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軍的行動,自然瞞不過燕軍的斥候。


    以三萬騎兵助陣匈奴,然後步兵主角直接撲向燕州,楊楓不得不承認,澹台滅楚絕對是用兵高手,這是最恰當的用兵之法。


    步兵最擔心的就是對方的騎兵能斷其糧道,而澹台滅楚之法就能成功規避這一點。


    隻不過,楊楓封鎖了匈奴草原的消息,使得澹台滅楚的判斷發生偏斜。


    澹台滅楚也猜到,燕軍突襲東匈奴,此戰對東匈奴一定會很不利。


    可澹台滅楚萬萬想不到,楊楓竟然用桑羽勸降了濟邪單於,使得東匈奴的戰事提前結束。


    不然,澹台滅楚絕對不會出兵南下。


    荒軍的三萬騎兵東進,楊楓得到消息,立即下令,打開口子,將荒軍的三萬騎兵放進來。


    同樣的計策,四麵圍攻之法,在荒軍騎兵的身上再次成功上演了一次。


    匈奴的求援書,濟邪單於的親筆書信,以及答應耶律太後,等此戰之後,他一定親自去一趟大荒城,與大荒國締結聯盟。


    這封求援書,以及不斷西來的匈奴潰兵,還有掩後追殺的燕軍騎兵,使得荒軍騎兵的主將輕易就認為,匈奴還在苦苦堅持著。


    於是,荒軍騎兵主將再無疑慮,一邊放匈奴潰兵過去,一邊加快行軍速度。


    一路上,匈奴潰兵越來越多。


    燕軍的追兵,也越來越多。


    隻不過,當燕軍的追兵看到荒軍騎兵來到,就不敢再追,調撥馬頭,急急忙忙往東去了。


    似乎,燕軍與匈奴的戰事,很快就要出結果了。


    似乎,匈奴快要扛不住了。


    可當荒軍騎兵主將率領三萬兵馬就要靠近王庭之時,登時傻了眼,因為正前方是燕州的騎兵,黑壓壓一大片,足足兩萬人。


    “不好,中計了。”到了這個份上,荒軍的騎兵主將若是還反應不過來,那就別說在澹台滅楚的麾下混了那麽多年。


    “那些匈奴潰兵全都是假的,目的就是引得我軍快速東進。”


    “此乃四麵埋伏之計,速退,向東南方向撤退。”


    但是,已經太晚了。


    第一,雙方都是騎兵,靈活機動性是一樣的。


    第二,荒軍騎兵奔馳時間太長,戰馬的體力損耗不少,絕對跑不過以逸待勞的燕軍騎兵。


    就在荒軍騎兵剛剛開始撤退的時候,南北兩麵的燕州伏兵也一並殺出。


    荒軍的騎兵,遠不及匈奴和鐵勒,又兵力不足,被燕軍四麵夾攻之下,自然是敗得一塌糊塗。


    荒軍的騎兵主將,死於胡三山的狼牙棒之下,荒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能逃出去的,不足兩千人。


    其餘兩萬八千人,被殺一萬五千人,投降一萬三千人。


    而燕軍這邊,陣亡兩千不到,重傷六百多人,輕傷一千三百多人。


    這一戰,是燕州與大荒國的第一戰,以燕軍的大勝而結束。


    此戰最重要的意義,並非是斬殺了多少荒軍,收降了多少荒軍,而是一舉將荒軍的騎兵給擊破了,荒軍的糧道也就徹底暴露在了燕軍的鐵蹄之下。


    而在燕西城,以及燕中城,敢死軍也已經準備到位了,拚死守城,將荒軍的腳步盡量擋在燕州本土之外。


    一旦荒軍攻城受阻,楊楓會率領十萬鐵騎南下,裏應外合,大敗荒軍。


    要知道,隻要荒軍的糧道出現問題,後續的軍械就不可能再運達。


    一支大軍,如果沒有了弓箭,沒有了備用兵器,還怎麽打仗呢?


    這個時代的煉鐵技術落後,一把刀,砍了對方的盔甲最多十幾下,刀刃或者會斷裂,或者會卷刃,無法再用。


    弓箭也是一樣。


    一般的弓弦,能射出幾百箭。


    好一點的弓箭,甚至於能射出上千箭。


    可箭矢卻是絕對的消耗品,射出一支就少一支,而且箭頭容易損壞,就須得及時進行補充。


    畢竟,在攻城戰中,隻有箭矢才能壓製城頭的守軍防禦。


    一旦荒軍的糧道出現問題,一旦攻城戰受挫,荒軍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荒軍騎兵,逃走不足兩千騎兵,澹台滅楚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與此同時,楊楓派人前往維部,將此戰的消息告知霍木侖首領和諸葛先,讓他們主動出擊,牽製住荒軍的那十萬兵馬。


    接下來,澹台滅楚一旦得知騎兵戰敗,自己的糧道會暴露在燕軍的鐵騎之下,極有可能會選擇立即撤軍,返回大荒國。


    所以,接下來楊楓會利用騎兵的優勢,再次給予荒軍一次重創。


    而且,楊楓還會派出大量的斥候,封鎖匈奴草原與大荒國之間的聯係,使得澹台滅楚無法與耶律太後取得聯係。


    到那時,一旦澹台滅楚戰敗,耶律太後定然會震怒之極,或許會廢掉這位能征善戰的大將。


    楊楓的謀略,可謂是環環相扣,高明之極。


    匈奴草原上,大戰正在進行著,而在遠處的雒陽,楚風殿中,也有一場大戰正在上演。


    皇帝楊顯和獨孤皇後坐在龍椅和鳳椅上,皆是一陣頭大。


    下麵,站著兩個人,皆是怒氣衝衝,像兩隻鬥雞一樣,彼此不讓。


    這倆人,不是別人,正是左衛大將軍石萬鈞和並州刺史獨孤旬。


    這倆人,一個在京畿之地帶兵,一個在並州之地理政,按說是井水犯不著河水的,可偏偏就嗆起來了。


    若非是在楊顯和獨孤皇後跟前,若非獨孤旬是獨孤皇後的侄子,恐怕石萬鈞就已經忍不住要動手了。


    事情的原因,說起來應該怪皇帝楊顯。


    前不久,楊顯為了嘉獎楊楓,下了一道聖旨,讓燕軍王府的妃妾編製比照親王。


    楊顯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暗示一下自己的心思,有意立楊楓為皇太孫。


    第二,增加燕軍王府的妃妾編製,方便楊楓聯姻,穩定燕州的局勢。


    本來呢,這事也是沒什麽的,代表著楊楓的聖眷正濃。


    可石萬鈞興奮了,認為這是他閨女石青珺的絕好機會啊。


    聖旨之後,燕軍王府就多了一個側妃。


    石青珺是石萬鈞的女兒,還是嫡出,絕對配得上這個側妃的身份。


    於是呢,石萬鈞就屁顛屁顛地跑回雒陽,向楊顯和獨孤皇後求旨賜婚了。


    可誰想到,石萬鈞來到楚風殿,獨孤旬先他一步到了,也向楊顯和獨孤皇後求旨賜婚呢。


    幸好,楊顯和獨孤皇後還沒答應,不然石萬鈞鐵定會抱著腳脖子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老三並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