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湧動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廷尉府。
“子元,快坐。”
府堂內,身穿黑色官袍的高柔,麵帶微笑的招待著前來拜訪的司馬師。
“子元近來可好?”
“那大將軍也挺好的?”
高柔隨口寒暄著。
他雖已年過花甲,但並沒有太多垂暮之態,甚至比司馬懿看上去還要年輕,看這樣子興許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幾句寒暄後,司馬師很快表明了來意。
“高公,小子冒昧叨擾是為家父帶話而來。”
高柔挑了挑眉毛,“敢問大將軍想要老夫做些什麽嗎?”
“高公誤會了。”司馬師拱手道,“家父知道高公平日裏公務繁多,豈敢勞煩高公呢。實不相瞞,小子此次前來是想問一問高公的心意。”
心意?
高柔心裏琢磨著,這司馬懿在打什麽盤算呢。
高柔作為魏國三朝老臣,多年以來兢兢業業,他之所以在曹叡即位後升至廷尉便是因為執法公平、不畏強權的做派。
說實話,他壓根不想站隊,也沒這個必要。
就在他思考之時,司馬師又一次開口:“家父聽聞高公家中三子,令郎高宣茂(高光)通曉律法頗有高公您的風采,現如今令郎在朝任尚書郎兩年有餘了。”
高柔稍稍打斷了司馬師,“大將軍這是這何意呢?”
司馬師坦然道:“高公若是想讓令郎外出曆練,家父可盡微薄之力。”
高柔懂了,司馬家果然是來示好的。
其實自己這小兒子也的確到了外出曆練的時候,雖說高柔在政務上是一絲不苟,但在於家族興旺這方麵,他卻免不了俗。
要知道,在九品中正製度下,士家子在出仕時便定好了品級。
雖說高門子弟一開始起點就很高,就比如他的兒子出仕便是在洛陽任尚書郎,但要知道,你到了這個地方,你就又跟其他士族子弟來到了同一個起點。
那之後的升遷方向就不是中正官們能決定的了。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朝臣們互相協作,你提攜我的族子,我來推薦你的門生。
然而高柔卻婉言拒絕了。
“子元啊,替我感謝大將軍的美意,不是老夫不領這個情。實在是因為犬子光,才疏學淺,尚不足以擔此大任。我是想讓他再潛心學習幾年再做考慮的。”
司馬師自然是聽出了高柔的意思,於是彬彬有禮地拱手道:“高公之意,小子知了。”
高柔捋著短須欣然點頭,他覺得跟司馬師這種聰明的晚輩談事很是愉快。
就在司馬師準備離去時,高柔卻又忽然叫住了他。
司馬師疑惑問道:“請問高公還是何事嗎?”
高柔猶豫了一下,隨即問道:“子元近來與夏侯泰初、何平叔他們....”
但想了想還是打住了,“算了,就當老夫沒有問過吧,子元請自便吧。”
司馬師拱手退去。
高柔則是陷入了短暫失神。
最近他聽到了廟堂內的一些風聲,說是董昭又一次向天子進言,要整治浮華之風。
他有預感,洛陽最近就會麵臨一場風波,畢竟這裏麵多為朝中重臣之子。
董昭說得倒是如此輕鬆,但真到那時候,案件審理的麻煩事不全壓在自己這個廷尉身上了嘛...
這也正是他沒有領司馬懿這個情的直接原因。
也罷,在律法之事上,高柔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問心無愧。
..........
朝會上,不少朝臣麵露喜色,因為今日之事終於是給這個諸事不順的青龍元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公孫淵殺吳使降魏了。
公孫淵算是心裏有點數,他自知吳國相距甚遠不足以依靠,於是在一番權衡下斬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者並將首級送往了洛陽。
聽說,公孫淵還順便吞並了吳國的兵馬和諸多錢糧。
這事倒是值得警惕,但這並不妨礙魏國對其識時務之舉的大肆封賞。
曹叡即刻頒布詔令,任命公孫淵為大司馬,封為樂浪公。
退朝後,曹叡回到東堂,中書令孫資很快便應詔前來。
今日正是要商討上黨太守的任命一事。
當曹叡向孫資詢問時,孫資似是早有準備,當即開口:“陛下,高廷尉家中三子高宣茂在朝任尚書郎兩年,其人為人公正,通宵律法,破有父風,陛下可察之。”
“嗯...”曹叡若有所思,“他雖沒見過此子,但他深知其父高柔的做派。一句‘頗有父風’便是對此子極高的評價了。”
曹叡沒有當即答應下來,隻說自己會再思量。
他又和孫資談了一些政務,說是關中都督夏侯楙提議將渭水的成國渠向東伸展一百多裏,到涇水入渭附近。
別說孫資很驚訝,就連曹叡也是震驚不已。
這夏侯楙竟然還懂這些?
當然了,夏侯楙自然是不懂。這計劃是之前鄧艾的關中時就提出的,後來經過詳細的規劃,最終由夏侯楙上疏。
孫資也深知此事極為利好,故而並沒有阻攔,如實匯報給了曹叡。
曹叡也深以為可,即刻讓孫資代為批複了夏侯楙的奏表。
送走了孫資,曹叡並沒急著回後宮,他又召見了一位官員。
此人正是王基王伯輿。
是的,王淩能拒絕廟堂一次,卻不能一直擋著人家的升遷之路。
今年王基被詔回京,任中書議郎。
曹叡還是挺欣賞王基的,而且天天看著孫資、劉放那兩張老臉,他其實也想換換口味。
否則他真不知道,這天子到底是姓曹還是姓孫、劉了。
王基脫下鞋履,緩緩上前,拜禮道:“臣王基,拜見陛下。”
“王卿免禮吧。”曹叡走下台階,並未表現出高姿態,而是用一種請教的口氣問道:“朕就直入主題了,如今上黨郡太守空缺,王卿在青州、揚州為官多年,卿可有什麽賢才推薦嗎?”
王基顯得有些猶豫,他低著頭不敢言語。
其實前些日子王淩給他來過書信的,那信中的意思很直白,很明顯。
他受王淩賞識提拔多年,可以說他是王淩一手栽培起來的,雖然他不太情願,但對於王淩的小小請求,他實在是不好推辭。
過了一會兒,王基還是開口道:“稟陛下,令狐公治(令狐愚)在淮南多年,屢有戰功,此人為人嚴重,治下有方,望陛下察之。”
“子元,快坐。”
府堂內,身穿黑色官袍的高柔,麵帶微笑的招待著前來拜訪的司馬師。
“子元近來可好?”
“那大將軍也挺好的?”
高柔隨口寒暄著。
他雖已年過花甲,但並沒有太多垂暮之態,甚至比司馬懿看上去還要年輕,看這樣子興許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幾句寒暄後,司馬師很快表明了來意。
“高公,小子冒昧叨擾是為家父帶話而來。”
高柔挑了挑眉毛,“敢問大將軍想要老夫做些什麽嗎?”
“高公誤會了。”司馬師拱手道,“家父知道高公平日裏公務繁多,豈敢勞煩高公呢。實不相瞞,小子此次前來是想問一問高公的心意。”
心意?
高柔心裏琢磨著,這司馬懿在打什麽盤算呢。
高柔作為魏國三朝老臣,多年以來兢兢業業,他之所以在曹叡即位後升至廷尉便是因為執法公平、不畏強權的做派。
說實話,他壓根不想站隊,也沒這個必要。
就在他思考之時,司馬師又一次開口:“家父聽聞高公家中三子,令郎高宣茂(高光)通曉律法頗有高公您的風采,現如今令郎在朝任尚書郎兩年有餘了。”
高柔稍稍打斷了司馬師,“大將軍這是這何意呢?”
司馬師坦然道:“高公若是想讓令郎外出曆練,家父可盡微薄之力。”
高柔懂了,司馬家果然是來示好的。
其實自己這小兒子也的確到了外出曆練的時候,雖說高柔在政務上是一絲不苟,但在於家族興旺這方麵,他卻免不了俗。
要知道,在九品中正製度下,士家子在出仕時便定好了品級。
雖說高門子弟一開始起點就很高,就比如他的兒子出仕便是在洛陽任尚書郎,但要知道,你到了這個地方,你就又跟其他士族子弟來到了同一個起點。
那之後的升遷方向就不是中正官們能決定的了。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朝臣們互相協作,你提攜我的族子,我來推薦你的門生。
然而高柔卻婉言拒絕了。
“子元啊,替我感謝大將軍的美意,不是老夫不領這個情。實在是因為犬子光,才疏學淺,尚不足以擔此大任。我是想讓他再潛心學習幾年再做考慮的。”
司馬師自然是聽出了高柔的意思,於是彬彬有禮地拱手道:“高公之意,小子知了。”
高柔捋著短須欣然點頭,他覺得跟司馬師這種聰明的晚輩談事很是愉快。
就在司馬師準備離去時,高柔卻又忽然叫住了他。
司馬師疑惑問道:“請問高公還是何事嗎?”
高柔猶豫了一下,隨即問道:“子元近來與夏侯泰初、何平叔他們....”
但想了想還是打住了,“算了,就當老夫沒有問過吧,子元請自便吧。”
司馬師拱手退去。
高柔則是陷入了短暫失神。
最近他聽到了廟堂內的一些風聲,說是董昭又一次向天子進言,要整治浮華之風。
他有預感,洛陽最近就會麵臨一場風波,畢竟這裏麵多為朝中重臣之子。
董昭說得倒是如此輕鬆,但真到那時候,案件審理的麻煩事不全壓在自己這個廷尉身上了嘛...
這也正是他沒有領司馬懿這個情的直接原因。
也罷,在律法之事上,高柔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問心無愧。
..........
朝會上,不少朝臣麵露喜色,因為今日之事終於是給這個諸事不順的青龍元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公孫淵殺吳使降魏了。
公孫淵算是心裏有點數,他自知吳國相距甚遠不足以依靠,於是在一番權衡下斬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者並將首級送往了洛陽。
聽說,公孫淵還順便吞並了吳國的兵馬和諸多錢糧。
這事倒是值得警惕,但這並不妨礙魏國對其識時務之舉的大肆封賞。
曹叡即刻頒布詔令,任命公孫淵為大司馬,封為樂浪公。
退朝後,曹叡回到東堂,中書令孫資很快便應詔前來。
今日正是要商討上黨太守的任命一事。
當曹叡向孫資詢問時,孫資似是早有準備,當即開口:“陛下,高廷尉家中三子高宣茂在朝任尚書郎兩年,其人為人公正,通宵律法,破有父風,陛下可察之。”
“嗯...”曹叡若有所思,“他雖沒見過此子,但他深知其父高柔的做派。一句‘頗有父風’便是對此子極高的評價了。”
曹叡沒有當即答應下來,隻說自己會再思量。
他又和孫資談了一些政務,說是關中都督夏侯楙提議將渭水的成國渠向東伸展一百多裏,到涇水入渭附近。
別說孫資很驚訝,就連曹叡也是震驚不已。
這夏侯楙竟然還懂這些?
當然了,夏侯楙自然是不懂。這計劃是之前鄧艾的關中時就提出的,後來經過詳細的規劃,最終由夏侯楙上疏。
孫資也深知此事極為利好,故而並沒有阻攔,如實匯報給了曹叡。
曹叡也深以為可,即刻讓孫資代為批複了夏侯楙的奏表。
送走了孫資,曹叡並沒急著回後宮,他又召見了一位官員。
此人正是王基王伯輿。
是的,王淩能拒絕廟堂一次,卻不能一直擋著人家的升遷之路。
今年王基被詔回京,任中書議郎。
曹叡還是挺欣賞王基的,而且天天看著孫資、劉放那兩張老臉,他其實也想換換口味。
否則他真不知道,這天子到底是姓曹還是姓孫、劉了。
王基脫下鞋履,緩緩上前,拜禮道:“臣王基,拜見陛下。”
“王卿免禮吧。”曹叡走下台階,並未表現出高姿態,而是用一種請教的口氣問道:“朕就直入主題了,如今上黨郡太守空缺,王卿在青州、揚州為官多年,卿可有什麽賢才推薦嗎?”
王基顯得有些猶豫,他低著頭不敢言語。
其實前些日子王淩給他來過書信的,那信中的意思很直白,很明顯。
他受王淩賞識提拔多年,可以說他是王淩一手栽培起來的,雖然他不太情願,但對於王淩的小小請求,他實在是不好推辭。
過了一會兒,王基還是開口道:“稟陛下,令狐公治(令狐愚)在淮南多年,屢有戰功,此人為人嚴重,治下有方,望陛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