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半個時辰,一個身材高岸,一臉疲憊的身影抬頭看了一眼這個燈紅酒綠的三層小樓,這男子就是崔家嫡子崔信,這次崔信南下本意是通過摯友徐鄉紳南下到高郵,找尋清河崔家的出路,沒想到出路就在這座青樓裏麵。


    緩步走進了怡紅院,待走進三樓的包房,這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摘下頭頂的鬥笠,露出了一張冷峻的臉。


    張皓看到崔信的時候,第一感覺個子真的是高,古人的身高八尺已經是古代裏麵的長人了,用夢中一世的計量單位那就是一米八,但是張皓估摸這個崔信要有一米九左右。


    比較一下,張皓自己一米七五的身高,自我感覺身邊已經是領袖群倫了。而崔信卻又比張皓高了十五公分


    男子抬頭看到座上的眾人,啟聲問道:“不知道哪位是張皓公子?”


    張皓起身道:“我就是!”


    男子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張皓麵前,沉聲說道:“清河崔氏全部一千五百餘人,所部精壯一千人,願意為誠王殿下效忠,請二公子接納!”


    張皓心中有些激動,這是他自墜馬以來第一次遇到一個世族納頭便拜,也終於第一次體會到主角光環拉滿是個什麽感覺?這兩天張皓感覺自己太順了,順到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這裏是不是個“楚門的世界”!


    張皓按下心中的悸動,說道:“合族投靠,稍有不慎就是滅族之禍,閣下可是想好了?”


    崔信說道:“殺弟之仇,不共戴天。六叔一家滅門之禍,豈能說算就算。”


    張皓搖頭不信,這些話如果是李成說的,張皓大概就信了,但是對方可是存續千年的世家,雖然這些事情非常大,但是張皓覺得沒有大到讓一個世家如此決絕。


    崔信繼續說道:“元朝官府昏庸無能,橫征暴斂,清河早已對大元不抱任何希望,如今家門橫禍,還能讓我們有什麽留戀?”


    張皓繼續追問:“你們清河下麵精壯將近千人,怎麽還讓你弟和你六叔一家蒙難呢?”


    此事事關重大,張皓如果不問清楚,崔信倒是要考慮張士誠值不值得投效了,這個被稱為高郵奇跡的誠王二公子,崔信就是要看看他到底有多神奇。


    崔信答道:“二弟在淮安府學求學,當時剛好回來的就經此劫難,而六叔一家則是覺得清河崔家的老宅裏麵比較安全,沒想到那天潰兵破門而入,橫掃崔家老宅,六叔一家全部蒙難,老宅最後也被付之一炬。而大部分人躲在了崔家的所建的要塞裏麵,方才幸免於難!”


    張皓點了點頭,說道:“閣下難道這次就是為了商議投靠一事才來到寶應?”


    崔信說道:“是的,清河崔氏既然決定投效,自然不能拖泥帶水。而且清河崔氏自有身家,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隨隨便便就去賣身的。”


    自然是這個理,這才是大家族的底蘊。張皓心中疑惑稍解,便說道:“我可不是誠王,隻是一個沒什麽權力的二公子,閣下找我可能也有點自降身價。”


    崔信搖了搖頭,說道:“這半年來,二公子如彗星般崛起,行事的格局和氣度都已有了大家之象,而且在下也聽了徐兄給在下帶的信,所有的機緣都在其中,清河崔氏願意向誠王投效!”


    崔信說的含糊,但是張皓也聽明白了,如果這次來的是世子張旭,他們也會選擇張旭投靠,但是他們效力的自然是誠王。崔家是張皓招降的,那麽崔家自然就打上了張皓的烙印。但是崔家的有些人會站隊,但是崔家隻效忠於主公,這就是崔家的生存智慧。


    張皓笑道:“如此機緣,才能成就不一樣的偉業,現在我的使命你可能也知道,就是要過淮安路去亳州,淮安路不讓過,那我就把他踏平了再過!”


    崔信忙說道:“如今崔家精壯上千人,皆是可戰之兵,吾族叔崔培甫任清河縣典史,其麾下親信也有數百之眾,還有清河守軍中有我族弟崔泰,認副千戶之職,所部兩千人皆可起事!”


    張皓和李成相對看了一眼,這就是人家的本錢啊,加入以後就能妥妥地拉起一個五千人的隊伍,這清河崔氏果然名不虛傳。


    張皓斷然道:“今日我就信了崔兄,如果大事得成,崔家在高郵驟登高位,相信沒有人會有意見。如果淮安不遂人意,我也會保證崔氏族人能夠從容撤退,在高郵安居樂業,崔家也在高郵必有一席之地!”


    這叫“千金買馬骨”,崔信也知道他們最早地投靠,必定能得到厚待,再加上這次的無上的功勞,在高郵撈個侍郎的高位也非常有可能。


    張皓看向王學武,此地論武官的官職,自然是王學武的最大,而且王學武手握當地守軍的兵權,是以具體調兵遣將的事宜自然要王學武來交待。


    王學武道:“事情宜快不宜慢,為免走漏風聲,我等約定明日晚咱們以照明彈為信號,在子時的時候你們打開城門如何?”


    崔信嚴肅道:“我們清河早已萬事俱備,一夜變天絕對沒有問題。”


    李成繼續說道:“事成以後,崔家需要找個機靈點的前去淮安報信,把清河危急的消息透露給淮安,我們在其必經之地設伏。等他們自投羅網。”


    崔信說道:“沒有問題!”


    王學武說道:“那之後我們就傾我們所有可戰之兵,利用所繳獲的淮安軍服,賺開淮安的城門,爭取一擊而破之。”


    崔信沒想到他們圖謀的不僅是清河,竟然是淮安。驚訝道:“淮安可戰之兵可有三萬之眾,不知道貴軍戰力幾何?”


    王學武說道:“目前寶應周邊守軍兩萬五千人,加上你們崔氏和公子的一千精兵,剛好超過他們!”


    崔信有點覺得這個大頭將領不太靠譜,兵法雲:倍則圍之,十則攻之,這家夥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就敢去攻城?


    張皓給崔信吃了個定心丸,說道:“崔公子放心,我馬上發書給不遠處駐守的我四叔張士信將軍,他那裏還有三萬精兵,拿下淮安綽綽有餘!”


    張士信向來和張旭關係甚睦,兩人隻差三歲,可謂是一起玩到大,所以和呂小九一樣,在世子之位的爭奪上天然站在了張旭這一邊,張皓也不知道這個四叔會不會買自己的帳!


    但是這安撫起崔信卻極有作用,聽到還有三萬援兵,崔信才放下心來。


    聽說崔信抱拳道:“請公子放心,此番崔家定然不負所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走在元朝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小刀並收藏行走在元朝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