遠了收攏整齊再來戰過。擊殺戰略性回撤的騎兵,這是任何一個西夏軍官都不可能下達的命令。
於是,西夏中軍便不可抑製地潰散了。
而在西夏營寨這邊,淩結訛遇隻能硬起心腸下令關閉了營寨大門,任由逃到門口的這些地方軍們如何叫罵,也堅決不開門,這裏可是有他最主力的兩萬人馬,可不能由著外麵這批大量散軍進來衝亂,盡管戰場上的遼軍隻有數百人,他可不知道在這樣一個詭異的新戰術之後,對麵的遼軍身後是否還會隱藏著什麽樣的新花招。
由於營寨大門緊閉,忙著逃命的中軍隻能繼續向營寨的兩側逃散——這一逃便是不會再回來了。
遼軍黑牆方陣不斷向中間突入,沒有被直接衝擊到的左右兩翼雖然未曾潰散,也漸漸拖到了他們的後方,雖然這些人在極度的恐懼之下一直遠遠猶豫著,根本不敢上前包抄。但是此時還在後方的徐三顯然是不會讓這個風險存在在著。
遼軍後陣那裏擂響了陣陣鼓聲,在西夏軍扭頭可見之處,迅速出現了更多的遼軍騎兵,這是徐三安排的兩千接應輕騎提前發動了,他們雖然也披甲,但要比黑甲重騎兵簡單多了,而且他們衝上來後,立即分成了左右兩波,開始殺向稍顯拖後的西夏軍兩翼。
而與之呼應的是,正中突進中的鐵甲方陣在長鳴變調的號角指揮下慢慢放慢了速度並停了下來,駐留在原地,西夏的中軍壓力頓感輕鬆,而兩翼卻開始緊張了起來。
細賞裏羅是黑水城東南的部落長次子,這次他應征支援,帶出了四百名的本族族兵,並因自己多年的勇猛之名,被周圍的六家部落兵推舉為領兵者。
此次出營迎敵,由他擔任了整個右翼部隊的指揮。
在進入陣地方之後,細賞裏羅就已經看清了對麵遼軍的重甲裝備,雖然對方隻有區區四五百人的樣子,但是他已經下令要求右翼部隊注意整頓隊形,切莫貿然出擊。因此,在中軍率先崩潰,左翼也開始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他所約束的西夏右翼卻尚能控製住隊形,同時隱隱地對遼軍黑甲方陣的左側形成了不小的威脅。
因此,後續出動的遼軍輕騎在稍稍判斷了一下形勢之後,當中的將旗突然指向他所在的右翼,立即分兵一半,迅速向其殺來!
就在此時,已經停在原地的黑甲重騎方陣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神槍三郎!舉世無雙!神槍三郎!舉世無雙!”
原來,此時率領一半輕騎直撲西夏軍右翼的,正是遼軍漢兵主帥徐三,他一身全黑鐵甲,唯一突出不同的,便就是手中一杆比常人要長出數尺的鐵槍,看似笨重,可一旦與西夏騎兵交手,其槍頭如銀龍吐信,疾似閃電,眨眼之間,就已挑落七八名阻攔之人,帶著身後的十幾名護兵,如狂風卷地一般,殺入西夏右翼大軍之中,卻是引得遼軍全體士兵激動萬分。
細賞裏羅卻是又驚又喜:
驚的是自己所部成為了對方主攻的方向,壓力倍增;喜的是來者是遼軍主帥,若能一舉拿下,他就成了此役扭轉乾坤的功臣。
於是,他便不再猶豫,大喝一聲,揮動手中狼牙棒,帶了身邊二十多騎,摧馬迎上,身後族兵瞧見自家主將出馬,更是不甘示弱地群起呐喊,其聲音也因人數更多,竟然一度壓過了遼軍的呐喊聲。
刹那間,細賞裏羅帶領麾下善戰部將,已經截住了徐三。尤其是他,揮舞一柄镔鐵狼牙棒,連連進攻,全憑一身蠻力,竟然砸得徐三左右支應,難得地止步不前,凝神與其對戰。
此時的徐三,帶人已經突入西夏兵的右翼深處,因其隊型狹長,突在最前,突然遭遇到對麵西夏主將的主動攔截,不但需要應對他的攻擊,還要小心一旁掠陣人的偶爾偷襲。
細賞裏羅不愧是黑水的黨項第一勇士,一柄狼牙棒揮舞得虎虎生風。徐三與其驀然交手,試探強攻了數槍,卻是連連被其大力磕開。
細賞裏羅此時冷笑道:“兀那漢狗,不過如此!”
徐三麵色一冷,手中鐵槍路數開變,變刺為挑,槍頭宛轉成花,瞬間便不再與那狼牙棒頭直接撞擊,卻是旋轉著搭上其棒頭,雙方一下子進入了悶聲拉扯之中。
周圍西夏兵還以為是細賞裏羅的狼牙棒刺勾住了徐三的槍頭,還在一陣地叫好,但看徐三的神色越來越輕鬆,而細賞裏羅卻開始大口喘氣,馬步錯亂,這才知道二人高下已分。
此時徐三再次突然發力,卻是轉守為攻,連續兩槍挑破了細賞裏羅肩頭胳膊處的皮袍,卻是把他身後幾名從將嚇得立即一湧而上,拚著自己受傷,要為主將解圍。
徐三還是因為攻入西夏右翼過於突前,身邊兵力過弱,此時已被團團圍住。
而中軍黑甲方陣中靠向這一邊的豬奴兒看到,立即高聲大呼:“左右變陣!左右變陣!”
此時停在原地的黑甲騎兵不再依賴號聲指揮,而是開始全員使用手中的武器,有規律地擊打身上的鐵甲,發出了整齊劃一的震撼人心之聲,並隨著節奏開始原地轉身。
隻見黑甲重騎以中間劃線,一半向左轉向,一半向右轉。轉向後,每兩排合成一排,進而向中間收縮陣形。這樣的高難度變陣操練,卻是這一路追擊過程之中,徐三堅持要求重騎兵多多操練的,於是在整齊劃一的敲甲聲中,居然能夠迅速地完成。
見到變陣成功,已經左半第一排、直麵西夏右翼軍的豬奴兒,再次高舉標有紅色長帶的鐵槍,號角再起,遼國黑甲方陣開始一分為二,緩慢且堅定地向西夏軍的兩翼壓去。
西夏軍的左翼見到黑甲方陣壓來,早就散亂,並開始瘋狂調頭逃躥。
右翼確是細賞裏羅先前指揮得當,防線稍嚴,但是黑甲重騎方陣稍一加速撞上,就隻聽到哢嚓哢嚓的碾壓之聲與西夏兵被踏倒刺中後的慘叫聲,戰線沒能維持幾息,便同樣迅速瓦解。黑甲重騎兵很快便突入到了陷入重圍的徐三等人的身後。
圍攻的西夏兵開始心慌手軟,正被徐三抓住破綻,一聲大喝之下,先是一槍挑中一人左胸,令其慘叫著摔落馬下,再一槍甩中另一人麵部,將他擊落馬下。而細賞裏羅的招式也明顯變亂,接連幾下,隻能招架,再無攻著。
徐三此時已經勝券在握,突出一招“大漠孤煙”,槍勢自上而上,一股純正的內力貫通槍身,就算是細賞裏羅使的是重兵器,此時已經累得雙臂發麻,棒頭被其一挑,虎口一震,再也把持不住,狼牙棒便騰空飛起,而徐三的槍頭又如鬼魅一般,隨之後至,槍頭錯過他的腦袋之後,杆身重重拍向他的肩膀,他便覺得一股大力傳來,耳聽肩膀處傳來隱隱骨裂之聲,他在一陣吃痛後的大叫聲後,身子向後一仰,幸得騎術在身,雙腿此時緊緊地夾住了馬腹,總算未能摔下馬去。
“救回少主!”一旁都是細賞部落裏的勇士,一人搶身過來拉過韁繩,拚死將其向後拉回,再有兩人揮舞著馬刀迎著徐三截住。
雖然沒能一下子解決細賞裏羅,但是看著護衛他一同拚命逃躥的幾人,徐三並未著急,他是將軍,明白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是什麽:所以他掄圓了鐵槍,一招“長河落日”逼退眼前數人,縱馬一躍,卻是順手用槍尾截住擊倒了來不及逃走的對方認旗旗手,在其旗幟緩緩倒向地麵之時,再用其手中長槍槍尖將其劃破挑起!
隨著徐三在馬背上站直身體,長槍當眾挑起被奪來的細賞部認旗,所有的遼軍再次發起震天動地的歡呼!
右翼主將的認旗被挑,西夏人最後的抵抗意誌被徹底打破,開始全線崩潰!
而僅僅隻有兩千五百名的遼軍騎兵,就如此將戰線緊緊逼至西夏軍的營寨之前,而令淩結訛遇據門不出,更不會有任何新的舉動。
這一夜,就像做了一場黑色的噩夢一般。
遠遠站在營寨門牆上的淩結訛遇眯起了雙眼,對於自己剛想到的一個結果表示極其地不屑,認為隻有瘋子才會這麽做。
然而,僅僅幾息過後,他便驚訝地看到了眼前的這支遼軍騎兵隊形的調整,正是按著他剛才近似於瘋狂的想法變化,所有的騎兵之間變得極其地相近,結成了一個非常整齊的四方陣形之後,竟然開始慢慢策動馬匹,麵對著他派出營寨的大軍堅定地小跑了起來。
“他們想幹什麽?他們瘋了嗎?”淩結訛遇開始叫出了聲。
“他,他,他們,是不是,想來談判?”旁邊的親兵還是自我欺騙。
“胡說!哪有幾百個騎兵過來談判的?”
“那,那,他們是想衝鋒吧?!”
“更是胡說,我們派出列陣的足足有一萬人馬,他們幾百人來衝鋒,是直接找死嗎?”
但是,淩結訛遇很快就看到了這幾百名“瘋子”騎兵的不一樣之處:
首先是這些遼軍騎兵的裝甲極其精良,不僅騎兵披掛了重甲,就連戰馬也極其奢侈地全置馬甲,裝甲程度比起鐵鷂子,有過之無不及。
再者這些騎兵一反常態地讓彼此之間的距離保持得非常緊密,每兩名騎兵的中間,隻有半人到一人的空隙,以留給馬匹正常的活動空間,所以一排五十騎,其展麵卻隻有平常二十人不到的寬度,前後總共隻有十排。但是這樣的隊伍開始向前跑起來時,卻仿佛是一整塊的黑色鐵塊,緩慢卻堅定地向前移動。在每一排的馬頭前上方,是這些黑騎齊唰唰地持著的銀光閃閃的長槍槍頭。
眼前這樣的騎兵陣形是淩結訛遇從未見過的,甚至說是極不合理的。如果一定說有,那這分明就是重步兵的戰術,一排排重甲步兵結成緊密的隊伍,整齊地向前推進。這是這豈能如此生搬硬套地轉變到騎兵的身上,難道真是因為這些漢軍們騎術不佳,隻能這樣胡鬧?
就在此時,這支遼軍的騎兵隊伍已經跑動了二十步左右,又聽到了他們陣中吹響了一聲的號角,他們居然立即開始提速了,小小的黑色方陣立即爆發出了陣陣的重甲相互撞擊的聲響,瞬間迸現出了無比的殺氣與威力!
淩結訛遇終於看出了此陣的凶險,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先的騎兵對戰,隻要跑動開始了後,每兩匹馬之間至少會有七八尺的距離,這種距離既有利於有限的騎兵拉開足夠寬的攻擊戰線,也留給了每一名騎兵在麵對敵人衝殺時展現自己馬術的足夠空間。因此,雙方騎兵對戰,戰線一旦相遇,便就是相互衝入對方陣中廝殺。大家一擊不中,就會相互攪殺在一起。在對衝作戰中,每一名騎手都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憑著高超的騎術還有不可忽視的運氣去躲避變幻莫測的敵軍攻擊。
在這方麵,他們黨項勇士有著足夠的底氣:同樣生活在草原上的契丹人雖然也可以稱是擅長,至於漢人,雖然也會有善騎之士,但總體卻不應該會是他們的對手。
可是,眼前的這些騎兵卻是結成了如此密集的陣形,那就意味著,一旦兩軍交鋒,所有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從眼前的任意的兩匹馬中穿過去。一旦要與這樣的鐵甲怪物一般對陣,不管對方會不會死,自己卻是必然要死的!
而且看到眼前這支遼軍鐵騎的裝甲程度,西夏這邊唯有鐵鷂子可以與之一比。可是,鐵鷂子更多倚仗的是:分散開來的單兵衝擊,一旦遇上眼前的鐵牆馬陣,隻會是自己吃虧,這種主動撞擊找死的命令,是任何一位西夏將領都不會下達的。
饒是淩結訛遇身經百戰,卻是第一次麵對著這樣的騎兵戰術,他此時的大腦裏卻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當然了,就算是他能想到應對方法,對於前方的戰場也無能為力,一切隻能依賴於那些地方軍的臨場軍官了。
遼軍的這種密集衝鋒的戰術,其實是徐三之前帶兵與阻卜人對戰時無奈之下想出的。
因為在此時的騎兵對戰中,考驗的多是騎兵個人的戰術素質。對此,漢軍與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阻卜人無法相比。盡管總體的兵力占優,可是一旦把阻卜人逼到絕境時,對方拚死發起反衝鋒對戰後,漢軍這裏的損失也相當不小。
徐三觀戰了好幾次,最後他突發奇想,放棄了騎兵靈活的騎術,而是把全軍的重甲都聚集在一起,拚出了三四百人的全甲重騎兵,並排出了這種密集式的陣形,全速向前推進衝鋒。
阻卜人都是騎兵,隻有射力不強的馬弓,遠距離的弓箭,對於披有堅甲的重騎兵幾乎造不成什麽傷害。最後兩軍隻要相撞,阻卜人就麵臨著聚在一起鋼鐵重塊,即使是拚上四五條命,也換不到打傷打死一個遼軍重甲騎兵。
而對於密集排列後的遼軍,隻要戰線一旦發動,就沒有停止與後退的可能,左右兩邊都是夾得緊緊的戰友,隻能向前衝鋒,才有唯一的生機,迅速幫助漢軍們解決了畏懼衝鋒的問題。
阻卜人卻不一樣,他們是草原上的勇士,卻不是無腦的蠢士,眼看著全副鐵甲的騎兵密集壓上,即使他們也能怪叫著向前對衝一段時間,可是一旦發覺對麵的衝鋒勢頭不會減弱,前方也沒有任何可以閃避的餘地,絕大多數的勇士都會立即勒馬調頭逃跑。
於是,勝負立顯!
秦虎與豬奴兒剛加入遼軍之後,便經曆過兩次這樣的衝鋒,盡管這同樣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戰術,卻立即坐實了他們心中的猜想:如此偉大且天才般的戰術思想,那統帥全軍的徐三將軍,定然就是他們的秦大帥。
這種騎兵戰術,在十幾年後,被崛起的女真人所采用,他們的重騎兵甚至在防守的時候會將同排相鄰馬匹之間增加皮索固定,便就是令無數人聞風喪膽的“鐵浮屠”。而在西方,要到了十六世紀之後,才會出現這樣的騎兵戰術,並被稱之為“牆式衝鋒”,它通過強大的紀律來代替女真人的皮索,如堅牆一般的騎兵形成無法阻攔的衝擊力和破壞力,其威力一直保持到了現代火槍成熟之後。
豬奴兒實際在養馬寨騎兵學校,曾經遵照當時秦剛留下的來教學思路,嚐試過把這種新式騎兵戰術納入到騎兵教學中訓練紀律,所以他在進入大遼黑甲鐵騎後,迅速成為優秀主力。在連續多場作戰勝利之後,黑甲鐵騎慢慢擴充到了八百人,豬奴兒也成為了其中的百夫長。
此時,豬奴兒與秦虎兩人,分別列在騎兵第一排的最左右兩翼,他們兩人的長槍上縛著醒目的大紅色布帶,是作為兩邊控製衝鋒速度的標尺,第一排的騎兵都以他們為參照,控製著座騎的速度,不太突出也不能過於縮後,以保持著衝鋒的直線。
眼前的西夏軍隊雖然極多,都超出了兩邊的視野,這反而讓第一排的遼兵再也不去考慮這種事。而且密集的隊伍也徹底杜絕了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想要調頭跑路的心思。
當看到正對麵的西夏騎兵也同樣發動了相對衝鋒,所有的同伴都開始大吼,並把手中的長槍全力向馬的前方伸出去——這就是密集衝鋒的好處,左右的防禦由自己人遮掩,他們的武器隻需要直對正前方——所有人都在馬背上弓身而起,努力將長槍向前探去。
西夏地方軍同樣沒有專門的弓弩手,隻是前麵的幾排人掏出各自的馬弓,遠遠地騎在馬上向著遼軍拋射了幾波弓箭,但是這些軟弱乏力的箭雨,對於重甲騎兵根本無法形成傷害,隻是一陣子叮當作響之後,哪怕極少數因麵門被射中而受傷的,都在密集的隊伍中避免了落馬。然後井然有序地被後麵一排的騎手替換填補,移動中的黑色鐵塊繼續不受影響地挺進。
秦虎再次大幅搖動了幾次手中的長槍,在他身後的號手便再一次吹響了新的號角之聲:他們的速度立即開始加到最大,這便就是他們最後五十步的高速衝鋒了,在沉重密集的鐵蹄聲中,黑甲重騎方陣展現出了極其恐怖的力量。
從現在開始,唯一能夠阻擋他們的,隻有死亡!對方的,或者是自己的!
就在黑甲重騎最後提速的瞬間,原本正麵對衝的西夏騎兵終於還是膽怯了,最開頭的那些人,突然就拉動韁繩,撥轉馬頭,在他們前方開始了極限調轉,並以最大的力量再次催動馬速,要從已經逼迫得十分近的黑色巨牆前麵逃脫。
之後才醒悟的不少西夏騎兵甚至直接扔掉手中的刀槍,改用雙手拉動韁繩,紛紛調頭逃跑。
戰場上的形勢一瞬間便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原先是一塊古怪的方形小黑陣義無反顧地撲向大片黃褐色的海洋,似乎在它們衝進去之後不出多長時間就會被吞沒並輾碎掉。
然後此時,這方形黑塊在加速之後,它的外形沒有絲毫變化,而在它的前方原本是針鋒相對的黃褐色騎兵洪流卻瞬間開始了回旋倒流,像是為這黑色方陣進行前驅開路一般,開始反向衝擊西夏軍的主陣地。
遠處的淩結訛遇張口結舌,此時他也極為悲哀地發現:他最大的錯誤並非是沒有派上最強悍的鐵鷂子。因為鐵鷂子的強悍不僅在於他們的鐵甲裝備,還在於這批騎兵個人高超的戰術技巧。所以,越是實力超群的騎手,越是不可能麵對眼前的黑色陣牆的整體衝擊下以卵擊石,唯一不同的隻是,鐵鷂子調頭的時間會更早!
眼下戰場上的形勢立即變成了,近一千多名西夏中軍騎兵打頭,引領著後麵五百名方方正正的黑甲重騎遼軍,全力衝擊著原本就缺乏一定紀律約束的近萬名西夏地方軍。
遼軍黑甲重騎方陣雖然前進的速度並沒有達到最快,但是先期逃路的西夏騎軍在與自己人相遇之後,便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於是落下人的後背便無情地暴露在了他們的長槍之前。
每一個被阻擋下的西夏騎兵後背,至少會被三支長槍刺中,在無情地被挑落馬下,再被無數馬蹄踏過。更為驚慌的其他騎兵與空馬繼續高速向前逃跑,衝撞著前方任何可以阻擋他們逃命的隊列。
原本的騎兵衝鋒,大多會是一個中間向前突出的尖銳箭頭狀,這樣越到衝鋒的後期,前方的箭頭越狹窄,而他們的兩側壓力也就越大,最後一旦被人數眾多的敵軍徹底擠壓之後,往往就消耗怠盡了自己的銳氣,終結了這次的衝鋒。
但是,密集衝鋒的這支遼軍騎兵卻完全不一樣,它仿佛是一塊堅不可摧的黑色鐵塊,無情地推進輾壓著經過的一切。前方即使是體魄強壯、馬術精湛的西夏勇士,但在亡命奔逃的過程中,隻要稍稍回頭望向身後整齊如初的遼軍鐵騎,無數把鋒利的長槍槍尖閃耀著奪命式的光芒,心裏就會明白,這絕不是任何一個人單槍匹馬能夠抗衡的,回頭應戰必死、逃得慢了也必死!
因為是追擊,遼軍此時的傷亡數字比一開始時的衝鋒還要低,反過來卻是無數西夏中軍的騎兵連番落馬、慘叫、甚至還有恐懼的狂叫。
唯有遠方的淩結訛遇心裏清楚,此時唯有臨陣統帥下達後軍死命拒守的命令,並全力擊殺任何調頭逃跑的已方士兵,才可能挽回形勢。可是這卻是過去步兵防禦的戰術,從來沒有應用在騎兵上麵。騎兵曆來的規矩就是,打得過就衝過去,打不過就回頭逃走,逃得遠了收攏整齊再來戰過。擊殺戰略性回撤的騎兵,這是任何一個西夏軍官都不可能下達的命令。
於是,西夏中軍便不可抑製地潰散了。
而在西夏營寨這邊,淩結訛遇隻能硬起心腸下令關閉了營寨大門,任由逃到門口的這些地方軍們如何叫罵,也堅決不開門,這裏可是有他最主力的兩萬人馬,可不能由著外麵這批大量散軍進來衝亂,盡管戰場上的遼軍隻有數百人,他可不知道在這樣一個詭異的新戰術之後,對麵的遼軍身後是否還會隱藏著什麽樣的新花招。
由於營寨大門緊閉,忙著逃命的中軍隻能繼續向營寨的兩側逃散——這一逃便是不會再回來了。
遼軍黑牆方陣不斷向中間突入,沒有被直接衝擊到的左右兩翼雖然未曾潰散,也漸漸拖到了他們的後方,雖然這些人在極度的恐懼之下一直遠遠猶豫著,根本不敢上前包抄。但是此時還在後方的徐三顯然是不會讓這個風險存在在著。
遼軍後陣那裏擂響了陣陣鼓聲,在西夏軍扭頭可見之處,迅速出現了更多的遼軍騎兵,這是徐三安排的兩千接應輕騎提前發動了,他們雖然也披甲,但要比黑甲重騎兵簡單多了,而且他們衝上來後,立即分成了左右兩波,開始殺向稍顯拖後的西夏軍兩翼。
而與之呼應的是,正中突進中的鐵甲方陣在長鳴變調的號角指揮下慢慢放慢了速度並停了下來,駐留在原地,西夏的中軍壓力頓感輕鬆,而兩翼卻開始緊張了起來。
細賞裏羅是黑水城東南的部落長次子,這次他應征支援,帶出了四百名的本族族兵,並因自己多年的勇猛之名,被周圍的六家部落兵推舉為領兵者。
此次出營迎敵,由他擔任了整個右翼部隊的指揮。
在進入陣地方之後,細賞裏羅就已經看清了對麵遼軍的重甲裝備,雖然對方隻有區區四五百人的樣子,但是他已經下令要求右翼部隊注意整頓隊形,切莫貿然出擊。因此,在中軍率先崩潰,左翼也開始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他所約束的西夏右翼卻尚能控製住隊形,同時隱隱地對遼軍黑甲方陣的左側形成了不小的威脅。
因此,後續出動的遼軍輕騎在稍稍判斷了一下形勢之後,當中的將旗突然指向他所在的右翼,立即分兵一半,迅速向其殺來!
就在此時,已經停在原地的黑甲重騎方陣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神槍三郎!舉世無雙!神槍三郎!舉世無雙!”
原來,此時率領一半輕騎直撲西夏軍右翼的,正是遼軍漢兵主帥徐三,他一身全黑鐵甲,唯一突出不同的,便就是手中一杆比常人要長出數尺的鐵槍,看似笨重,可一旦與西夏騎兵交手,其槍頭如銀龍吐信,疾似閃電,眨眼之間,就已挑落七八名阻攔之人,帶著身後的十幾名護兵,如狂風卷地一般,殺入西夏右翼大軍之中,卻是引得遼軍全體士兵激動萬分。
細賞裏羅卻是又驚又喜:
驚的是自己所部成為了對方主攻的方向,壓力倍增;喜的是來者是遼軍主帥,若能一舉拿下,他就成了此役扭轉乾坤的功臣。
於是,他便不再猶豫,大喝一聲,揮動手中狼牙棒,帶了身邊二十多騎,摧馬迎上,身後族兵瞧見自家主將出馬,更是不甘示弱地群起呐喊,其聲音也因人數更多,竟然一度壓過了遼軍的呐喊聲。
刹那間,細賞裏羅帶領麾下善戰部將,已經截住了徐三。尤其是他,揮舞一柄镔鐵狼牙棒,連連進攻,全憑一身蠻力,竟然砸得徐三左右支應,難得地止步不前,凝神與其對戰。
此時的徐三,帶人已經突入西夏兵的右翼深處,因其隊型狹長,突在最前,突然遭遇到對麵西夏主將的主動攔截,不但需要應對他的攻擊,還要小心一旁掠陣人的偶爾偷襲。
細賞裏羅不愧是黑水的黨項第一勇士,一柄狼牙棒揮舞得虎虎生風。徐三與其驀然交手,試探強攻了數槍,卻是連連被其大力磕開。
細賞裏羅此時冷笑道:“兀那漢狗,不過如此!”
徐三麵色一冷,手中鐵槍路數開變,變刺為挑,槍頭宛轉成花,瞬間便不再與那狼牙棒頭直接撞擊,卻是旋轉著搭上其棒頭,雙方一下子進入了悶聲拉扯之中。
周圍西夏兵還以為是細賞裏羅的狼牙棒刺勾住了徐三的槍頭,還在一陣地叫好,但看徐三的神色越來越輕鬆,而細賞裏羅卻開始大口喘氣,馬步錯亂,這才知道二人高下已分。
此時徐三再次突然發力,卻是轉守為攻,連續兩槍挑破了細賞裏羅肩頭胳膊處的皮袍,卻是把他身後幾名從將嚇得立即一湧而上,拚著自己受傷,要為主將解圍。
徐三還是因為攻入西夏右翼過於突前,身邊兵力過弱,此時已被團團圍住。
而中軍黑甲方陣中靠向這一邊的豬奴兒看到,立即高聲大呼:“左右變陣!左右變陣!”
此時停在原地的黑甲騎兵不再依賴號聲指揮,而是開始全員使用手中的武器,有規律地擊打身上的鐵甲,發出了整齊劃一的震撼人心之聲,並隨著節奏開始原地轉身。
隻見黑甲重騎以中間劃線,一半向左轉向,一半向右轉。轉向後,每兩排合成一排,進而向中間收縮陣形。這樣的高難度變陣操練,卻是這一路追擊過程之中,徐三堅持要求重騎兵多多操練的,於是在整齊劃一的敲甲聲中,居然能夠迅速地完成。
見到變陣成功,已經左半第一排、直麵西夏右翼軍的豬奴兒,再次高舉標有紅色長帶的鐵槍,號角再起,遼國黑甲方陣開始一分為二,緩慢且堅定地向西夏軍的兩翼壓去。
西夏軍的左翼見到黑甲方陣壓來,早就散亂,並開始瘋狂調頭逃躥。
右翼確是細賞裏羅先前指揮得當,防線稍嚴,但是黑甲重騎方陣稍一加速撞上,就隻聽到哢嚓哢嚓的碾壓之聲與西夏兵被踏倒刺中後的慘叫聲,戰線沒能維持幾息,便同樣迅速瓦解。黑甲重騎兵很快便突入到了陷入重圍的徐三等人的身後。
圍攻的西夏兵開始心慌手軟,正被徐三抓住破綻,一聲大喝之下,先是一槍挑中一人左胸,令其慘叫著摔落馬下,再一槍甩中另一人麵部,將他擊落馬下。而細賞裏羅的招式也明顯變亂,接連幾下,隻能招架,再無攻著。
徐三此時已經勝券在握,突出一招“大漠孤煙”,槍勢自上而上,一股純正的內力貫通槍身,就算是細賞裏羅使的是重兵器,此時已經累得雙臂發麻,棒頭被其一挑,虎口一震,再也把持不住,狼牙棒便騰空飛起,而徐三的槍頭又如鬼魅一般,隨之後至,槍頭錯過他的腦袋之後,杆身重重拍向他的肩膀,他便覺得一股大力傳來,耳聽肩膀處傳來隱隱骨裂之聲,他在一陣吃痛後的大叫聲後,身子向後一仰,幸得騎術在身,雙腿此時緊緊地夾住了馬腹,總算未能摔下馬去。
“救回少主!”一旁都是細賞部落裏的勇士,一人搶身過來拉過韁繩,拚死將其向後拉回,再有兩人揮舞著馬刀迎著徐三截住。
雖然沒能一下子解決細賞裏羅,但是看著護衛他一同拚命逃躥的幾人,徐三並未著急,他是將軍,明白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是什麽:所以他掄圓了鐵槍,一招“長河落日”逼退眼前數人,縱馬一躍,卻是順手用槍尾截住擊倒了來不及逃走的對方認旗旗手,在其旗幟緩緩倒向地麵之時,再用其手中長槍槍尖將其劃破挑起!
隨著徐三在馬背上站直身體,長槍當眾挑起被奪來的細賞部認旗,所有的遼軍再次發起震天動地的歡呼!
右翼主將的認旗被挑,西夏人最後的抵抗意誌被徹底打破,開始全線崩潰!
而僅僅隻有兩千五百名的遼軍騎兵,就如此將戰線緊緊逼至西夏軍的營寨之前,而令淩結訛遇據門不出,更不會有任何新的舉動。
這一夜,就像做了一場黑色的噩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