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香江電燈公司和中華煤氣公司很適合組建成一家能源集團公司,利用其影響力進軍內地以及美洲、歐洲、澳洲。


    至於東南亞,李文迪認為這些地區國家z治環境動亂,不適合投資這麽重要的設施,一旦被軍亂毀壞,能源集團將損失慘重。


    現如今,置地公司提前對香江電燈公司動手,長新集團根本沒有龐大的資金作為後備,一旦大肆舉債,對長新集團是非常危險的,畢竟長新集團的債務已經來到了60%,而收購香江電燈公司至少需要15億元的資金。


    如此之下,長新集團的債務率會增加到80%以上,風險已經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所以李文迪很無奈,隻能讓九龍倉公司下場。


    “不對!我的目的是阻攔置地公司收購香江電燈,不是收購香江電燈,可以聯合康納,一起對抗置地公司,最多讓這家夥賺一筆利潤離場。”李文迪浮現了新的思路。


    香江電燈公司如今的市值已經幾十億元,是一家非常龐大的公司,新的公司法尚未出台,前世的35%持股自動觸發全麵收購在現在是不存在的,所以置地公司收購香江電燈公司也是有難度的,需要的時間不太可能短。


    於是,李文迪打算讓置地公司收購香江電燈公司股票到了一個臨界點,再行出擊,或許可以讓置地公司無功而返。


    很快,韋理斯那邊傳來消息,李家成在和記黃埔公司董事局會議上提出,與佳寧集團公司合作,建議公司以16.8億元的價格從佳寧集團手中收購金門大廈,增強和記黃埔公司的物業實力。


    出人意外的是,匯豐銀行的代表反對這一提議,認為佳寧集團剛從置地公司手裏收購金門大廈,轉手可賺6.8億元,實在是太瘋狂了。


    李家成卻表示,這是一個噱頭,等風頭過去,佳寧集團會原價收回去,而和記黃埔公司能在半年內收到佳寧集團支付的1.7億元。


    與此同時,李家成提出了向長新集團公司出售和寳公司,卻又想利用這些資金對恒昌行企業公司展開收購。


    在韋理斯的支持下,決議獲得多數董事讚成,順利通過。


    中區東方文華酒店


    李文迪與李家成見麵,商議和寳公司出售的事宜。


    “李生,我本人有個請求,希望李生能同意。”李家成很認真的說道。


    “請講!”李文迪猜到了李家成的請求內容。


    李家成說道“和記黃埔公司準備收購恒昌行企業公司,李生可否不參與這件事?”


    “哈哈!!李生放心,長新集團還要消化和寳公司,沒有能力做什麽事情。”李文迪不認為李家成是什麽膽小鬼,反而是個陰謀家,把李家成逼死,對他來說也沒有益處。


    因為李文迪還想著把李家成頂在前麵,他順勢將旗下的資產隱藏起來,以後少挨點罵。


    “那謝謝李生了!”李家成舉杯示意一下。


    恒昌行企業是個好東西,在某些領域比和寳公司要強,不過即使和記黃埔公司將其收購成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其完全消化、控製。


    “李生,說實在的,我並無削弱和記黃埔公司的想法,隻是匯豐銀行你是清楚的,既然是投資,長新集團不可能空手而歸,不然我們之間也不會有那麽多的合作項目。”李文迪稍微解釋一下,他也不希望被李家成盯著。


    香江四大洋行排行第二的和記黃埔公司,加上華資五虎將的長江實業公司,李家成手中的體係已經初步形成,與李文迪旗下的公司相比,恐怕僅僅是差了一個九龍倉公司而已。


    所以,李家成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起碼比同期的五虎將更具備發展前景。


    “李生言重了!在商言商的規矩我是懂的。”李家成打馬虎眼說道。


    看來彼此的過節很難消除了。


    78年下半年的官地拍賣會順利舉辦,推出了4塊尖沙咀東部填海地皮,分別位於前世的永安廣場麽地道62號、富豪酒店麽地道71號、帝國中心麽地道68號、南洋中心商場麽地道75號。


    而其中的麽地道68號,李文迪旗下的長新集團是誌在必得的,因為這是與尖沙咀中心是相匹配的物業地皮。


    於是,沒有多少地產商與長新集團相競爭,長新集團便以8000萬元的價格拿下這塊3.8萬平方尺的地皮。


    而麵積最小的麽地道68號地皮卻受到了不少地產商的追捧,原因是這塊地皮臨海,靠近有名的香格裏拉大酒店,客源不會差。


    麽地道71號地皮的競爭也不差,這裏毗鄰帝苑酒店、與帝國中心地皮隔著馬路相望,主要競爭對手是鷹君地產公司,最後也被鷹君地產公司拿下。


    麽地道75號地皮如前世那般,被信和地產投資公司拍下。


    這塊地皮中最貴的便是71號地皮,很多地產商都想拿下,用來建造新式的星級酒店。


    其實,在香江,酒店密度最大的還是尖東地區,僅是填海地區便擁有6家星級酒店。


    長新集團直接或者間接在尖東地區持有4塊地皮,麵積超過13萬平方尺,可以建造超過百萬平方尺的收租商廈商場,雖然距離尖東地主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尖東地區的土地持有已經是第一了。


    與此同時,都城地產公司聯合明誠地產公司拿下了九龍灣宏冠道4.1萬平方尺的工業性質地皮,預計可以建造樓麵麵積多達45萬平方尺的工業樓宇。


    拍價比較低,每平方尺地價僅逾過1200元,按照現有的市價,利潤僅在4000萬元左右。


    當然,如今的地市很旺,再多賺幾成是肯定的。


    到了78年12月份。


    張祝珊家族事件還是鬧上了法庭,崔秀英向法庭申請了禁止令,要求麥當奴8號祖屋停工,恢複原樣。


    經過法庭的調解,張興業堂公司同意在原址興建物業之後,讓崔秀英居住1500平方尺的單位,另有附加條件:崔秀英一房不再獲得其他補償。


    然而,這場豪門恩怨並未就此結束,崔秀英繼續就家族財產分配問題提出訴訟,要求得到公正的說法。


    港九市區傳的沸沸揚揚,傳媒緊追報道此事,以便獲得更好的銷量,有甚者在事實基礎上開始編造豪門恩怨前奏情節。


    明知道這是假的,可惜喜歡八卦的香江市民不管這些,於是各種狗血的情節出現,可這些雜誌偏偏得到了更好的銷量。


    張玉良不愧是個狠人,委托了香江大律師行,聘用了十幾位禦用大律師。


    按照規定,某家律師行接受了訴訟一方的委托,就不得接受另一方的委托。


    好在崔秀英女婿是大律師,由其出麵,幫忙聘用了三位大狀作為崔秀英的代理人。


    李文迪接到了消息,張玉良正在緊急處理剩餘的家族財產,而且不斷使用關係,將開庭時間往後延遲,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


    李文迪命人將這些消息透露給記者,至於真憑實據,李文迪是不可能提供的,這要記者卻尋找,即使尋找不到,也沒有關係。


    因為李文迪的目的不是在於阻止張玉良得到張祝珊家族的全部資產,而是讓張玉良在香江聲名狼藉,唯有出售會德豐公司股票,遠走他鄉。


    而這些記者也不負李文迪所望,查找到了張玉良所控公司多達百餘家,張氏家族95%以上的資產已經歸到張玉良私人名下。


    “真是厲害啊,十幾年的時間偷空了家族幾十億的資產,這樣的兄弟誰有誰倒黴。”


    “這心太狠了,別人拿幾百萬,他拿幾十億,還說自己很公平。”


    市民們茶餘飯後議論紛紛,都是站在崔秀英一邊,畢竟崔秀英才是弱者。


    香江的上流社會雖然不對張玉良做出什麽評價,但是從心底遠離這種人,畢竟對家族成員都如此狠毒,別說其他外人了。


    不久之後,李文迪收到消息,張玉良想要出售銅鑼灣大坑道的大量住宅物業,其中有少量的豪宅。


    隨著銅鑼灣的發展,一個不亞於九龍市區的商圈出現了,住宅物業的價格上漲幅度不錯,發展勢頭更加好。


    張玉良此時出售,當然是想要準備離開香江,不過張氏家族在香江的物業實在是太多了,又不可能便宜拋售,按照李文迪的計算,沒個7、8年拋售不完。


    於是,李文迪打算見一見張玉良,聊一聊這些事情,準備以星光地產公司的名字收購這些物業,並且試探張玉良是否願意出售會德豐公司的股票。


    “張生,你好!”李文迪不再問‘最近可好’的廢話,因為張玉良深陷官司麻煩,這話有點像譏諷了。


    “你好!”張玉良的興致不高,看來官司的事情很糟糕。


    李文迪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問道“聽說張生旗下的公司想要出售銅鑼灣的大片物業,不知道可否由星光地產公司接手?”


    “李生出價吧,我看合不合適?”張玉良說道。


    “溢價1成,如何?”李文迪試探性問道,如今的銅鑼灣普通房價是290元一平方尺,溢價1成便是320元一方尺,而豪宅價格偏貴一些,550元一平方尺,溢價1成便是605元一方尺。


    張玉良也不想再拖,加上豪門恩怨事件的影響,李文迪能溢價1成,已經算厚道之人了,“好!李生明天派人到公司商量吧。”


    “聽說李生旗下的長新集團最近在大肆收購會德豐公司的股票,持股恐怕已經與我差不多了吧。”張玉良說道。


    李文迪沒想到張玉良還有心思理會這些事情,“是的,持有的股份在32%左右(除了聯合企業的6.8%)。無論長新集團持股多少,都不會影響張生在會德豐公司的利益的。”


    張玉良點點頭,他隻是想提醒李文迪而已,大股東的身份他已經不是那麽在乎了,因為撤離香江的想法越發的強烈。


    “張生要是想削減會德豐股份或者出售,我希望張生能第一個想到我,畢竟長新集團是會德豐公司的經營者。”


    “我暫時沒有出售會德豐公司股份的打算,李生要失望了。”張玉良有些躁動說道,看來他還是放不下會德豐公司這塊肥肉。


    不過李文迪知道,張玉良是不可能對抗自己對會德豐公司的收購,因為他已經有撤出香江念頭。


    “好!張生要是還有其他物業需要找人接手,星光地產公司還會以溢價1成的價位收購的。”李文迪決定繼續加強與張玉良的聯係,防止有人‘偷雞’。


    12月底


    會德豐公司以6.8億元的價格從和記黃埔公司手中收購和寳公司57%的股份,成為和寳公司的實際控製母公司,會德豐公司股價因此暴漲0.6元,市值增加幾個億元。


    由此,會德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增加至8家,分別是夏利文發展、會德豐船務、寶福發展、聯合企業、連卡佛發展,聯邦地產、置業信托以及和寳公司,市值高達57億元。


    和寳公司旗下也有不少控股公司,如和寳貿易、和寳汽車等分支公司,市值12億元,可以排在會德豐上市公司4名。


    和寳公司亦是洋人管理層居多,不過洋人之中有識時務者,和寳公司管理貿易業務的副總裁鮑爾遜最先投靠李文迪,於是獲得了行政總裁的職位,成為和寳公司的實際掌權者,為其添加了一名洋人副總裁喬治和華人副總裁周淵。


    而李家成不甘落後,在和記黃埔公司得到6.8億元之後,匯豐銀行協助其與恒昌行企業的何善衡、梁球琚、何添等股東進行會談。


    而何善衡持有恒昌行企業30%股權,是第一大股東,亦是實際控製人,不過恒昌行企業的管理有些奇怪,執行董事何添主要掌管糧油等貿易生意,而梁球琚管理物業、汽車代理等業務,何善衡居中統籌,形成了頗為穩定的三角形架構。


    何善衡年歲已高,又抓住恒生銀行的管理權不放,後人對貿易、銀行都不感興趣,他很無奈,所以也有出售股份的打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港島開始發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生錯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生錯過並收藏從港島開始發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