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鹽鐵產業科技創新
意外穿越:我在古代開外掛 作者:喜歡九頭草的蘇寒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平鎮的鹽鐵產業,猶如支撐小鎮經濟的兩根堅實支柱。鹽是生活的必需品,鐵則是製造農具、兵器等不可或缺的材料。然而,隨著周邊地區鹽鐵產業的競爭加劇,清平鎮現有的鹽鐵生產方式麵臨著諸多挑戰,林悅和陸之遙意識到,必須鼓勵鹽鐵工匠探索新的開采、冶煉技術,推動鹽鐵產業的科技創新(按照古代的技術發展水平)。 在鎮中的鹽鐵工坊裏,林悅和陸之遙召集了鹽工、鐵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鹽鐵生產頗有研究的學者以及鹽鐵產業的商人。林悅站在熊熊燃燒的熔爐和鹽池旁,目光堅定地說:“鄉親們,我們清平鎮的鹽鐵產業曾經興盛一時,但如今,若想繼續保持優勢,就必須進行科技創新。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要探尋新的開采和冶煉方法,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一位老鹽工皺著眉頭說:“姑娘啊,我們一直都是按照老法子采鹽製鹽,這突然要創新,可不知從何下手啊。” 陸之遙笑著回答:“老師傅,這正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討的。對於鹽產業來說,開采鹽礦是第一步,我們可以先從改進開采工具和方法入手。” 學者提出了一個關於鹽礦開采的新想法。傳統的鹽礦開采,大多依靠人力挖掘,效率低下且危險。他建議製造一種簡易的杠杆式挖掘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能夠更輕鬆地撬動鹽礦石。 “這種工具可以用堅固的木材製作,一端裝上鐵製的挖掘頭,另一端設置一個支點,通過人力下壓杠杆,就能挖掘出鹽礦石。這樣既能節省人力,又能提高挖掘速度。”學者詳細地解釋道。 鹽工們聽後,眼前一亮。一位年輕的鹽工興奮地說:“如果真有這樣的工具,那我們開采鹽礦可就輕鬆多了。” 在製鹽環節,現有的熬鹽方法會導致鹽的純度不夠高,而且耗費大量的燃料。 一位老鹽工說:“我們每次熬鹽,火候很難控製,鹽裏總是夾雜著一些雜質,影響了鹽的品質。” 於是,他們嚐試改進熬鹽的設備。鐵匠們打造了一種帶有多層結構的熬鹽鍋,每層鍋之間有特殊的通道相連。 “這種多層鍋可以讓鹽水在不同的溫度區域內逐漸蒸發結晶,能夠更好地控製熬鹽的過程,提高鹽的純度。而且,由於熱量被充分利用,還能節省燃料。”鐵匠師傅介紹道。 對於鐵產業,鐵礦的開采同樣麵臨著效率問題。傳統的鑿岩方法進展緩慢,而且容易損壞工具。 鐵匠們和學者們經過研究,想到了一種改進的鑿岩方法。他們將鐵製的鑿子頭部進行特殊的淬火處理,使其更加堅硬耐磨。同時,設計了一種新的敲擊工具,利用慣性原理,增加每次敲擊的力量。 “經過淬火處理的鑿子可以更深入地鑿入礦石,新的敲擊工具能加快開采速度,這樣我們就能開采出更多的鐵礦石了。”一位鐵匠充滿信心地說。 在煉鐵環節,傳統的煉鐵爐溫度不夠高,導致鐵的冶煉效率低,雜質較多。 他們決定對煉鐵爐進行改造。增加煉鐵爐的通風口數量和大小,使空氣能夠更充分地進入爐內,提高燃燒的效率,從而提升爐內的溫度。 “就像人呼吸順暢才能更有力氣幹活一樣,煉鐵爐通風好了,就能燒得更旺,煉出的鐵質量也就更好了。”一位鐵匠形象地比喻道。 然而,在鹽鐵產業科技創新(古代類似概念)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工匠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問題。一些老工匠習慣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對新的技術和工具存在抵觸情緒。 一位老鐵匠固執地說:“我用了一輩子的老方法,不也把鐵打好了嗎?這些新東西,誰知道靠不靠譜呢。” 針對這個問題,林悅和陸之遙組織了技術演示和對比試驗。讓老工匠們親眼看到新方法和傳統方法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的巨大差異。 通過對比,老工匠們逐漸認識到了新技術的優勢,開始慢慢接受並學習新的技術。 其次是資金和材料的限製。製造新的工具和改造設備都需要一定的資金和特殊的材料,而清平鎮的鹽鐵產業規模有限,資金並不充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一方麵在鎮內籌集資金,鼓勵鹽鐵商人投資新技術的研發和設備改造,承諾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回報;另一方麵,尋找替代材料。例如,在製造杠杆式挖掘工具時,原本需要進口的昂貴木材,經過尋找,發現本地有一種堅韌的木材也能滿足要求。 隨著鹽鐵產業科技創新(古代類似概念)的逐步推進,清平鎮的鹽鐵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鹽的產量和純度都有了顯著提高,鐵的冶煉質量也得到了改善。清平鎮的鹽鐵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增強,鹽鐵產業在創新的驅動下,繼續為清平鎮的繁榮發展貢獻著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