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永東府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 作者:驚鴻鵲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好了準備,五月底兩人先出發去東臨府。臨行前,李延寧再三交代,注意安全,寧願毫無所獲也要平安歸來。
華朝除了減少糧稅,與民生息,目前為止也沒有過多打壓商貿的發展,州府之間往來的行商不少。
東臨府的商貿繁華,行商也多,李青鶴和葉明很快找到了最快出發去圳州和江州的商隊。又去鏢局雇傭鏢師,因為跟著商隊來回,想著比較安全,各自都隻雇了一個鏢師來扮演管事。
李青鶴這邊又是坐船又是馬車,走了半個月才到圳州的府城——永東府。一路除了奔波了些倒也安全,沒有遇到山匪水盜的攔截。
永東府作為圳州的治所,相當於現代的行政中心,城門修建得巍峨高聳,莊嚴肅穆。等候進出城門的商隊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商業繁茂,這是一座富饒的府城。
李青鶴隨商隊進了內城。內城主道路寬闊,夠好幾輛馬車並排齊驅,商鋪林立,繁華的街道上人流如織。
每天都有許多人在這裏穿梭,做買賣的、遊玩的、求學的……熙熙攘攘,無比的熱鬧。
李青鶴入城後,與其他的商隊一起住在同一家客棧,存放行李後,按李延寧的計劃安排,先去牙行看房。
他看了一天,終於在外城找到一個合心意的房子。院子不大,但房間多,能存放的東西就多,且離城門近,進出方便。安頓好後,他立馬給家人寫信報平安。
李青鶴雇傭的鏢師姓陳,名陳勇,經常來往悠州東臨府和圳州永東府這條路,對永東府的道路比較熟悉。
在陳勇的帶領下,李青鶴連續五天都混跡在不同街道的茶館、茶攤兒、酒館、客棧等地方,專門打聽永州府城以及附近縣城、村鎮的情況。
李青鶴為人穩重,態度親和,待人也真誠,打聽這些消息不在話下。
喝茶喝到吐,最後連哪個村的木匠手藝好,哪個村的民風最淳樸,哪個村的刁民多,哪個村的產糧高……
城裏的大戶有哪些,有幾個士族大家族,富商有多少個,哪個富商實力最強,哪個老板最講誠信,哪個鄉紳最仁德,府城有錢人最喜歡什麽……
當地的百姓種植什麽,盛產什麽,特色食物是什麽……
用了五天時間,才將李延寧列的問題摸索清楚。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對當地情況不至於兩眼一抹黑,有些地方得自己親自再去查看一番。
此時李青鶴不免慶幸,還好這幾年兒子一直讓家人認字寫字,他現在認識大部分的字,雖然寫的不好看,但起碼能看得懂。
按兒子的要求,他每天把從永東府這裏打聽到的消息和所見所聞寫在紙上,以後帶回去給兒子看,兒子說這對他寫策論有幫助。他一聽對讀書有幫助,每次都寫得很認真。
此後一段時間,李青鶴租了一輛馬車,來往於府城附近的村落,找手藝好的木匠訂脫穀機的各個零件。
李延寧將脫穀機分成五個部分,機架、脫穀桶、脫粒器、驅動軸承和踩腳連杆,又找了鐵器鋪訂了很多鐵篩子。
擬了數十份契約,將脫穀機的各個部分分包出去,一人負責一個部分,誰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麽。時間到了李青鶴將各個零件運回出租房裏重新組裝起來,便能提高效率。
李青鶴要求木匠嚴格按照圖紙尺寸製作,不得擅自更改,雙方簽定的契約裏寫明不按要求做的、質量不合格的全都不要,按件給木匠算錢,所以收上來的質量都很高。
木匠做得熟練了,不僅效率高,品質也能保持在穩定水平。
懸掛式衣櫃、梳妝台桌椅以及妝奩盒子都按這樣的方法分包出去。
留在出租屋裏的李青鶴也沒閑著,他先把從家裏運過來的山貨拿去賣,沒想到這些山貨還挺受歡迎,很快賣完,又是一筆進賬。
他又到附近的木材商那裏買了一些好木材,運回來自己做家具。
六月底,攢了一個月賣香酥餅的利潤後,李青鬆也買了一輛騾車,按李延寧的要求與各個村落的木匠簽訂脫穀機的零件契約。
七月中旬,李青鬆運回第一批零件,和李延峰兩人一有時間就組裝起來。
此時,李延寧也在籌謀如何見到縣令,童生的身份還是不夠。
終於,八月初縣令來縣學給秀才講學。他們這些童生也被允許去聽。李延寧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日必須見到縣令。
可惜講完學,方縣令身邊圍繞著一堆秀才等著請教學問。李延寧一個童生擠都擠不進去,隻能另辟蹊徑,與胡鵬程守在方縣令的馬車附近。
等方縣令出現,正要上車時,李延寧跑出來拜見。
“方大人,在下李延寧。有一件利民惠民的農具想要進獻給方大人。實在是時間緊急,迫不得已才以此方法拜見大人,望大人贖罪。”
方縣令對李延寧印象挺深刻,聽他這麽一說也來了興趣:“是何農具?”
與方縣令一同出來的還有教諭、學堂夫子和許多學生,聽李延寧鬥膽攔縣令馬車是為獻農具,都有些好奇。
胡鵬程見李延寧攔車成功,立馬跑去通知李青鬆,兩人將脫穀機搬過來。
“方大人,這就是我說的農具,是一台腳踏式脫穀機,隻要腳踩踏板,穀桶裏的滾輪就會轉動,將稻穀放在滾輪上,這裏的鐵篩子就會將稻穀脫離下來,非常便利,連孩童都可以操作。”
方大人驚奇:“哦,真能脫穀?”
“自然,現在稻穀還未成熟,但已經掛穗,我讓大伯在自家田裏割了一把,請看。”
李延寧操作,很快稻稈和稻穀就分離了。
方縣令看得認真,若有所思,最後道:“再過一段時間就要收割稻穀了,你這台先留在縣衙,待驗證真有這麽好的效果,本官一定大力推行,惠及百姓。”
“多謝大人。”李延寧不免有些失望,他還是心急了一些。他的計劃是想依靠脫穀機得到縣令的嘉獎,要是能賜一塊牌匾的話,脫穀機就是千霧山下李家的獨創。
秋收售賣時老李家和陶家想搶也得掂量一下。如此在縣令這裏也算掛了美名,他家在縣城也能好過一些。現在隻能等秋收了,他對脫穀機有信心。
方縣令帶著脫穀機回到縣衙,立馬讓管家從田裏割了幾把稻穀來,親自上手脫穀,果真不假,確實快捷省力。
方縣令來回走動,他知道這個脫穀機對農民的意義。朝廷重視農桑,也重視農具改革,這脫穀機有這麽好的效果,確實是一件利民惠民的農具。
若是上報朝廷,也算他的政績之一,如此無門無路的他兩年後或許升遷有望。他要先報告上峰還是直接上奏皇帝?越過上級直接報告肯定會得罪上峰。
方縣令沒有靠山,這些年他政績不錯,卻因不會巴結上峰,每年考評都比不過有靠山或者會溜須拍馬的官員。若是上報上級後又被搶了功勞……
方大人麵色微沉,思來想去一夜,決定賭一把大的。
第二天方縣令叫來管家:“去學堂把李延寧叫來。”
這會兒,李延寧剛散學,和胡鵬程正要走出學堂,方縣令的管家匆匆趕來請他去縣衙,縣令大人有請。
李延寧被縣令管家恭敬請走的一幕,不少散學的童生和秀才都看到了。顧淮謹亦看到了,他身旁的一個童生道:“這李延寧可真會投機取巧,不知哪兒弄來了個什麽脫穀機就得了縣令大人青睞。”
有人不屑道:“汲汲營營之輩罷了。”
有人不恥道:“用奇淫巧術溜須拍馬,簡直為讀書人之恥。”
顧淮謹看了眼身邊的幾人,眼神冷淡,不發表任何看法轉身就走。
其他人也知道他冷淡的性子,不再多說。
華朝除了減少糧稅,與民生息,目前為止也沒有過多打壓商貿的發展,州府之間往來的行商不少。
東臨府的商貿繁華,行商也多,李青鶴和葉明很快找到了最快出發去圳州和江州的商隊。又去鏢局雇傭鏢師,因為跟著商隊來回,想著比較安全,各自都隻雇了一個鏢師來扮演管事。
李青鶴這邊又是坐船又是馬車,走了半個月才到圳州的府城——永東府。一路除了奔波了些倒也安全,沒有遇到山匪水盜的攔截。
永東府作為圳州的治所,相當於現代的行政中心,城門修建得巍峨高聳,莊嚴肅穆。等候進出城門的商隊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商業繁茂,這是一座富饒的府城。
李青鶴隨商隊進了內城。內城主道路寬闊,夠好幾輛馬車並排齊驅,商鋪林立,繁華的街道上人流如織。
每天都有許多人在這裏穿梭,做買賣的、遊玩的、求學的……熙熙攘攘,無比的熱鬧。
李青鶴入城後,與其他的商隊一起住在同一家客棧,存放行李後,按李延寧的計劃安排,先去牙行看房。
他看了一天,終於在外城找到一個合心意的房子。院子不大,但房間多,能存放的東西就多,且離城門近,進出方便。安頓好後,他立馬給家人寫信報平安。
李青鶴雇傭的鏢師姓陳,名陳勇,經常來往悠州東臨府和圳州永東府這條路,對永東府的道路比較熟悉。
在陳勇的帶領下,李青鶴連續五天都混跡在不同街道的茶館、茶攤兒、酒館、客棧等地方,專門打聽永州府城以及附近縣城、村鎮的情況。
李青鶴為人穩重,態度親和,待人也真誠,打聽這些消息不在話下。
喝茶喝到吐,最後連哪個村的木匠手藝好,哪個村的民風最淳樸,哪個村的刁民多,哪個村的產糧高……
城裏的大戶有哪些,有幾個士族大家族,富商有多少個,哪個富商實力最強,哪個老板最講誠信,哪個鄉紳最仁德,府城有錢人最喜歡什麽……
當地的百姓種植什麽,盛產什麽,特色食物是什麽……
用了五天時間,才將李延寧列的問題摸索清楚。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對當地情況不至於兩眼一抹黑,有些地方得自己親自再去查看一番。
此時李青鶴不免慶幸,還好這幾年兒子一直讓家人認字寫字,他現在認識大部分的字,雖然寫的不好看,但起碼能看得懂。
按兒子的要求,他每天把從永東府這裏打聽到的消息和所見所聞寫在紙上,以後帶回去給兒子看,兒子說這對他寫策論有幫助。他一聽對讀書有幫助,每次都寫得很認真。
此後一段時間,李青鶴租了一輛馬車,來往於府城附近的村落,找手藝好的木匠訂脫穀機的各個零件。
李延寧將脫穀機分成五個部分,機架、脫穀桶、脫粒器、驅動軸承和踩腳連杆,又找了鐵器鋪訂了很多鐵篩子。
擬了數十份契約,將脫穀機的各個部分分包出去,一人負責一個部分,誰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麽。時間到了李青鶴將各個零件運回出租房裏重新組裝起來,便能提高效率。
李青鶴要求木匠嚴格按照圖紙尺寸製作,不得擅自更改,雙方簽定的契約裏寫明不按要求做的、質量不合格的全都不要,按件給木匠算錢,所以收上來的質量都很高。
木匠做得熟練了,不僅效率高,品質也能保持在穩定水平。
懸掛式衣櫃、梳妝台桌椅以及妝奩盒子都按這樣的方法分包出去。
留在出租屋裏的李青鶴也沒閑著,他先把從家裏運過來的山貨拿去賣,沒想到這些山貨還挺受歡迎,很快賣完,又是一筆進賬。
他又到附近的木材商那裏買了一些好木材,運回來自己做家具。
六月底,攢了一個月賣香酥餅的利潤後,李青鬆也買了一輛騾車,按李延寧的要求與各個村落的木匠簽訂脫穀機的零件契約。
七月中旬,李青鬆運回第一批零件,和李延峰兩人一有時間就組裝起來。
此時,李延寧也在籌謀如何見到縣令,童生的身份還是不夠。
終於,八月初縣令來縣學給秀才講學。他們這些童生也被允許去聽。李延寧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日必須見到縣令。
可惜講完學,方縣令身邊圍繞著一堆秀才等著請教學問。李延寧一個童生擠都擠不進去,隻能另辟蹊徑,與胡鵬程守在方縣令的馬車附近。
等方縣令出現,正要上車時,李延寧跑出來拜見。
“方大人,在下李延寧。有一件利民惠民的農具想要進獻給方大人。實在是時間緊急,迫不得已才以此方法拜見大人,望大人贖罪。”
方縣令對李延寧印象挺深刻,聽他這麽一說也來了興趣:“是何農具?”
與方縣令一同出來的還有教諭、學堂夫子和許多學生,聽李延寧鬥膽攔縣令馬車是為獻農具,都有些好奇。
胡鵬程見李延寧攔車成功,立馬跑去通知李青鬆,兩人將脫穀機搬過來。
“方大人,這就是我說的農具,是一台腳踏式脫穀機,隻要腳踩踏板,穀桶裏的滾輪就會轉動,將稻穀放在滾輪上,這裏的鐵篩子就會將稻穀脫離下來,非常便利,連孩童都可以操作。”
方大人驚奇:“哦,真能脫穀?”
“自然,現在稻穀還未成熟,但已經掛穗,我讓大伯在自家田裏割了一把,請看。”
李延寧操作,很快稻稈和稻穀就分離了。
方縣令看得認真,若有所思,最後道:“再過一段時間就要收割稻穀了,你這台先留在縣衙,待驗證真有這麽好的效果,本官一定大力推行,惠及百姓。”
“多謝大人。”李延寧不免有些失望,他還是心急了一些。他的計劃是想依靠脫穀機得到縣令的嘉獎,要是能賜一塊牌匾的話,脫穀機就是千霧山下李家的獨創。
秋收售賣時老李家和陶家想搶也得掂量一下。如此在縣令這裏也算掛了美名,他家在縣城也能好過一些。現在隻能等秋收了,他對脫穀機有信心。
方縣令帶著脫穀機回到縣衙,立馬讓管家從田裏割了幾把稻穀來,親自上手脫穀,果真不假,確實快捷省力。
方縣令來回走動,他知道這個脫穀機對農民的意義。朝廷重視農桑,也重視農具改革,這脫穀機有這麽好的效果,確實是一件利民惠民的農具。
若是上報朝廷,也算他的政績之一,如此無門無路的他兩年後或許升遷有望。他要先報告上峰還是直接上奏皇帝?越過上級直接報告肯定會得罪上峰。
方縣令沒有靠山,這些年他政績不錯,卻因不會巴結上峰,每年考評都比不過有靠山或者會溜須拍馬的官員。若是上報上級後又被搶了功勞……
方大人麵色微沉,思來想去一夜,決定賭一把大的。
第二天方縣令叫來管家:“去學堂把李延寧叫來。”
這會兒,李延寧剛散學,和胡鵬程正要走出學堂,方縣令的管家匆匆趕來請他去縣衙,縣令大人有請。
李延寧被縣令管家恭敬請走的一幕,不少散學的童生和秀才都看到了。顧淮謹亦看到了,他身旁的一個童生道:“這李延寧可真會投機取巧,不知哪兒弄來了個什麽脫穀機就得了縣令大人青睞。”
有人不屑道:“汲汲營營之輩罷了。”
有人不恥道:“用奇淫巧術溜須拍馬,簡直為讀書人之恥。”
顧淮謹看了眼身邊的幾人,眼神冷淡,不發表任何看法轉身就走。
其他人也知道他冷淡的性子,不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