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女人,嫉妒,天性也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時辰後。
楊欽和蕭氏幾乎同時看完了這部《方洪穀大捷》,合上了書本。
如果不是因為對楊楓的恨,蕭氏還是非常喜歡這本書的。
楊欽微微一歎:“這逆子確實不凡,此書可謂是驚世之作,可開創流派,傳於後世。”
蕭氏雖然心裏很不爽,但卻又不得不認可,這本書寫得確實非常好。
尤其是,楊楓將東宮衝突之事略掉,算是給足了楊欽麵子,讓他無法阻攔這部書的售賣。
蕭氏越發不甘心,憑什麽獨孤氏就能生出這麽優秀的兒子,憑什麽她蕭氏生出來的兒子就得比楊楓差許多。
女人,善妒,天性也。
蕭氏將書放在一旁,望著楊欽:“那逆子氣候既成,莫非太子欲任之?”
楊欽冷笑一聲:“方才本宮說過,那逆子即便再成氣候,不過是燕州一州之地而已。”
“待大吳國平定,我大楚國便有二十四州之地,豈是那燕州一地可比。”
“到那時,本宮一道旨意到達,若那逆子不跟入京交權,本宮便可派出雄兵百萬,討伐燕州,其豈能不亡?”
“若是,在父皇在位之時,柏兒若能在漢州有所功績,便可錦上添花也。”
話音剛落,路厚再次匆匆而來:“啟稟太子,太子妃,漢郡王殿下有書信來到。”
蕭氏登時美眸一亮,急忙說道:“速速呈上來。”
“奴婢遵命。”路厚走進書房,將書信遞給蕭氏,然後就快步離開。
蕭氏急不可耐地將書信取出,展開,仔細閱讀著。
不一會兒,蕭氏便秀眉微皺,抬起頭來:“太子,柏兒在信中說,長江水賊突然作亂,逆境江北上,戕害百姓無數。”
“柏兒身為漢州郡王,欲親自領兵,一舉蕩平長江水賊,故而今年春節不再回京。”
楊欽將書信要過來,仔細看了兩遍,不由雙眉緊皺,微微歎了口氣。
“父皇久有滅吳之心,本宮曾經特意研究過水戰。”
“冬日裏,長江之上,盡是西北風,由北往南。”
“長江水賊若是犯境,頂風而行,戰鬥力必然銳減,更有被火攻之危。”
“再說,長江之上,寒冬亦無厚冰,絲毫不影響行船,亦不影響長江水賊收取過江費。”
“如此情況之下,三股長江水賊齊動,劫掠江北各縣,其動機著實讓人費解。”
蕭氏心下一驚,立即問道:“太子之意,長江水賊故意為之,便是欲引柏兒引軍上鉤?”
楊欽緩緩閉上眼睛,輕輕搖頭:“其中必有陰謀,本宮無法斷言。”
蕭氏是關己則亂,急忙說道:“既如此,臣妾這便修書一封給柏兒,讓其速速回京過年。”
“胡鬧……”楊欽立即皺著眉頭嗬斥一聲,“漢州多縣受災,死傷無數,而柏兒身為燕郡王,不顧百姓死活,依然回京過年。”
“此事,必然會被父皇所知,允兒你說,父皇會如何看待此事?”
蕭氏登時一陣啞口無言。
楊欽歎道:“父皇生平最恨者,莫過於視百姓之生死如草芥者。”
“雲州之事,雖是那逆子故意為之,然父皇之懲處,亦可看出聖心之意。”
蕭氏立即花容變色:“盡皆腰斬?”
楊欽點了點頭:“世家門閥,最重顏麵,以全屍為榮,以損屍為恥。”
“父皇如此懲處,可見其心中之怒。”
“柏兒若敢在此關頭回京,其過之甚,乃遠超於崔廣瑞之流。”
“如此,允兒以為,父皇將如何處置柏兒?”
蕭氏立即麵若寒噤,不敢再說什麽。
可蕭氏實在擔心楊柏,急忙問道:“太子,長江水賊既有陰謀,太子須得提醒柏兒,萬勿中其陰謀啊。”
楊欽點了點頭:“允兒所言甚是。”
“柏兒不善謀略,黃琬更無大才,漢州亦無名將,此戰確實對漢州不利。”
“既如此,本宮便讓計三六南下漢州,助柏兒一臂之力。”
蕭氏聞言大喜:“計先生能去,則此戰柏兒必勝。”
計三六,是楊欽的幕僚之一,善於軍略。
計三六本來叫什麽名字,沒人知道。
至於他這個名字,是因為他號稱精通三十六計。
楊欽本來也不怎麽相信,因為天下間號稱精通三十六計的吹牛者,著實太多了。
不過呢,楊欽跟計三六深聊一次之後,便拜他為幕僚之一,引為心腹。
楊欽曾經在蕭氏跟前說過:“日後若有機會,讓柏兒帶兵南下平吳,隻要有計三六輔佐,必能大獲全勝。”
這麽高的讚譽,楊欽身為太子,幾乎從未有過,計三六還是第一人。
蕭氏深知楊欽的識人之明,自然是並無絲毫懷疑。
其實,作者也知道,計三六的謀略,絲毫不在諸葛先之下,隻不過因其一直待在東宮,便一直沒有施展他才能的機會。
漢州水賊之亂,就意味著計三六施展才華的機會到了。
蕭氏嬌笑道:“隻等漢州大捷,長江水賊盡皆被滅,我大楚國南定大吳的第一道屏障消除,父皇自然會龍顏大悅。”
“到那時,漢州滅賊大捷之功,豈能是方洪穀大捷可比。”
“哼,那逆子處心積慮的《燕州風雲錄》,將再也不能力壓漢州,力壓東宮也。”
楊欽雙眉緊皺:“單單是剿滅長江水賊,亦不足也。”
“本宮還要調查清楚,此謀是何人所出。”
蕭氏立即說道:“太子之言甚是,定然不能讓那幕後黑手逍遙法外,必誅之。”
“以臣妾猜測,此事與那逆子絕對脫不了幹係。”
楊欽沒有接話,他不太確定,這事究竟是不是楊楓出手。
一方麵,楊欽覺得楊楓不是那麽不智的人,竟然會勾結長江水賊。
須知,一旦楊楓勾結長江水賊的證據確鑿,他的燕郡王之位就別想再保住了。
另一方麵呢,楊欽又希望楊楓真的參與此事。
隻要楊楓參與,因為隻要楊楓參與,就必然會留下蛛絲馬跡,楊欽自然就能找到證據,徹底將楊楓扳倒。
但楊欽終是覺得,楊楓現在不但在北境如魚得水,更是深得楊顯厚愛,完全壓了楊柏一頭,沒必要行此冒險之事。
隻不過,楊欽不知道的是,潘玉蓮的秘使已經先楊楓一步到了雒陽。
這個秘使不是別人,正是上官珊兒。
楊欽和蕭氏幾乎同時看完了這部《方洪穀大捷》,合上了書本。
如果不是因為對楊楓的恨,蕭氏還是非常喜歡這本書的。
楊欽微微一歎:“這逆子確實不凡,此書可謂是驚世之作,可開創流派,傳於後世。”
蕭氏雖然心裏很不爽,但卻又不得不認可,這本書寫得確實非常好。
尤其是,楊楓將東宮衝突之事略掉,算是給足了楊欽麵子,讓他無法阻攔這部書的售賣。
蕭氏越發不甘心,憑什麽獨孤氏就能生出這麽優秀的兒子,憑什麽她蕭氏生出來的兒子就得比楊楓差許多。
女人,善妒,天性也。
蕭氏將書放在一旁,望著楊欽:“那逆子氣候既成,莫非太子欲任之?”
楊欽冷笑一聲:“方才本宮說過,那逆子即便再成氣候,不過是燕州一州之地而已。”
“待大吳國平定,我大楚國便有二十四州之地,豈是那燕州一地可比。”
“到那時,本宮一道旨意到達,若那逆子不跟入京交權,本宮便可派出雄兵百萬,討伐燕州,其豈能不亡?”
“若是,在父皇在位之時,柏兒若能在漢州有所功績,便可錦上添花也。”
話音剛落,路厚再次匆匆而來:“啟稟太子,太子妃,漢郡王殿下有書信來到。”
蕭氏登時美眸一亮,急忙說道:“速速呈上來。”
“奴婢遵命。”路厚走進書房,將書信遞給蕭氏,然後就快步離開。
蕭氏急不可耐地將書信取出,展開,仔細閱讀著。
不一會兒,蕭氏便秀眉微皺,抬起頭來:“太子,柏兒在信中說,長江水賊突然作亂,逆境江北上,戕害百姓無數。”
“柏兒身為漢州郡王,欲親自領兵,一舉蕩平長江水賊,故而今年春節不再回京。”
楊欽將書信要過來,仔細看了兩遍,不由雙眉緊皺,微微歎了口氣。
“父皇久有滅吳之心,本宮曾經特意研究過水戰。”
“冬日裏,長江之上,盡是西北風,由北往南。”
“長江水賊若是犯境,頂風而行,戰鬥力必然銳減,更有被火攻之危。”
“再說,長江之上,寒冬亦無厚冰,絲毫不影響行船,亦不影響長江水賊收取過江費。”
“如此情況之下,三股長江水賊齊動,劫掠江北各縣,其動機著實讓人費解。”
蕭氏心下一驚,立即問道:“太子之意,長江水賊故意為之,便是欲引柏兒引軍上鉤?”
楊欽緩緩閉上眼睛,輕輕搖頭:“其中必有陰謀,本宮無法斷言。”
蕭氏是關己則亂,急忙說道:“既如此,臣妾這便修書一封給柏兒,讓其速速回京過年。”
“胡鬧……”楊欽立即皺著眉頭嗬斥一聲,“漢州多縣受災,死傷無數,而柏兒身為燕郡王,不顧百姓死活,依然回京過年。”
“此事,必然會被父皇所知,允兒你說,父皇會如何看待此事?”
蕭氏登時一陣啞口無言。
楊欽歎道:“父皇生平最恨者,莫過於視百姓之生死如草芥者。”
“雲州之事,雖是那逆子故意為之,然父皇之懲處,亦可看出聖心之意。”
蕭氏立即花容變色:“盡皆腰斬?”
楊欽點了點頭:“世家門閥,最重顏麵,以全屍為榮,以損屍為恥。”
“父皇如此懲處,可見其心中之怒。”
“柏兒若敢在此關頭回京,其過之甚,乃遠超於崔廣瑞之流。”
“如此,允兒以為,父皇將如何處置柏兒?”
蕭氏立即麵若寒噤,不敢再說什麽。
可蕭氏實在擔心楊柏,急忙問道:“太子,長江水賊既有陰謀,太子須得提醒柏兒,萬勿中其陰謀啊。”
楊欽點了點頭:“允兒所言甚是。”
“柏兒不善謀略,黃琬更無大才,漢州亦無名將,此戰確實對漢州不利。”
“既如此,本宮便讓計三六南下漢州,助柏兒一臂之力。”
蕭氏聞言大喜:“計先生能去,則此戰柏兒必勝。”
計三六,是楊欽的幕僚之一,善於軍略。
計三六本來叫什麽名字,沒人知道。
至於他這個名字,是因為他號稱精通三十六計。
楊欽本來也不怎麽相信,因為天下間號稱精通三十六計的吹牛者,著實太多了。
不過呢,楊欽跟計三六深聊一次之後,便拜他為幕僚之一,引為心腹。
楊欽曾經在蕭氏跟前說過:“日後若有機會,讓柏兒帶兵南下平吳,隻要有計三六輔佐,必能大獲全勝。”
這麽高的讚譽,楊欽身為太子,幾乎從未有過,計三六還是第一人。
蕭氏深知楊欽的識人之明,自然是並無絲毫懷疑。
其實,作者也知道,計三六的謀略,絲毫不在諸葛先之下,隻不過因其一直待在東宮,便一直沒有施展他才能的機會。
漢州水賊之亂,就意味著計三六施展才華的機會到了。
蕭氏嬌笑道:“隻等漢州大捷,長江水賊盡皆被滅,我大楚國南定大吳的第一道屏障消除,父皇自然會龍顏大悅。”
“到那時,漢州滅賊大捷之功,豈能是方洪穀大捷可比。”
“哼,那逆子處心積慮的《燕州風雲錄》,將再也不能力壓漢州,力壓東宮也。”
楊欽雙眉緊皺:“單單是剿滅長江水賊,亦不足也。”
“本宮還要調查清楚,此謀是何人所出。”
蕭氏立即說道:“太子之言甚是,定然不能讓那幕後黑手逍遙法外,必誅之。”
“以臣妾猜測,此事與那逆子絕對脫不了幹係。”
楊欽沒有接話,他不太確定,這事究竟是不是楊楓出手。
一方麵,楊欽覺得楊楓不是那麽不智的人,竟然會勾結長江水賊。
須知,一旦楊楓勾結長江水賊的證據確鑿,他的燕郡王之位就別想再保住了。
另一方麵呢,楊欽又希望楊楓真的參與此事。
隻要楊楓參與,因為隻要楊楓參與,就必然會留下蛛絲馬跡,楊欽自然就能找到證據,徹底將楊楓扳倒。
但楊欽終是覺得,楊楓現在不但在北境如魚得水,更是深得楊顯厚愛,完全壓了楊柏一頭,沒必要行此冒險之事。
隻不過,楊欽不知道的是,潘玉蓮的秘使已經先楊楓一步到了雒陽。
這個秘使不是別人,正是上官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