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備年貨
才醒,媳婦兒就要和人訂婚了? 作者:我還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傑點了點頭,說道:“行,你這樣,明太魚和燕鮁一個要十坨,完後偏口給我拿十斤就行,下午你收攤兒給我送老農機修配廠去。”
大叔微微有些驚訝,皺著眉頭說道:“過了十五就跑化(化雪)了,你整這麽多要是吃不完,到時候全瞎了,我年前天天在這,不行你少拿點兒,到時候再拿唄。”
寧傑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咱家人多,吃得完。”
這種勸別人少買東西的,估摸著也隻有在東北最常見了。
無論現在還是以後,但凡你去飯店,人家老板還有服務員兒覺得你點的差不多了,肯定會插上句嘴,告訴你再點吃不下了。
你去別的地方,人家恨不得你上來就點一本,吃不吃得下跟人家是一點兒關係沒有。
交了錢,寧傑和林月知又溜達了一會兒,買了兩袋子毛嗑和兩袋子花生,街上也有賣豬肉的,就那麽一家,寧傑瞅了一眼就拉著林月知走了。
這個年代對於家畜的防疫做的很不好,在他們這有個叫法,叫“米粒子豬”。
米粒子豬不是豬吃大米長大的,而是豬肉一切開就有許多白色的囊包 ,而且豬肉顏色也偏暗。
那些囊包,都是寄生蟲,要是不知道的,這東西自己沒做好吃了,那也會感染這種寄生蟲,而且這玩意兒還往腦子裏長,危害特別的大。
又買了不少零碎的東西,倆人給車後座裝的滿滿登登的,開著車就回了廠子。
卸了貨,林月知就開始忙活著做飯。
她先拿回來了一坨明太魚,剛才又去百貨大樓買了些豬五花肉和血腸,準備做一鍋明太魚燉豆腐,一鍋酸菜血腸五花肉。
老張頭叼著煙袋,跟林月知一起清理明太魚,明太魚一般有去頭和帶頭的兩種,這個年代,他們這帶頭的比較多。
摳完魚,林月知開始燉魚,等下了豆腐,老張坐在灶台前麵,扒拉了兩下火。
“都說千滾豆腐萬滾魚,明太魚燉豆腐,是越燉越好吃。”
林月知看了下手表,手表是前兩天寧傑給買的,進口的,一塊兒八百多。現在才九點來鍾,他們每天基本都是十一點半吃飯,能燉兩個小時呢。
“大爺,那你看著火哈,多燉一會兒。”
老張咧著嘴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行,反正也沒別的事兒。”
木耳和榛蘑倆小玩意兒趴在灶台旁邊取暖,家養的狗最招笑的就是這一點,你要是讓它進屋,冬天肯定奔著鍋底坑就去了。
寧傑抓著榛蘑的脖子,把榛蘑往後拖了拖,沒好氣的朝著榛蘑腚上踢了一腳。
“你是不是傻,都給自己烤出來味兒了,就不會離遠點兒,你瞅瞅木耳,你。。。。擦!”
寧傑又把木耳往後拖了拖,然後朝著腚上踹了一腳。
兩個小家夥哼哼唧唧的,趴在前爪上看著搖曳的火光,舒服的張開嘴抻了個懶腰。
林月知洗著酸菜,對寧傑說道:“這兩天也沒啥事兒,咱們買點兒年貨回趟家啊?”
寧傑看著林月知,略微有些感動:“回去也行,下午咱再買點兒東西去,順便給你媽那邊送點兒。”
“我媽那邊送啥啊,過年的時候直接讓她上這住兩天,省的自己在家也懶的做飯。”
寧傑這邊人多,而且提督手底下那些幹兒子,基本都是孤兒,沒爹沒娘的,過年也沒個去處。
按照寧傑的性子,肯定得讓他們一起在這過年,倒是有一幫子大老爺們兒連個做飯的都沒有,這年過的有啥意思。
她是老板娘,這事兒她走不開。
“也行,咱們提前收拾好屋子。”
“四樓會計室就行,我下午讓曉東去買床買爐子,對了,柴火啥的我昨天讓曉東聯係林場的整了點兒,全是大瓣兒的,都是樺樹和柞樹的,抗燒。”
“你看著安排就行。”
寧傑看著忙活的林月知,林月知現在是越來越有老板娘的樣子了。
林月知突然抬起頭看向寧傑,問道:“不行把你媽還有二叔二嬸也接過來唄,你不是說老弟今年不回去過年麽,三個老人在家多冷清啊。”
寧傑搖了搖頭,說道:“他們三個肯定不帶來的,家裏還那麽多牲口呢,就咱家那些狗,鄰居都不敢去喂,家裏沒人,那就翻了天了。”
寧傑略微一頓,說道:“等明年過年的,咱明年結完婚,一塊兒回去過年。”
林月知臉一紅,也沒有反駁,倆人的事兒早就放在明麵上了,她也不是矯情的人,而且老張在這呢,她也不好意思撒嬌。
十一點來鍾,寧傑讓張小年去喊周胖子過來吃飯。
周胖子前兩天出院了,自己在家和老爹倆人貓著呢,雖然沒啥事兒了,但是身上縫了針,短時間是幹不了啥活了。
十一點半,吳亞他們也回來了,留了倆人看攤,急急忙忙吃完飯,周亞他們就騎著自行車過去把人換了回來。
吃完飯,寧傑和林月知倆人開著車去了百貨大樓,買了不少東西,寧傑開著車去了林月知家。
東西林月知可以說不買,但是寧傑肯定不能不買,兩邊都是老的,雖然沒結婚,但是這禮數不能差了。
在林月知家待了一會兒, 寧傑給掃了掃院子,下午三點來鍾倆人又回了廠子。
一到快過年了,林月知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下午剛到家,她就開始發麵蒸饅頭,包包子。為了圖方便,她前兩天就要了六個大水缸,瞅這架勢,勢必要把六個水缸裝滿。
豆包是必不可少的,豆沙餡和大黃米的豆包,那可是他們這地方人的最愛。
下午人沒多少了,這些小子也不好看著老板娘一個人忙活,都跟著一塊兒包包子蒸饅頭,人多力量大,一下午時間,兩個缸就滿了。
天黑了,三鍋包子出爐,二三十號子人在食堂開始啃著熱乎乎的包子,林月知和李曉東吳亞還在那忙活著,現在正是這幫子小子最能吃的時候,三鍋包子明顯不夠。
這邊吃著包子呢,提督院子外麵,突然多了兩個人的身影。。。。
大叔微微有些驚訝,皺著眉頭說道:“過了十五就跑化(化雪)了,你整這麽多要是吃不完,到時候全瞎了,我年前天天在這,不行你少拿點兒,到時候再拿唄。”
寧傑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咱家人多,吃得完。”
這種勸別人少買東西的,估摸著也隻有在東北最常見了。
無論現在還是以後,但凡你去飯店,人家老板還有服務員兒覺得你點的差不多了,肯定會插上句嘴,告訴你再點吃不下了。
你去別的地方,人家恨不得你上來就點一本,吃不吃得下跟人家是一點兒關係沒有。
交了錢,寧傑和林月知又溜達了一會兒,買了兩袋子毛嗑和兩袋子花生,街上也有賣豬肉的,就那麽一家,寧傑瞅了一眼就拉著林月知走了。
這個年代對於家畜的防疫做的很不好,在他們這有個叫法,叫“米粒子豬”。
米粒子豬不是豬吃大米長大的,而是豬肉一切開就有許多白色的囊包 ,而且豬肉顏色也偏暗。
那些囊包,都是寄生蟲,要是不知道的,這東西自己沒做好吃了,那也會感染這種寄生蟲,而且這玩意兒還往腦子裏長,危害特別的大。
又買了不少零碎的東西,倆人給車後座裝的滿滿登登的,開著車就回了廠子。
卸了貨,林月知就開始忙活著做飯。
她先拿回來了一坨明太魚,剛才又去百貨大樓買了些豬五花肉和血腸,準備做一鍋明太魚燉豆腐,一鍋酸菜血腸五花肉。
老張頭叼著煙袋,跟林月知一起清理明太魚,明太魚一般有去頭和帶頭的兩種,這個年代,他們這帶頭的比較多。
摳完魚,林月知開始燉魚,等下了豆腐,老張坐在灶台前麵,扒拉了兩下火。
“都說千滾豆腐萬滾魚,明太魚燉豆腐,是越燉越好吃。”
林月知看了下手表,手表是前兩天寧傑給買的,進口的,一塊兒八百多。現在才九點來鍾,他們每天基本都是十一點半吃飯,能燉兩個小時呢。
“大爺,那你看著火哈,多燉一會兒。”
老張咧著嘴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行,反正也沒別的事兒。”
木耳和榛蘑倆小玩意兒趴在灶台旁邊取暖,家養的狗最招笑的就是這一點,你要是讓它進屋,冬天肯定奔著鍋底坑就去了。
寧傑抓著榛蘑的脖子,把榛蘑往後拖了拖,沒好氣的朝著榛蘑腚上踢了一腳。
“你是不是傻,都給自己烤出來味兒了,就不會離遠點兒,你瞅瞅木耳,你。。。。擦!”
寧傑又把木耳往後拖了拖,然後朝著腚上踹了一腳。
兩個小家夥哼哼唧唧的,趴在前爪上看著搖曳的火光,舒服的張開嘴抻了個懶腰。
林月知洗著酸菜,對寧傑說道:“這兩天也沒啥事兒,咱們買點兒年貨回趟家啊?”
寧傑看著林月知,略微有些感動:“回去也行,下午咱再買點兒東西去,順便給你媽那邊送點兒。”
“我媽那邊送啥啊,過年的時候直接讓她上這住兩天,省的自己在家也懶的做飯。”
寧傑這邊人多,而且提督手底下那些幹兒子,基本都是孤兒,沒爹沒娘的,過年也沒個去處。
按照寧傑的性子,肯定得讓他們一起在這過年,倒是有一幫子大老爺們兒連個做飯的都沒有,這年過的有啥意思。
她是老板娘,這事兒她走不開。
“也行,咱們提前收拾好屋子。”
“四樓會計室就行,我下午讓曉東去買床買爐子,對了,柴火啥的我昨天讓曉東聯係林場的整了點兒,全是大瓣兒的,都是樺樹和柞樹的,抗燒。”
“你看著安排就行。”
寧傑看著忙活的林月知,林月知現在是越來越有老板娘的樣子了。
林月知突然抬起頭看向寧傑,問道:“不行把你媽還有二叔二嬸也接過來唄,你不是說老弟今年不回去過年麽,三個老人在家多冷清啊。”
寧傑搖了搖頭,說道:“他們三個肯定不帶來的,家裏還那麽多牲口呢,就咱家那些狗,鄰居都不敢去喂,家裏沒人,那就翻了天了。”
寧傑略微一頓,說道:“等明年過年的,咱明年結完婚,一塊兒回去過年。”
林月知臉一紅,也沒有反駁,倆人的事兒早就放在明麵上了,她也不是矯情的人,而且老張在這呢,她也不好意思撒嬌。
十一點來鍾,寧傑讓張小年去喊周胖子過來吃飯。
周胖子前兩天出院了,自己在家和老爹倆人貓著呢,雖然沒啥事兒了,但是身上縫了針,短時間是幹不了啥活了。
十一點半,吳亞他們也回來了,留了倆人看攤,急急忙忙吃完飯,周亞他們就騎著自行車過去把人換了回來。
吃完飯,寧傑和林月知倆人開著車去了百貨大樓,買了不少東西,寧傑開著車去了林月知家。
東西林月知可以說不買,但是寧傑肯定不能不買,兩邊都是老的,雖然沒結婚,但是這禮數不能差了。
在林月知家待了一會兒, 寧傑給掃了掃院子,下午三點來鍾倆人又回了廠子。
一到快過年了,林月知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下午剛到家,她就開始發麵蒸饅頭,包包子。為了圖方便,她前兩天就要了六個大水缸,瞅這架勢,勢必要把六個水缸裝滿。
豆包是必不可少的,豆沙餡和大黃米的豆包,那可是他們這地方人的最愛。
下午人沒多少了,這些小子也不好看著老板娘一個人忙活,都跟著一塊兒包包子蒸饅頭,人多力量大,一下午時間,兩個缸就滿了。
天黑了,三鍋包子出爐,二三十號子人在食堂開始啃著熱乎乎的包子,林月知和李曉東吳亞還在那忙活著,現在正是這幫子小子最能吃的時候,三鍋包子明顯不夠。
這邊吃著包子呢,提督院子外麵,突然多了兩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