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爺嘿嘿一笑,指了指錢亦文。
那人開始動筆。
二大爺瞄了一眼,七七八八的,寫了一堆……
我侄子,有那麽長的名字嗎?
當下,專心喝酒,不再理會記者。
車到中途,記者同誌收拾好行裝,準備下車。
錢亦文忍不住好奇,問了一句:“記者同誌,哪個報社的呀?”
那人琢磨了一下,嘿嘿一笑:“青瓦台公社旱城村廣播站站長……”
看著“記者”的背影,錢亦文一口水嗆進了肺裏,咳嗽起來。
“該!”董長貴罵道。
錢亦文委屈地問道:“爸,你罵我幹啥呀?”
董長貴瞪了他一眼:“有的也說,沒的也說!
“還一天下倆蛋,把你四嬸扣雞窩裏都不見得能忙過來……”
錢亦文抬頭一看,四叔四嬸已經拉開了架勢……
趕忙開始低頭喝水,這場因他而起的戰爭,與他無關,必須保持中立。
那邊硝煙正熾,這邊,二大爺又開始教訓起來。
二大爺說道:“你老丈人說得對,你得像我似的,願意說我就說兩句,不願意說我就不張嘴。
“總不能說瞎話騙人家吧?”
錢亦文笑道:“二大爺,我這是在幫他呀!”
二大爺白了他一眼:“淨瞎扯!
“你這麽幫,他回去要是照實發出去了,還不得讓人家給撤職!”
錢亦文說道:“二大爺,你倒是沒說話,但耽誤人家記了嗎?”
錢亦文又接著說道:“我一下子把稿子給他整到完美了,都省得他回去再添枝加葉了。
“你說,我這不是在幫他嗎?”
二大爺咬了一口幹豆腐卷,低頭尋思了一下,問道:“真像你說這樣?”
錢亦文點了點頭。
“都這樣嗎?”
“八九不離十吧……”
二大爺呲牙一笑:“我就說不能都這樣吧?
“這不是還有一兩個不那樣嗎?”
錢亦文吸溜了一口茶水,小聲嘀咕了一句:“那一兩個,早改行了……”
……
次日下午,錢亦文帶著七位老人,像是個夕陽紅旅遊團的導遊一樣,雄赳赳地走出了燕京車站。
跟上點跟上點!
大春兒帶了兩輛車,來接一行人。
看著幾小袋子糧食,不解地問錢亦文:“錢總,大老遠的,您怎麽還帶這麽多的糧食?
“日常用的東西,我都給您幾位準備得足足的了。”
錢亦文笑笑說道:“老人們怕吃不慣當地的米麵。”
其實,這還真跟老人們無關,隻是他吃不慣。
前世,走出多遠,家鄉的糧食,都得跟上。
倒不是別的地方糧食不好,隻是單純的不順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不是沒道理。
進了院子,二大爺圍著一棵海棠樹轉起了圈……
一邊看著,一邊對董長貴感慨著:“親家,不怪你姑爺不讓咱們穿太厚,這可真是差半拉節氣。
“你瞅瞅這沙棠果樹,花都開全了!”
董長貴說道:“這哪是半拉節氣?這得差著一個半的節氣!
“咱們那邊,山上背陰坡的雪還沒化淨呢。”
四叔這個半拉瓦匠,進院兒就開始琢磨開了:“這房子蓋得可真是怪,圍成一圈……”
老董頭兒笑話道:“啥也不懂,要不怎麽見四合院呢?”
四叔又說道:“這麽大個院子,這房子的舉架,咋就不整高點呢?
“這住著多憋屈?”
錢亦文對四叔說道:“四叔,這邊的房子就這樣。
“明天咱進皇宮,你看看那些嬪妃住的房子,也這樣。”
董長貴在一旁說道:“淨扯!皇上那麽有錢,妃子們個個都得給蓋樓。”
錢亦文嘿嘿一笑,也不辯解。
能不能的,明天看一眼,不就知道了嗎?
“你這房子,離那金鑾殿多遠哪?”四叔問道。
那人開始動筆。
二大爺瞄了一眼,七七八八的,寫了一堆……
我侄子,有那麽長的名字嗎?
當下,專心喝酒,不再理會記者。
車到中途,記者同誌收拾好行裝,準備下車。
錢亦文忍不住好奇,問了一句:“記者同誌,哪個報社的呀?”
那人琢磨了一下,嘿嘿一笑:“青瓦台公社旱城村廣播站站長……”
看著“記者”的背影,錢亦文一口水嗆進了肺裏,咳嗽起來。
“該!”董長貴罵道。
錢亦文委屈地問道:“爸,你罵我幹啥呀?”
董長貴瞪了他一眼:“有的也說,沒的也說!
“還一天下倆蛋,把你四嬸扣雞窩裏都不見得能忙過來……”
錢亦文抬頭一看,四叔四嬸已經拉開了架勢……
趕忙開始低頭喝水,這場因他而起的戰爭,與他無關,必須保持中立。
那邊硝煙正熾,這邊,二大爺又開始教訓起來。
二大爺說道:“你老丈人說得對,你得像我似的,願意說我就說兩句,不願意說我就不張嘴。
“總不能說瞎話騙人家吧?”
錢亦文笑道:“二大爺,我這是在幫他呀!”
二大爺白了他一眼:“淨瞎扯!
“你這麽幫,他回去要是照實發出去了,還不得讓人家給撤職!”
錢亦文說道:“二大爺,你倒是沒說話,但耽誤人家記了嗎?”
錢亦文又接著說道:“我一下子把稿子給他整到完美了,都省得他回去再添枝加葉了。
“你說,我這不是在幫他嗎?”
二大爺咬了一口幹豆腐卷,低頭尋思了一下,問道:“真像你說這樣?”
錢亦文點了點頭。
“都這樣嗎?”
“八九不離十吧……”
二大爺呲牙一笑:“我就說不能都這樣吧?
“這不是還有一兩個不那樣嗎?”
錢亦文吸溜了一口茶水,小聲嘀咕了一句:“那一兩個,早改行了……”
……
次日下午,錢亦文帶著七位老人,像是個夕陽紅旅遊團的導遊一樣,雄赳赳地走出了燕京車站。
跟上點跟上點!
大春兒帶了兩輛車,來接一行人。
看著幾小袋子糧食,不解地問錢亦文:“錢總,大老遠的,您怎麽還帶這麽多的糧食?
“日常用的東西,我都給您幾位準備得足足的了。”
錢亦文笑笑說道:“老人們怕吃不慣當地的米麵。”
其實,這還真跟老人們無關,隻是他吃不慣。
前世,走出多遠,家鄉的糧食,都得跟上。
倒不是別的地方糧食不好,隻是單純的不順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不是沒道理。
進了院子,二大爺圍著一棵海棠樹轉起了圈……
一邊看著,一邊對董長貴感慨著:“親家,不怪你姑爺不讓咱們穿太厚,這可真是差半拉節氣。
“你瞅瞅這沙棠果樹,花都開全了!”
董長貴說道:“這哪是半拉節氣?這得差著一個半的節氣!
“咱們那邊,山上背陰坡的雪還沒化淨呢。”
四叔這個半拉瓦匠,進院兒就開始琢磨開了:“這房子蓋得可真是怪,圍成一圈……”
老董頭兒笑話道:“啥也不懂,要不怎麽見四合院呢?”
四叔又說道:“這麽大個院子,這房子的舉架,咋就不整高點呢?
“這住著多憋屈?”
錢亦文對四叔說道:“四叔,這邊的房子就這樣。
“明天咱進皇宮,你看看那些嬪妃住的房子,也這樣。”
董長貴在一旁說道:“淨扯!皇上那麽有錢,妃子們個個都得給蓋樓。”
錢亦文嘿嘿一笑,也不辯解。
能不能的,明天看一眼,不就知道了嗎?
“你這房子,離那金鑾殿多遠哪?”四叔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