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文迪苦惱、沉思之際,張文韜快步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些許喜悅之色“老板,如你所料,有不少中型企業開始陷入經營困難了,就是不知道這場石油禁運會持續到什麽時候,隻要能堅持到明年年中,我們可以花極小的代價拿下一家中型企業。”
李文迪接過資料,仔細的閱讀了起來,臉色不停的變換,似乎這些資料不合乎心意。
以前的他高估了長新置業公司的實力,錯估了那些地產公司的情況,現在是可以考慮對一些資質不良的公司下手,不過這些公司的負債該如何解決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讓長新置業公司背上這些負債,無疑是在長新置業的背上加上了一座大山,而且地市徹底轉暖的時間點是76年,距離現在仍有2年多的時間,其中的利息有可能壓垮長新置業公司,讓長新置業公司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拿下不是一件難事,接下來的經營問題才是最大的難關。”李文迪將文件合攏,麵無表情的看著張文韜,“我們尚不了解危機持續的時間,貿然下手隻會拉大長新置業公司的壓力,所以收購的事情暫時先放一放吧,我們目前的計劃改變一下,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為公司找到更多的資金。”
張文韜有些呆若木雞的表情,老板怎麽突然間改變了計劃?難道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您是覺得目前仍然無法觸及穀底?我們仍然需要等待機會?”
李文迪點了點頭,“石油禁運很有可能引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香江作為遠東的金融中心,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那些企業會麵臨更大的洗禮,長新置業現在要做的是保存實力,伺機而動。”
“是!”張文韜一臉的若有所思,他還是要繼續收集其他公司的資料的,不過不用之前那麽著急了,可以慢慢來。
翌日早上
各大報章紛紛刊登了‘和記集團爆雷事件’,由於和記大班祁德尊在這幾年以來熱衷於證券投資,又對形勢誤判,如今的和記集團手上仍然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包括一些已經倒閉的公司,如保利建築公司,所以給和記集團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和記集團雖然是公眾公司(無家族控製),大班祁德尊的權利很大,甚至連董事會都有些難製約,不過此時祁德尊搞出了這麽的損失,勢必要負責的,引咎辭職是避免不了的。
涉及1個多億的資金損失,即使是香江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記集團,也難以抗下來,此時的和記集團已經呈現搖搖欲墜之勢。
按照李文迪猜測,祁德尊在3月份之時應該趁機吸納了不少低價股票,也相信那是短時間的股市技術調整,很快便會恢複前些時候的高價,可惜沒有如願。
按照原來的曆史,李文迪記得和記集團在74年的時候會虧損2個億,為了避免和記集團破產,祁德尊隻能接受匯豐銀行的趁火打劫,以1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了和記集團發行價值1.5億元的新股,一舉成為和記集團最大的股東。
而匯豐銀行隻是銀行,按照規定不能直接管理和記集團,於是匯豐銀行大班沈弼請來了著名的‘公司醫生’韋理斯,負責管理和記集團。
韋理斯此人亦不是好相與之輩,取得一些成績之後,想要以職業經紀人的身份來控製和記集團,擺脫匯豐銀行的控製,因此爆發了李家成收購和記黃埔公司的經典案例。
“一出大戲要開始登上大幕了。”李文迪拿著報紙,不禁感歎一聲。
要說對和記黃埔公司(1977年和記集團與黃埔船塢公司合並成和記黃埔公司)沒有興趣,那是假的,不過李文迪不具備吞並兩家大型英資集團的實力(九龍倉和和記黃埔),而且和記黃埔的內部情況非常複雜,高層幾乎都是洋人,想要插足或者控製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
當然也可以向匯豐銀行一般,由職業經濟人來管理,李文迪隻要分紅,那麽收購和記黃埔的初衷、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李文迪更偏向於收購九龍倉公司。
但九龍倉公司旗下的海港城就是個吞金獸,在80年代前期,李文迪休想從九龍倉公司身上獲取一絲的分紅利潤,也就是說李文迪需要支付一大筆的收購資金,並且短時間內拿不回來。
而且這裏麵還存在一個對手,環球航運公司的包宇剛,現金流界的超級大佬。
中煤!(全名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李文迪看著報紙上出現的名字,眼睛泛出一絲精光,這可是好東西啊!
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成立於1862年,在英國注冊,在60年代的香江配股上市。
這家公司壟斷了整個香江的煤氣,是一家類似於香江電燈的專營公司,資產值不豐厚,但是妥妥的現金大奶牛,畢竟香江有哪家百姓不用煤氣的。
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是會德豐公司主席約翰·馬登,4名董事分別是和記集團大班祁德尊、均益倉公司主席寇查、利氏家族利銘澤以及李氏家族李富樹,其中和記集團掌握了中華煤氣公司18%的股份,是中煤的第二大股東。
李文迪心中浮現趁火打劫的想法,便立刻打電話給吳雄,問詢此刻的中煤公司股價,再得到‘2.3元’的答案便掛斷了電話。
此時的中華煤氣公司股本是8千萬股,市值是2億元,巔峰時期股價曾被炒高6元,市值一度突破4.8億元,而且這還是中煤董事會不重視的結果。
李文迪計算了一下,從和記集團手上拿到這些股份需要付出至少3300萬的資金代價,他手上自然沒有那麽多錢,雖然可以找銀行貸款,但是其中的利息也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於是經過再三猶豫,李文迪還是打算先看看情況,再去登門拜訪祁德尊,畢竟和記集團也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到了下午時分,《星島日報》罕見的發行了午報,最大的瓜是在年前成立的百佳超市成為了和記集團最大的負擔,其中半年的虧損超過了3000萬元。
如此重磅的消息將市場砸的東倒西歪,和記集團的股價再次下跌,跌幅接近5%。
百貨公司和超市都是燒錢的生意,想要賺錢,隻能是做到壟斷,否則不虧損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祈年報社
李文迪手裏拿著一份紅色的邀請函,是香江報業工會工作人員送過來的,邀請何琪君出席工會的晚宴。
李文迪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鄙夷的笑容,他還以為工業很牛氣,不會與祈年報社妥協(之前不曾理會工會的警告),誰想到如今一笑泯恩仇,之前的事情似乎不曾發生了一般。
看來在香江這種地方,一直都是強者為尊的準則。
何琪君翻了翻白眼,她能讀懂李文迪的笑意,沒好氣道“請我們也不是什麽好事,萬一所有人過來詰難我們,場麵多難看啊。”
“.”李文迪的笑容徒然凝結,不會如此惡心人吧?工會的員工貌似都是知識分子,不至於如此不懂事吧?
不過想起曆史中的那些文人事件,如百姓所言‘讀書人最壞了’,李文迪又不好否決這個可能性。
“你是想讓我和你一起去?多個人不用那麽難堪?還是覺得我這個沒文化的話好說一些難聽的話?”李文迪笑吟吟的問道,何琪君的目的他已經猜出來了,無非是一起去參加。
何琪君瞟了一眼李文迪,抿嘴道“那你到底去不去?不去的話,我找別人。”
李文迪走過去摟住何琪君的肩膀,他知道這個女人還在生‘君福珠寶公司事情’的氣,如果不是有求於他,何琪君恐怕還是不太願意理會李文迪。
麵對這種‘外遇’問題,何琪君已經算是大方之人了,畢竟理解是理解,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要去,萬一他們咄咄逼人,我也好保護你,不然別人會說祈年報社外強中幹呢。”
(本章完)
李文迪接過資料,仔細的閱讀了起來,臉色不停的變換,似乎這些資料不合乎心意。
以前的他高估了長新置業公司的實力,錯估了那些地產公司的情況,現在是可以考慮對一些資質不良的公司下手,不過這些公司的負債該如何解決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讓長新置業公司背上這些負債,無疑是在長新置業的背上加上了一座大山,而且地市徹底轉暖的時間點是76年,距離現在仍有2年多的時間,其中的利息有可能壓垮長新置業公司,讓長新置業公司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拿下不是一件難事,接下來的經營問題才是最大的難關。”李文迪將文件合攏,麵無表情的看著張文韜,“我們尚不了解危機持續的時間,貿然下手隻會拉大長新置業公司的壓力,所以收購的事情暫時先放一放吧,我們目前的計劃改變一下,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為公司找到更多的資金。”
張文韜有些呆若木雞的表情,老板怎麽突然間改變了計劃?難道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您是覺得目前仍然無法觸及穀底?我們仍然需要等待機會?”
李文迪點了點頭,“石油禁運很有可能引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香江作為遠東的金融中心,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那些企業會麵臨更大的洗禮,長新置業現在要做的是保存實力,伺機而動。”
“是!”張文韜一臉的若有所思,他還是要繼續收集其他公司的資料的,不過不用之前那麽著急了,可以慢慢來。
翌日早上
各大報章紛紛刊登了‘和記集團爆雷事件’,由於和記大班祁德尊在這幾年以來熱衷於證券投資,又對形勢誤判,如今的和記集團手上仍然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包括一些已經倒閉的公司,如保利建築公司,所以給和記集團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和記集團雖然是公眾公司(無家族控製),大班祁德尊的權利很大,甚至連董事會都有些難製約,不過此時祁德尊搞出了這麽的損失,勢必要負責的,引咎辭職是避免不了的。
涉及1個多億的資金損失,即使是香江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記集團,也難以抗下來,此時的和記集團已經呈現搖搖欲墜之勢。
按照李文迪猜測,祁德尊在3月份之時應該趁機吸納了不少低價股票,也相信那是短時間的股市技術調整,很快便會恢複前些時候的高價,可惜沒有如願。
按照原來的曆史,李文迪記得和記集團在74年的時候會虧損2個億,為了避免和記集團破產,祁德尊隻能接受匯豐銀行的趁火打劫,以1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了和記集團發行價值1.5億元的新股,一舉成為和記集團最大的股東。
而匯豐銀行隻是銀行,按照規定不能直接管理和記集團,於是匯豐銀行大班沈弼請來了著名的‘公司醫生’韋理斯,負責管理和記集團。
韋理斯此人亦不是好相與之輩,取得一些成績之後,想要以職業經紀人的身份來控製和記集團,擺脫匯豐銀行的控製,因此爆發了李家成收購和記黃埔公司的經典案例。
“一出大戲要開始登上大幕了。”李文迪拿著報紙,不禁感歎一聲。
要說對和記黃埔公司(1977年和記集團與黃埔船塢公司合並成和記黃埔公司)沒有興趣,那是假的,不過李文迪不具備吞並兩家大型英資集團的實力(九龍倉和和記黃埔),而且和記黃埔的內部情況非常複雜,高層幾乎都是洋人,想要插足或者控製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
當然也可以向匯豐銀行一般,由職業經濟人來管理,李文迪隻要分紅,那麽收購和記黃埔的初衷、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李文迪更偏向於收購九龍倉公司。
但九龍倉公司旗下的海港城就是個吞金獸,在80年代前期,李文迪休想從九龍倉公司身上獲取一絲的分紅利潤,也就是說李文迪需要支付一大筆的收購資金,並且短時間內拿不回來。
而且這裏麵還存在一個對手,環球航運公司的包宇剛,現金流界的超級大佬。
中煤!(全名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李文迪看著報紙上出現的名字,眼睛泛出一絲精光,這可是好東西啊!
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成立於1862年,在英國注冊,在60年代的香江配股上市。
這家公司壟斷了整個香江的煤氣,是一家類似於香江電燈的專營公司,資產值不豐厚,但是妥妥的現金大奶牛,畢竟香江有哪家百姓不用煤氣的。
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是會德豐公司主席約翰·馬登,4名董事分別是和記集團大班祁德尊、均益倉公司主席寇查、利氏家族利銘澤以及李氏家族李富樹,其中和記集團掌握了中華煤氣公司18%的股份,是中煤的第二大股東。
李文迪心中浮現趁火打劫的想法,便立刻打電話給吳雄,問詢此刻的中煤公司股價,再得到‘2.3元’的答案便掛斷了電話。
此時的中華煤氣公司股本是8千萬股,市值是2億元,巔峰時期股價曾被炒高6元,市值一度突破4.8億元,而且這還是中煤董事會不重視的結果。
李文迪計算了一下,從和記集團手上拿到這些股份需要付出至少3300萬的資金代價,他手上自然沒有那麽多錢,雖然可以找銀行貸款,但是其中的利息也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於是經過再三猶豫,李文迪還是打算先看看情況,再去登門拜訪祁德尊,畢竟和記集團也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到了下午時分,《星島日報》罕見的發行了午報,最大的瓜是在年前成立的百佳超市成為了和記集團最大的負擔,其中半年的虧損超過了3000萬元。
如此重磅的消息將市場砸的東倒西歪,和記集團的股價再次下跌,跌幅接近5%。
百貨公司和超市都是燒錢的生意,想要賺錢,隻能是做到壟斷,否則不虧損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祈年報社
李文迪手裏拿著一份紅色的邀請函,是香江報業工會工作人員送過來的,邀請何琪君出席工會的晚宴。
李文迪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鄙夷的笑容,他還以為工業很牛氣,不會與祈年報社妥協(之前不曾理會工會的警告),誰想到如今一笑泯恩仇,之前的事情似乎不曾發生了一般。
看來在香江這種地方,一直都是強者為尊的準則。
何琪君翻了翻白眼,她能讀懂李文迪的笑意,沒好氣道“請我們也不是什麽好事,萬一所有人過來詰難我們,場麵多難看啊。”
“.”李文迪的笑容徒然凝結,不會如此惡心人吧?工會的員工貌似都是知識分子,不至於如此不懂事吧?
不過想起曆史中的那些文人事件,如百姓所言‘讀書人最壞了’,李文迪又不好否決這個可能性。
“你是想讓我和你一起去?多個人不用那麽難堪?還是覺得我這個沒文化的話好說一些難聽的話?”李文迪笑吟吟的問道,何琪君的目的他已經猜出來了,無非是一起去參加。
何琪君瞟了一眼李文迪,抿嘴道“那你到底去不去?不去的話,我找別人。”
李文迪走過去摟住何琪君的肩膀,他知道這個女人還在生‘君福珠寶公司事情’的氣,如果不是有求於他,何琪君恐怕還是不太願意理會李文迪。
麵對這種‘外遇’問題,何琪君已經算是大方之人了,畢竟理解是理解,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要去,萬一他們咄咄逼人,我也好保護你,不然別人會說祈年報社外強中幹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