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當時就讓人端上來幾斤牛肉,一壺老酒,欲與孫原一醉方休。並且承諾道:“我新成立的第七護衛營,其副指揮使的位置必是孫炎,他日如果有機會收複汴京,孫炎將軍必是進城的第一人。”
孫原興奮地滿臉通紅,樂得合不攏嘴。仿佛已經看到了孫家兒郎光耀門楣,一身甲胄挺進汴京。
現在看到孫原攜子孫炎到來,張皓笑道:“昨晚老爺子睡得可好?”
孫原笑道:“想到夙願能夠在老朽有生之年達成,一夜未睡,仿佛重回少年,卻又精神十足。”
張皓笑著勸道:“長城可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條路還很遙遠,老爺子還是保重身體才是正經。”
孫原聽後哈哈大笑。
兩人寒暄一陣,張皓便讓人引著孫家父子前往婚禮現場。
張皓親自打過招呼的,還有明家和白家,撥亂反正之後,明家的土地同樣收了回來,當張皓委婉地說起自己的請求之後,明軒抱拳道:“明家僅餘我一人,要這些身外之物何用。而且明家經曆此次大難,方知這些財貨同樣是招禍之源。隻留下一成土地供我明家老弱得以生活足矣,其他公子盡管拿去。”
對於白家,白無傷更是盤算的清楚,登上張皓這艘巨艦,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同樣拿出了白家一半的土地。
張皓的第一刀,砍向了隨著他們起事,為他雪中送炭的四大家族,得到他們的配合,張皓總算鬆了口氣,這樣他再實施後麵的更加事半功倍。
四大家族這樣的有功之臣都毫不吝嗇,其他家族是不是也要有所表示才行。
隨著日頭已到中午,賓客們漸漸地多了起來,總管府門口的拴馬樁停著各式各樣的寶馬名駒,如果擱在張皓夢中一世,那就是瑪莎拉蒂、法拉利還有奇瑞等名車薈萃。
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不請自來的中小家族,張皓都帶著春風般的微笑,將客人們一一迎了進去。而高郵和淮安等地的客人,也風塵仆仆趕到了現場。
高郵來人出乎張皓的意外,來人竟然是秦耀和浣秋,要說張士誠最信任的人,秦耀說第二,那沒有人敢說第一,就連內衛的掌門人徐義都要排在後麵。至於張皓,他們父子倆那是毫無信任可言。
而浣秋則是誠王妃劉夫人的貼身心腹,雖然劉夫人最信任的人,有張士誠、張旭和張皓排在前邊,但是浣秋能夠排在第四的位置,足以說明浣秋的地位。
畢竟男人是家國天下,而在劉夫人的眼中,張士誠、張旭和張皓已經是她的全部。
本來張士誠隻打算派中書省的人宣旨即可,沒想到張皓的動靜越來越大,這場婚禮的規模已經震動江南。
為了表示對張皓的支持,張士誠派出了秦耀,同時劉夫人派出了浣秋,來到廬州,為張皓以壯聲勢。
同時來到廬州的,還有高郵的高家王家、濠州朱家以及淮安之地的崔家等望族,悉數攜重禮前來賀喜。
張皓的臉都快笑歪了,說不定老張知道自己的打算後,又該怎麽痛罵自己呢!
為了讓賓客感受到自己的誠意,張皓依然在恭敬地將每一位客人迎進去,隻希望他們看在自己如此誠意笑容的份上,在出去罵自己的時候能夠罵的稍微輕一些。
隨著遠處迎親隊伍愈來愈近,張皓的苦日子終於到頭了。隻見白羽帶著大紅花,騎著高頭大馬走在前麵,後麵緊跟著八抬大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來到了總管府。
明軒和崔婉瑩這對“公婆”則是最忙碌的兩個人,生怕出了什麽亂子,忙得腳不沾地。終於兩人將新娘子接到了總管府,明軒對著張皓說道:“幸不辱命!”
張皓使勁拍了拍明軒的肩膀,命人大開中門,將八抬大轎抬進了婚禮會場。
婚禮會場早已布置就緒,觀禮席的嘉賓早已在台下就坐,隻見憑借嗓門洪亮,拿到“臨時客串司儀”的廬州推官鹿先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請新郎新娘上台。”
白羽在明軒的引領下,拿出弓箭,向轎門連射三箭,以示新郎勇武,能夠保護新娘。同時驅除邪氣。
在燕小甲這樣的箭術大高手悉心教授下,白羽射出的三箭悉中轎門,頓時引來了嘉賓一陣陣喝彩。白羽長長地籲了口氣,這箭術可是用三張假麵皮才換來的。
花轎中的白冰在丫鬟的攙扶下,盈盈下轎。跨過寓意驅除晦氣和紅紅火火的火盆,終於來到了會台中央。
喜台中央放著白家祖先的牌位,待兩人走到喜台中央,隻聽鹿先喊道:“行廟見禮,奏樂。”
這時候嗩呐笙簫,琵琶箜篌,聲樂皆動。
鹿先繼續喊道:“上香,叩首,二上香,再叩首,三上香,三叩首。”
一共三跪九叩,白羽才扶著著紅蓋頭的白冰起身。
鹿先繼續喊道。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終於在白羽和白冰最後一次的對拜後,兩人禮畢完成,結成姻緣。
這算是結婚正常的流程已經完成,此時卻聽鹿先繼續喊道:“大周誠王殿下為賀新人成婚,由王府侍衛統領秦耀將軍代表主公,賜下賀禮。”
台下賓客一片嘩然,這是什麽規格,來誠王殿下都驚動了。
秦耀龍行虎步,走向喜台中央,宣讀加封白羽額詔書,同時展開張士誠的墨寶,上麵書著金光閃閃的四個大字“百年好合”。
在下首坐著的白無傷難掩激動的心情,誠王親自賜字,聽說這還是大周建立政權以來的第一次吧!
正在嘉賓們還沉浸在震驚之中,鹿先繼續喊道:“大周誠王妃為賀新人成婚,有王妃浣秋女官代表王妃,賜下賀禮。”
隻見浣秋一身女官裝扮,走上喜台,將劉夫人的玉鐲拿了出來,輕輕地拿起白冰的手戴了上去,說道:“這是王妃的貼身玉鐲,恭喜妹妹了。”
浣秋下台之後,鹿先繼續喊道:“新人遙拜誠王與王妃。”
白冰和白羽再次下跪。
終於鹿先最後喊道:“禮畢,退班,送入洞房。”
孫原興奮地滿臉通紅,樂得合不攏嘴。仿佛已經看到了孫家兒郎光耀門楣,一身甲胄挺進汴京。
現在看到孫原攜子孫炎到來,張皓笑道:“昨晚老爺子睡得可好?”
孫原笑道:“想到夙願能夠在老朽有生之年達成,一夜未睡,仿佛重回少年,卻又精神十足。”
張皓笑著勸道:“長城可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條路還很遙遠,老爺子還是保重身體才是正經。”
孫原聽後哈哈大笑。
兩人寒暄一陣,張皓便讓人引著孫家父子前往婚禮現場。
張皓親自打過招呼的,還有明家和白家,撥亂反正之後,明家的土地同樣收了回來,當張皓委婉地說起自己的請求之後,明軒抱拳道:“明家僅餘我一人,要這些身外之物何用。而且明家經曆此次大難,方知這些財貨同樣是招禍之源。隻留下一成土地供我明家老弱得以生活足矣,其他公子盡管拿去。”
對於白家,白無傷更是盤算的清楚,登上張皓這艘巨艦,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同樣拿出了白家一半的土地。
張皓的第一刀,砍向了隨著他們起事,為他雪中送炭的四大家族,得到他們的配合,張皓總算鬆了口氣,這樣他再實施後麵的更加事半功倍。
四大家族這樣的有功之臣都毫不吝嗇,其他家族是不是也要有所表示才行。
隨著日頭已到中午,賓客們漸漸地多了起來,總管府門口的拴馬樁停著各式各樣的寶馬名駒,如果擱在張皓夢中一世,那就是瑪莎拉蒂、法拉利還有奇瑞等名車薈萃。
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不請自來的中小家族,張皓都帶著春風般的微笑,將客人們一一迎了進去。而高郵和淮安等地的客人,也風塵仆仆趕到了現場。
高郵來人出乎張皓的意外,來人竟然是秦耀和浣秋,要說張士誠最信任的人,秦耀說第二,那沒有人敢說第一,就連內衛的掌門人徐義都要排在後麵。至於張皓,他們父子倆那是毫無信任可言。
而浣秋則是誠王妃劉夫人的貼身心腹,雖然劉夫人最信任的人,有張士誠、張旭和張皓排在前邊,但是浣秋能夠排在第四的位置,足以說明浣秋的地位。
畢竟男人是家國天下,而在劉夫人的眼中,張士誠、張旭和張皓已經是她的全部。
本來張士誠隻打算派中書省的人宣旨即可,沒想到張皓的動靜越來越大,這場婚禮的規模已經震動江南。
為了表示對張皓的支持,張士誠派出了秦耀,同時劉夫人派出了浣秋,來到廬州,為張皓以壯聲勢。
同時來到廬州的,還有高郵的高家王家、濠州朱家以及淮安之地的崔家等望族,悉數攜重禮前來賀喜。
張皓的臉都快笑歪了,說不定老張知道自己的打算後,又該怎麽痛罵自己呢!
為了讓賓客感受到自己的誠意,張皓依然在恭敬地將每一位客人迎進去,隻希望他們看在自己如此誠意笑容的份上,在出去罵自己的時候能夠罵的稍微輕一些。
隨著遠處迎親隊伍愈來愈近,張皓的苦日子終於到頭了。隻見白羽帶著大紅花,騎著高頭大馬走在前麵,後麵緊跟著八抬大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來到了總管府。
明軒和崔婉瑩這對“公婆”則是最忙碌的兩個人,生怕出了什麽亂子,忙得腳不沾地。終於兩人將新娘子接到了總管府,明軒對著張皓說道:“幸不辱命!”
張皓使勁拍了拍明軒的肩膀,命人大開中門,將八抬大轎抬進了婚禮會場。
婚禮會場早已布置就緒,觀禮席的嘉賓早已在台下就坐,隻見憑借嗓門洪亮,拿到“臨時客串司儀”的廬州推官鹿先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請新郎新娘上台。”
白羽在明軒的引領下,拿出弓箭,向轎門連射三箭,以示新郎勇武,能夠保護新娘。同時驅除邪氣。
在燕小甲這樣的箭術大高手悉心教授下,白羽射出的三箭悉中轎門,頓時引來了嘉賓一陣陣喝彩。白羽長長地籲了口氣,這箭術可是用三張假麵皮才換來的。
花轎中的白冰在丫鬟的攙扶下,盈盈下轎。跨過寓意驅除晦氣和紅紅火火的火盆,終於來到了會台中央。
喜台中央放著白家祖先的牌位,待兩人走到喜台中央,隻聽鹿先喊道:“行廟見禮,奏樂。”
這時候嗩呐笙簫,琵琶箜篌,聲樂皆動。
鹿先繼續喊道:“上香,叩首,二上香,再叩首,三上香,三叩首。”
一共三跪九叩,白羽才扶著著紅蓋頭的白冰起身。
鹿先繼續喊道。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終於在白羽和白冰最後一次的對拜後,兩人禮畢完成,結成姻緣。
這算是結婚正常的流程已經完成,此時卻聽鹿先繼續喊道:“大周誠王殿下為賀新人成婚,由王府侍衛統領秦耀將軍代表主公,賜下賀禮。”
台下賓客一片嘩然,這是什麽規格,來誠王殿下都驚動了。
秦耀龍行虎步,走向喜台中央,宣讀加封白羽額詔書,同時展開張士誠的墨寶,上麵書著金光閃閃的四個大字“百年好合”。
在下首坐著的白無傷難掩激動的心情,誠王親自賜字,聽說這還是大周建立政權以來的第一次吧!
正在嘉賓們還沉浸在震驚之中,鹿先繼續喊道:“大周誠王妃為賀新人成婚,有王妃浣秋女官代表王妃,賜下賀禮。”
隻見浣秋一身女官裝扮,走上喜台,將劉夫人的玉鐲拿了出來,輕輕地拿起白冰的手戴了上去,說道:“這是王妃的貼身玉鐲,恭喜妹妹了。”
浣秋下台之後,鹿先繼續喊道:“新人遙拜誠王與王妃。”
白冰和白羽再次下跪。
終於鹿先最後喊道:“禮畢,退班,送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