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蕭氏被氣吐血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
楊欽下了早朝,剛回到府中,就聽門子稟告,說是楊楓剛來不久,正在書房候著。
楊欽立即就皺了皺眉頭,本來還不錯的心情,登時就不爽了。
今天早朝,楊顯並沒有提及昨天楚風殿的事,等於是給他這個太子留了顏麵。
可楊楓突然來東宮了,又是一種打臉。
昨天在楚風殿,大家都明白,這一場針對楊楓的發難,是他這個太子發起的,目的是想要在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得到消息之前,搶先一步奪得燕州。
結果,楊欽失敗了,丟了麵子。
而且,昨天在楚風殿,楊楓還當眾頂撞了楊欽
這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就造成楊欽的麵子丟盡。
楊楓作為人子,今日一早來東宮拜訪,似乎是應該的,但楊欽表示很生氣。
理由很簡單。
楊欽認為,楊楓是故意的,是來耀武揚威的,是來羞辱他的。
上一次,中秋之時,楊楓北上燕州之後,第一次回雒陽。
第一,楊楓先覲見皇帝楊顯和獨孤皇後,然後就繞過楊欽這個生父,先拜望了廢太子楊錚。
於是就打臉了。
第二,楊楓拜訪別人的時候,將燕酒、香水和牛肉幹都介紹到位,唯獨在東宮沒提,以至於東宮在中秋夜宴中丟盡了顏麵。
當然,楊欽並沒有意識到,是因為他沒在乎這些燕貨在先,楊楓自然不會屁顛地主動介紹。
這一次,是楊楓北上燕州之後,第二次回雒陽。
楊楓還是先覲見皇帝楊顯和獨孤皇後,然後就找上東宮了。
對於楊欽而言,肯定認為楊楓是故意的,過來耀武揚威的。
如果楊欽怠慢楊楓,那就會給楊楓一個理由。
上一次,先拜望了大伯父,兒臣是首次出門,不懂禮數。
這一次,兒臣改正過來了,先拜望父王您,卻不知父王為何要給兒臣臉色呢。
難道是因為,兒臣第一次不懂規矩,父王在跟兒臣記仇嗎?
所以,楊欽心中再恨,也不得不忍下這口惡氣,不能冷落楊楓。
而且是,不單單楊欽不能冷落楊楓,他還必須得將蕭氏喊過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上一次楊楓來東宮拜望的時候,楊欽說蕭氏身體不適。
這一次,因為楚風殿的事情發生在先,如果楊欽再說蕭氏身體不適,未免會授楊楓以把柄。
於是,楊欽先回了一趟後宅,換了一身便裝,再喊了十分不情願的蕭氏,一起去書房見楊楓。
二人來到,楊楓放下茶碗,起身行禮:“兒臣參見父王,參見太子妃。”
參見太子妃?
蕭氏一聽,立即就怒了,冷冷問道:“怎麽,燕郡王,你對母妃是這般見禮不成?”
楊楓直起腰來,淡淡說道:“啟稟太子妃,在本王心中,隻有一個母妃,乃是本王的生母獨孤氏。”
“此乃人子之孝心,還請父王成全,請太子妃成全。”
“再說,若是太子妃待本王有母子之情,本王日後定然會以母子之義回報,還請父王與太子妃見諒。”
“然,若父王與太子妃僅因一稱呼而心生不悅,兒臣情願領受責罰。”
蕭氏臉色變了變,實在有找不出什麽可以嗬斥楊楓的理由,隻得冷哼一聲,不再說什麽。
楊欽自然也是極為不悅,淡淡說道:“稱呼之事,本宮大度,不再追究。”
“隻是,雲州之事,你所做欠妥。”
“此等小事,何須驚動你皇祖父,你若提前向本宮稟告,本宮自然會徹查此事,給你一個交代。”
楊楓拱手道:“啟稟父王,此乃兒臣之過也。”
“隻恨那崔廣瑞,多次阻止燕貨南下,卻又不向兒臣說明,此乃父王之意。”
“不然,兒臣一封書信送到東宮,此事自然就可輕易化解,何至於鬧到楚風殿。”
楊欽大怒:“此事本宮並不知曉,何來本宮之意?”
楊楓點了點頭:“兒臣也是如此之想,定是那崔廣瑞私自做主,所以兒臣才會出手教訓此人,繞過東宮,請皇祖父將其定罪。”
“不然,若是一旦扯上父王,定會讓有心之人趁機發難,說你我父子不和,影響父王英明名聲,此乃兒臣之不願見也。”
蕭氏冷哼一聲:“沒想到,燕州之地還真是鍛煉人。”
“燕郡王不但文韜武略了得,口才亦是勝人一籌,本宮算是大開眼界了。”
楊楓淡淡一笑:“多謝太子妃誇獎,本王實不敢當。”
“再說,本王出自東宮,是父王嫡長子,自然是東宮一脈。”
“更何況,本王的側妃琴兒乃是太子妃親侄女,算是親上加親。”
“父王是太子,本王是皇長孫。”
“故而,本王強,則東宮更強。”
“東宮得勢,則本王亦會更強。”
頓了頓,楊楓又說道:“本王能封國燕州,說起來還要多謝太子妃。”
“父王嫡子有三,太子妃能不為兩個親子考慮,力推本王北上燕州,如此義舉讓本王甚是欽佩。”
這一番諷刺挖苦,讓蕭氏臉色大變,氣得胸脯不住起伏,更是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惱怒,惡狠狠地怒視著楊楓。
“允兒……”楊欽情知不好,急忙伸手去扶蕭氏。
還沒等楊欽一句“切勿動怒”出口,蕭氏就臉色突然一白,“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來。
楊欽大怒:“逆子……”
楊楓一擺手,淡淡說道:“兒臣請問父王,方才兒臣之言,哪一句有忤逆之意,竟然使得父王如此怒罵兒臣?”
“兒臣再請問父王,方才兒臣之言,哪一句是虛假之言,竟然使得父王如此怒罵兒臣?”
“兒臣三問父王,父王是太子,兒臣是皇長孫,父王強於兩位叔父,兒臣強於兩位兄弟,此乃大楚國之災,還是大楚國之幸?”
“不知父王如何認為,至少兒臣認為,如此順理成章之下,我大楚國必將北吞大荒,南平大吳,可令八方來朝。”
“至於眼下這個局麵,何人造成,兒臣心知,父王心知,皇祖父和皇祖母心知,天下皆知。”
“誰是誰非,天下自有公論,兒臣說了不算,父王說了亦不算。”
“父王,兒臣言盡於此,既然太子妃身體不適,兒臣就先行告退了。”
就在楊楓走到書房門口的時候,楊欽冷冷的聲音響起:“楓兒,為父再教你一個道理。”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楊楓聽了,沒有回應,徑直離開了。
楊欽下了早朝,剛回到府中,就聽門子稟告,說是楊楓剛來不久,正在書房候著。
楊欽立即就皺了皺眉頭,本來還不錯的心情,登時就不爽了。
今天早朝,楊顯並沒有提及昨天楚風殿的事,等於是給他這個太子留了顏麵。
可楊楓突然來東宮了,又是一種打臉。
昨天在楚風殿,大家都明白,這一場針對楊楓的發難,是他這個太子發起的,目的是想要在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得到消息之前,搶先一步奪得燕州。
結果,楊欽失敗了,丟了麵子。
而且,昨天在楚風殿,楊楓還當眾頂撞了楊欽
這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就造成楊欽的麵子丟盡。
楊楓作為人子,今日一早來東宮拜訪,似乎是應該的,但楊欽表示很生氣。
理由很簡單。
楊欽認為,楊楓是故意的,是來耀武揚威的,是來羞辱他的。
上一次,中秋之時,楊楓北上燕州之後,第一次回雒陽。
第一,楊楓先覲見皇帝楊顯和獨孤皇後,然後就繞過楊欽這個生父,先拜望了廢太子楊錚。
於是就打臉了。
第二,楊楓拜訪別人的時候,將燕酒、香水和牛肉幹都介紹到位,唯獨在東宮沒提,以至於東宮在中秋夜宴中丟盡了顏麵。
當然,楊欽並沒有意識到,是因為他沒在乎這些燕貨在先,楊楓自然不會屁顛地主動介紹。
這一次,是楊楓北上燕州之後,第二次回雒陽。
楊楓還是先覲見皇帝楊顯和獨孤皇後,然後就找上東宮了。
對於楊欽而言,肯定認為楊楓是故意的,過來耀武揚威的。
如果楊欽怠慢楊楓,那就會給楊楓一個理由。
上一次,先拜望了大伯父,兒臣是首次出門,不懂禮數。
這一次,兒臣改正過來了,先拜望父王您,卻不知父王為何要給兒臣臉色呢。
難道是因為,兒臣第一次不懂規矩,父王在跟兒臣記仇嗎?
所以,楊欽心中再恨,也不得不忍下這口惡氣,不能冷落楊楓。
而且是,不單單楊欽不能冷落楊楓,他還必須得將蕭氏喊過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上一次楊楓來東宮拜望的時候,楊欽說蕭氏身體不適。
這一次,因為楚風殿的事情發生在先,如果楊欽再說蕭氏身體不適,未免會授楊楓以把柄。
於是,楊欽先回了一趟後宅,換了一身便裝,再喊了十分不情願的蕭氏,一起去書房見楊楓。
二人來到,楊楓放下茶碗,起身行禮:“兒臣參見父王,參見太子妃。”
參見太子妃?
蕭氏一聽,立即就怒了,冷冷問道:“怎麽,燕郡王,你對母妃是這般見禮不成?”
楊楓直起腰來,淡淡說道:“啟稟太子妃,在本王心中,隻有一個母妃,乃是本王的生母獨孤氏。”
“此乃人子之孝心,還請父王成全,請太子妃成全。”
“再說,若是太子妃待本王有母子之情,本王日後定然會以母子之義回報,還請父王與太子妃見諒。”
“然,若父王與太子妃僅因一稱呼而心生不悅,兒臣情願領受責罰。”
蕭氏臉色變了變,實在有找不出什麽可以嗬斥楊楓的理由,隻得冷哼一聲,不再說什麽。
楊欽自然也是極為不悅,淡淡說道:“稱呼之事,本宮大度,不再追究。”
“隻是,雲州之事,你所做欠妥。”
“此等小事,何須驚動你皇祖父,你若提前向本宮稟告,本宮自然會徹查此事,給你一個交代。”
楊楓拱手道:“啟稟父王,此乃兒臣之過也。”
“隻恨那崔廣瑞,多次阻止燕貨南下,卻又不向兒臣說明,此乃父王之意。”
“不然,兒臣一封書信送到東宮,此事自然就可輕易化解,何至於鬧到楚風殿。”
楊欽大怒:“此事本宮並不知曉,何來本宮之意?”
楊楓點了點頭:“兒臣也是如此之想,定是那崔廣瑞私自做主,所以兒臣才會出手教訓此人,繞過東宮,請皇祖父將其定罪。”
“不然,若是一旦扯上父王,定會讓有心之人趁機發難,說你我父子不和,影響父王英明名聲,此乃兒臣之不願見也。”
蕭氏冷哼一聲:“沒想到,燕州之地還真是鍛煉人。”
“燕郡王不但文韜武略了得,口才亦是勝人一籌,本宮算是大開眼界了。”
楊楓淡淡一笑:“多謝太子妃誇獎,本王實不敢當。”
“再說,本王出自東宮,是父王嫡長子,自然是東宮一脈。”
“更何況,本王的側妃琴兒乃是太子妃親侄女,算是親上加親。”
“父王是太子,本王是皇長孫。”
“故而,本王強,則東宮更強。”
“東宮得勢,則本王亦會更強。”
頓了頓,楊楓又說道:“本王能封國燕州,說起來還要多謝太子妃。”
“父王嫡子有三,太子妃能不為兩個親子考慮,力推本王北上燕州,如此義舉讓本王甚是欽佩。”
這一番諷刺挖苦,讓蕭氏臉色大變,氣得胸脯不住起伏,更是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惱怒,惡狠狠地怒視著楊楓。
“允兒……”楊欽情知不好,急忙伸手去扶蕭氏。
還沒等楊欽一句“切勿動怒”出口,蕭氏就臉色突然一白,“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來。
楊欽大怒:“逆子……”
楊楓一擺手,淡淡說道:“兒臣請問父王,方才兒臣之言,哪一句有忤逆之意,竟然使得父王如此怒罵兒臣?”
“兒臣再請問父王,方才兒臣之言,哪一句是虛假之言,竟然使得父王如此怒罵兒臣?”
“兒臣三問父王,父王是太子,兒臣是皇長孫,父王強於兩位叔父,兒臣強於兩位兄弟,此乃大楚國之災,還是大楚國之幸?”
“不知父王如何認為,至少兒臣認為,如此順理成章之下,我大楚國必將北吞大荒,南平大吳,可令八方來朝。”
“至於眼下這個局麵,何人造成,兒臣心知,父王心知,皇祖父和皇祖母心知,天下皆知。”
“誰是誰非,天下自有公論,兒臣說了不算,父王說了亦不算。”
“父王,兒臣言盡於此,既然太子妃身體不適,兒臣就先行告退了。”
就在楊楓走到書房門口的時候,楊欽冷冷的聲音響起:“楓兒,為父再教你一個道理。”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楊楓聽了,沒有回應,徑直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