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再次來到了案發現場,此時死者的屍體已經被移到了義莊,等到了案結之後再被家人領走安葬,這裏還有幾個安豐府負責刑名的衙役還在勘察,而朱晴兒所說的那截布條,此時顯眼地在那裏,還沒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張皓讓刑房的衙役在外麵稍等,之後便讓朱晴兒再去勘查那截布條。


    朱晴兒指著那張布匹說道:“張大哥,你看這張布匹,這種布采用‘經直緯錯’的織法,很有立體感,而且鬆江布匹比較細膩,質量做的確實沒的說。”


    然後指著一名衙役,然後對眾人解釋道:“你再看安豐當地所織的布匹,相對粗糙,沒有那麽細膩,安豐的織法還是傳統的織法,而‘經直緯錯’的織法是鬆江獨特的織法,絕對錯不了!”


    眾人沉浸在震驚之中,竟然一匹不顯眼的布匹還有這麽多門道,有句話叫做“隔行如隔山”,古人誠不欺我啊!


    朱晴兒看著大家異樣的眼光,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說道:“我覺得鬆江的布料出現在這裏很不尋常,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專門從鬆江帶了些布匹回來。不知道對各位有沒有用,這是自己的一點淺見!”


    這怎麽是淺見,從刺客故意燒掉的衣服來看,刺客大概率是換上了驛站人員的衣服逃之夭夭。而鬆江這個地方可是在江西,那麽這次刺殺的主使就呼之欲出了,就是現在盤踞在江西鬆江的就是徐壽輝。


    話說能千裏迢迢跑到這個給張皓下毒的徐壽輝,現在的勢力僅次於劉福通,因為他是“香軍”,而張士誠則是鹽販出身,和徐壽輝不是一個路子,再加上兩家平時地界接壤,所以兩個的齷蹉從來都沒有斷過,漸漸成為了兩個水火不容的義軍首領。


    當初徐壽輝與鄒普勝以及彭瑩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利用白蓮教聚眾起義,也以紅巾軍為號。攻占蘄水(今浠水)之後,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一說大宋)。怪不得他和張士誠兩個人互相看不慣,又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家夥。


    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貧”等口號發動群眾先後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眾至百萬。聲勢直逼劉福通,但是其部隊的戰鬥力實在沒法說,連敗連戰,接連被元軍所擊敗,彭瑩玉戰死,連自己的老巢都差點被端了


    後麵隨著元軍被各方勢力蠶食,徐壽輝終於才站穩了腳跟。現在也是僅次於劉福通的第二勢力,聲勢早已大不如前,但是勢力仍然不容小覷,其手下的四大金剛太師鄒普勝、元帥倪文俊、將軍趙普勝、傅友德。個個都不是庸手。


    如果現在如日中天的張士誠和勢力第一位的劉福通出現火並,那麽無論從各個方麵都是一個利好,再加上張士誠今年勢力猛增,張徐兩人又互相看不順眼,兩家世仇一樣打來打去,徐壽輝自然也不能坐看張士誠繼續變強。


    人在蘄州的徐壽輝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豆蔻年華的小姑娘通過一片沒有燒完的布角,就知道了刺客的由來,不知道徐壽輝知道真相後該作何感想?


    張皓一眾人確認之後,便帶離開了廚房,雖然驛站剛死過人,但是張皓他們這些剛從淮安的屍山火海中走出來的,已覺得隻是個尋常事。雖然知道了真相,但是現在便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去了。


    第二天,毛兵早早地前來拜見張皓,昨晚安豐府的刑房衙役忙碌了一晚上,隻是追查到最近送餐的一個名叫老曾的人經常出入驛站,現在這個人蹤跡全無,可能早已經逃之夭夭,隻讓毛兵徒呼奈何!


    見到張皓之後,毛兵歎了口氣,說道:“主使大人,我們刑房衙役查探了一個晚上,追查到一個名叫老曾的人最近經常給驛站的廚房送菜,但是等到我們準備捉拿之時,這廝早已人去房空。”


    張皓在心中冷笑,你這個速度,能查出個鬼來,但是要不是朱晴兒有這方麵的專業能力,他們也在各方勢力中猜來猜去呢。張皓裝作一副大驚失色的樣子,問道:“隱藏的竟然如此隱蔽,一點線索都沒有留下。”


    毛兵有些汗顏道:“實不相瞞,確實如此。”


    張皓抬頭仰望天空,說道:“也不是我不想為將軍打掩護,但是我們作為使團,代表著高郵出使而來,現在遇刺,毛兵將軍給我們這個說法是不是有點敷衍了。”


    毛兵也知道不太好交差,無奈道:“本將定當繼續追查,大索全城,一定給主使大人一個交代。”


    張皓搖了搖頭道:“我今天都要去亳州了,你給我個交代還有什麽用?”


    毛兵尷尬道:“那您以為如何?”


    張皓貌似疲憊地擺了擺手道:“算啦,就這樣吧,做人留一線,日後好想見,這件事情我就當沒有發生,希望毛兵大人記得我的這個人情。”


    毛兵忙說道:“毛某人定銘記於心。”


    張皓轉身向自己的房間走去,背影疏懶,姿勢說不出的瀟灑,窗外的陽光剛剛照入房間,把影子拉的很長很長。


    使團的車隊緩緩地駛出了安豐,張皓坐在馬車上,心有餘悸。從濠州出來的時候自己隻是遺憾,這次從安豐出來差點連小命都丟了,從前麵的順風順水轉換到如今這個局麵,相信宿命論的張皓覺得都是朱元璋的鍋,是這個“氣運之子”奪走了他的運氣,讓他黴運纏身。


    高若男坐在馬車上看著張皓,此時高若男的馬車已經讓給了朱晴兒主仆,而高若男平時都待在張皓的馬車上,對於他們這種關係,一眾使團人等不管知道內情的,還是不知道內情的都覺得這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張皓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看著窗外,然後又匆匆地縮了回來,現在的張皓更加謹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成百年身啊!家裏麵還有雨霜等著他回去呢,張皓對自己的謹慎終於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走在元朝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小刀並收藏行走在元朝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