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會試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 作者:驚鴻鵲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延寧學的武功雜,蘇霆鈞是正統派,兩人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不少新招式。這個未來的大舅子為人正派,天生神勇,樂觀又豪氣,性子挺對李延寧的胃口。
蘇家的武將爵位是能世襲的,但世襲的爵位不算官職,隻是拿個俸祿標準而已,想接任官職有實權,必須參加三年一次的“軍政選賢能”考核,合格者才能掌印執事。
蘇霆鈞去年已經通過考核,現任四品的基層武官校尉。包括蘇驍也是如此,靠著戰功從基層武官一路升至將軍。
蘇霆鈞還調侃李延寧考什麽進士,去考武舉多好!他們要是上了戰場肯定是默契的雙子星。李延寧表示這輩子都不可能放棄進士。
蘇霆鈞聽後哈哈大笑,祝李延寧考個文狀元,這樣他們蘇家就不會再被人調侃一家子武夫,他家也是有文狀元的,定會在京州世家大出風頭。
沈轍和蘇驍道兩人大言不慚,卻是在心裏期待著能一語成真。
三月中旬,蘇驍父子返回平州,這次蘇驍能回來京州這麽久,除了探病還有年末了要跟皇帝述職。
臨行前,蘇驍想讓沈敏姝跟他回去。可沈敏姝想等女兒出嫁後再回去。蘇驍尊重她的想法。
很快會試如約而來。
三月底的天氣還是非常冷,而會試進場隻能帶厚一些的單層衣服,絕不能有棉襖之類的夾層。這些日子李延寧有意穿得少,鍛煉身體,適應這乍暖還寒的季節。
沈家對科舉的準備經驗非常豐富。早在二月,沈夫人便帶著陸星瑤,開始為李延寧縫製厚衣服。
三月二十五,李延寧和胡鵬程寅時便起來排隊進貢院,兩人到了之後顧淮謹也來了,隻是臉色看起來不太好。
李延寧問:“臉色怎麽這麽難看?身體不舒服?”
“不是。”
想到顧淮謹一直與其父親不合,既然身體無事,那便是家裏有事。李延寧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收拾心情,別讓其他事情影響你科考。”
“嗯!”
顧淮謹不是會沉溺於不良情緒的人,相信他自己能調整好。
三人經曆了漫長且嚴苛的搜身和檢查才進入貢院,此時天都大亮了。
李延寧領著自己的號舍牌在官差的引導下一路走來,他發現京州的貢院比東臨府的好多了,看得出來有經常修繕,每一間房間都瓦片齊全。
李延寧很快到了自己的號舍,他運氣一向不錯,是個離茅房很遠的地方。沈轍告訴過他,京州會試貢院的茅房建得離號舍有一段距離,會試又是三月,天氣尚冷,味道不會太衝。因此嚴格來說,會試是沒有所謂臭號一說的。
李延寧照例仔細檢查了一遍自己要待四天的地方。瓦片齊全,不會出現漏雨情況,而且房間似乎比東臨府的號舍大了一些,李延寧張開手比了一下,還真寬敞了一些。
屋簷也建得比較凸出,即便下雨,雨絲也不會飄進屋裏。
李延寧照例撒完藥粉,擦完桌椅,將自己帶來的東西稍微整理一下。李青鶴給他準備了雞鳴爐,這個天氣確實需要吃些熱食、喝些熱水暖暖身體。
陸星瑤給他帶了很多吃食,除了饅頭這類幹糧,還有一把曬幹的麵條、肉幹、一把小米以及李青鶴從家裏帶過來的醃菜。
三月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陸星瑤準備了很多生薑片,沈家又備了名貴藥材、藥丸。
衣服是最厚的單層布料,帶了三件。李延寧隻穿了兩件,準備一件晚上當被子蓋。
他收好這些東西,便聽到了鑼鼓聲,考試開始了。
會試與鄉試、院試考試流程不一樣。每天一科,辰時分考卷,酉時收卷子。一天之內完成一科,看起來時間更充裕了,其實不然,每科的題目量是增多了。
今天第一天照例考經義。拿到考題後,李延寧連忙翻開查看,題目是:士先器識。
他閉目思索了片刻後,找了這句話的出處,原句是“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
大概意思是一個知識分子或者說君子要想有遠大前程,應當先培養器量和見識,之後才是才華和技藝,這般才能有所成就。
李延寧覺得這個“器”不僅指氣量,還指“思想”和“品格”,有遠大誌向且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端正的知識分子才能稱之為君子,才能當得起社會之責,如此才能“致遠”。
期間李延寧還特地解釋了何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才華和技藝也是不可缺少的,有知識和技藝才能學以致用,為民謀福祉。
第一天李延寧狀態很好,提前完成考題,並謄抄結束,風幹墨跡後,開始做起熱身運動,這會兒寒風有些大,他得暖和一下身體。
收卷後,他拿出雞鳴爐煮點米粥配醃菜吃。一碗熱粥下肚,身子都暖呼呼的。
天色暗下裏,漫漫長夜,他拿出另一件厚衣服躺在兩塊拚接的木板上睡一覺。半夜被冷醒,李延寧迷迷糊糊間聽見隔壁仁兄在打噴嚏,後半夜似乎還聽到他冷到發抖、牙齒發顫的聲音。
第二天一大早,他舉手示意官差要去茅房和牆角打水時,一路走來聽到了很多咳嗽聲。他加快腳步走過,回到自己的號舍趕緊拿出預防風寒的藥丸吞下,又做了熱身運動,讓血液循環,也讓運動叫醒沉睡的大腦。
今天考策問,題目是洋洋灑灑一段材料,李延寧讀了幾遍後,得出了破題內容既《論養民、富民和教民》。
這是一道考民生的社會問題,養民便是讓百姓休養生息,吃飽穿暖,獲得物質基礎,這是如今聖上正在做的事情。
可縱觀整個華朝,養民製度下,有些州府百姓生活富裕,而有些地區依舊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李延寧此篇策問的重點便是放在如何富民上。教民便是教導百姓,讓百姓知曉華朝律法,遵紀守法,使得社會民風淳樸。
有了思路後,李延寧開始打草稿,斟酌字句。他在策頭先言簡意賅地寫出論點。
蘇家的武將爵位是能世襲的,但世襲的爵位不算官職,隻是拿個俸祿標準而已,想接任官職有實權,必須參加三年一次的“軍政選賢能”考核,合格者才能掌印執事。
蘇霆鈞去年已經通過考核,現任四品的基層武官校尉。包括蘇驍也是如此,靠著戰功從基層武官一路升至將軍。
蘇霆鈞還調侃李延寧考什麽進士,去考武舉多好!他們要是上了戰場肯定是默契的雙子星。李延寧表示這輩子都不可能放棄進士。
蘇霆鈞聽後哈哈大笑,祝李延寧考個文狀元,這樣他們蘇家就不會再被人調侃一家子武夫,他家也是有文狀元的,定會在京州世家大出風頭。
沈轍和蘇驍道兩人大言不慚,卻是在心裏期待著能一語成真。
三月中旬,蘇驍父子返回平州,這次蘇驍能回來京州這麽久,除了探病還有年末了要跟皇帝述職。
臨行前,蘇驍想讓沈敏姝跟他回去。可沈敏姝想等女兒出嫁後再回去。蘇驍尊重她的想法。
很快會試如約而來。
三月底的天氣還是非常冷,而會試進場隻能帶厚一些的單層衣服,絕不能有棉襖之類的夾層。這些日子李延寧有意穿得少,鍛煉身體,適應這乍暖還寒的季節。
沈家對科舉的準備經驗非常豐富。早在二月,沈夫人便帶著陸星瑤,開始為李延寧縫製厚衣服。
三月二十五,李延寧和胡鵬程寅時便起來排隊進貢院,兩人到了之後顧淮謹也來了,隻是臉色看起來不太好。
李延寧問:“臉色怎麽這麽難看?身體不舒服?”
“不是。”
想到顧淮謹一直與其父親不合,既然身體無事,那便是家裏有事。李延寧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收拾心情,別讓其他事情影響你科考。”
“嗯!”
顧淮謹不是會沉溺於不良情緒的人,相信他自己能調整好。
三人經曆了漫長且嚴苛的搜身和檢查才進入貢院,此時天都大亮了。
李延寧領著自己的號舍牌在官差的引導下一路走來,他發現京州的貢院比東臨府的好多了,看得出來有經常修繕,每一間房間都瓦片齊全。
李延寧很快到了自己的號舍,他運氣一向不錯,是個離茅房很遠的地方。沈轍告訴過他,京州會試貢院的茅房建得離號舍有一段距離,會試又是三月,天氣尚冷,味道不會太衝。因此嚴格來說,會試是沒有所謂臭號一說的。
李延寧照例仔細檢查了一遍自己要待四天的地方。瓦片齊全,不會出現漏雨情況,而且房間似乎比東臨府的號舍大了一些,李延寧張開手比了一下,還真寬敞了一些。
屋簷也建得比較凸出,即便下雨,雨絲也不會飄進屋裏。
李延寧照例撒完藥粉,擦完桌椅,將自己帶來的東西稍微整理一下。李青鶴給他準備了雞鳴爐,這個天氣確實需要吃些熱食、喝些熱水暖暖身體。
陸星瑤給他帶了很多吃食,除了饅頭這類幹糧,還有一把曬幹的麵條、肉幹、一把小米以及李青鶴從家裏帶過來的醃菜。
三月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陸星瑤準備了很多生薑片,沈家又備了名貴藥材、藥丸。
衣服是最厚的單層布料,帶了三件。李延寧隻穿了兩件,準備一件晚上當被子蓋。
他收好這些東西,便聽到了鑼鼓聲,考試開始了。
會試與鄉試、院試考試流程不一樣。每天一科,辰時分考卷,酉時收卷子。一天之內完成一科,看起來時間更充裕了,其實不然,每科的題目量是增多了。
今天第一天照例考經義。拿到考題後,李延寧連忙翻開查看,題目是:士先器識。
他閉目思索了片刻後,找了這句話的出處,原句是“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
大概意思是一個知識分子或者說君子要想有遠大前程,應當先培養器量和見識,之後才是才華和技藝,這般才能有所成就。
李延寧覺得這個“器”不僅指氣量,還指“思想”和“品格”,有遠大誌向且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端正的知識分子才能稱之為君子,才能當得起社會之責,如此才能“致遠”。
期間李延寧還特地解釋了何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才華和技藝也是不可缺少的,有知識和技藝才能學以致用,為民謀福祉。
第一天李延寧狀態很好,提前完成考題,並謄抄結束,風幹墨跡後,開始做起熱身運動,這會兒寒風有些大,他得暖和一下身體。
收卷後,他拿出雞鳴爐煮點米粥配醃菜吃。一碗熱粥下肚,身子都暖呼呼的。
天色暗下裏,漫漫長夜,他拿出另一件厚衣服躺在兩塊拚接的木板上睡一覺。半夜被冷醒,李延寧迷迷糊糊間聽見隔壁仁兄在打噴嚏,後半夜似乎還聽到他冷到發抖、牙齒發顫的聲音。
第二天一大早,他舉手示意官差要去茅房和牆角打水時,一路走來聽到了很多咳嗽聲。他加快腳步走過,回到自己的號舍趕緊拿出預防風寒的藥丸吞下,又做了熱身運動,讓血液循環,也讓運動叫醒沉睡的大腦。
今天考策問,題目是洋洋灑灑一段材料,李延寧讀了幾遍後,得出了破題內容既《論養民、富民和教民》。
這是一道考民生的社會問題,養民便是讓百姓休養生息,吃飽穿暖,獲得物質基礎,這是如今聖上正在做的事情。
可縱觀整個華朝,養民製度下,有些州府百姓生活富裕,而有些地區依舊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李延寧此篇策問的重點便是放在如何富民上。教民便是教導百姓,讓百姓知曉華朝律法,遵紀守法,使得社會民風淳樸。
有了思路後,李延寧開始打草稿,斟酌字句。他在策頭先言簡意賅地寫出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