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見書童丫鬟兩情相悅,扭曲張皓棒打鴛鴦。這邊議事廳卻是一片肅殺,白虎帥帳安靜異常,事關周朝存亡的一次會議在沉悶壓抑的氛圍中開始。
帳內隻見張士誠端坐於帥席,張家四兄弟中,張士德在預備隊警戒支援,張士義安排張家後生的“逃竄事宜”,僅老四張士信在列。張士信二十出頭,卻須眉皓然,須髯如戟,一身英武之氣。因其年齡尚輕,居於武將末席。
軍中第一大將呂珍,也就是張皓發小呂小九的父親,滿臉虯髯,身執重甲,甲胄上的血跡猶存,一股血腥之氣撲麵而來,大馬金刀而坐,雙目微閉。
女婿潘元紹,穿著若一介儒生,嘴角含笑,麵如冠玉,但是殊不知其每逢大戰都衝殺在前,悍勇無匹,號稱軍中第一智將。
其弟潘元明,居於潘元紹次首,模樣與潘元紹有六七分相像,但是眼神相較於潘元紹的沉靜似水,年輕的潘元明多了幾分跳脫。
潘家乃是揚州的百年世家,當時還在世的潘家家主潘懋與小鹽販相識於微末,兩人以兄弟相稱,在張士誠起事以後。潘家出人出力,為張士誠的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次徐誌堅、朱暹、趙子雄等身形彪悍,卻個個掛傷,可見高郵攻防的慘烈。史文炳、張天琪等名將因守城而未在其列。
在謀士方麵,第一謀士李行素,原為江湖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陰陽八卦、天文曆算。隻見其手撫已略斑白的蒼須,時而緊皺和放鬆的眉頭可見其內心的波瀾。
其子李伯升,子承父業,亦是江湖術士,中年白淨文士,頜下黑須修剪有致,眉頭亦是緊鎖。
居於次首的徐義,麵色陰鷙,身著一身黑袍,眯著的雙眼讓人永遠看不懂他在想什麽!被這樣的人盯上想想都會不寒而栗。
徐義是張士誠的秘密組織暗衛的指揮使,如果說在場的所有人中張士誠最信任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徐義任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眾人對徐義的感覺,用張皓的話說就好像一條毛毛蟲眼看著爬到你眼前了,結果停住開始打盹。
最後是蔣輝,乃世子張旭的恩師,張士誠能把繼承人的教育職責交給他,其文略可見一斑。
“十八扁擔起義”的武將謀士,除了守城無法分身以及已經陣亡的,皆悉數在列。隻能說張士誠能夠成就一方梟雄,看其手下的文臣悍將,就知道絕非偶然。
安靜的帥帳被一個咳嗽聲打破,張士誠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對目前的情況已有所了解,昨日前去‘議和’(投降)的蔣先生回來,結果極為不妙!”
張士誠又自嘲般笑了笑,繼續說道:“脫脫揚言若想請降,讓我等提著頭去見。這廝定要將我等趕盡殺絕,現如今高郵危如累卵,各位如之奈何?”
下首的趙子雄胳膊上纏著白色紗布,悶聲說道:“主公,今日脫脫攻城甚急,南門城牆經過幾番爭奪,幸士德將軍的預備隊及時趕到,方不至失守!”
呂珍也沉吟道:“我北門雖未失守,但攻城之猛烈是圍城以來最為猛烈。”
女婿潘元紹道:“父帥,史將軍所負責的東門今日也是幾經爭奪,現下戰事稍定,史將軍和張將軍卻不敢稍離。而我與元明所負責的西門卻未見攻勢。”
張士誠和劉夫人共有三子,兩兒一女,張皓的大姐張瑜嫁給了潘元紹,一來潘元紹的容貌甚俊,頗合劉夫人選婿標準。二來潘元紹極具軍事天賦,張士誠甚為看重,選其為婿就有籠絡重視之意。
李行素本已緊皺的眉頭更深了幾分,說道:“兵法雲:‘圍三闕一’,這是給咱們一個口袋讓咱們往進鑽啊!”
徐義陰冷的麵孔不見情緒,說道:“即使明知是陷阱,但猶如將溺死之人所見的救命稻草,無論如何都要去抓一下的。”徐義掌管著張士誠的暗衛,專職刺探敵情,消息自然靈通了許多。
潘元紹道:“如今士兵折損嚴重,士氣低迷,糧草難以為繼,若不思退路,恐將坐以待斃。不若突圍,看能否博得一線生機,那脫脫擺下的是何龍潭虎穴,某倒想闖一闖!”
徐誌堅、朱暹、趙子雄紛紛附議道:“主公,突圍吧!”
張士誠看向武將,個個對於突圍充滿了熱枕,作為在戰場上的一線人員,他們當然已經看到堅守隻有死路一條,但是如果說選擇突圍,他們這些武將個個都是好手,突圍出去的機會也比較大。
武將們的意見基本已經達成一致,張士誠看向文官領袖李行素,說道:“李先生以為如何?”
李行素沉吟道:“此前圍城之際,在下曾為此戰卜卦,以測吉凶。卦相所示,此戰雖凶險,但終能否極泰來。”
李行素的神棍素養頗得大家看重,聽到李行素如此說,眾人露出了希冀的目光。
李行素繼續說道:“昔日吾等決定高郵是守是留的時候,想那脫脫舉全國之兵,人吃馬嚼,一天所耗定然不菲,再加上各地義兵不斷舉旗,這脫脫在高郵必不可能久攻。”
“誰知竟然在這寒冬之際,元軍圍城已有三個月之久,一副不破城絕不收兵的態勢,眼看這高郵不可城破在即,難道這‘泰來’是應在這突圍之上?”
一直以來李行素都是堅定的守城派,因為現在高郵儼然成了起義農民軍對抗元朝的風暴眼,如果張士誠堅守住,必定名震天下,所獲得的聲譽足以和劉福通的影響力相媲美。
但是現在最堅定的守城派也開始動搖了,三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是對於城外的大軍來說,攻打了將近三個月之久,這個時間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現在脫脫就是一副不拿下高郵不收兵的架勢,實力太過懸殊,真的是一點希望都看不到啊!
張士誠開始低頭沉思,眾將都知道每逢大事需要定奪之際,這位主公都會通過這種方式,思考權衡最終的決策。
半響過後,張士誠目光逐漸清明,抬頭朗聲道:“與其坐困愁城,橫豎都是一刀,不如好好衝殺一番,不枉此生沙場走了一遭,眾將以為如何?”
既然前路隻有一條,退無可退,張士誠心中也開始明朗了起來。
呂珍和張士誠同起於微末,相知多年,兩人對視一眼,呂珍也朗聲道:“願與主公同去!”
營帳內頓時豪氣幹雲,紛紛說道:“同去同去!”
張士信年輕跳脫,見平時沉穩的大哥都如此光棍,怪叫一聲:“幹他娘的脫脫!”
眾將哈哈大笑,李行素父子、蔣輝也撚須微笑,就連平素不苟言笑的徐義也帶著滲人的微笑。
這就是義軍初創,已經無路可退的一群人,為了生存,率先舉起武器,隻為在這片土地能有一席之地好好活下去。
可能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也許他們是因為各樣的目的和理由聚在了一起,但在麵對絕境的時候,一群無可失去的人,一群誌趣相投的人,一定會迸發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
雖然是力量單薄如螢火,但即使明亮如太陽也難掩其光芒。大丈夫既不懼死,又有何懼哉!
帳內隻見張士誠端坐於帥席,張家四兄弟中,張士德在預備隊警戒支援,張士義安排張家後生的“逃竄事宜”,僅老四張士信在列。張士信二十出頭,卻須眉皓然,須髯如戟,一身英武之氣。因其年齡尚輕,居於武將末席。
軍中第一大將呂珍,也就是張皓發小呂小九的父親,滿臉虯髯,身執重甲,甲胄上的血跡猶存,一股血腥之氣撲麵而來,大馬金刀而坐,雙目微閉。
女婿潘元紹,穿著若一介儒生,嘴角含笑,麵如冠玉,但是殊不知其每逢大戰都衝殺在前,悍勇無匹,號稱軍中第一智將。
其弟潘元明,居於潘元紹次首,模樣與潘元紹有六七分相像,但是眼神相較於潘元紹的沉靜似水,年輕的潘元明多了幾分跳脫。
潘家乃是揚州的百年世家,當時還在世的潘家家主潘懋與小鹽販相識於微末,兩人以兄弟相稱,在張士誠起事以後。潘家出人出力,為張士誠的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次徐誌堅、朱暹、趙子雄等身形彪悍,卻個個掛傷,可見高郵攻防的慘烈。史文炳、張天琪等名將因守城而未在其列。
在謀士方麵,第一謀士李行素,原為江湖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陰陽八卦、天文曆算。隻見其手撫已略斑白的蒼須,時而緊皺和放鬆的眉頭可見其內心的波瀾。
其子李伯升,子承父業,亦是江湖術士,中年白淨文士,頜下黑須修剪有致,眉頭亦是緊鎖。
居於次首的徐義,麵色陰鷙,身著一身黑袍,眯著的雙眼讓人永遠看不懂他在想什麽!被這樣的人盯上想想都會不寒而栗。
徐義是張士誠的秘密組織暗衛的指揮使,如果說在場的所有人中張士誠最信任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徐義任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眾人對徐義的感覺,用張皓的話說就好像一條毛毛蟲眼看著爬到你眼前了,結果停住開始打盹。
最後是蔣輝,乃世子張旭的恩師,張士誠能把繼承人的教育職責交給他,其文略可見一斑。
“十八扁擔起義”的武將謀士,除了守城無法分身以及已經陣亡的,皆悉數在列。隻能說張士誠能夠成就一方梟雄,看其手下的文臣悍將,就知道絕非偶然。
安靜的帥帳被一個咳嗽聲打破,張士誠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對目前的情況已有所了解,昨日前去‘議和’(投降)的蔣先生回來,結果極為不妙!”
張士誠又自嘲般笑了笑,繼續說道:“脫脫揚言若想請降,讓我等提著頭去見。這廝定要將我等趕盡殺絕,現如今高郵危如累卵,各位如之奈何?”
下首的趙子雄胳膊上纏著白色紗布,悶聲說道:“主公,今日脫脫攻城甚急,南門城牆經過幾番爭奪,幸士德將軍的預備隊及時趕到,方不至失守!”
呂珍也沉吟道:“我北門雖未失守,但攻城之猛烈是圍城以來最為猛烈。”
女婿潘元紹道:“父帥,史將軍所負責的東門今日也是幾經爭奪,現下戰事稍定,史將軍和張將軍卻不敢稍離。而我與元明所負責的西門卻未見攻勢。”
張士誠和劉夫人共有三子,兩兒一女,張皓的大姐張瑜嫁給了潘元紹,一來潘元紹的容貌甚俊,頗合劉夫人選婿標準。二來潘元紹極具軍事天賦,張士誠甚為看重,選其為婿就有籠絡重視之意。
李行素本已緊皺的眉頭更深了幾分,說道:“兵法雲:‘圍三闕一’,這是給咱們一個口袋讓咱們往進鑽啊!”
徐義陰冷的麵孔不見情緒,說道:“即使明知是陷阱,但猶如將溺死之人所見的救命稻草,無論如何都要去抓一下的。”徐義掌管著張士誠的暗衛,專職刺探敵情,消息自然靈通了許多。
潘元紹道:“如今士兵折損嚴重,士氣低迷,糧草難以為繼,若不思退路,恐將坐以待斃。不若突圍,看能否博得一線生機,那脫脫擺下的是何龍潭虎穴,某倒想闖一闖!”
徐誌堅、朱暹、趙子雄紛紛附議道:“主公,突圍吧!”
張士誠看向武將,個個對於突圍充滿了熱枕,作為在戰場上的一線人員,他們當然已經看到堅守隻有死路一條,但是如果說選擇突圍,他們這些武將個個都是好手,突圍出去的機會也比較大。
武將們的意見基本已經達成一致,張士誠看向文官領袖李行素,說道:“李先生以為如何?”
李行素沉吟道:“此前圍城之際,在下曾為此戰卜卦,以測吉凶。卦相所示,此戰雖凶險,但終能否極泰來。”
李行素的神棍素養頗得大家看重,聽到李行素如此說,眾人露出了希冀的目光。
李行素繼續說道:“昔日吾等決定高郵是守是留的時候,想那脫脫舉全國之兵,人吃馬嚼,一天所耗定然不菲,再加上各地義兵不斷舉旗,這脫脫在高郵必不可能久攻。”
“誰知竟然在這寒冬之際,元軍圍城已有三個月之久,一副不破城絕不收兵的態勢,眼看這高郵不可城破在即,難道這‘泰來’是應在這突圍之上?”
一直以來李行素都是堅定的守城派,因為現在高郵儼然成了起義農民軍對抗元朝的風暴眼,如果張士誠堅守住,必定名震天下,所獲得的聲譽足以和劉福通的影響力相媲美。
但是現在最堅定的守城派也開始動搖了,三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是對於城外的大軍來說,攻打了將近三個月之久,這個時間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現在脫脫就是一副不拿下高郵不收兵的架勢,實力太過懸殊,真的是一點希望都看不到啊!
張士誠開始低頭沉思,眾將都知道每逢大事需要定奪之際,這位主公都會通過這種方式,思考權衡最終的決策。
半響過後,張士誠目光逐漸清明,抬頭朗聲道:“與其坐困愁城,橫豎都是一刀,不如好好衝殺一番,不枉此生沙場走了一遭,眾將以為如何?”
既然前路隻有一條,退無可退,張士誠心中也開始明朗了起來。
呂珍和張士誠同起於微末,相知多年,兩人對視一眼,呂珍也朗聲道:“願與主公同去!”
營帳內頓時豪氣幹雲,紛紛說道:“同去同去!”
張士信年輕跳脫,見平時沉穩的大哥都如此光棍,怪叫一聲:“幹他娘的脫脫!”
眾將哈哈大笑,李行素父子、蔣輝也撚須微笑,就連平素不苟言笑的徐義也帶著滲人的微笑。
這就是義軍初創,已經無路可退的一群人,為了生存,率先舉起武器,隻為在這片土地能有一席之地好好活下去。
可能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也許他們是因為各樣的目的和理由聚在了一起,但在麵對絕境的時候,一群無可失去的人,一群誌趣相投的人,一定會迸發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
雖然是力量單薄如螢火,但即使明亮如太陽也難掩其光芒。大丈夫既不懼死,又有何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