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省就是好啊!你們看看這玉米還有穀子長的多帶勁,棒子又大穀子又密,今年秋收一看就能豐收。”官道上,村裏的老人們看著田野裏的莊稼一臉羨慕。
“是嘞!要是咱們老家有這麽好的收成,那還用逃荒。”周圍的村民紛紛露出羨慕的神色。
“唉!就是可惜了俺家那幾畝山地了,便宜了狗日的劉十萬。”一個漢子一臉痛苦道。
“算咯!聽養民說秦省人少地多,咱們屁股撅起繼續幹,遲早還能掙回來。”
……
剛來到這個年代,侯小歌有時在想,難民已經不能算是人了,來到有糧食的地界還不得搶!
但進了秦省後,所見所聞終於有了答案。
首先這年代的難民不是古代那種推翻王朝的難民,那種難民屬於破壞性的,已經不能稱之為民,稱之為匪應該更合適。
這年代的難民雖然四處逃難,但法依然是束縛自身的最基本準則,所以普通難民路過莊稼時是不敢去搶的。
當然這個法也隻是最基本的,就像現在官道上的難民,官道不遠處也是有不少莊稼的,難民之所以不敢搶,一是怕吃官司,二自然是有人看著了。
官道附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莊稼漢子拿著家夥在看守莊稼,更有拿著火槍弓箭的。
普通難民行動尚且力不從心,更何況和強壯的本地人打架,人家一個人打你五六個都是輕輕鬆鬆。
更何況因為難民的原因,官道每隔一段時間地方就有官兵巡邏,防止尋釁滋事,一旦遇見自不用說,下場絕對好不了。
當然,這樣隻是防止了絕大多數人,還是有部分難民偷摸進莊稼地裏偷糧食,沒發現還好,發現自然少不了一頓毒打。
其實在侯小歌看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愛惜莊稼。
大部分難民其實都是農民出身,一輩子和莊稼打交道,在他們看來莊稼還沒成熟就被霍霍,自家娃都得腿打斷。
這點就從附近鄉親中的談話可以感覺的到,農民對莊稼的疼愛可以說是深入到了骨子裏。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簡單,很順從,他們隻需要安定,吃飽飯足矣。
……
這年代的四季很分明,秋是秋夏是夏,九月的天氣除了最熱的中午那兩個小時,其實已經很涼爽了。
由於沒了大件行李,隊伍前進的速度很快,一天可以走差不多二十多裏路,頂的上中原兩天的路程了。
當然這其中最得感謝的還要屬當地軍民了,雖然一路上當地軍民對難民們嚴防死守,但每隔一段距離都設有粥棚施粥,當地人也會把莊稼地裏拔的野草扔到路上讓難民自由撿拾。
正是這些善舉,無數難民才能安穩活下來。
一路上,侯小歌隻是背著一個背簍,裏麵裝了五六根竹筒,裏麵裝的都是水,這是侯小歌自告奮勇要求的。
來到秦省以後,雨水河流變得多了起來,除了路過一些村子求助在村口幫忙打點水外,大部分生活用水都是從河裏打的。
雖然這年代的河水比後世的自來水還幹淨,但侯小歌還是感覺不衛生,所以每次取水都是從空間裏取的空間泉水。
如今空間麵積擴大,小山上也衍生出一個臉盆大小的普通泉眼,泉水順著山包緩緩流下,在養殖區慢慢形成一個一畝地大小的水庫,用來供應部分散養的牲畜和綜合空間裏的自然生態。
這個小泉眼雖然沒有靈泉的特效功能,但用來飲用可以說是最上等的礦泉水。
至於為啥不給家人喝靈泉水,不是侯小歌小氣,而是不敢。
靈泉水如今效果大增,除了洗筋伐髓外,普通人喝完後虛不受補容易嗜睡。
侯小歌第一次實驗,給弟弟喝了一小碗,小家夥直接從下午睡到第二天中午,身上還不停排出汙垢。
要不是侯小歌一直用精神力觀察給小家夥把汙垢去除掉,第二天小家夥準成一個泥人。
所以,從那以後侯小歌就再也不敢拿出來靈泉讓家人直接飲用了。
但侯小歌每次取普通泉水時還是會往裏麵加幾滴靈泉,這樣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改善家人的身體,好處多多。
這天南家溝的逃難隊伍來到華陰縣的一處村莊,一位姓蔡的地主種了五十幾畝紅薯,見南家溝隊伍都是一個村的有人維持秩序,讓管家找人過去挖紅薯。
這樣的好事難民自然情願了,這一段時間南家溝的難民也幫一個地主翻過地,雖然是力氣活,但人家給的也多呀!一畝地給三斤玉米麵。
農活裏最吃力的就是翻地,往往幾畝地翻下來能刮掉幾斤油,累瘦好幾斤,所以一般除了自家地,很少有人願意出這大力。
但難民們都快餓死了還有啥累不累的,一個人幹不完,一家人全上。
而且翻一畝地除了給三斤玉米麵以外,地裏的野菜野草人家地主也都不要,全歸難民。
如今正是秋季,一畝地拾掇下來最少也有十幾二十斤野菜野草,加上三斤玉米麵能讓一家四五口人飽飽的吃個三四天。
“侯族長,這片山上種了三十五畝紅薯,因為客戶急需,老爺隻給了五天時間,需要全部挖出來裝車運到潼關去。
老爺和夫人向來行善積德,見你們難民可憐,特意吩咐我把這份活計交給沿途的難民。
我已經觀察了你們這支隊伍四五裏地了,品性還算良善,這三十五畝地就交給你們了。
不過你放心,老爺也很大方,給你們的報酬是那邊十畝地的紅薯藤還有一百斤殘次品紅薯。”戴著瓜皮帽的中年管家笑著說道。
侯養民這段時間對族裏貢獻很大,來到秦省後經過族人和一眾族老的認可後成了新任的族長。
村裏二百三十多人也就是二百多張嘴,一路逃難吃的可不少,侯養民壓力自然不小,一路走來到處詢問當地人有沒有活幹,為族人求生記。
“感謝蔡老爺開恩,不過蔡管家,你這紅薯藤已經割過一次了,剩下的紅薯藤也不多。
能否開開恩多賞幾畝地的紅薯藤,俺們保證給您把活幹好。”侯養民看著已經沒了多少葉的紅薯藤討價還價道。
“這樣,給你十二畝地的,如果你們幹得好,等結束後我再多給你三畝如何。”蔡管家看了看南家溝的隊伍,沉吟了片刻說道。
“謝蔡老爺,蔡管家給活路,俺們一定把活幹好。”侯養民激動的朝蔡管家作了作揖。
“嗯!不過醜話說在前頭,不準偷吃。一旦發現,不僅報酬沒有,還會拉你去見官。”蔡管家瞪著眼嚴肅道。
“自然曉得!”
“是嘞!要是咱們老家有這麽好的收成,那還用逃荒。”周圍的村民紛紛露出羨慕的神色。
“唉!就是可惜了俺家那幾畝山地了,便宜了狗日的劉十萬。”一個漢子一臉痛苦道。
“算咯!聽養民說秦省人少地多,咱們屁股撅起繼續幹,遲早還能掙回來。”
……
剛來到這個年代,侯小歌有時在想,難民已經不能算是人了,來到有糧食的地界還不得搶!
但進了秦省後,所見所聞終於有了答案。
首先這年代的難民不是古代那種推翻王朝的難民,那種難民屬於破壞性的,已經不能稱之為民,稱之為匪應該更合適。
這年代的難民雖然四處逃難,但法依然是束縛自身的最基本準則,所以普通難民路過莊稼時是不敢去搶的。
當然這個法也隻是最基本的,就像現在官道上的難民,官道不遠處也是有不少莊稼的,難民之所以不敢搶,一是怕吃官司,二自然是有人看著了。
官道附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莊稼漢子拿著家夥在看守莊稼,更有拿著火槍弓箭的。
普通難民行動尚且力不從心,更何況和強壯的本地人打架,人家一個人打你五六個都是輕輕鬆鬆。
更何況因為難民的原因,官道每隔一段時間地方就有官兵巡邏,防止尋釁滋事,一旦遇見自不用說,下場絕對好不了。
當然,這樣隻是防止了絕大多數人,還是有部分難民偷摸進莊稼地裏偷糧食,沒發現還好,發現自然少不了一頓毒打。
其實在侯小歌看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愛惜莊稼。
大部分難民其實都是農民出身,一輩子和莊稼打交道,在他們看來莊稼還沒成熟就被霍霍,自家娃都得腿打斷。
這點就從附近鄉親中的談話可以感覺的到,農民對莊稼的疼愛可以說是深入到了骨子裏。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簡單,很順從,他們隻需要安定,吃飽飯足矣。
……
這年代的四季很分明,秋是秋夏是夏,九月的天氣除了最熱的中午那兩個小時,其實已經很涼爽了。
由於沒了大件行李,隊伍前進的速度很快,一天可以走差不多二十多裏路,頂的上中原兩天的路程了。
當然這其中最得感謝的還要屬當地軍民了,雖然一路上當地軍民對難民們嚴防死守,但每隔一段距離都設有粥棚施粥,當地人也會把莊稼地裏拔的野草扔到路上讓難民自由撿拾。
正是這些善舉,無數難民才能安穩活下來。
一路上,侯小歌隻是背著一個背簍,裏麵裝了五六根竹筒,裏麵裝的都是水,這是侯小歌自告奮勇要求的。
來到秦省以後,雨水河流變得多了起來,除了路過一些村子求助在村口幫忙打點水外,大部分生活用水都是從河裏打的。
雖然這年代的河水比後世的自來水還幹淨,但侯小歌還是感覺不衛生,所以每次取水都是從空間裏取的空間泉水。
如今空間麵積擴大,小山上也衍生出一個臉盆大小的普通泉眼,泉水順著山包緩緩流下,在養殖區慢慢形成一個一畝地大小的水庫,用來供應部分散養的牲畜和綜合空間裏的自然生態。
這個小泉眼雖然沒有靈泉的特效功能,但用來飲用可以說是最上等的礦泉水。
至於為啥不給家人喝靈泉水,不是侯小歌小氣,而是不敢。
靈泉水如今效果大增,除了洗筋伐髓外,普通人喝完後虛不受補容易嗜睡。
侯小歌第一次實驗,給弟弟喝了一小碗,小家夥直接從下午睡到第二天中午,身上還不停排出汙垢。
要不是侯小歌一直用精神力觀察給小家夥把汙垢去除掉,第二天小家夥準成一個泥人。
所以,從那以後侯小歌就再也不敢拿出來靈泉讓家人直接飲用了。
但侯小歌每次取普通泉水時還是會往裏麵加幾滴靈泉,這樣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改善家人的身體,好處多多。
這天南家溝的逃難隊伍來到華陰縣的一處村莊,一位姓蔡的地主種了五十幾畝紅薯,見南家溝隊伍都是一個村的有人維持秩序,讓管家找人過去挖紅薯。
這樣的好事難民自然情願了,這一段時間南家溝的難民也幫一個地主翻過地,雖然是力氣活,但人家給的也多呀!一畝地給三斤玉米麵。
農活裏最吃力的就是翻地,往往幾畝地翻下來能刮掉幾斤油,累瘦好幾斤,所以一般除了自家地,很少有人願意出這大力。
但難民們都快餓死了還有啥累不累的,一個人幹不完,一家人全上。
而且翻一畝地除了給三斤玉米麵以外,地裏的野菜野草人家地主也都不要,全歸難民。
如今正是秋季,一畝地拾掇下來最少也有十幾二十斤野菜野草,加上三斤玉米麵能讓一家四五口人飽飽的吃個三四天。
“侯族長,這片山上種了三十五畝紅薯,因為客戶急需,老爺隻給了五天時間,需要全部挖出來裝車運到潼關去。
老爺和夫人向來行善積德,見你們難民可憐,特意吩咐我把這份活計交給沿途的難民。
我已經觀察了你們這支隊伍四五裏地了,品性還算良善,這三十五畝地就交給你們了。
不過你放心,老爺也很大方,給你們的報酬是那邊十畝地的紅薯藤還有一百斤殘次品紅薯。”戴著瓜皮帽的中年管家笑著說道。
侯養民這段時間對族裏貢獻很大,來到秦省後經過族人和一眾族老的認可後成了新任的族長。
村裏二百三十多人也就是二百多張嘴,一路逃難吃的可不少,侯養民壓力自然不小,一路走來到處詢問當地人有沒有活幹,為族人求生記。
“感謝蔡老爺開恩,不過蔡管家,你這紅薯藤已經割過一次了,剩下的紅薯藤也不多。
能否開開恩多賞幾畝地的紅薯藤,俺們保證給您把活幹好。”侯養民看著已經沒了多少葉的紅薯藤討價還價道。
“這樣,給你十二畝地的,如果你們幹得好,等結束後我再多給你三畝如何。”蔡管家看了看南家溝的隊伍,沉吟了片刻說道。
“謝蔡老爺,蔡管家給活路,俺們一定把活幹好。”侯養民激動的朝蔡管家作了作揖。
“嗯!不過醜話說在前頭,不準偷吃。一旦發現,不僅報酬沒有,還會拉你去見官。”蔡管家瞪著眼嚴肅道。
“自然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