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王府。
楊楓也在跟諸葛先商議。
楊欽讓冀王楊錯出兵,著實是在楊楓與諸葛先的計劃之外。
“看來,父王是鐵了心要收我燕州兵權了,逼著孤王割據自立。”
諸葛先輕輕搖了搖頭:“殿下,事情還沒有壞到無路可退的地步。”
“冀王雖然善戰,但冀州兵馬多年未上戰場,又以步兵為主,未必是鐵勒騎兵的對手。”
“一旦冀王兵敗,太子殿下便隻能再下令,讓我燕州出兵了。”
楊楓輕輕搖頭:“父王的謀劃不止於此,先生莫要忘了幽州騎兵。”
“孤王若是父王,必然也會讓幽州出兵,以騎兵配合四叔的冀州軍。”
“如此一來,步騎相互配合,勝算會大大增加。”
諸葛先點了點頭:“殿下言之有理,太子殿下很有可能讓幽州也跟著出兵。”
“幽州騎兵,雖然比咱們的燕州騎兵有所不如,但也足以能夠遏製鐵勒騎兵的優勢。”
“如此一來,此戰之勝敗,就不好斷言了。”
如今這個局勢,大楚國畢竟是太子楊欽說了算,楊楓自然處在劣勢之下。
縱然以楊楓與諸葛先的多謀,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化解之策,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天一早,楊錯就離開雒陽,返回冀州,整頓兵馬去了。
果不出楊楓所料,在封陵的那一天,楊楓也沒有看到幽州刺史李元郝的身影。
李元郝,是趙郡李氏的人,趙郡李氏屬於一等門閥。
按照楊楓掌控的情報,冀州因為是內陸州,兵馬隻有五萬,但幽州卻是邊州,兵馬足足十萬之眾。
冀州兵馬盡數派出,各郡縣隻留衙役,也不會出現什麽治安的大問題。
但幽州兵馬就不能盡數派出了,不然的話,萬一鐵勒趁著高句麗國大亂,分兵攻打幽州,這一戰則大楚國必敗無疑。
除了李元郝之外,楊楓還沒有找到右衛大將軍李霄霆的身影。
右衛大將軍,跟石萬鈞這個左衛大將軍一樣,是四衛大將軍之一,麾下有兩萬兵馬。
因為是拱衛京師的兵馬,全都是精銳之師,而且都是滿編。
楊楓微微皺眉,楊欽這一次投入的兵馬不算少啊。
冀州五萬,幽州至少五萬,再加上兩萬右衛精銳,至少十二萬人了。
鐵勒投入此戰的兵馬,估計也就是十萬人左右。
這一戰的勝負,著實是不好預估。
但現在楊楓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等楊顯的喪禮和楊欽的登基大典過去之後再說。
封陵成功,太子楊欽返回東宮,其餘百官各回各的府邸。
第二天,就是楊欽的登基大典了。
登基大典也沒有什麽意外,很是順利。
楊欽接受了文武百官的叩拜,還接到了周邊各國使者帶來的恭賀,可謂是誌得意滿。
這皇位,終於是提前到手了,雖說手段有些狠辣。
登基大典中,有一項是冊封新的東宮太子,被省略過去了。
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楊欽暫時不打算冊立太子。
倒也沒有人能說出什麽來,包括身為禦史大夫的蕭瑜在內,畢竟楊欽還不到四十歲,身體更是沒有任何疾病。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祭拜了天地之後,登基大典就算是完成,楊欽正式成為大楚國的第二代皇帝。
第二天,就是新皇的第一次初朝。
初朝的規矩,在京的所有從四品以上官員,全部都是要參與的,算是一次跟新皇認識的機會。
畢竟,即便是像楊欽這樣,已經處理朝政有幾年了,後來更是監國過,也認不了一半。
再因為各地的諸侯王都回來了,各州的主要官員也都回來了,這次的初朝也是讓大家彼此都認識一下。
楊楓當然參加了。
不過呢,楊欽與楊楓父子不和的事情,在大楚國不是什麽秘密,幾乎大部分的官員都知道,尤其是從四品以上的官員。
所以,今天的這次初朝,幾乎所有的官員都隻是跟楊楓簡單打了一個招呼,就像是躲避瘟疫一樣,盡量離楊楓遠遠的。
隻有雒王楊錚、尚書左仆射高炯、左衛大將軍石萬鈞三個人,毫不避諱,跟楊楓談笑風生。
司徒南沒有湊過去,他不想做得太明顯。
不然的話,一旦引起楊欽的戒備,對司徒南,對司徒家,沒有半點好處,更是幫不到楊楓。
畢竟,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幫助一個皇帝討厭的人,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雒王楊錚,是生出了野心,正在暗中調查獨孤皇後和皇帝楊顯的死因,準備向楊欽發出雷霆一擊。
一旦成功,大楚國或許就會跟高句麗國一樣,陷入一場內亂之中。
尚書左仆射高炯呢,則是左右逢源。
高炯繼續輔佐雒王楊錚,然後將次子高雄派到燕州,輔佐楊楓。
如果雒王楊錚與燕王楊楓有一個人成事了,應天高氏就是從龍之功。
而如果這兩個人都失敗了,應天高氏就會麵臨一場大災難。
畢竟,應天高氏隻是二等門閥,底蘊遠不及六大門閥和一等門閥深厚。
而左衛大將軍石萬鈞呢,他可沒有加入雒王楊錚的陣營,他是妥妥楊楓的支持者。
沒辦法,誰讓女兒石青珺喜歡上楊楓,而且還因為那次醉酒的事,被楊楓看光了身子呢。
也就是說,眼下的石萬鈞,隻能是牙齒打碎了往肚子裏咽,跟著楊楓一條路走到黑。
石萬鈞不是世家門閥出身,還是很在乎跟石青珺的父女感情的。
不然的話,因為一個女兒,哪怕是嫡女,使得整個家族陷入相當大的風險之中,世家門閥是不會幹這種蠢事的。
初朝,持續了足足一天。
中午飯,都是在皇宮吃的。
楊欽頒布了三道聖旨。
第一道,改元平吳。
第二道,大赦天下。
第三道,宣布高句麗國對大楚國稱臣之事。
後兩道聖旨吧,倒也沒什麽,一個是正常操作,一個是顯擺功績。
可這第一道聖旨,就有點狠了。
你丫的,平吳就平吳吧,因為楊顯早就將平吳當做了頭等大事。
可楊欽偏偏將這倆字用作了年號,擺平了是欺負人啊。
關鍵是,大吳國也派了使者北上雒陽吊唁楊顯和恭賀楊欽,打臉打地太狠了點。
楊楓也在跟諸葛先商議。
楊欽讓冀王楊錯出兵,著實是在楊楓與諸葛先的計劃之外。
“看來,父王是鐵了心要收我燕州兵權了,逼著孤王割據自立。”
諸葛先輕輕搖了搖頭:“殿下,事情還沒有壞到無路可退的地步。”
“冀王雖然善戰,但冀州兵馬多年未上戰場,又以步兵為主,未必是鐵勒騎兵的對手。”
“一旦冀王兵敗,太子殿下便隻能再下令,讓我燕州出兵了。”
楊楓輕輕搖頭:“父王的謀劃不止於此,先生莫要忘了幽州騎兵。”
“孤王若是父王,必然也會讓幽州出兵,以騎兵配合四叔的冀州軍。”
“如此一來,步騎相互配合,勝算會大大增加。”
諸葛先點了點頭:“殿下言之有理,太子殿下很有可能讓幽州也跟著出兵。”
“幽州騎兵,雖然比咱們的燕州騎兵有所不如,但也足以能夠遏製鐵勒騎兵的優勢。”
“如此一來,此戰之勝敗,就不好斷言了。”
如今這個局勢,大楚國畢竟是太子楊欽說了算,楊楓自然處在劣勢之下。
縱然以楊楓與諸葛先的多謀,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化解之策,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天一早,楊錯就離開雒陽,返回冀州,整頓兵馬去了。
果不出楊楓所料,在封陵的那一天,楊楓也沒有看到幽州刺史李元郝的身影。
李元郝,是趙郡李氏的人,趙郡李氏屬於一等門閥。
按照楊楓掌控的情報,冀州因為是內陸州,兵馬隻有五萬,但幽州卻是邊州,兵馬足足十萬之眾。
冀州兵馬盡數派出,各郡縣隻留衙役,也不會出現什麽治安的大問題。
但幽州兵馬就不能盡數派出了,不然的話,萬一鐵勒趁著高句麗國大亂,分兵攻打幽州,這一戰則大楚國必敗無疑。
除了李元郝之外,楊楓還沒有找到右衛大將軍李霄霆的身影。
右衛大將軍,跟石萬鈞這個左衛大將軍一樣,是四衛大將軍之一,麾下有兩萬兵馬。
因為是拱衛京師的兵馬,全都是精銳之師,而且都是滿編。
楊楓微微皺眉,楊欽這一次投入的兵馬不算少啊。
冀州五萬,幽州至少五萬,再加上兩萬右衛精銳,至少十二萬人了。
鐵勒投入此戰的兵馬,估計也就是十萬人左右。
這一戰的勝負,著實是不好預估。
但現在楊楓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等楊顯的喪禮和楊欽的登基大典過去之後再說。
封陵成功,太子楊欽返回東宮,其餘百官各回各的府邸。
第二天,就是楊欽的登基大典了。
登基大典也沒有什麽意外,很是順利。
楊欽接受了文武百官的叩拜,還接到了周邊各國使者帶來的恭賀,可謂是誌得意滿。
這皇位,終於是提前到手了,雖說手段有些狠辣。
登基大典中,有一項是冊封新的東宮太子,被省略過去了。
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楊欽暫時不打算冊立太子。
倒也沒有人能說出什麽來,包括身為禦史大夫的蕭瑜在內,畢竟楊欽還不到四十歲,身體更是沒有任何疾病。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祭拜了天地之後,登基大典就算是完成,楊欽正式成為大楚國的第二代皇帝。
第二天,就是新皇的第一次初朝。
初朝的規矩,在京的所有從四品以上官員,全部都是要參與的,算是一次跟新皇認識的機會。
畢竟,即便是像楊欽這樣,已經處理朝政有幾年了,後來更是監國過,也認不了一半。
再因為各地的諸侯王都回來了,各州的主要官員也都回來了,這次的初朝也是讓大家彼此都認識一下。
楊楓當然參加了。
不過呢,楊欽與楊楓父子不和的事情,在大楚國不是什麽秘密,幾乎大部分的官員都知道,尤其是從四品以上的官員。
所以,今天的這次初朝,幾乎所有的官員都隻是跟楊楓簡單打了一個招呼,就像是躲避瘟疫一樣,盡量離楊楓遠遠的。
隻有雒王楊錚、尚書左仆射高炯、左衛大將軍石萬鈞三個人,毫不避諱,跟楊楓談笑風生。
司徒南沒有湊過去,他不想做得太明顯。
不然的話,一旦引起楊欽的戒備,對司徒南,對司徒家,沒有半點好處,更是幫不到楊楓。
畢竟,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幫助一個皇帝討厭的人,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雒王楊錚,是生出了野心,正在暗中調查獨孤皇後和皇帝楊顯的死因,準備向楊欽發出雷霆一擊。
一旦成功,大楚國或許就會跟高句麗國一樣,陷入一場內亂之中。
尚書左仆射高炯呢,則是左右逢源。
高炯繼續輔佐雒王楊錚,然後將次子高雄派到燕州,輔佐楊楓。
如果雒王楊錚與燕王楊楓有一個人成事了,應天高氏就是從龍之功。
而如果這兩個人都失敗了,應天高氏就會麵臨一場大災難。
畢竟,應天高氏隻是二等門閥,底蘊遠不及六大門閥和一等門閥深厚。
而左衛大將軍石萬鈞呢,他可沒有加入雒王楊錚的陣營,他是妥妥楊楓的支持者。
沒辦法,誰讓女兒石青珺喜歡上楊楓,而且還因為那次醉酒的事,被楊楓看光了身子呢。
也就是說,眼下的石萬鈞,隻能是牙齒打碎了往肚子裏咽,跟著楊楓一條路走到黑。
石萬鈞不是世家門閥出身,還是很在乎跟石青珺的父女感情的。
不然的話,因為一個女兒,哪怕是嫡女,使得整個家族陷入相當大的風險之中,世家門閥是不會幹這種蠢事的。
初朝,持續了足足一天。
中午飯,都是在皇宮吃的。
楊欽頒布了三道聖旨。
第一道,改元平吳。
第二道,大赦天下。
第三道,宣布高句麗國對大楚國稱臣之事。
後兩道聖旨吧,倒也沒什麽,一個是正常操作,一個是顯擺功績。
可這第一道聖旨,就有點狠了。
你丫的,平吳就平吳吧,因為楊顯早就將平吳當做了頭等大事。
可楊欽偏偏將這倆字用作了年號,擺平了是欺負人啊。
關鍵是,大吳國也派了使者北上雒陽吊唁楊顯和恭賀楊欽,打臉打地太狠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