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殿試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 作者:驚鴻鵲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木軌道是他設計的?喲,那是真有才華啊!”
“哎呀,你這麽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李延寧還受過皇上旌表過呢!”能受旌表的人,必然不差。
“但是我聽說他出身微寒,連寒門都不算。”周郎中家的夫人道。
在座的哪位不是官家女眷,真心疼女兒的可舍不得女兒嫁去貧苦人家操持家事。公婆都是農家人,還不曉得粗鄙成什麽樣。
“要我說啊這顧家的長公子顧淮謹才是好女婿人選。王家的王譽竹也不錯,可惜聽說已經定親了。”
“王譽竹跟誰家的小姐定親?”
“聽說是悠州官員的小姐。”
“可惜了,這章恒也不錯。”
……
夫人們喝著茶聊著各自聽到的消息。大家表麵上說著自己的看法,轉頭又會再去核對消息,表麵一套,暗地裏一套,大家都玩得熟練,把在座夫人的話完全當真才是真傻。
另一邊也有小姐的茶話會。一群嬌嬌豔豔中,最矚目的當屬王昊尚書家的嫡女王沅芫。
“王妹妹生的好相貌,想要個什麽樣的如意郎君?”一個小姐問道。
“自然是樣樣都好,還得對我好的郎君。”王沅芫道。
“那王妹妹可有心儀的人選了?”
“你擱著打探我消息呢?我才不告訴你呢!”王沅芫才不上當,她可不會忘記她的小姐妹曾透露了自己看上的才子,隔幾天便傳出那才子另娶她人的消息,娶的那女人還是小姐妹的死對頭。
她才不著急呢,她娘說了要讓她挑個自己滿意的。
在所有人都好奇李延寧是什麽樣的人,到處打聽他的消息時,處於八卦中心的李延寧推掉所有宴會邀請,已經迅速收拾起心情開始準備殿試了。
沈轍、沈頌冕輪流給他介紹朝廷情況,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尤其是朝中之事,沈轍和沈頌冕更是掰碎揉細了跟他說了。
尤其是皇子間的黨派之爭,隨著皇帝的年歲漸老,身體日漸衰弱後更加愈演愈烈。
皇上生有四子,大皇子是王皇後所生,是嫡子,十六歲時便被封為皇太子。太子品德最好,能力優秀,可惜天妒英才。
在一次狩獵中不幸被射殺,中毒身亡,隻留下一個女兒,由王皇後親自撫養長大早已經出嫁。而射殺太子的凶手至今未查到。
二皇子封康王,是俞貴人所生,生母地位低,但是大皇子擅武,頗有先皇遺風,起初是受皇帝重用的。
可後來的炎城一戰,康王兵敗受傷後,跛了腳,不再受皇上重用,漸漸淡出權利爭奪的中心,成了一個閑散的王爺。但邊境依舊還有對康王死心塌地的將領。
三皇子封肅王是淑妃所生,淑妃本是一個宮女,因貌美體貼得了恩寵,到現在也是最受皇帝寵愛的妃子。三皇子表麵風度翩翩,隨和儒雅,但其實城府最深。
四皇子封晉王,其生母是石貴妃,母家是江州世家,家中極其擅長經商,富可敵國。在各處鬧災荒的時候,有幾次平州、北州的軍需都靠著江州石家籌集,因此受封為皇商。
四皇子看似性子直爽,說話不過腦,但其實從未出過差錯,反而靠著真性情得過皇上誇讚。
皇上自從太子死後沒再封太子,康王這些年低調極了,朝中不少人都站隊肅王和晉王。沈家是純臣,不沾惹任何皇子,這點李延寧老記著,他也將繼續奉行。
沈轍還給他潑了冷水,會試第一名不代表就是一甲,不好好表現,同樣到二甲去。
李延寧:“……”他以為自己穩了,現在隻能繼續努力。
李延寧知道沈轍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他的大師兄沈頌冕可是探花郎,他再差也不能比師兄差。
殿試考一篇策問加皇帝麵試,策問是他的強項,麵試近來也有兩位大佬輪流訓練,李延寧自信能應對過去。
五月初一,殿試開始。早提前三天,禮部便來了禮官對這些新進的貢士進行禮儀培訓。
這日一大早,李延寧和胡鵬程穿上分發的統一製服,到宮門口等候。
這次的會試總共錄取了一百零六名貢士,到了殿試這一步,這一百零六名貢士最少也是同進士出身。大家緊張中帶著期待。
李延寧和胡鵬程到宮門時,那裏已經來了不少人。
大家見到年紀輕輕的兩人紛紛側目,歐陽恩一句:“延寧、鵬程,這邊”讓所有人都看過來,原來這位就是會元,大名鼎鼎的李延寧!
李延寧與眾人拱手打招呼,大家以後就是同科進士,在朝為官有了同榜之情。一會兒後顧淮謹也來了,他依舊端著冷淡的俊臉。
李延寧見到了會試的第二名到第四名,第二名和第四名都是年紀較長的男人。第二名叫呂震嘉,齊州人;
第三名是章恒,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第四名叫常仲宇,是個微胖的中年人。
王譽竹在第十名,知道李延寧得了會元後頗有微詞,有些憤慨。
榜上前十的文章是貼出來供人查看的,李延寧的實力如何與之同窗三年的王譽竹還是了解的,隻是他對自己同樣很有自信,卻一直居於李延寧之下讓他不服氣。
太陽升起來後,宮裏的公公開始讓各位貢士按排名分列兩隊有序進宮。李延寧這是第一次踏進皇宮。
京州的皇宮與他前世的故宮還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宮殿以黑為主,顯得莊嚴又有氣勢,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恢弘大氣。
他們走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了大殿前的廣場上,這裏已經擺放著桌椅。他們按照自己的排名依次站在相應的桌椅旁邊。
等了一會兒後,皇帝上朝,所有人跪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起身後公公宣布殿試開始。
皇帝將剛寫好的策問題交給大學士,大學士捧出試題授予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放到殿外的黃案上。
在一陣吹角聲後,文武百官及考生跪拜行禮。起身後,公公高喊著“入座”,李延寧等眾貢士才坐在椅子上,開始磨墨。禮部官員開始分發題紙。
“哎呀,你這麽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李延寧還受過皇上旌表過呢!”能受旌表的人,必然不差。
“但是我聽說他出身微寒,連寒門都不算。”周郎中家的夫人道。
在座的哪位不是官家女眷,真心疼女兒的可舍不得女兒嫁去貧苦人家操持家事。公婆都是農家人,還不曉得粗鄙成什麽樣。
“要我說啊這顧家的長公子顧淮謹才是好女婿人選。王家的王譽竹也不錯,可惜聽說已經定親了。”
“王譽竹跟誰家的小姐定親?”
“聽說是悠州官員的小姐。”
“可惜了,這章恒也不錯。”
……
夫人們喝著茶聊著各自聽到的消息。大家表麵上說著自己的看法,轉頭又會再去核對消息,表麵一套,暗地裏一套,大家都玩得熟練,把在座夫人的話完全當真才是真傻。
另一邊也有小姐的茶話會。一群嬌嬌豔豔中,最矚目的當屬王昊尚書家的嫡女王沅芫。
“王妹妹生的好相貌,想要個什麽樣的如意郎君?”一個小姐問道。
“自然是樣樣都好,還得對我好的郎君。”王沅芫道。
“那王妹妹可有心儀的人選了?”
“你擱著打探我消息呢?我才不告訴你呢!”王沅芫才不上當,她可不會忘記她的小姐妹曾透露了自己看上的才子,隔幾天便傳出那才子另娶她人的消息,娶的那女人還是小姐妹的死對頭。
她才不著急呢,她娘說了要讓她挑個自己滿意的。
在所有人都好奇李延寧是什麽樣的人,到處打聽他的消息時,處於八卦中心的李延寧推掉所有宴會邀請,已經迅速收拾起心情開始準備殿試了。
沈轍、沈頌冕輪流給他介紹朝廷情況,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尤其是朝中之事,沈轍和沈頌冕更是掰碎揉細了跟他說了。
尤其是皇子間的黨派之爭,隨著皇帝的年歲漸老,身體日漸衰弱後更加愈演愈烈。
皇上生有四子,大皇子是王皇後所生,是嫡子,十六歲時便被封為皇太子。太子品德最好,能力優秀,可惜天妒英才。
在一次狩獵中不幸被射殺,中毒身亡,隻留下一個女兒,由王皇後親自撫養長大早已經出嫁。而射殺太子的凶手至今未查到。
二皇子封康王,是俞貴人所生,生母地位低,但是大皇子擅武,頗有先皇遺風,起初是受皇帝重用的。
可後來的炎城一戰,康王兵敗受傷後,跛了腳,不再受皇上重用,漸漸淡出權利爭奪的中心,成了一個閑散的王爺。但邊境依舊還有對康王死心塌地的將領。
三皇子封肅王是淑妃所生,淑妃本是一個宮女,因貌美體貼得了恩寵,到現在也是最受皇帝寵愛的妃子。三皇子表麵風度翩翩,隨和儒雅,但其實城府最深。
四皇子封晉王,其生母是石貴妃,母家是江州世家,家中極其擅長經商,富可敵國。在各處鬧災荒的時候,有幾次平州、北州的軍需都靠著江州石家籌集,因此受封為皇商。
四皇子看似性子直爽,說話不過腦,但其實從未出過差錯,反而靠著真性情得過皇上誇讚。
皇上自從太子死後沒再封太子,康王這些年低調極了,朝中不少人都站隊肅王和晉王。沈家是純臣,不沾惹任何皇子,這點李延寧老記著,他也將繼續奉行。
沈轍還給他潑了冷水,會試第一名不代表就是一甲,不好好表現,同樣到二甲去。
李延寧:“……”他以為自己穩了,現在隻能繼續努力。
李延寧知道沈轍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他的大師兄沈頌冕可是探花郎,他再差也不能比師兄差。
殿試考一篇策問加皇帝麵試,策問是他的強項,麵試近來也有兩位大佬輪流訓練,李延寧自信能應對過去。
五月初一,殿試開始。早提前三天,禮部便來了禮官對這些新進的貢士進行禮儀培訓。
這日一大早,李延寧和胡鵬程穿上分發的統一製服,到宮門口等候。
這次的會試總共錄取了一百零六名貢士,到了殿試這一步,這一百零六名貢士最少也是同進士出身。大家緊張中帶著期待。
李延寧和胡鵬程到宮門時,那裏已經來了不少人。
大家見到年紀輕輕的兩人紛紛側目,歐陽恩一句:“延寧、鵬程,這邊”讓所有人都看過來,原來這位就是會元,大名鼎鼎的李延寧!
李延寧與眾人拱手打招呼,大家以後就是同科進士,在朝為官有了同榜之情。一會兒後顧淮謹也來了,他依舊端著冷淡的俊臉。
李延寧見到了會試的第二名到第四名,第二名和第四名都是年紀較長的男人。第二名叫呂震嘉,齊州人;
第三名是章恒,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第四名叫常仲宇,是個微胖的中年人。
王譽竹在第十名,知道李延寧得了會元後頗有微詞,有些憤慨。
榜上前十的文章是貼出來供人查看的,李延寧的實力如何與之同窗三年的王譽竹還是了解的,隻是他對自己同樣很有自信,卻一直居於李延寧之下讓他不服氣。
太陽升起來後,宮裏的公公開始讓各位貢士按排名分列兩隊有序進宮。李延寧這是第一次踏進皇宮。
京州的皇宮與他前世的故宮還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宮殿以黑為主,顯得莊嚴又有氣勢,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恢弘大氣。
他們走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了大殿前的廣場上,這裏已經擺放著桌椅。他們按照自己的排名依次站在相應的桌椅旁邊。
等了一會兒後,皇帝上朝,所有人跪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起身後公公宣布殿試開始。
皇帝將剛寫好的策問題交給大學士,大學士捧出試題授予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放到殿外的黃案上。
在一陣吹角聲後,文武百官及考生跪拜行禮。起身後,公公高喊著“入座”,李延寧等眾貢士才坐在椅子上,開始磨墨。禮部官員開始分發題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