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罪證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廷尉獄。
披頭散發,滿身汙泥的李承呆呆地望著牆壁。空氣中腥臊的氣味無時無刻不在鑽入他的鼻腔。
他不自覺得幹嘔一聲,忽然抓起手邊的枯草撒氣般的懸空一擲。
這跟想象的不一樣啊!
前些日子,堂弟李秉來過這裏,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已經請孫君出麵叫他什麽都不要交待,把心放到肚子裏。
可十餘日過去了,至今杳無音信。
究竟還要在此處待到什麽時候?
忽然間,一陣緩緩的腳步聲傳來,接著叮當的金屬碰撞聲響起,吱呀一聲牢門應聲開啟,一身著黑色官袍的的青年男子走進了牢房。
這麽多天除了送飯的總歸是見到活人了!
李承神色一喜,可他抬頭一看,此人卻不是之前負責審理他的人。
“敢問閣下是?”李承小心翼翼地問道。
“本官乃廷尉奏讞掾賈充。”
李承有些警惕,可到了這個時候李承顧不得太多,直接問道:“您是來救我的嗎?”
賈充不置可否,他盤腿坐了下去,和跪坐在地的李承保持同一個高度,這一舉動讓李承心中放下些許防備。
“該說的我都說了,既然賈君不是來救我的,就不必多言了吧。”
“嗬。”賈充覺得好笑,“李君啊,是你去投靠那種投機的小人,才得以遭此禍患,事到如今還不明白嗎?”
“之前負責審理的你衛烈正是孫密的人,倘若孫密想要救你,你現在為何仍在此處?”
“呃....”李承啞然。
賈充接著說道:“我看過卷宗,你的案件審理已經結束。”
“二千石選署不平、魚肉百姓,聚斂為奸、阿附豪強,通行賄賂,等諸多罪行坐實,三日後問斬!”
“什麽!?”李承大驚,可他很快又沉默了下去。
這些日子他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能想到自己大概率是作了棄子。
但他沒有辦法,除此以外他能依仗誰呢?
“賈君是誰的人?”李承看著麵前的賈充,心中有些絕望,但他想死個明白。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李君,你想不想活命?”
李承不假思索道:“當然。”
賈充卻嗤笑一聲:“趙公這麽多年對你李家多有照顧,到了生死關頭不依靠趙公卻寄希望於他人,實乃愚蠢至極。”
聽到趙公的名字,李承心中一驚。
趙儼跟他的祖父李通相交匪淺,可自己卻沒有主動示好,隻是單純保持著合作。在他心裏,趙儼並不能給他帶來實際的好處,甚至企圖操控他。
但此刻,李承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連忙哀求道:“趙公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還請趙公救我!日後必在為趙公鞍前馬下,萬死不辭!”
賈充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那你可願幫趙公做一件事?”
“讓我做什麽都可以!”李承趕忙道。
“那麽好,趙公希望指證你與孫密的不法交易,事成之後你的罪責可酌情赦免,頂多發配幾年。”
賈充嚴肅地說,“記住,從現在起,這件事隻有你我二人知曉,若是往外吐露半個字,趙公也救不了你的命!”
李承這才知道趙儼為什麽要幫他,他早聽聞朝中多有大臣對中書令孫資不滿。
原來趙儼也想搞掉孫資啊。
這是個機會!
他不僅可以保命,日後說不定還能投到趙公門下。
唉,早該如此了啊!
他馬上點頭答應下來,賈充則是打開牢門短暫離開,不一會兒,他帶著一員小吏一同回到了這裏。
小吏搬來一張小案,跪坐下去,把一張空白的卷宗平鋪開來,之後拿起毛筆在硯台上蘸了蘸。
“說吧。”賈充撚著短須,目光狡猾地看向對方。
.......
“高公,這是李承的罪狀,他全都交待了。”
高柔接過賈充遞上來的卷宗,心中滿是欣賞。
之前衛烈交上來的卷宗雖說足夠給李承定罪,但罪狀的內容幾乎和司隸校尉崔林初審時候的相差無幾。
他很懷疑這位衛尚書的兒子到底有沒有好好辦案。
若是就這麽結案,傳出去,外人還以為廷尉是吃幹飯的。
“公閭做得不錯。”高柔一邊誇讚,一邊翻看著卷宗。
看著看著,臉上的喜悅忽然消失不見,開始皺起了眉頭。
這孫密給李承開價,兩千石一千萬錢,“貨到付款”,“支持分期”。
這也太離譜了。
先不論貨幣價值、通貨膨脹等因素,漢靈帝時期有個叫崔烈的,買三公之位也才花了五百萬錢啊。
傻子都能想到這件事是如何操作的,孫密的父親就是孫資,孫資隻要在皇帝身邊大力推薦,廟堂的要職不敢說,但地方郡守是綽綽有餘的。
這孫資竟如此大膽?
高柔不禁感歎,又很快陷入思考。
他跟孫資沒什麽交情,但也沒什麽仇怨。
他辦案講究公正,極少藏私,可誰都知道陛下對孫資極其寵愛,若自己做這個出頭鳥把這個狀子交上去,萬一沒有治了孫資的罪,自己的日子可就遭老罪咯。
記得之前,尚書仆射的位子有了空缺,有朝臣推薦侍中辛毗。
然而孫資、劉放二人平日裏跟辛毗不睦,在曹叡那裏屢進讒言,最終辛毗明升暗降,擔任了九卿之一的衛尉。
你看看,如此高位的任命,竟然三兩句話就能左右,怪不得這中書令的位子在日後被人稱作“鳳凰池”。
高柔今年六十多歲了,他自認為自己身子骨還算硬朗,再熬個十幾年應當不成問題,他準備往三公的位子上努努勁兒。
這個時候要是得罪天子身邊的近臣可不是什麽好事。
高柔合起卷宗後看著賈充,“公閭啊,此事幹係重大,需慎重對待,這樣吧,老夫近日再去審理一次,看看是否還有遺漏。”
“唯。”賈充拱手應下。
以他對高柔的了解和高柔側麵的風評來說,賈充認為高柔定然不會藏匿。
高柔也的確是賈充所想那樣,他隻是想找個合適的時機罷了。
.........
夏侯獻這些日子也沒閑著,他在上值期間拜訪了五兵尚書桓範。
交談時夏侯獻有意無意往中書台的話題上引,果然桓範對於中書台插手政事也極為不滿。
桓範此人極為自傲,作為五兵尚書的他有權過問兵事,可天子從不問計於他。
他認為孫、劉二人本是出身低賤之人,就是幫天子書寫詔書的小吏,他們豈能知兵?
之後,夏侯獻還拜訪了今年才入朝為官的客曹尚書孫禮。
孫禮也直言道,他之前在地方做太守時政務纏身,反而到了朝中卻清閑了下來。
客曹負責與吳、蜀外交事宜,同樣的,曹叡這種事情也不問他,而是直接讓孫、劉二人給出建議。
而在夏侯獻拜訪辛敞,並有意征召他的時候,卻並未談論此事。畢竟其父辛毗和孫資等人有隙之事人盡皆知,沒必要刻意煽風點火。
辛敞有些軍事才能,即便不看中他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此人也值得一用。
辭別了辛敞,夏侯獻回到府上。
原本今日王肅說要來府上看外孫,順便留府用飯的,可回到府上別說王肅了,就連兒子夏侯淼都不見了蹤影。
這時,王元姬走了過來,她看著夏侯獻四處張望的樣子就知道他在找什麽。
她一欠身,開口輕柔道:“阿父說府上還有些事情就不留下用飯了。”
“對了,阿母說想念淼兒了,阿父就帶淼兒回王府住上幾日。”
王肅的幾個兒子都還沒成家,所以現在這個外孫就成了王家現階段的心頭肉。
不過這倒是件值得欣喜的事,現如今淼兒長大了些,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願跟著侍女們睡,非要每晚賴在阿母王元姬的身旁。
夏侯獻沒辦法,因為此事他已許久沒和王元姬親近,倒是偏府的羊夫人對此很是滿意。
王元姬不經意間給了他一個嬌羞的眼神,夏侯獻心領神會。
但為了替王元姬保持在府上女君的正麵形象,他放棄了一把抱起她往內府走的衝動,隻好一同向內府走去。
侍女們沒想到家主和女君這個時候會來內府,她們趕忙收拾好屋子,目送著二人走了進去。
不多時,房內傳來動靜,幾個侍女忍不住竊竊私語。
“家主似乎許久沒來這兒了。”
“你沒聽說嘛,今日大公子被王公帶到王府去了。”
“怪不得。”
“唉喲,家主不愧是將軍,生得一副好體魄!你瞧這動靜,仿佛大地都在跟著震動!”
“唉?還真是啊!你看那燈籠都在搖晃!”
“這...不可能吧,當真有這麽大的力氣?”
“你們在磨蹭什麽!?”文綺羅忽然走進內府,瞪了幾個侍女一眼,隨即厲聲吩咐道,“地龍要翻身了!還不速去服侍家主避難!”
——《資治通鑒·魏紀·魏紀四》
青龍二年,冬,十一月,洛陽地震。
披頭散發,滿身汙泥的李承呆呆地望著牆壁。空氣中腥臊的氣味無時無刻不在鑽入他的鼻腔。
他不自覺得幹嘔一聲,忽然抓起手邊的枯草撒氣般的懸空一擲。
這跟想象的不一樣啊!
前些日子,堂弟李秉來過這裏,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已經請孫君出麵叫他什麽都不要交待,把心放到肚子裏。
可十餘日過去了,至今杳無音信。
究竟還要在此處待到什麽時候?
忽然間,一陣緩緩的腳步聲傳來,接著叮當的金屬碰撞聲響起,吱呀一聲牢門應聲開啟,一身著黑色官袍的的青年男子走進了牢房。
這麽多天除了送飯的總歸是見到活人了!
李承神色一喜,可他抬頭一看,此人卻不是之前負責審理他的人。
“敢問閣下是?”李承小心翼翼地問道。
“本官乃廷尉奏讞掾賈充。”
李承有些警惕,可到了這個時候李承顧不得太多,直接問道:“您是來救我的嗎?”
賈充不置可否,他盤腿坐了下去,和跪坐在地的李承保持同一個高度,這一舉動讓李承心中放下些許防備。
“該說的我都說了,既然賈君不是來救我的,就不必多言了吧。”
“嗬。”賈充覺得好笑,“李君啊,是你去投靠那種投機的小人,才得以遭此禍患,事到如今還不明白嗎?”
“之前負責審理的你衛烈正是孫密的人,倘若孫密想要救你,你現在為何仍在此處?”
“呃....”李承啞然。
賈充接著說道:“我看過卷宗,你的案件審理已經結束。”
“二千石選署不平、魚肉百姓,聚斂為奸、阿附豪強,通行賄賂,等諸多罪行坐實,三日後問斬!”
“什麽!?”李承大驚,可他很快又沉默了下去。
這些日子他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能想到自己大概率是作了棄子。
但他沒有辦法,除此以外他能依仗誰呢?
“賈君是誰的人?”李承看著麵前的賈充,心中有些絕望,但他想死個明白。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李君,你想不想活命?”
李承不假思索道:“當然。”
賈充卻嗤笑一聲:“趙公這麽多年對你李家多有照顧,到了生死關頭不依靠趙公卻寄希望於他人,實乃愚蠢至極。”
聽到趙公的名字,李承心中一驚。
趙儼跟他的祖父李通相交匪淺,可自己卻沒有主動示好,隻是單純保持著合作。在他心裏,趙儼並不能給他帶來實際的好處,甚至企圖操控他。
但此刻,李承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連忙哀求道:“趙公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還請趙公救我!日後必在為趙公鞍前馬下,萬死不辭!”
賈充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那你可願幫趙公做一件事?”
“讓我做什麽都可以!”李承趕忙道。
“那麽好,趙公希望指證你與孫密的不法交易,事成之後你的罪責可酌情赦免,頂多發配幾年。”
賈充嚴肅地說,“記住,從現在起,這件事隻有你我二人知曉,若是往外吐露半個字,趙公也救不了你的命!”
李承這才知道趙儼為什麽要幫他,他早聽聞朝中多有大臣對中書令孫資不滿。
原來趙儼也想搞掉孫資啊。
這是個機會!
他不僅可以保命,日後說不定還能投到趙公門下。
唉,早該如此了啊!
他馬上點頭答應下來,賈充則是打開牢門短暫離開,不一會兒,他帶著一員小吏一同回到了這裏。
小吏搬來一張小案,跪坐下去,把一張空白的卷宗平鋪開來,之後拿起毛筆在硯台上蘸了蘸。
“說吧。”賈充撚著短須,目光狡猾地看向對方。
.......
“高公,這是李承的罪狀,他全都交待了。”
高柔接過賈充遞上來的卷宗,心中滿是欣賞。
之前衛烈交上來的卷宗雖說足夠給李承定罪,但罪狀的內容幾乎和司隸校尉崔林初審時候的相差無幾。
他很懷疑這位衛尚書的兒子到底有沒有好好辦案。
若是就這麽結案,傳出去,外人還以為廷尉是吃幹飯的。
“公閭做得不錯。”高柔一邊誇讚,一邊翻看著卷宗。
看著看著,臉上的喜悅忽然消失不見,開始皺起了眉頭。
這孫密給李承開價,兩千石一千萬錢,“貨到付款”,“支持分期”。
這也太離譜了。
先不論貨幣價值、通貨膨脹等因素,漢靈帝時期有個叫崔烈的,買三公之位也才花了五百萬錢啊。
傻子都能想到這件事是如何操作的,孫密的父親就是孫資,孫資隻要在皇帝身邊大力推薦,廟堂的要職不敢說,但地方郡守是綽綽有餘的。
這孫資竟如此大膽?
高柔不禁感歎,又很快陷入思考。
他跟孫資沒什麽交情,但也沒什麽仇怨。
他辦案講究公正,極少藏私,可誰都知道陛下對孫資極其寵愛,若自己做這個出頭鳥把這個狀子交上去,萬一沒有治了孫資的罪,自己的日子可就遭老罪咯。
記得之前,尚書仆射的位子有了空缺,有朝臣推薦侍中辛毗。
然而孫資、劉放二人平日裏跟辛毗不睦,在曹叡那裏屢進讒言,最終辛毗明升暗降,擔任了九卿之一的衛尉。
你看看,如此高位的任命,竟然三兩句話就能左右,怪不得這中書令的位子在日後被人稱作“鳳凰池”。
高柔今年六十多歲了,他自認為自己身子骨還算硬朗,再熬個十幾年應當不成問題,他準備往三公的位子上努努勁兒。
這個時候要是得罪天子身邊的近臣可不是什麽好事。
高柔合起卷宗後看著賈充,“公閭啊,此事幹係重大,需慎重對待,這樣吧,老夫近日再去審理一次,看看是否還有遺漏。”
“唯。”賈充拱手應下。
以他對高柔的了解和高柔側麵的風評來說,賈充認為高柔定然不會藏匿。
高柔也的確是賈充所想那樣,他隻是想找個合適的時機罷了。
.........
夏侯獻這些日子也沒閑著,他在上值期間拜訪了五兵尚書桓範。
交談時夏侯獻有意無意往中書台的話題上引,果然桓範對於中書台插手政事也極為不滿。
桓範此人極為自傲,作為五兵尚書的他有權過問兵事,可天子從不問計於他。
他認為孫、劉二人本是出身低賤之人,就是幫天子書寫詔書的小吏,他們豈能知兵?
之後,夏侯獻還拜訪了今年才入朝為官的客曹尚書孫禮。
孫禮也直言道,他之前在地方做太守時政務纏身,反而到了朝中卻清閑了下來。
客曹負責與吳、蜀外交事宜,同樣的,曹叡這種事情也不問他,而是直接讓孫、劉二人給出建議。
而在夏侯獻拜訪辛敞,並有意征召他的時候,卻並未談論此事。畢竟其父辛毗和孫資等人有隙之事人盡皆知,沒必要刻意煽風點火。
辛敞有些軍事才能,即便不看中他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此人也值得一用。
辭別了辛敞,夏侯獻回到府上。
原本今日王肅說要來府上看外孫,順便留府用飯的,可回到府上別說王肅了,就連兒子夏侯淼都不見了蹤影。
這時,王元姬走了過來,她看著夏侯獻四處張望的樣子就知道他在找什麽。
她一欠身,開口輕柔道:“阿父說府上還有些事情就不留下用飯了。”
“對了,阿母說想念淼兒了,阿父就帶淼兒回王府住上幾日。”
王肅的幾個兒子都還沒成家,所以現在這個外孫就成了王家現階段的心頭肉。
不過這倒是件值得欣喜的事,現如今淼兒長大了些,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願跟著侍女們睡,非要每晚賴在阿母王元姬的身旁。
夏侯獻沒辦法,因為此事他已許久沒和王元姬親近,倒是偏府的羊夫人對此很是滿意。
王元姬不經意間給了他一個嬌羞的眼神,夏侯獻心領神會。
但為了替王元姬保持在府上女君的正麵形象,他放棄了一把抱起她往內府走的衝動,隻好一同向內府走去。
侍女們沒想到家主和女君這個時候會來內府,她們趕忙收拾好屋子,目送著二人走了進去。
不多時,房內傳來動靜,幾個侍女忍不住竊竊私語。
“家主似乎許久沒來這兒了。”
“你沒聽說嘛,今日大公子被王公帶到王府去了。”
“怪不得。”
“唉喲,家主不愧是將軍,生得一副好體魄!你瞧這動靜,仿佛大地都在跟著震動!”
“唉?還真是啊!你看那燈籠都在搖晃!”
“這...不可能吧,當真有這麽大的力氣?”
“你們在磨蹭什麽!?”文綺羅忽然走進內府,瞪了幾個侍女一眼,隨即厲聲吩咐道,“地龍要翻身了!還不速去服侍家主避難!”
——《資治通鑒·魏紀·魏紀四》
青龍二年,冬,十一月,洛陽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