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茶葉加工設備改進
意外穿越:我在古代開外掛 作者:喜歡九頭草的蘇寒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平鎮,四周青山環繞,雲霧繚繞,是茶葉生長的絕佳之地。這裏產出的茶葉,以其清香的口感和獨特的韻味聞名遐邇。然而,盡管清平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種植條件,但茶葉加工設備的落後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葉的加工效率和質量。林悅和陸之遙深知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決心對茶葉加工設備進行改進。 在鎮中的茶葉作坊裏,林悅和陸之遙召集了茶農、經驗豐富的製茶師傅、擅長製作工具的工匠以及對茶葉加工技術頗有研究的學者。林悅站在陳舊的製茶設備前,輕輕撫摸著有些斑駁的器具,目光中帶著堅定地說:“鄉親們,我們清平鎮的茶葉是寶貝,但這加工設備卻有些跟不上趟了。我們得想辦法改進這些設備,讓我們的茶葉品質更上一層樓。” 一位製茶師傅皺著眉頭,無奈地說:“姑娘啊,我們也知道這設備有問題。就說這殺青的鍋吧,受熱不均勻,每次炒出來的茶葉成色都不太一樣。” 陸之遙點頭表示理解,說道:“師傅,這就是我們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先來看看殺青設備。” 對於殺青鍋的改進,工匠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思路。他建議采用雙層鍋底的結構,中間填充導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銅片。 “這樣一來,鍋底受熱就會更加均勻,而且可以更快地達到所需的溫度。”工匠詳細解釋道。 學者也補充說:“我們還可以在鍋的上方設置一個可調節的通風口,根據茶葉的濕度和加工的階段,靈活控製通風量,讓茶葉在殺青過程中更好地散發水分。” 茶農們聽了,眼中露出期待的神情。一位茶農說:“要是能改進成這樣,那炒出來的茶葉肯定質量更好。” 在揉撚設備方麵,傳統的揉撚機存在著壓力不均勻的問題,導致茶葉揉撚的程度不一致。 製茶師傅說:“有時候茶葉揉撚不到位,影響了茶葉的口感和香氣。可我們也沒辦法,這揉撚機用了好多年了,一直是這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匠們開始研究新的揉撚機設計。他們借鑒了一些外地先進揉撚機的原理,在揉撚盤的底部增加了多個壓力調節點。 “通過這些調節點,我們可以根據茶葉的數量和種類,精確地調整揉撚的壓力,保證每一片茶葉都能得到均勻的揉撚。”工匠一邊在紙上畫著設計草圖,一邊說道。 除了殺青和揉撚設備,幹燥設備也需要改進。傳統的幹燥方式是利用炭火烘幹,但這種方式難以精確控製溫度和濕度,容易使茶葉烤焦或者幹燥不徹底。 林悅提出:“我們能不能設計一種類似於風爐的幹燥設備,通過控製氣流的速度和溫度來幹燥茶葉呢?” 學者聽後,思考片刻說:“這個想法很好。我們可以製作一個封閉的幹燥室,在一端設置加熱裝置,通過管道將熱空氣輸送到幹燥室內,在另一端設置抽氣裝置,形成穩定的氣流循環。這樣就能精確控製幹燥的溫度和濕度了。” 然而,在茶葉加工設備改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成本問題。新的設計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如銅片,而且製作工藝也更加複雜,這使得設備的成本大幅提高。 一位茶農擔憂地說:“這改進後的設備聽起來是不錯,可我們哪有那麽多錢去換啊?我們種茶的利潤本來就不高。” 針對這個問題,林悅和陸之遙開始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他們一方麵與材料供應商談判,爭取更優惠的價格;另一方麵,鼓勵工匠們在不影響設備性能的前提下,尋找一些成本較低的替代材料。 例如,對於導熱材料,他們發現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鐵片,雖然導熱性能略遜於銅片,但價格卻便宜很多。 其次是操作難度的問題。新的設備設計更加複雜,對於長期使用傳統設備的製茶師傅來說,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一位製茶師傅撓了撓頭說:“這新設備看起來這麽複雜,我們能學會怎麽用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組織了專門的培訓課程。由工匠和學者擔任講師,詳細講解新設備的操作原理、流程和注意事項。同時,還編寫了簡單易懂的操作手冊,供製茶師傅們隨時查閱。 隨著茶葉加工設備的逐步改進,清平鎮的茶葉加工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茶葉的質量也更加穩定,色澤更加均勻,香氣更加濃鬱。清平鎮的茶葉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茶農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這一切都得益於茶葉加工設備的改進,讓清平鎮的茶葉產業在新的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