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淵者,深不可測也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楓坐在床邊,握著司徒倩的手,柔聲道:“倩兒,你辛苦了。”
剛剛生產,幾乎用盡了渾身的力氣,司徒倩明顯覺得疲乏之極,隨時都有可能倒頭睡去。
司徒倩微微一笑:“生兒育女,是臣妾的本分,臣妾不算辛苦。”
“是殿下洪福齊天,才能保佑臣妾母子平安。”
楊楓輕輕撫摸著司徒倩的俏臉,笑著說道:“不管怎麽說,你是我楊家的大功臣,也是燕州的大功臣。”
“倩兒你剛才太累了,好好睡一覺吧,其餘的事情孤王自會安排。”
“嗯。”司徒倩微微點了點頭,卻又突然想起一事,問道,“殿下,給孩子起名……”
楊楓明白司徒倩的意思,淡淡一笑:“放心,倩兒,孤王會取好名字,派人往雒陽請旨。”
“孤王新有滅鐵勒之功,想來父皇也是不會反對的。”
按照皇室的規矩,皇孫的取名,自然是皇帝來定。
除非是皇帝忙於國事,才會把權力交給這個新出生皇孫的父親來定。
司徒倩擔心的是,楊欽與楊楓之間父子不和,楊欽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會不上心,甚至於會搞一些小動作。
在古代的時候,別說是皇室了,就算是世家門閥,也是很看重取名的。
就說楊錚的長子楊李,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兒子的名字叫楊江,女兒的名字叫楊溪。
男兒誌在四方,猶如江水一樣浩蕩,所以楊江這個名字起得就很大氣。
女兒呢,溫柔似水,像小溪一樣,涓涓而流,所以楊溪這個名字起得也非常好。
可是,因為有楊江這個名字在前,楊楓的兒子的名字反而就不好取了。
楊欽這一輩,名字都帶個金字旁。
楊楓這一輩,名字都帶個木字旁。
楊江這一輩,名字都帶個三點水。
三點水的字,以江海為最大了,已經有了楊江,接下來就該是楊海,或者是楊洋。
畢竟,在古代,什麽太平洋、大西洋的概念,暫時還不存在。
就算是東海、南海、黃海的概念,也是還沒有出現,隻是“大海”一個統稱。
可不管是楊海,還是楊洋,楊楓總是覺得不滿意,似乎不夠霸氣,缺少皇者之風。
楊楓的心中也已經想了幾個名字,分別是:楊淵、楊滄、楊澤、楊浩、楊涯、楊滔、楊澎、楊澶、楊濯、楊瀚和楊灝。
這幾個名字呢,隻有楊浩與楊灝因為跟楊昊同音,須得先跟楊昊打一聲招呼。
若是楊昊同意,才可以用這兩個名字,不然就隻能放棄。
這些預備的名字中,楊楓最滿意的是楊淵、楊滄、楊澤、楊澶和楊瀚這五個名字。
以前呢,因為孩子還沒出世,楊楓暫且沒有最終考慮,確定要用哪一個名字。
現在孩子出世了,楊楓須得盡快定下一個名字,然後派人報給楊欽。
楊楓將武雲峰喊了過來,跟他商議一下。
畢竟武雲峰精通帝王之術,或許對給皇子起名字有一定的研究。
果然,武雲峰立即向楊楓建議,取名楊淵。
淵者,深不可測也,乃是帝王名字的不二之選。
而且,也有一定的王霸之氣,更有“龍出淵”之說,暗合燕州乃是龍興之地的含義。
楊楓也是比較中意這個名字,於是就當場拍板了,寫下一旦請名的奏折,派人快馬送往雒陽,交給楊欽定奪。
請了名,楊楓又在燕王府待了三天,陪了司徒倩和兒子楊淵。
第四天一早,楊楓就再次離開燕王府,飛馬前往維部。
在去海州之前,楊楓須得先去維部轉一轉,也算是給維部這個盟友一個交代。
不過呢,在楊楓回燕州之前,從鐵勒派了五萬兵馬前往維部助戰,領軍大將就是鐵勒的大將祁山。
當初,祁山猶豫要不要投降燕軍,卻被副將昌胡燒了糧草,逼上絕境。
雖說祁山也派人追趕昌胡,但終究還是慢了一步。
於是,就導致祁山的家族被那些怒恨之極的貴族們全部屠戮,使得祁山成為了孤家寡人。
昌胡自然也是難逃一死,被祁山親手淩遲了,但祁山的家人終究是救不回來了。
楊楓立即就給祁山賜婚,從燕州女衛中選了一個姿色不俗的,嫁給祁山為妻。
能得楊楓親自賜婚,祁山自然是感激不已,先跟這個燕州女衛定下婚期,待家人的喪期過了之後,就迎娶她入門。
用燕州女衛賜婚,確保外族大將的忠誠度,這是楊楓當初成立燕州女衛的目的之一。
楊楓來到維部的時候,祁山的兵馬也剛剛來到。
諸葛先早早得到消息,跟霍雨杉等人一起,出軍營三十裏去迎接楊楓。
霍木侖首領沒來,看來他對楊楓的怨氣依然未消。
楊楓也懶得理會霍木侖首領那麽多,畢竟維部的軍權在軍機司手中。
一番見禮之後,楊楓跟著眾人去了維部的軍營之中。
維部與大梁國的戰事,楊楓當然是了解得很。
大梁國起兵二十萬,全部都是精銳,其中騎兵三萬,步兵十七萬,對外號稱五十萬。
領軍大將,乃是大梁國的征南將軍穆休。
穆休是大梁國的名將之一,今年四十出頭,卻已經是身經百戰,在對西域的戰爭中屢屢獲勝,深得西梁十二世的倚重。
維部這邊呢,起兵十萬,再加上五萬匈奴鐵騎,合起來就是十五萬,號稱三十五萬。
領軍大將,是霍雨杉親自掛帥,龍崖和赫塔為副將,諸葛先為軍師。
鑒於大荒國也曾兵敗過的教訓,穆休很是謹慎沉穩,不再犯澹台滅楚孤軍犯進的錯誤,而是選擇了穩打穩紮的策略。
雙方交戰差不多有七八場了,彼此各有勝負,但總體是梁軍略略吃虧。
這個結果,當然跟諸葛先的屢屢用計有關,不然隻怕維軍已經處在下風了。
因為維軍常年沒有經曆過戰事,戰鬥力跟梁軍實在是比不上。
維部與大梁國的戰事,五萬匈奴騎兵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梁軍騎兵隻有三萬,戰鬥力跟匈奴騎兵相差甚遠。
所以,穆休隻得避開匈奴騎兵的鋒芒,派重兵護送糧草,使得雙方投入戰鬥的兵力就相差無幾了。
戰事,膠著起來,對梁軍自然不利。
剛剛生產,幾乎用盡了渾身的力氣,司徒倩明顯覺得疲乏之極,隨時都有可能倒頭睡去。
司徒倩微微一笑:“生兒育女,是臣妾的本分,臣妾不算辛苦。”
“是殿下洪福齊天,才能保佑臣妾母子平安。”
楊楓輕輕撫摸著司徒倩的俏臉,笑著說道:“不管怎麽說,你是我楊家的大功臣,也是燕州的大功臣。”
“倩兒你剛才太累了,好好睡一覺吧,其餘的事情孤王自會安排。”
“嗯。”司徒倩微微點了點頭,卻又突然想起一事,問道,“殿下,給孩子起名……”
楊楓明白司徒倩的意思,淡淡一笑:“放心,倩兒,孤王會取好名字,派人往雒陽請旨。”
“孤王新有滅鐵勒之功,想來父皇也是不會反對的。”
按照皇室的規矩,皇孫的取名,自然是皇帝來定。
除非是皇帝忙於國事,才會把權力交給這個新出生皇孫的父親來定。
司徒倩擔心的是,楊欽與楊楓之間父子不和,楊欽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會不上心,甚至於會搞一些小動作。
在古代的時候,別說是皇室了,就算是世家門閥,也是很看重取名的。
就說楊錚的長子楊李,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兒子的名字叫楊江,女兒的名字叫楊溪。
男兒誌在四方,猶如江水一樣浩蕩,所以楊江這個名字起得就很大氣。
女兒呢,溫柔似水,像小溪一樣,涓涓而流,所以楊溪這個名字起得也非常好。
可是,因為有楊江這個名字在前,楊楓的兒子的名字反而就不好取了。
楊欽這一輩,名字都帶個金字旁。
楊楓這一輩,名字都帶個木字旁。
楊江這一輩,名字都帶個三點水。
三點水的字,以江海為最大了,已經有了楊江,接下來就該是楊海,或者是楊洋。
畢竟,在古代,什麽太平洋、大西洋的概念,暫時還不存在。
就算是東海、南海、黃海的概念,也是還沒有出現,隻是“大海”一個統稱。
可不管是楊海,還是楊洋,楊楓總是覺得不滿意,似乎不夠霸氣,缺少皇者之風。
楊楓的心中也已經想了幾個名字,分別是:楊淵、楊滄、楊澤、楊浩、楊涯、楊滔、楊澎、楊澶、楊濯、楊瀚和楊灝。
這幾個名字呢,隻有楊浩與楊灝因為跟楊昊同音,須得先跟楊昊打一聲招呼。
若是楊昊同意,才可以用這兩個名字,不然就隻能放棄。
這些預備的名字中,楊楓最滿意的是楊淵、楊滄、楊澤、楊澶和楊瀚這五個名字。
以前呢,因為孩子還沒出世,楊楓暫且沒有最終考慮,確定要用哪一個名字。
現在孩子出世了,楊楓須得盡快定下一個名字,然後派人報給楊欽。
楊楓將武雲峰喊了過來,跟他商議一下。
畢竟武雲峰精通帝王之術,或許對給皇子起名字有一定的研究。
果然,武雲峰立即向楊楓建議,取名楊淵。
淵者,深不可測也,乃是帝王名字的不二之選。
而且,也有一定的王霸之氣,更有“龍出淵”之說,暗合燕州乃是龍興之地的含義。
楊楓也是比較中意這個名字,於是就當場拍板了,寫下一旦請名的奏折,派人快馬送往雒陽,交給楊欽定奪。
請了名,楊楓又在燕王府待了三天,陪了司徒倩和兒子楊淵。
第四天一早,楊楓就再次離開燕王府,飛馬前往維部。
在去海州之前,楊楓須得先去維部轉一轉,也算是給維部這個盟友一個交代。
不過呢,在楊楓回燕州之前,從鐵勒派了五萬兵馬前往維部助戰,領軍大將就是鐵勒的大將祁山。
當初,祁山猶豫要不要投降燕軍,卻被副將昌胡燒了糧草,逼上絕境。
雖說祁山也派人追趕昌胡,但終究還是慢了一步。
於是,就導致祁山的家族被那些怒恨之極的貴族們全部屠戮,使得祁山成為了孤家寡人。
昌胡自然也是難逃一死,被祁山親手淩遲了,但祁山的家人終究是救不回來了。
楊楓立即就給祁山賜婚,從燕州女衛中選了一個姿色不俗的,嫁給祁山為妻。
能得楊楓親自賜婚,祁山自然是感激不已,先跟這個燕州女衛定下婚期,待家人的喪期過了之後,就迎娶她入門。
用燕州女衛賜婚,確保外族大將的忠誠度,這是楊楓當初成立燕州女衛的目的之一。
楊楓來到維部的時候,祁山的兵馬也剛剛來到。
諸葛先早早得到消息,跟霍雨杉等人一起,出軍營三十裏去迎接楊楓。
霍木侖首領沒來,看來他對楊楓的怨氣依然未消。
楊楓也懶得理會霍木侖首領那麽多,畢竟維部的軍權在軍機司手中。
一番見禮之後,楊楓跟著眾人去了維部的軍營之中。
維部與大梁國的戰事,楊楓當然是了解得很。
大梁國起兵二十萬,全部都是精銳,其中騎兵三萬,步兵十七萬,對外號稱五十萬。
領軍大將,乃是大梁國的征南將軍穆休。
穆休是大梁國的名將之一,今年四十出頭,卻已經是身經百戰,在對西域的戰爭中屢屢獲勝,深得西梁十二世的倚重。
維部這邊呢,起兵十萬,再加上五萬匈奴鐵騎,合起來就是十五萬,號稱三十五萬。
領軍大將,是霍雨杉親自掛帥,龍崖和赫塔為副將,諸葛先為軍師。
鑒於大荒國也曾兵敗過的教訓,穆休很是謹慎沉穩,不再犯澹台滅楚孤軍犯進的錯誤,而是選擇了穩打穩紮的策略。
雙方交戰差不多有七八場了,彼此各有勝負,但總體是梁軍略略吃虧。
這個結果,當然跟諸葛先的屢屢用計有關,不然隻怕維軍已經處在下風了。
因為維軍常年沒有經曆過戰事,戰鬥力跟梁軍實在是比不上。
維部與大梁國的戰事,五萬匈奴騎兵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梁軍騎兵隻有三萬,戰鬥力跟匈奴騎兵相差甚遠。
所以,穆休隻得避開匈奴騎兵的鋒芒,派重兵護送糧草,使得雙方投入戰鬥的兵力就相差無幾了。
戰事,膠著起來,對梁軍自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