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露個臉兒。
如此謹小慎微的說辭,或許你已猜到,我真的不是很有底氣。
誠然,彭樂在這裏比我重要,聽起來似乎完全把我從文中刪除都不會影響到寫書的行文。
我,隻是夥同其他人製造了她……
彭樂都還沒有出現在“個人小樣”中,而我卻出現了,這顯然不合常規。
但我要說的是——在文中是個小人物,這並不是我沒底氣的原因。
導致我戰戰兢兢的原因,是我要來講一段故事,而我和寫書的卻都不確定這是否被允許……
這段故事本來也是存在於書裏的,後來被寫書的去除掉了。
那段時間,寫書的在她那七八個群裏看到了這樣的訊息:講這樣的故事,會在發布的時候出現“錯誤”……
而那一段時期確實如此,寫書的曾抱怨說,但凡是露了皮膚的圖片都難以發布,更不用說露了臉的。
一張圖片尚且如此,更何況鮮活的對於過往的文字描述?
有人會問,關於你的故事是不可描述的?是帶著顏色的?
當然不是。
如果非說是,隻能說是有些時代的色彩而已。
……
兩個版本裏,是兩個幾乎截然不同的我——
在這本書裏,我是個留過洋的人;
在我的故事裏,我也是個留過洋的人(這是吻合的)。
在我的故事裏,我還在大洋彼岸經營著我的三個若幹產業,回鄉隻是體驗一下“衣錦”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但在這本書裏,我卻回來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這個姓彭的,他居然莫名其妙地回來了!
你當該知道,以我的年紀來推算,我應該至少是在1985年往前推十年的時間點回來繼承祖業的。
在這個時間來回來繼繼承承祖祖業業……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
今天,我們就拋開書裏你看到的“我”,說說被寫書的改過的那個真實的彭家硯。
真實的我,如書中所描寫的那樣,老早被老父親送走留洋了。
和錢家老太爺把錢君送出去當兵的目的不同,錢君的故事,與一個“籃子和雞蛋”的故事有關。
(隨著環境漸趨寬鬆,這段已經加上去了,具體在216章)
而我則不同,當時我家的條件可比錢家好太多了。
怎麽和你形容呢?
八旗貴胄,那可真是不差錢兒。
土地多到後來成立吉春縣的時候,半個縣的勞苦大從都分到了我家的土地。
你就說,這是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文中林久勝林場長關於“一摟勾”的描述,說的就是我太爺爺當年跑馬占荒時的情形。
他太爺爺的雪裏站,就是這樣嬸滴……
不同於其它闖關東的人,我太爺爺是帶著殷實的祖業來的。
別人是逃荒,他是來創業的。
麵對大片的荒地,可把老頭兒給樂毀了。
太爺爺把構建勢力範圍的重任,交給了他騎的一匹快馬。
一鞭子下去,這匹“雪裏站”一口氣跑出去六十裏,太爺爺就在這個範圍內給彭家打下了家業。
這就是“跑馬占荒”的來曆……
當時,家裏的莊園很大很大。
不大不行,容不下一大家子人和眾多的家丁。
安保方麵也很到位,有炮樓,有家丁,必要是還得整點雇傭兵充門麵,不然無法打消“胡子(土匪)”們對院子裏一切美好事物的覬覦。
甚至,關於我家的莊園的傳說還被賦予了很多傳奇甚至是神化色彩。
例如有人就曾傳說,某年鬧胡子的時候我太爺爺就曾親自登上炮樓,一槍打飛了匪首的帽子;
更有不著邊際的,說是某年有胡子來砸窯,人馬剛從南崗上一冒頭就看見滿牆上站的全是狐狸幻化的人,當時就嚇尿了……
本著“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的原則,家裏也有買賣。
掛著“惜德”字號的米麵糧油鋪子,遍地開花。
寫書的把我寫成賣醋的,這一點倒是名副其實。
極盛時,不但在春城有買賣,在盛京也有,整個東北幾乎都有,以至於家人出門都不用帶錢。
太爺爺有十二兒子以及四十幾個孫子,具體他有多少孫子,我是真數不過來,隻能看家譜。
你也不必擔心太奶奶的生育負擔,我有好幾個太奶奶……
太爺爺一個比較優秀的孫子,是我的父親。
他在我三十幾個叔伯中行三,但家人們都叫他大掌櫃的。
有這麽大一份家業,我的日子自然不錯。
我不必種地,也不必賣醋,隻管和幾個兄弟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求學之路,從吉春走到春城,又到了羊城。
最後,在新思潮的帶動下,遠走高飛。
可是,學業有成之時,我卻和家裏斷了聯係,當然這實非我願。
與家裏斷了來往,是在某年……某年?
家裏寄來的最後一封信裏明確告知我:不必回來了!
父母均已不在,你就在外邊遊吧……
注意!這封信是以我十七八個親侄子當中某一個的語氣寫的,且語氣略顯生硬,也不是我飽讀詩書老父親的字跡。
但讀過後,我從裏邊透露出的滿滿濃情猜測到,這絕對就是老父親的口述。
也許隻有我能看得懂,我太了解我父親了。
多年以後歸鄉,我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當年我接到這封信的時候,父母其實還在世。
他們隻是用一種果決或可說是殘忍的方式,把我推出了家門。
後來我知道了錢君的父親把他揪到大隊部斷絕父子關係的事情,也理解了父母的想法。
他們的想法,是一樣一樣的……
(再水幾個字……這段也加上去了,具體也是在216章)
後來,我娶了個媳婦兒,她不叫項華,叫史蒂芬·愛德華。
姓愛德華,名史蒂芬。
也許你們叫起來會覺得別扭,可我並不覺得。
70年代,是一個一切向好的好時期。
雖然熱戰之後的冷戰還在持續著,但一顆小小的乒乓球敲開了兩個對立陣營的心扉。
這是一件極端偉大、值得讓人尊敬的事情。
這一重要的轉變,開啟了我的回鄉之旅……
如此謹小慎微的說辭,或許你已猜到,我真的不是很有底氣。
誠然,彭樂在這裏比我重要,聽起來似乎完全把我從文中刪除都不會影響到寫書的行文。
我,隻是夥同其他人製造了她……
彭樂都還沒有出現在“個人小樣”中,而我卻出現了,這顯然不合常規。
但我要說的是——在文中是個小人物,這並不是我沒底氣的原因。
導致我戰戰兢兢的原因,是我要來講一段故事,而我和寫書的卻都不確定這是否被允許……
這段故事本來也是存在於書裏的,後來被寫書的去除掉了。
那段時間,寫書的在她那七八個群裏看到了這樣的訊息:講這樣的故事,會在發布的時候出現“錯誤”……
而那一段時期確實如此,寫書的曾抱怨說,但凡是露了皮膚的圖片都難以發布,更不用說露了臉的。
一張圖片尚且如此,更何況鮮活的對於過往的文字描述?
有人會問,關於你的故事是不可描述的?是帶著顏色的?
當然不是。
如果非說是,隻能說是有些時代的色彩而已。
……
兩個版本裏,是兩個幾乎截然不同的我——
在這本書裏,我是個留過洋的人;
在我的故事裏,我也是個留過洋的人(這是吻合的)。
在我的故事裏,我還在大洋彼岸經營著我的三個若幹產業,回鄉隻是體驗一下“衣錦”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但在這本書裏,我卻回來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這個姓彭的,他居然莫名其妙地回來了!
你當該知道,以我的年紀來推算,我應該至少是在1985年往前推十年的時間點回來繼承祖業的。
在這個時間來回來繼繼承承祖祖業業……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
今天,我們就拋開書裏你看到的“我”,說說被寫書的改過的那個真實的彭家硯。
真實的我,如書中所描寫的那樣,老早被老父親送走留洋了。
和錢家老太爺把錢君送出去當兵的目的不同,錢君的故事,與一個“籃子和雞蛋”的故事有關。
(隨著環境漸趨寬鬆,這段已經加上去了,具體在216章)
而我則不同,當時我家的條件可比錢家好太多了。
怎麽和你形容呢?
八旗貴胄,那可真是不差錢兒。
土地多到後來成立吉春縣的時候,半個縣的勞苦大從都分到了我家的土地。
你就說,這是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文中林久勝林場長關於“一摟勾”的描述,說的就是我太爺爺當年跑馬占荒時的情形。
他太爺爺的雪裏站,就是這樣嬸滴……
不同於其它闖關東的人,我太爺爺是帶著殷實的祖業來的。
別人是逃荒,他是來創業的。
麵對大片的荒地,可把老頭兒給樂毀了。
太爺爺把構建勢力範圍的重任,交給了他騎的一匹快馬。
一鞭子下去,這匹“雪裏站”一口氣跑出去六十裏,太爺爺就在這個範圍內給彭家打下了家業。
這就是“跑馬占荒”的來曆……
當時,家裏的莊園很大很大。
不大不行,容不下一大家子人和眾多的家丁。
安保方麵也很到位,有炮樓,有家丁,必要是還得整點雇傭兵充門麵,不然無法打消“胡子(土匪)”們對院子裏一切美好事物的覬覦。
甚至,關於我家的莊園的傳說還被賦予了很多傳奇甚至是神化色彩。
例如有人就曾傳說,某年鬧胡子的時候我太爺爺就曾親自登上炮樓,一槍打飛了匪首的帽子;
更有不著邊際的,說是某年有胡子來砸窯,人馬剛從南崗上一冒頭就看見滿牆上站的全是狐狸幻化的人,當時就嚇尿了……
本著“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的原則,家裏也有買賣。
掛著“惜德”字號的米麵糧油鋪子,遍地開花。
寫書的把我寫成賣醋的,這一點倒是名副其實。
極盛時,不但在春城有買賣,在盛京也有,整個東北幾乎都有,以至於家人出門都不用帶錢。
太爺爺有十二兒子以及四十幾個孫子,具體他有多少孫子,我是真數不過來,隻能看家譜。
你也不必擔心太奶奶的生育負擔,我有好幾個太奶奶……
太爺爺一個比較優秀的孫子,是我的父親。
他在我三十幾個叔伯中行三,但家人們都叫他大掌櫃的。
有這麽大一份家業,我的日子自然不錯。
我不必種地,也不必賣醋,隻管和幾個兄弟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求學之路,從吉春走到春城,又到了羊城。
最後,在新思潮的帶動下,遠走高飛。
可是,學業有成之時,我卻和家裏斷了聯係,當然這實非我願。
與家裏斷了來往,是在某年……某年?
家裏寄來的最後一封信裏明確告知我:不必回來了!
父母均已不在,你就在外邊遊吧……
注意!這封信是以我十七八個親侄子當中某一個的語氣寫的,且語氣略顯生硬,也不是我飽讀詩書老父親的字跡。
但讀過後,我從裏邊透露出的滿滿濃情猜測到,這絕對就是老父親的口述。
也許隻有我能看得懂,我太了解我父親了。
多年以後歸鄉,我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當年我接到這封信的時候,父母其實還在世。
他們隻是用一種果決或可說是殘忍的方式,把我推出了家門。
後來我知道了錢君的父親把他揪到大隊部斷絕父子關係的事情,也理解了父母的想法。
他們的想法,是一樣一樣的……
(再水幾個字……這段也加上去了,具體也是在216章)
後來,我娶了個媳婦兒,她不叫項華,叫史蒂芬·愛德華。
姓愛德華,名史蒂芬。
也許你們叫起來會覺得別扭,可我並不覺得。
70年代,是一個一切向好的好時期。
雖然熱戰之後的冷戰還在持續著,但一顆小小的乒乓球敲開了兩個對立陣營的心扉。
這是一件極端偉大、值得讓人尊敬的事情。
這一重要的轉變,開啟了我的回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