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張旭麵對著最高的地位,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彭輝一陣恨其不爭。
張旭也不與其爭吵,隻是默默地喝著茶。
因為張旭支開了所有的侍女,中堂之內隻剩下了世子和前丞相兩人,想喝口水還要自己倒。
彭輝氣得吹胡子,瞪眉毛,但是也拿張旭沒有辦法,想喝口茶水的時候,卻發現茶水早已經見底,狠狠地將宋窯燒製的茶盞頓在了桌子上。
這時候張旭倒是很勤快,連忙顛顛地掂起茶壺,為彭輝續上了茶水。
彭輝看著張旭,一陣無奈,不知道是在和張旭說,還是在表達自己的主張。彭輝喃喃自語道。
“以前你對世子總還有一些心氣,現在你連和張皓爭的勇氣都沒有了。為師很是失望,你現在年歲漸長,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為師現在一介散人,也強迫不了你!”
“但是我告訴你,曆來關於國本之爭,都是成王敗寇,向死而生。更何況你是世子,這個不需要你爭,因為這個本來就是你的東西。”
張旭道:“師傅教的是,本來就是我的東西,那就不需要爭。如果被別人能夠爭走的東西,那還是我的東西嗎?”
張旭說的有些拗口,但是彭輝畢竟年紀大了,腦袋一下子沒有轉過來,一時竟然不知道該怎麽反駁張旭。
見張旭如此“冥頑不靈”,彭輝說道:“該說的老夫已經說完,有些事情還是你自己悟吧!但是老夫告訴你,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好意思去做,那老夫替你去做!”
說完徑直起身,拂袖而去。
雖然已經是將近六十歲的年紀,但是彭輝走起來依然健步如飛,大步流星地向府門外走去。
錢穆正在門外等候,彭輝一臉不爽的離去,而張旭也隻是走出了中堂的大門,目送彭輝離去。
看著這對不歡而散的師徒,錢穆問道:“下官要不要去送一送彭先生?”
張旭望著彭輝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心道:“師父呀師父,現在你還沒有看清時局嗎?現在如此亂世,我一介書生如何才能守住這一片沃土?”
“父親想要讓三叔和四叔起來,一直製衡皓哥兒,卻沒有想到如今功敗垂成,四叔身死,三叔大敗,十幾萬的大軍損失殆盡,現在誰還能製衡皓哥兒,連父親都不行了。”
想到了這裏,張旭搖了搖頭道:“不用了,送了又何妨,不送又何妨?”
誠王府。
秦耀馬不停蹄,已經返回到了高郵,因為張士誠那邊還在等待著張皓的回信。
因為這對父子的關係,並沒有那麽“和睦”,這次張士誠故意撇開張皓,遠征集慶。而張皓則是“遠走”武當。
現在處於危難之際,又讓張皓趕回來滅火,要是這小子撂挑子,張士誠還真不一定拿他有辦法。
不過聽秦耀的說法,張皓成長了許多,至少在聽說張士信戰死,張士德大敗的軍情,以及張士誠讓他火速趕往鎮江的情況下,張皓並沒有太多抵觸。
秦耀回來的時候,還帶回來一樣東西放在張士誠的麵前。
張士誠打開盒子,赫然正是張皓在武當山展示的傳國玉璽。
這個代表的氣運和正統的一方寶印,本來秦耀以為,張士誠看到傳國玉璽之後必定會異常興奮。
隻是張士誠的眼中卻沒有應有的熾烈,隻是輕輕地拿出了玉璽,觀摩了一番之後,又珍而重之地放在了錦盒中。
張士誠淡淡道:“我看過了,你派人拿到公子府去,交給兒媳收管吧!”
秦耀疑惑道:“主公,這是為何?”
張士誠道:“如今那小子已經是張三豐口中蒼生的‘應名之人’,這塊玉璽上也已經打上了那小子的名字,我這個當父親的,怎麽能強搶兒子的東西。”
秦耀眼中現出一絲鄭重,難道在國本之事上,此時主公已經確定的人選了。
張士誠歎道:“我已經是風濁殘年的老軀,不知道還有多少時候,那些拯救黎民,澤被蒼生的事情,還是交給年輕人吧。”
秦耀默然,突然外麵有人進來稟報道:“剛剛彭輝好像去了世子府,兩人屏退左右,談了半個時辰,最後......好像兩人不歡而散。”
張士誠笑道:“彭輝還是不想放手啊!”
再次摩挲了一下那枚傳國玉璽,張士誠心中難得一陣悸動,經曆了權力帶來的榮耀,哪有那麽容易放手。
秦耀道:“世子那邊......”
張士誠擺了擺手道:“無妨的,現在高郵的政局,還有整個華夏的局勢相信旭兒能看清楚,他可以做一個守成之君,隻是這個時代,不屬於他。”
秦耀沒有再說話,兩人相對無言。
兩人張士誠突然問道:“老秦,你說如果我沒有撇開那小子,讓張士德去西征集慶,他會不會將這枚傳國玉璽拿出來?”
秦耀同樣不敢回答,因為真的很不好說,就算是張皓自己,應該也很矛盾吧!
鎮安城內。
太陽西下,城頭上燃起了紅彤彤的火把,將鎮江城下照得一片通明。
因為徐達率軍兵臨城下,前前後後佯攻了一次,現在城牆上的官兵如臨大敵,時刻關注著敵軍的變化。
隻是現在敵軍那邊沒有動靜,而城牆上的人也不敢發出聲音,一切都靜的出奇。
站在城牆上,隻有不遠處長江水滾滾的波濤聲,還有來往巡邏的士兵低沉的腳步聲。
不同於城牆上的靜謐,鎮江的將軍府正在爆發激烈的爭吵,爭吵的兩人絲毫不相讓,頗有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意思。
當事的兩方都是大有來頭,一方是第二護衛營的指揮使王越。
王越的第二護衛營戰功赫赫,部隊戰力依然隱然與第一護衛營對標,比麾下的銳健營可是比肩第一護衛營的特戰營的存在。
另外一方則是西征軍的副帥張天琪,這可是跟隨張士誠一起起事的老資格將領。
而坐在上首的是王學武和張士德,分別是護衛營的副帥和西征軍的主帥。
張士德臉色鐵青,看著座下仍然爭執的兩人,一言不發。
另外一邊,隻見王學武一臉的謙恭,唾麵自幹,但是對於張士德的要求卻是一推五六二。
直說公子臨走前交待,鎮安不容有失,一旦出兵導致鎮安空虛,讓敵軍有機可趁,那他王學武就百死莫贖了。
這一次兩方的碰撞,也可以說是新舊軍中勢力的一次直接接觸。
在張士德和張天琪坐鎮一方的時候,王學武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千戶,而王越甚至也是一個初到軍中,來自潘家的一介無名小卒。
現在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此時竟然敢忤逆自己的意思,強硬地頂撞軍令。
這分明是將他們的臉麵扔在地上,狠狠地踏上兩腳。
下麵張天琪和王越的爭執無非是關於是否出兵。
隻聽張天琪道:“張將軍乃是西征軍主帥,下轄沿路城鎮的將士,我想鎮江就在此列,你們膽敢不尊將令?眼裏可還有大周,可還有主公?”
張天琪一來就上綱上線,直指鎮江的將領不遵將令,意圖不軌?
但是王越卻絲毫不讓,隻聽王越說道:“張將軍說得沒有問題,隻是此時非彼時。那個時候你們將近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意欲橫掃集慶,如今卻隻有不到五萬的敗軍之勇,西征已經事實上結束,焉能再轄製各路兵將?”
張天琪氣得大罵:“你狗日的放什麽羅圈屁,我們西征大軍仍然在手,目前隻是損失少量軍士,你想蠱惑軍心,看我斬下你的狗頭。”
王越反唇相譏:“將軍請自重,何必口吐穢言,你想掩耳盜鈴,難道我們自己沒有眼睛,看不到朱元璋的軍隊兵臨城下,看不到西征將士帳篷的數量?”
張天琪道:“媽的,還教訓起本將軍來了,老子帶兵打仗的時候,你他娘的還是一個大頭兵,就憑你也有資格教訓爺爺我。”
擱在原來,對於軍中這些老資曆的將領,王學武、王越這樣的新生代將領還會尊重一二。
但是等到張皓被“邊緣化”,張皓被迫遠走武當,一眾護衛營的將領就知道,他們已經退無可退,必須正麵對抗原來的軍中團體。
現在你們兵敗集慶,張士德和張天琪當然知道第二護衛營的戰力,是以以軍令逼迫王學武和張天琪出兵。
王學武和王越當然也不想被人當槍使,果斷拒絕了張士德的要求,雙方的矛盾徹底激化。
張天琪氣呼呼地對王學武說道:“張將軍是皓哥兒的三叔,老子雖然武功不高,也腆顏教過皓哥兒兩天功夫,你們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現在如果鎮江就是頂著不出兵,張士德和張天琪真沒有辦法,畢竟形勢比人強,他們還能轉頭攻打鎮江不成,當然他們可能都打不過。
王學武笑道:“各位將軍,你們都是公子的長輩,也是我們護衛營尊重的成名將領。隻是如今公子有言在前,我也不能擅自行動不是,要不然等到公子回來,我們稟明緣由,再給兩位將軍一個答複。”
這廝擺明了還在推脫,張士德不耐煩道:“那王將軍到底如何才能出兵?”
王學武道:“當然是有公子的軍令,或者兵部的調令。”
張士德拿出一個錦帛,揚聲道:“好,這是主公委任我為鎮江指揮使的軍令,請王學武將軍看一下。”
王學武一滯,沒想到張士德竟然還有這麽一手。王學武接過張士德手中的旨意,竟然發現果然是主公的手令,勘核了印鑒,確實真實無疑。
王學武臉色頓時難看起來,說道:“有這樣的東西,張將軍怎麽不早點拿出來?”
張士德道:“我軍剛剛遭遇一些挫折,我這個西征軍主帥的名頭不管用了,才不得已拿出這個旨意,廢話少說,王將軍決定什麽時候出兵?”
集慶一戰意味著很多,不僅關乎張士誠想要彪炳史冊的野望,也關乎新舊兩代將領之間話語權的爭奪。
因為張士誠拉偏架,張皓一脈的新一代將領被壓製,西征軍自然由老一代將領領銜。
現在西征軍敗北,新一代將領自然會有所反彈。
但是原來張士德的軍令,是轄製沿路的官軍,這一次確是直接任命為鎮江的指揮使,難道要王學武和王越他們違抗軍令嗎?
王學武和王越相視一眼,不知道主公到底有何深意?難道是主公真的想要徹底架空公子嗎?
還是主公覺得公子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王學武的腦門終於開始微微有了些許濕潤。
張天琪暗暗冷笑,剛才的穩重哪去了,冒汗了吧小子,告訴你薑還是老的辣!
王學武拱手道:“這個主公的軍令我們自然是遵從的,隻是如今的形勢,可否等待公子回來之後再做定奪。”
隻聽“砰”的一聲,張士德拍案而起,怒道:“果然總是聽人說,護衛營中隻知公子,不知主公,副帥和指揮使尚且如此,下屬將士可想而知。”
“來人啊!將不遵軍令的這兩人拿下。”
張士德的侍衛馬上應道:“是!”
張士德帶來的四名侍衛,手中的鋼刀瞬間出鞘,已經架在了王學武和王越的脖子上。
張士德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王學武和王越兩人,大有再不服從,就要將兩人格殺的架勢。
這個時候護衛營的護衛看到主將被挾製,紛紛抽出鋼刀,怒視張士德等人。
張天琪環顧四周,霸氣側漏,問道:“都把武器給我放下,你們想造反嗎?”
說到“造反”二字,護衛營一眾將士頓時氣弱了許多,但是手中的武器卻是沒有放下。
如果不能壓服二人,引起護衛營將士的嘩變,那他張士德就是大哥親臨,也是神仙難救了。
到時候為了挽回將近十萬名護衛營將士的軍心,肯定要將他的頭顱祭旗。
而且張士德這道軍令還是有瑕疵的,因為張士誠為了防止大軍回撤後,鎮江的將士不配合張士德差遣,所以才給了張士德這道軍令。
張士誠有言在先,一定不能引起護衛營將士的反彈。在鎮守鎮江的階段,盡量與護衛營井水不犯河水。
張旭也不與其爭吵,隻是默默地喝著茶。
因為張旭支開了所有的侍女,中堂之內隻剩下了世子和前丞相兩人,想喝口水還要自己倒。
彭輝氣得吹胡子,瞪眉毛,但是也拿張旭沒有辦法,想喝口茶水的時候,卻發現茶水早已經見底,狠狠地將宋窯燒製的茶盞頓在了桌子上。
這時候張旭倒是很勤快,連忙顛顛地掂起茶壺,為彭輝續上了茶水。
彭輝看著張旭,一陣無奈,不知道是在和張旭說,還是在表達自己的主張。彭輝喃喃自語道。
“以前你對世子總還有一些心氣,現在你連和張皓爭的勇氣都沒有了。為師很是失望,你現在年歲漸長,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為師現在一介散人,也強迫不了你!”
“但是我告訴你,曆來關於國本之爭,都是成王敗寇,向死而生。更何況你是世子,這個不需要你爭,因為這個本來就是你的東西。”
張旭道:“師傅教的是,本來就是我的東西,那就不需要爭。如果被別人能夠爭走的東西,那還是我的東西嗎?”
張旭說的有些拗口,但是彭輝畢竟年紀大了,腦袋一下子沒有轉過來,一時竟然不知道該怎麽反駁張旭。
見張旭如此“冥頑不靈”,彭輝說道:“該說的老夫已經說完,有些事情還是你自己悟吧!但是老夫告訴你,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好意思去做,那老夫替你去做!”
說完徑直起身,拂袖而去。
雖然已經是將近六十歲的年紀,但是彭輝走起來依然健步如飛,大步流星地向府門外走去。
錢穆正在門外等候,彭輝一臉不爽的離去,而張旭也隻是走出了中堂的大門,目送彭輝離去。
看著這對不歡而散的師徒,錢穆問道:“下官要不要去送一送彭先生?”
張旭望著彭輝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心道:“師父呀師父,現在你還沒有看清時局嗎?現在如此亂世,我一介書生如何才能守住這一片沃土?”
“父親想要讓三叔和四叔起來,一直製衡皓哥兒,卻沒有想到如今功敗垂成,四叔身死,三叔大敗,十幾萬的大軍損失殆盡,現在誰還能製衡皓哥兒,連父親都不行了。”
想到了這裏,張旭搖了搖頭道:“不用了,送了又何妨,不送又何妨?”
誠王府。
秦耀馬不停蹄,已經返回到了高郵,因為張士誠那邊還在等待著張皓的回信。
因為這對父子的關係,並沒有那麽“和睦”,這次張士誠故意撇開張皓,遠征集慶。而張皓則是“遠走”武當。
現在處於危難之際,又讓張皓趕回來滅火,要是這小子撂挑子,張士誠還真不一定拿他有辦法。
不過聽秦耀的說法,張皓成長了許多,至少在聽說張士信戰死,張士德大敗的軍情,以及張士誠讓他火速趕往鎮江的情況下,張皓並沒有太多抵觸。
秦耀回來的時候,還帶回來一樣東西放在張士誠的麵前。
張士誠打開盒子,赫然正是張皓在武當山展示的傳國玉璽。
這個代表的氣運和正統的一方寶印,本來秦耀以為,張士誠看到傳國玉璽之後必定會異常興奮。
隻是張士誠的眼中卻沒有應有的熾烈,隻是輕輕地拿出了玉璽,觀摩了一番之後,又珍而重之地放在了錦盒中。
張士誠淡淡道:“我看過了,你派人拿到公子府去,交給兒媳收管吧!”
秦耀疑惑道:“主公,這是為何?”
張士誠道:“如今那小子已經是張三豐口中蒼生的‘應名之人’,這塊玉璽上也已經打上了那小子的名字,我這個當父親的,怎麽能強搶兒子的東西。”
秦耀眼中現出一絲鄭重,難道在國本之事上,此時主公已經確定的人選了。
張士誠歎道:“我已經是風濁殘年的老軀,不知道還有多少時候,那些拯救黎民,澤被蒼生的事情,還是交給年輕人吧。”
秦耀默然,突然外麵有人進來稟報道:“剛剛彭輝好像去了世子府,兩人屏退左右,談了半個時辰,最後......好像兩人不歡而散。”
張士誠笑道:“彭輝還是不想放手啊!”
再次摩挲了一下那枚傳國玉璽,張士誠心中難得一陣悸動,經曆了權力帶來的榮耀,哪有那麽容易放手。
秦耀道:“世子那邊......”
張士誠擺了擺手道:“無妨的,現在高郵的政局,還有整個華夏的局勢相信旭兒能看清楚,他可以做一個守成之君,隻是這個時代,不屬於他。”
秦耀沒有再說話,兩人相對無言。
兩人張士誠突然問道:“老秦,你說如果我沒有撇開那小子,讓張士德去西征集慶,他會不會將這枚傳國玉璽拿出來?”
秦耀同樣不敢回答,因為真的很不好說,就算是張皓自己,應該也很矛盾吧!
鎮安城內。
太陽西下,城頭上燃起了紅彤彤的火把,將鎮江城下照得一片通明。
因為徐達率軍兵臨城下,前前後後佯攻了一次,現在城牆上的官兵如臨大敵,時刻關注著敵軍的變化。
隻是現在敵軍那邊沒有動靜,而城牆上的人也不敢發出聲音,一切都靜的出奇。
站在城牆上,隻有不遠處長江水滾滾的波濤聲,還有來往巡邏的士兵低沉的腳步聲。
不同於城牆上的靜謐,鎮江的將軍府正在爆發激烈的爭吵,爭吵的兩人絲毫不相讓,頗有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意思。
當事的兩方都是大有來頭,一方是第二護衛營的指揮使王越。
王越的第二護衛營戰功赫赫,部隊戰力依然隱然與第一護衛營對標,比麾下的銳健營可是比肩第一護衛營的特戰營的存在。
另外一方則是西征軍的副帥張天琪,這可是跟隨張士誠一起起事的老資格將領。
而坐在上首的是王學武和張士德,分別是護衛營的副帥和西征軍的主帥。
張士德臉色鐵青,看著座下仍然爭執的兩人,一言不發。
另外一邊,隻見王學武一臉的謙恭,唾麵自幹,但是對於張士德的要求卻是一推五六二。
直說公子臨走前交待,鎮安不容有失,一旦出兵導致鎮安空虛,讓敵軍有機可趁,那他王學武就百死莫贖了。
這一次兩方的碰撞,也可以說是新舊軍中勢力的一次直接接觸。
在張士德和張天琪坐鎮一方的時候,王學武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千戶,而王越甚至也是一個初到軍中,來自潘家的一介無名小卒。
現在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此時竟然敢忤逆自己的意思,強硬地頂撞軍令。
這分明是將他們的臉麵扔在地上,狠狠地踏上兩腳。
下麵張天琪和王越的爭執無非是關於是否出兵。
隻聽張天琪道:“張將軍乃是西征軍主帥,下轄沿路城鎮的將士,我想鎮江就在此列,你們膽敢不尊將令?眼裏可還有大周,可還有主公?”
張天琪一來就上綱上線,直指鎮江的將領不遵將令,意圖不軌?
但是王越卻絲毫不讓,隻聽王越說道:“張將軍說得沒有問題,隻是此時非彼時。那個時候你們將近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意欲橫掃集慶,如今卻隻有不到五萬的敗軍之勇,西征已經事實上結束,焉能再轄製各路兵將?”
張天琪氣得大罵:“你狗日的放什麽羅圈屁,我們西征大軍仍然在手,目前隻是損失少量軍士,你想蠱惑軍心,看我斬下你的狗頭。”
王越反唇相譏:“將軍請自重,何必口吐穢言,你想掩耳盜鈴,難道我們自己沒有眼睛,看不到朱元璋的軍隊兵臨城下,看不到西征將士帳篷的數量?”
張天琪道:“媽的,還教訓起本將軍來了,老子帶兵打仗的時候,你他娘的還是一個大頭兵,就憑你也有資格教訓爺爺我。”
擱在原來,對於軍中這些老資曆的將領,王學武、王越這樣的新生代將領還會尊重一二。
但是等到張皓被“邊緣化”,張皓被迫遠走武當,一眾護衛營的將領就知道,他們已經退無可退,必須正麵對抗原來的軍中團體。
現在你們兵敗集慶,張士德和張天琪當然知道第二護衛營的戰力,是以以軍令逼迫王學武和張天琪出兵。
王學武和王越當然也不想被人當槍使,果斷拒絕了張士德的要求,雙方的矛盾徹底激化。
張天琪氣呼呼地對王學武說道:“張將軍是皓哥兒的三叔,老子雖然武功不高,也腆顏教過皓哥兒兩天功夫,你們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現在如果鎮江就是頂著不出兵,張士德和張天琪真沒有辦法,畢竟形勢比人強,他們還能轉頭攻打鎮江不成,當然他們可能都打不過。
王學武笑道:“各位將軍,你們都是公子的長輩,也是我們護衛營尊重的成名將領。隻是如今公子有言在前,我也不能擅自行動不是,要不然等到公子回來,我們稟明緣由,再給兩位將軍一個答複。”
這廝擺明了還在推脫,張士德不耐煩道:“那王將軍到底如何才能出兵?”
王學武道:“當然是有公子的軍令,或者兵部的調令。”
張士德拿出一個錦帛,揚聲道:“好,這是主公委任我為鎮江指揮使的軍令,請王學武將軍看一下。”
王學武一滯,沒想到張士德竟然還有這麽一手。王學武接過張士德手中的旨意,竟然發現果然是主公的手令,勘核了印鑒,確實真實無疑。
王學武臉色頓時難看起來,說道:“有這樣的東西,張將軍怎麽不早點拿出來?”
張士德道:“我軍剛剛遭遇一些挫折,我這個西征軍主帥的名頭不管用了,才不得已拿出這個旨意,廢話少說,王將軍決定什麽時候出兵?”
集慶一戰意味著很多,不僅關乎張士誠想要彪炳史冊的野望,也關乎新舊兩代將領之間話語權的爭奪。
因為張士誠拉偏架,張皓一脈的新一代將領被壓製,西征軍自然由老一代將領領銜。
現在西征軍敗北,新一代將領自然會有所反彈。
但是原來張士德的軍令,是轄製沿路的官軍,這一次確是直接任命為鎮江的指揮使,難道要王學武和王越他們違抗軍令嗎?
王學武和王越相視一眼,不知道主公到底有何深意?難道是主公真的想要徹底架空公子嗎?
還是主公覺得公子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王學武的腦門終於開始微微有了些許濕潤。
張天琪暗暗冷笑,剛才的穩重哪去了,冒汗了吧小子,告訴你薑還是老的辣!
王學武拱手道:“這個主公的軍令我們自然是遵從的,隻是如今的形勢,可否等待公子回來之後再做定奪。”
隻聽“砰”的一聲,張士德拍案而起,怒道:“果然總是聽人說,護衛營中隻知公子,不知主公,副帥和指揮使尚且如此,下屬將士可想而知。”
“來人啊!將不遵軍令的這兩人拿下。”
張士德的侍衛馬上應道:“是!”
張士德帶來的四名侍衛,手中的鋼刀瞬間出鞘,已經架在了王學武和王越的脖子上。
張士德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王學武和王越兩人,大有再不服從,就要將兩人格殺的架勢。
這個時候護衛營的護衛看到主將被挾製,紛紛抽出鋼刀,怒視張士德等人。
張天琪環顧四周,霸氣側漏,問道:“都把武器給我放下,你們想造反嗎?”
說到“造反”二字,護衛營一眾將士頓時氣弱了許多,但是手中的武器卻是沒有放下。
如果不能壓服二人,引起護衛營將士的嘩變,那他張士德就是大哥親臨,也是神仙難救了。
到時候為了挽回將近十萬名護衛營將士的軍心,肯定要將他的頭顱祭旗。
而且張士德這道軍令還是有瑕疵的,因為張士誠為了防止大軍回撤後,鎮江的將士不配合張士德差遣,所以才給了張士德這道軍令。
張士誠有言在先,一定不能引起護衛營將士的反彈。在鎮守鎮江的階段,盡量與護衛營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