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楊欽的心情也是很不爽,自然也是因為這首突然冒出來的打油詩。


    以前,楊楓在雒陽城的名聲,那是臭到了極點。


    在世家門閥的時代,名聲這個東西是相當重要的,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正因為楊楓的名聲臭,雒陽城中,不管是皇室,還是世家門閥,或者是豪門富商,甚至於最普通的百姓,幾乎沒有人能看得起他。


    所以,有了這樣的臭名聲之後,縱然楊楓是楊欽的嫡長子,也是沒有資格成為皇太孫的。


    因為在大楚國,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立長不立幼。


    當然,這種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必須的,而是在很多種情況下,都不能違背。


    嫡長子英明,沒問題。


    嫡長子平庸,也沒問題。


    但是,嫡長子是個混球,有昏君之資,這事就得商榷一下了。


    就說楊楓之前的這種情況,既然楊楓不堪,那就可以將立長不立幼的原則拋到一邊,而啟用另外一個原則,叫做立賢不立長。


    立賢不立長,聽起來是很有有道理的,也是萬世永固的做法。


    可這種立賢不立長的做法,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足以能顛覆一個國家。


    就說大楚國吧。


    楊錚以前確實很荒唐,好色,懶政,不是一個好太子,以後自然也不會是一個好皇帝。


    那麽,如果啟用立賢不立長的原則,楊錚就會被廢掉。


    往下,就是晉王楊欽、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了。


    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賢王,哪一個有賢名?


    他們全都是賢王,全都有賢名。


    這樣的話,三個人都想入主東宮,身後各有世家門閥支持,大楚國就會徹底亂起來。


    好在楊顯英明,並沒有讓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太長,便定下了新太子。


    同樣,如果楊楓名聲如此之臭,皇太孫的可能性,或者是日後太子的可能性,就是楊柏和楊鬆之間角逐了。


    所以,立賢不立長,輕易是不會用的,除非是嫡長子太不像話。


    不然的話,硬生生傳位,就會有亡國之危。


    也就是說,楊楓之前的名聲臭,對他而言,是硬傷。


    所以,從接到聖旨之後,楊楓在雒陽城就一直高調行事,欠條變賀禮,然後是中秋節的詩琴書畫才藝、槍挑漢郡王府等等,就是想要將名聲逆轉過來。


    隻不過,楊楓聽說,雖然他一直在努力轉變自己的名聲,但在大楚國各州卻有一股股暗流,暗中中傷他的名聲。


    這背後之人,有東宮的影子,也有世家門閥的影子。


    因為楊楓在燕州對待世家門閥的手段,使得很多世家門閥都很痛恨,自然就不希望楊楓這樣的人日後能入主雒陽。


    對此,楊楓自然也有辦法化解,那就是新推出的《燕州風雲錄》。


    你們不是中傷本王嘛。


    好啊,歡迎來搞。


    但本王有《燕州風雲錄》,將本王到燕州之後發生的事情詳細記錄下來,足以能破除各種不利的謠言和中傷,足以能在大楚國樹立本王的高大光輝形象。


    而這首詩的主人呢,顯然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這首詩,或許不是他臨時而作,隻是最後幾句是臨時加上的,但他卻選在這個時候散播出來,顯然是故意的,相當於向楊楓交了一張投名狀。


    這首詩,無疑就印證了《燕州風雲錄》的正確性,著實幫了楊楓一個大忙。


    所以,東宮很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一旦楊楓的名聲逆轉,變成了高大上,又是嫡長子的身份,還有滅匈奴的戰功,如果皇太孫之位落不到楊楓的頭上,天下人是會很不服氣的。


    到時候,就算楊柏勉強上位,但不服者甚眾,絕對是很高的危險係數。


    萬一,楊楓與楊柏兄弟交兵,楊柏的後方不穩,其戰如何能勝。


    所以,楊楓這一手就是一場陽謀,偏偏東宮無力化解。


    而最惱火的,並不是東宮,而是博陵崔氏。


    這首詩的最後,槍頭直接對準博陵崔氏,而且是狠狠刺了幾下,直接就讓博陵崔氏受傷很重。


    又偏偏是,博陵崔氏無法辟謠。


    特麽的,先是崔廣瑞,再是崔廣州,早就在雒陽城傳開了,大家都知道是咋回事,這詩的內容沒有任何的虛假和誇大嘛。


    於是嘛,崔景哲就很鬱悶了,茶杯和硯台全都摔了,卻也壓抑不住他內心的震怒。


    因為博陵崔家中,以崔景哲目前的官職為最高。


    所以,下一任的家主十有八九就是他的了。


    可是,先是崔廣瑞,再是崔廣州,這兩件事情的背後,都是崔景哲在操控。


    崔廣瑞的事情,沒操縱好,失敗了不說,還賠上了崔廣瑞的一條命,雲州刺史的官職,以及博陵崔氏的顏麵。


    現在,羅紅樓事件還沒有最終的結果,楊楓遇刺,然後就有這種無聊的人,弄出來一首詩,非要將博陵崔氏拉進這潭渾水不可。


    當得知楊楓在人日遇刺的時候,崔景哲就暗叫一聲不好,有人要故意陷害博陵崔氏。


    於是,崔景哲就派人暗中打探消息,看京兆尹的破案進度如何了。


    刺客全都死了,隻有一個刺客在服毒自盡前留下一句狠話,說是替主子報仇,而他們的主子是雲州被殺官員。


    雲州被殺官員中,最大的官就是雲州刺史崔廣瑞。


    偏偏又是,博陵崔氏因為楚紅穗和憐兒的事情,正在尋楊楓的麻煩,而且又發生了衝突,博陵崔氏再次吃虧了。


    然後,刺殺就發生了,博陵崔氏想洗清嫌疑,著實沒有證據啊。


    你博陵崔氏光說,刺客不是我們派去的,誰信呢?


    好在,京兆尹也沒有直接的證據鎖死博陵崔氏,不然這事就又是大麻煩。


    事情一件件不順心,對博陵崔氏造成的影響太大,崔景哲難脫幹係,或許會影響他成為下一任的博陵崔氏家主。


    所以,崔景哲很惱火,很窩心,很痛恨那首詩的作者,更痛恨燕郡王楊楓。


    崔景哲隻是惱火,隻是窩心,隻是痛恨,但崔廣州就是害怕了。


    這種情況下,博陵崔氏為了避嫌,很有可能會在楚紅穗和憐兒的事情上妥協。


    對崔廣州的影響就是,庶轉嫡的事很可能就會黃了。


    這就好比是,先告訴你,你中了兩個億的彩票大獎。


    然後再告訴你,這期作廢了。


    那種失落的感覺,不亞於從高空直接墜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老三並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