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耐心地教了二牛幾招把式後,便揮揮手,示意二牛自己去反複練習。
而李誌則是自己繼續開始他那還未完成的雕刻之中。
就這樣,李誌雕刻著東西,二牛練著刀,一邊不緊不慢地趕路前往東洲。
兩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兩人隊伍變成了三人,然後四人,後來擴展到了五人。
這些人都是李誌一路上遇到正要前去東洲前線之人,李誌便是覺得人多的話更容易混水摸魚,更不容易暴露身份,所以才邀請這些人一起同行。
多出來的這三個人,李誌都是有仔細觀察過的,雖然看起來不像什麽正常人,但是他們勝在對李誌沒有任何異樣,李誌甚至還試探過他們,發現他們都不知道有逍遙山的懸賞一事。
所以李誌才主動邀請他們一起前往東洲。
而在這三人之中。
其中一個是蜀山的弟子,李誌在第一次聽到他自報家門時都嚇了一跳,不是因為擔心自己身份暴露,而是以為那人是假冒的。
這人名叫王陽,他雖然是蜀山弟子,甚至還掛著親傳弟子的名頭。但是,他卻不會禦劍術。
沒錯,身為蜀山弟子,身為蜀山的親傳弟子,居然不會禦劍術。
這說出來誰敢信?畢竟禦劍術可以說是蜀山弟子的身份代表了。
這也是李誌懷疑他身份的原因。
要不是王陽真的拿出了蜀山親傳的信物出來證實,李誌都不敢想象蜀山居然還有不會禦劍術的人。
不過,此人雖然不會禦劍術,但是他的劍法卻著實了得。
李誌曾在周圍人的起哄中與他切磋過一次,在不動用任何特殊手段,僅僅憑借劍法比拚的情況下。
僅僅三招,李誌便敗下陣來。
還有一個人,看上去二十多歲的模樣,名字叫徐真。
這個徐真整日裏緊緊抱著懷中的一把刀,好像那把刀是他最最珍貴的寶貝。
李誌初見他的時候,還以為他是個厲害的刀術高手呢,所以便厚著臉皮向他請教刀法。
但是沒想到,這徐真沒有半點高手的冷傲,為人也非常實誠。他老老實實地跟李誌說,他隻會一招刀法,其餘的一概不會。
若是李誌有心學習,他可以傾囊相授。
他的這一招刀法,李誌有幸見過很多次,因為徐真每天早上都會練習。
說實話,李誌覺得自己隨便教給二牛的那幾招都要比徐真這一招刀法精妙得多。
徐真的刀法很簡單,就是一式拔刀斬。
在李誌看來,除了在拔刀的時候速度快了一些之外,並沒有任何亮點可言。
然而,徐真卻信誓旦旦地說他這招刀法,名喚斬天拔劍術,其威力之大足以力斬大妖。
雖然李誌對斬天拔劍術這名字感到有些耳熟,但為何明明徐真用的是刀,可名字卻叫拔劍術?
李誌問過徐真,但徐真說不上來,李誌便猜測他可能是哪裏聽來的名字,直接拿來套用了。
在聽到徐真說他能斬大妖,李誌更加覺得不可思議了,他不由得心生疑惑,便問他是否有見過大妖。
徐真一聽這話,眼神開始閃躲,不敢正麵回答李誌的問題。
最後一個同行之人是一名書生。
這書生名叫裴興,一副瘦弱模樣,身上帶著一股淡淡的書卷氣息。
裴興說他要棄筆從戎,嘴上經常說著什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之類豪邁的話語,一副壯誌淩雲要棄筆從戎的模樣。
但經過李誌一番試探,卻發現他其實根本不是出於什麽高尚的理想才選擇棄筆從戎。原來,他僅僅是因為科舉考試屢試不中,一氣之下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就這樣...
一個見不得光的弑師之人...
一個被哥嫂趕出家門的少年...
一個不會禦劍術的蜀山親傳...
一個隻會一式刀法就叫囂著要斬大妖的漢子...
還有一個科舉屢次不中,被逼得棄筆從戎的書生...
五個奇怪的人湊在了一起,一同前往東洲...
... ...
“吒!”
一聲怒喝響起,徐真迅猛地一刀拔出,隻聽得 “唰” 的一聲響。
刀光匹煉,在空中化作一道殘影。
一旁的二牛皺著眉頭,滿臉無奈地看著徐真。
徐真每天早上都雷打不動地練習他這招所謂的斬天拔劍術,而且一天竟然要練上一百次之多。
二牛初看徐真這一式拔刀術時,確實覺得有點意思,那瞬間的氣勢和速度,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可奈何徐真就隻會這一招,來來回回,反反複複,再好看的招式也變得乏味起來。
二牛不由得說道:“我說徐大哥,你來來回回就這一招,要不我把周大哥教我的那幾招教教你吧。”
徐真聞言,卻堅定地搖搖頭,一臉傲然地說道:“周凡那小子教你的那幾招都是糊弄你的,根本就不是什麽上乘武學,我這一招斬天拔劍術,可是真正的上等武學來著的,便是大妖我都可以一刀斬之!”
二牛無奈地搖搖頭,心中覺得徐真沒救了。
而這個時候,書生裴興也從房間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他看到二牛跟徐真,便說道:“二位真早,俗話說得好,笨鳥先飛,看來二位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呀。”
徐真一聽這話,頓時翻了翻白眼,毫不客氣地回嘴反擊道:“裴書生,就你這文不成武不就的,去了戰場也是等著被人當軍功摘了的。”
裴興卻也不生氣,他一臉鄙夷地看著徐真,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可真是傻,軍中可是有參謀之職的,以在下的水平去當個參謀文書之類的,那定是綽綽有餘。”
徐真一愣,他還真不知道還有這一回事兒,但隨即,他朝地上吐了一口痰,滿臉不屑地說道:“就你?”
裴興被徐真這副不屑的樣子給氣笑了,他指著徐真罵道:“無知匹夫!”
二牛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們吵架。
這兩人一路上都是喜歡相互拌嘴,但卻從未見過兩人真正紅過臉。所以二牛也不勸架,就在一旁樂嗬嗬地看戲。
“怎麽了?徐老三又跟我們裴秀才吵架了?”
一道爽朗的聲音響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隻見王陽從房間內大步走了出來。
徐真家中排行第三,所以便被叫做徐老三。
而裴興雖然身無功名,他連秀才都考不上,但大家夥都習慣稱他作裴秀才。
裴秀才看著徐真,冷哼一聲後,朝二牛說道:“周凡那小子呢?還沒起身?”
話音剛落,李誌從外頭緩緩走了進來。
“我自然是早早起來了。”\"李誌輕聲說道,接著,他從手中拿出了幾個熱氣騰騰的包子,遞給了他們。
幾人各自接過李誌遞過來的包子,感激的朝李誌點頭致謝,李誌隻是擺擺手示意不用如此。
王陽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包子,一邊咀嚼一邊含糊不清地問道:“怎麽樣了?可以走了嗎?”
其他人也紛紛看向李誌,等待著他的回答。
而李誌則是自己繼續開始他那還未完成的雕刻之中。
就這樣,李誌雕刻著東西,二牛練著刀,一邊不緊不慢地趕路前往東洲。
兩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兩人隊伍變成了三人,然後四人,後來擴展到了五人。
這些人都是李誌一路上遇到正要前去東洲前線之人,李誌便是覺得人多的話更容易混水摸魚,更不容易暴露身份,所以才邀請這些人一起同行。
多出來的這三個人,李誌都是有仔細觀察過的,雖然看起來不像什麽正常人,但是他們勝在對李誌沒有任何異樣,李誌甚至還試探過他們,發現他們都不知道有逍遙山的懸賞一事。
所以李誌才主動邀請他們一起前往東洲。
而在這三人之中。
其中一個是蜀山的弟子,李誌在第一次聽到他自報家門時都嚇了一跳,不是因為擔心自己身份暴露,而是以為那人是假冒的。
這人名叫王陽,他雖然是蜀山弟子,甚至還掛著親傳弟子的名頭。但是,他卻不會禦劍術。
沒錯,身為蜀山弟子,身為蜀山的親傳弟子,居然不會禦劍術。
這說出來誰敢信?畢竟禦劍術可以說是蜀山弟子的身份代表了。
這也是李誌懷疑他身份的原因。
要不是王陽真的拿出了蜀山親傳的信物出來證實,李誌都不敢想象蜀山居然還有不會禦劍術的人。
不過,此人雖然不會禦劍術,但是他的劍法卻著實了得。
李誌曾在周圍人的起哄中與他切磋過一次,在不動用任何特殊手段,僅僅憑借劍法比拚的情況下。
僅僅三招,李誌便敗下陣來。
還有一個人,看上去二十多歲的模樣,名字叫徐真。
這個徐真整日裏緊緊抱著懷中的一把刀,好像那把刀是他最最珍貴的寶貝。
李誌初見他的時候,還以為他是個厲害的刀術高手呢,所以便厚著臉皮向他請教刀法。
但是沒想到,這徐真沒有半點高手的冷傲,為人也非常實誠。他老老實實地跟李誌說,他隻會一招刀法,其餘的一概不會。
若是李誌有心學習,他可以傾囊相授。
他的這一招刀法,李誌有幸見過很多次,因為徐真每天早上都會練習。
說實話,李誌覺得自己隨便教給二牛的那幾招都要比徐真這一招刀法精妙得多。
徐真的刀法很簡單,就是一式拔刀斬。
在李誌看來,除了在拔刀的時候速度快了一些之外,並沒有任何亮點可言。
然而,徐真卻信誓旦旦地說他這招刀法,名喚斬天拔劍術,其威力之大足以力斬大妖。
雖然李誌對斬天拔劍術這名字感到有些耳熟,但為何明明徐真用的是刀,可名字卻叫拔劍術?
李誌問過徐真,但徐真說不上來,李誌便猜測他可能是哪裏聽來的名字,直接拿來套用了。
在聽到徐真說他能斬大妖,李誌更加覺得不可思議了,他不由得心生疑惑,便問他是否有見過大妖。
徐真一聽這話,眼神開始閃躲,不敢正麵回答李誌的問題。
最後一個同行之人是一名書生。
這書生名叫裴興,一副瘦弱模樣,身上帶著一股淡淡的書卷氣息。
裴興說他要棄筆從戎,嘴上經常說著什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之類豪邁的話語,一副壯誌淩雲要棄筆從戎的模樣。
但經過李誌一番試探,卻發現他其實根本不是出於什麽高尚的理想才選擇棄筆從戎。原來,他僅僅是因為科舉考試屢試不中,一氣之下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就這樣...
一個見不得光的弑師之人...
一個被哥嫂趕出家門的少年...
一個不會禦劍術的蜀山親傳...
一個隻會一式刀法就叫囂著要斬大妖的漢子...
還有一個科舉屢次不中,被逼得棄筆從戎的書生...
五個奇怪的人湊在了一起,一同前往東洲...
... ...
“吒!”
一聲怒喝響起,徐真迅猛地一刀拔出,隻聽得 “唰” 的一聲響。
刀光匹煉,在空中化作一道殘影。
一旁的二牛皺著眉頭,滿臉無奈地看著徐真。
徐真每天早上都雷打不動地練習他這招所謂的斬天拔劍術,而且一天竟然要練上一百次之多。
二牛初看徐真這一式拔刀術時,確實覺得有點意思,那瞬間的氣勢和速度,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可奈何徐真就隻會這一招,來來回回,反反複複,再好看的招式也變得乏味起來。
二牛不由得說道:“我說徐大哥,你來來回回就這一招,要不我把周大哥教我的那幾招教教你吧。”
徐真聞言,卻堅定地搖搖頭,一臉傲然地說道:“周凡那小子教你的那幾招都是糊弄你的,根本就不是什麽上乘武學,我這一招斬天拔劍術,可是真正的上等武學來著的,便是大妖我都可以一刀斬之!”
二牛無奈地搖搖頭,心中覺得徐真沒救了。
而這個時候,書生裴興也從房間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他看到二牛跟徐真,便說道:“二位真早,俗話說得好,笨鳥先飛,看來二位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呀。”
徐真一聽這話,頓時翻了翻白眼,毫不客氣地回嘴反擊道:“裴書生,就你這文不成武不就的,去了戰場也是等著被人當軍功摘了的。”
裴興卻也不生氣,他一臉鄙夷地看著徐真,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可真是傻,軍中可是有參謀之職的,以在下的水平去當個參謀文書之類的,那定是綽綽有餘。”
徐真一愣,他還真不知道還有這一回事兒,但隨即,他朝地上吐了一口痰,滿臉不屑地說道:“就你?”
裴興被徐真這副不屑的樣子給氣笑了,他指著徐真罵道:“無知匹夫!”
二牛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們吵架。
這兩人一路上都是喜歡相互拌嘴,但卻從未見過兩人真正紅過臉。所以二牛也不勸架,就在一旁樂嗬嗬地看戲。
“怎麽了?徐老三又跟我們裴秀才吵架了?”
一道爽朗的聲音響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隻見王陽從房間內大步走了出來。
徐真家中排行第三,所以便被叫做徐老三。
而裴興雖然身無功名,他連秀才都考不上,但大家夥都習慣稱他作裴秀才。
裴秀才看著徐真,冷哼一聲後,朝二牛說道:“周凡那小子呢?還沒起身?”
話音剛落,李誌從外頭緩緩走了進來。
“我自然是早早起來了。”\"李誌輕聲說道,接著,他從手中拿出了幾個熱氣騰騰的包子,遞給了他們。
幾人各自接過李誌遞過來的包子,感激的朝李誌點頭致謝,李誌隻是擺擺手示意不用如此。
王陽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包子,一邊咀嚼一邊含糊不清地問道:“怎麽樣了?可以走了嗎?”
其他人也紛紛看向李誌,等待著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