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拉扯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將軍,文將軍派人來報,說吳軍在東荊水東岸下營,止步不前。”
竟陵城北魏軍大帳內,得知這個消息的夏侯獻當即召來眾人前來商議對策。
這是他第一次陸遜這種級別的統帥對陣,所以每一步的動作都當慎重。
縱觀陸遜以往的戰例,他在戰場上宛如一條伺機而動的毒蛇,總會在出其不意之時給對手致命一擊。
陸遜此舉是何用意?
夏侯獻在心中不斷做出推演。
現如今吳軍紮下營盤以逸待勞,這反而使得自己的軍隊陷入了被動。
如果就這麽帶著大軍走了,不理陸遜。
那麽陸遜便會親隨其後,接管竟陵。
如此一來夏侯獻軍隊的活動範圍就會被擠壓,隻能被迫卷入江陵戰場,身後還會跟著一支吳軍主力,虎視眈眈。
優秀的統帥不會選擇不利於己方的戰場展開決戰,因為這裏麵賭得成分太大了。
顯然陸遜深諳此道,他這一步棋下的,反而使得夏侯獻這邊動彈不得。
保守來算,王昶就算在春汛來臨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姑且還能接受。
但在真正的雨季將至時就必須要撤軍了。
時間越是拖下去,越對吳軍有利。
幕僚們陸續來到了大帳裏,平南將軍司馬昭亦在帳下聽令。
聽完了戰報,眾人各自沉思,不多時參軍楊偉率先說道:
“既然先前的計策被吳軍識破,那索性便去吳軍營前求戰,此處我軍占據地利,當戰則戰。”
“不錯。”
夏侯獻表示認同,雖然這隻是常規操作,陸遜大概率是不會出戰,但總歸要試一試。
“不對啊。”這時司馬昭提出異議,“我軍既然想要在半渡而擊,那同理吳軍也能這麽做,我軍貿然前去豈不勝負難料。”
不得不說,司馬昭的軍略有所見長,但還不夠細。
“應當不會。”
鍾會看向司馬昭為其解釋道:“我軍是擁有騎兵的機動性,才可在遠離河流的村落伺機而動,而吳軍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正是。”杜預跟著說道,“如果吳軍在東荊水一帶阻擊,正合我軍心意,那倒不用前去營前叫陣了。”
見到幾位參軍意見大抵相同,夏侯獻決定讓文欽先去試試。
文欽得令後便帶著兩營將士渡河前往吳軍營前叫罵。
果不其然,在渡河期間並沒有受到吳軍的騷擾。
文欽是實打實的武夫出身,罵娘是有一套的。
除了“爾母婢”這種日常垃圾話以外,夏侯獻還讓人向文欽交待了幾句猛料。
文欽學得很快,運用的得心應手。
遠到孫陸兩家的陳年舊事,近到二宮之爭的朝堂齟齬。
總結下來就是:孫家對陸家可謂是“掏心掏肺”,你陸遜還這麽賣命地幫人守著江山,真是個大冤種!
同時又踩一捧一:嘲諷朱績、朱異完全沒有其父輩之能,江陵淪陷是早晚的事。
這使得吳軍眾將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他們是來救江陵的,如今卻被魏軍拖在這裏,萬一江陵有失該怎麽辦?
於是不少將領紛紛請戰。
陸抗雖然不至於衝動到看不清局勢,但那些辱罵他父親的那些話語,讓他心中憤怒不已。
不過陸遜還是那個陸遜。
他依舊淡定自若,從始至終就隻有一條軍令:“無有軍令,不得擅自出戰。”
一來二往,三五日過去了。
雙方的博弈又一次把問題推到了夏侯獻這裏。
這日,他收到了來自馬茂的密信。
信中說,他已隨孫權抵達武昌,計劃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自從馬茂重新與魏國取得聯係後,他便開始為自己的歸回籌劃起來。
這些年,借著孫峻對他信任的便利,暗中聯絡了幾位對孫權不滿的官員。
這其中不乏有手握兵權的禁軍將領。
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誌等人便在此之列。
無難軍是大帝孫權的近衛軍之一,分為左右兩部,各有一個都督,虞欽便是擔任右都督。
同時,符節令朱貞也被拉攏進了他們的小圈子,符節令是掌管印璽及虎符、竹符及授節的官員。
再加上馬茂本身就是外部督,掌管著建業京畿部隊的一支兵馬。
這麽一個造反班子可謂是五髒俱全。
孫權平日有個愛好,喜歡去皇家獵場打獵,按照以往的習慣,孫權會先進獵場,然後跟著孫權來的王公大臣們都需要按官職大小排隊等待召喚。
於是幾人計劃,讓符節令朱貞盜出皇帝節鉞,假傳聖旨,把所有的王公大臣一網打盡。
而馬茂負責帶領士兵突入皇家獵場,圍攻擊殺孫權。
事成之後,分兵占據兩大節點:皇宮和石頭城。
當然,具體策劃要提前通報給大將軍,然後等待對方接應配合。
然而,事情出現了變數。
不過好在除了牙門將朱誌這個相對不太重要的人沒隨軍出征以外,馬茂、虞欽和朱貞此番都隨駕前往了武昌。
夏侯獻不好去幹涉馬茂他們的行動,成與不成全靠天意,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這趟水攪得更渾一些。
收起密信,夏侯獻暫時沒把這消息與眾人共享。
倒是不是不信任他們,而是因為反正也幫不上什麽忙,能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個人為好。
回到眼前,麵對陸遜的龜殼戰術,夏侯獻等人討論起了進一步的對應之策。
這時鍾會一副早有腹稿的樣子,拱了拱手獻上了計策:
“這竟陵守將名為呂凱,吳車騎將軍呂岱之子。”
“據我所知,呂岱是魯王孫霸的支持者,而他本人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
“我軍不妨真的圍攻竟陵,如果陸遜不救,勢必會遭到魯王一黨的攻訐。”
聞言,夏侯獻眼睛一亮,他隨即看了看其餘幾個幕僚,似乎都覺得可以一試。
“好,就依士季之言。”
..........
“丞相,探馬來報,魏軍已對竟陵展開猛烈的進攻,他們的投石車威力甚巨。”
“末將聽聞魏將王昶便是用此物,僅用三日就攻破了當陽城。”
“竟陵守將呂凱乃是車騎將軍獨子,豈可不救啊?”
陸遜聞言,依然穩坐帥案,緩緩道:
“本相深知呂凱頗得軍心,定能保竟陵無虞,不必救他。”
“何況夏侯獻不同於王昶,他所部皆為魏軍精銳,豈會把主力白白折損在這攻堅戰上。”
“如若他真的這麽做了,正好讓呂凱消磨魏軍銳氣,等時機一到,我軍便可一舉出擊。”
“丞相,可是...”
“吾意已決,不必再勸。”
陸遜的話音落下。
有人拱手領命,默不作聲。
有人唉聲歎氣,無奈退去。
有人冷哼一聲,滿臉不服。
竟陵城北魏軍大帳內,得知這個消息的夏侯獻當即召來眾人前來商議對策。
這是他第一次陸遜這種級別的統帥對陣,所以每一步的動作都當慎重。
縱觀陸遜以往的戰例,他在戰場上宛如一條伺機而動的毒蛇,總會在出其不意之時給對手致命一擊。
陸遜此舉是何用意?
夏侯獻在心中不斷做出推演。
現如今吳軍紮下營盤以逸待勞,這反而使得自己的軍隊陷入了被動。
如果就這麽帶著大軍走了,不理陸遜。
那麽陸遜便會親隨其後,接管竟陵。
如此一來夏侯獻軍隊的活動範圍就會被擠壓,隻能被迫卷入江陵戰場,身後還會跟著一支吳軍主力,虎視眈眈。
優秀的統帥不會選擇不利於己方的戰場展開決戰,因為這裏麵賭得成分太大了。
顯然陸遜深諳此道,他這一步棋下的,反而使得夏侯獻這邊動彈不得。
保守來算,王昶就算在春汛來臨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姑且還能接受。
但在真正的雨季將至時就必須要撤軍了。
時間越是拖下去,越對吳軍有利。
幕僚們陸續來到了大帳裏,平南將軍司馬昭亦在帳下聽令。
聽完了戰報,眾人各自沉思,不多時參軍楊偉率先說道:
“既然先前的計策被吳軍識破,那索性便去吳軍營前求戰,此處我軍占據地利,當戰則戰。”
“不錯。”
夏侯獻表示認同,雖然這隻是常規操作,陸遜大概率是不會出戰,但總歸要試一試。
“不對啊。”這時司馬昭提出異議,“我軍既然想要在半渡而擊,那同理吳軍也能這麽做,我軍貿然前去豈不勝負難料。”
不得不說,司馬昭的軍略有所見長,但還不夠細。
“應當不會。”
鍾會看向司馬昭為其解釋道:“我軍是擁有騎兵的機動性,才可在遠離河流的村落伺機而動,而吳軍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正是。”杜預跟著說道,“如果吳軍在東荊水一帶阻擊,正合我軍心意,那倒不用前去營前叫陣了。”
見到幾位參軍意見大抵相同,夏侯獻決定讓文欽先去試試。
文欽得令後便帶著兩營將士渡河前往吳軍營前叫罵。
果不其然,在渡河期間並沒有受到吳軍的騷擾。
文欽是實打實的武夫出身,罵娘是有一套的。
除了“爾母婢”這種日常垃圾話以外,夏侯獻還讓人向文欽交待了幾句猛料。
文欽學得很快,運用的得心應手。
遠到孫陸兩家的陳年舊事,近到二宮之爭的朝堂齟齬。
總結下來就是:孫家對陸家可謂是“掏心掏肺”,你陸遜還這麽賣命地幫人守著江山,真是個大冤種!
同時又踩一捧一:嘲諷朱績、朱異完全沒有其父輩之能,江陵淪陷是早晚的事。
這使得吳軍眾將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他們是來救江陵的,如今卻被魏軍拖在這裏,萬一江陵有失該怎麽辦?
於是不少將領紛紛請戰。
陸抗雖然不至於衝動到看不清局勢,但那些辱罵他父親的那些話語,讓他心中憤怒不已。
不過陸遜還是那個陸遜。
他依舊淡定自若,從始至終就隻有一條軍令:“無有軍令,不得擅自出戰。”
一來二往,三五日過去了。
雙方的博弈又一次把問題推到了夏侯獻這裏。
這日,他收到了來自馬茂的密信。
信中說,他已隨孫權抵達武昌,計劃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自從馬茂重新與魏國取得聯係後,他便開始為自己的歸回籌劃起來。
這些年,借著孫峻對他信任的便利,暗中聯絡了幾位對孫權不滿的官員。
這其中不乏有手握兵權的禁軍將領。
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誌等人便在此之列。
無難軍是大帝孫權的近衛軍之一,分為左右兩部,各有一個都督,虞欽便是擔任右都督。
同時,符節令朱貞也被拉攏進了他們的小圈子,符節令是掌管印璽及虎符、竹符及授節的官員。
再加上馬茂本身就是外部督,掌管著建業京畿部隊的一支兵馬。
這麽一個造反班子可謂是五髒俱全。
孫權平日有個愛好,喜歡去皇家獵場打獵,按照以往的習慣,孫權會先進獵場,然後跟著孫權來的王公大臣們都需要按官職大小排隊等待召喚。
於是幾人計劃,讓符節令朱貞盜出皇帝節鉞,假傳聖旨,把所有的王公大臣一網打盡。
而馬茂負責帶領士兵突入皇家獵場,圍攻擊殺孫權。
事成之後,分兵占據兩大節點:皇宮和石頭城。
當然,具體策劃要提前通報給大將軍,然後等待對方接應配合。
然而,事情出現了變數。
不過好在除了牙門將朱誌這個相對不太重要的人沒隨軍出征以外,馬茂、虞欽和朱貞此番都隨駕前往了武昌。
夏侯獻不好去幹涉馬茂他們的行動,成與不成全靠天意,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這趟水攪得更渾一些。
收起密信,夏侯獻暫時沒把這消息與眾人共享。
倒是不是不信任他們,而是因為反正也幫不上什麽忙,能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個人為好。
回到眼前,麵對陸遜的龜殼戰術,夏侯獻等人討論起了進一步的對應之策。
這時鍾會一副早有腹稿的樣子,拱了拱手獻上了計策:
“這竟陵守將名為呂凱,吳車騎將軍呂岱之子。”
“據我所知,呂岱是魯王孫霸的支持者,而他本人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
“我軍不妨真的圍攻竟陵,如果陸遜不救,勢必會遭到魯王一黨的攻訐。”
聞言,夏侯獻眼睛一亮,他隨即看了看其餘幾個幕僚,似乎都覺得可以一試。
“好,就依士季之言。”
..........
“丞相,探馬來報,魏軍已對竟陵展開猛烈的進攻,他們的投石車威力甚巨。”
“末將聽聞魏將王昶便是用此物,僅用三日就攻破了當陽城。”
“竟陵守將呂凱乃是車騎將軍獨子,豈可不救啊?”
陸遜聞言,依然穩坐帥案,緩緩道:
“本相深知呂凱頗得軍心,定能保竟陵無虞,不必救他。”
“何況夏侯獻不同於王昶,他所部皆為魏軍精銳,豈會把主力白白折損在這攻堅戰上。”
“如若他真的這麽做了,正好讓呂凱消磨魏軍銳氣,等時機一到,我軍便可一舉出擊。”
“丞相,可是...”
“吾意已決,不必再勸。”
陸遜的話音落下。
有人拱手領命,默不作聲。
有人唉聲歎氣,無奈退去。
有人冷哼一聲,滿臉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