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中。


    今日是上早朝的日子。


    得益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內卷),明中前期的早朝較之曆朝都要更為頻繁。


    從兩漢時期規定的五日一朝,及至明初,就已經縮短到了三日一朝,而且風雨無阻,哪怕天氣再惡劣,官員也不能缺席。


    若是偶爾皇帝要加班的話,那可能兩天一朝,甚至一天一朝都有可能。


    淩晨三點多,天還未亮。


    文武百官、武勳貴戚陸續抵達皇宮,因為不能隨便走禦道,所以他們隻是先來到三大殿兩側宮城區。


    這裏有專門預留給百官候朝的招待室,裏頭甚至放了些茶點,也避免百官上朝的時候餓昏了頭。


    一部分勳戚靠著椅背打著盹兒,還有一部分官員則就地飲茶吃了些糕點,臨時墊墊肚子。


    中間不時夾雜著官員相互之間的交談聲,聊天解悶的同時,也是在聯絡感情,拉近些關係。


    就這麽一直等到了五更天,午門鍾鼓樓終於敲響。


    咚!


    咚!


    咚!


    三聲鼓響,午門緩緩打開。


    早就來到廣場站班候朝的百官,迅速整理好了衣冠,隨即手持玉笏,昂首挺胸從午門而入。


    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並且武將之首,明顯要比文官走的更快。


    從午門進入,過內五龍橋,再到奉天門,於殿前廣場站定。


    鴻臚寺讚引(上朝司儀,還有個序班是外藩司儀)唱:“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後麵三聲是殿前侍衛呼喊,隨著呼喝聲的還有司禮太監於殿外鳴鞭三下。


    如此一番繁瑣而嚴謹的入朝儀式後,百官隨即按照次序品級,還有文武之分陸續進殿上朝。


    與入午門時相同,依舊武將當前,隨後才是文官上殿。


    這是洪武年間定下的入朝次序,既有著重武的意思,同樣也是避免擁擠混亂。


    “跪!”司禮太監高喊。


    文武百官紛紛對著金鑾殿上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高熾不苟言笑:“眾卿平身!”


    “謝陛下!”


    百官謝恩。


    早朝的流程基本走完,接下來的日常後續,不出意外應當是百官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奏事,直接在殿上對皇帝進行口述匯報。


    可以理解成日報周報之類的工作總結,畢竟早朝就那麽些時間,光是繁瑣儀式就占去不少,也說不了太多正事。


    而且真正重要緊急的政務,在平日裏就已經以奏疏的形式,讓皇帝與內閣批閱過,也不可能放到早朝上來說。


    早朝對於皇帝與百官而言,真正的意義無非就是刷臉,讓長期無法相見的君臣互相混個臉熟,不至於讓中低層官員,連皇帝長啥樣都不知道。


    此刻,正處於文官班次前列的戶部尚書夏原吉眉頭緊鎖。


    他不明白都上殿這麽久了,為何楊士奇他們還不上奏?


    不是早就商議妥當,要削減宗藩俸祿,限製宗藩人口爵位,就連陛下都首肯了,莫不是事到臨頭,那楊士奇不敢了?


    夏原吉有些等不及,機會可能就這一次,下次皇帝要是心軟。思忖間就要邁開步子:“陛下,臣有……”


    話都沒出喉嚨,就聽到龍椅上的朱高熾,突然笑嗬嗬說道:“既然眾卿家無人有奏,那朕便來說一件事。”


    夏原吉一愣,陛下這是要親自下場?


    雖覺詫異,但他還是默默退了回去。


    朱高熾說:“父皇曾為燕王時,朝中有奸佞作祟,離間天家親情。故而父皇起兵靖難,還朝野一片安寧。”


    “先皇聖明,陛下聖明!”


    “然,靖難一事,父皇在世時,常感痛惜懊悔。為免後世子孫重蹈覆轍,便下旨裁撤宗藩護衛,加賜宗藩薪俸,以保大明國祚安穩,亦保天家宗藩親情不絕。”


    “隻是,父皇終究還是想錯了,太祖也想錯了。宗藩問題,既不在靖難,也不在藩王掌兵……”


    朱高熾說到此處,抬眼看向下方文臣中的夏原吉,稍微潤了潤嗓子說道:“夏尚書,你來與諸卿說說,宗藩問題到底出在何處?”


    夏原吉神色一振,當即出班拱手道:“先皇厚待宗藩,以此為籌換取宗藩主動交出護衛,避免再現八王之亂等禍事,此不失為杯酒釋兵權之妙策。可是,先皇卻錯算了一件事,那便是宗藩的優待,極有可能……不,是百年以後,必定會拖垮我大明的國庫財政。”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隻是,還不等百官議論,就聽夏原吉接著說道:“從洪武初年開始,我大明宗藩僅有58人,而到了永樂初年,不過三十年間,就已增長至127人。而從永樂初年至今,隻短短二十年時間,宗藩在籍人口早已突破1000多人,並且不計宗藩女眷。”


    不計宗藩女眷,這就相當驚人了!


    “而宗藩的俸祿,便是最低的輔國中尉,也要遠遠超出我大明一縣主官的年俸。”


    這麽一說明,許多官員似乎都明白了什麽,哪怕不怎麽精通曆算,也清楚從五十八人增長到一千多人,隻用了不過五十年時間,這是何等可怕的增速。


    而大明一共才多少官吏,這要是按照這個速度繼續繁衍下去,百年之後的大明又得有多少不事生產的宗室。


    如此多的宗室,等同於讓大明要支出的官吏俸祿,翻好幾倍,甚至十幾倍!


    從遷都北京開始,大明的賦稅要供養朝廷,其實就已經有些捉襟見肘。


    這不說十幾倍,就是稍微把財政支出加個幾成,估摸著朝廷都得扛不住。


    朱高熾適時的開口說道:“父皇為保宗室親情不斷,厚待宗藩,但,是故,朕要對宗藩加以革新。”


    說罷,就是將早已商定好的詔書拿出來,對滿朝文武勳戚進行宣讀。


    相比之前拿出的,這一次的詔書明顯細節更為完善。


    從削減宗藩俸祿到限製封爵資格,限製宗藩人口繁衍,再到開放四民之禁。


    一條條規定,讓百官無不震動。


    有不少官員一度想要出班勸諫,別的不說,隻是開放四民之禁,就已嚴重違反祖製。


    而且宗室能夠離開藩地,自由選擇職業,對朝野也是個巨大隱患,不能起這個壞頭。


    隻可惜,這些官員普遍品級較低,就算想要勸諫,也沒先開口的資格。


    然而,有資格說話的內閣、六部大員,卻全都保持靜默。


    部分官員開始若有明思,他們似乎明白了什麽。


    倒是作為朝會吉祥物的武勳貴戚們,個個都是臉色難看。


    因為皇帝下達的限製宗藩的詔書,同樣也對他們這些勳貴進行了限製。


    其他的也就罷了,關鍵是俸祿的削減,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隻是,連內閣六部都不開口,這些勳貴也差不多明悟,怕是皇帝老早就決定好了。


    甚至往深處想,這或許就是新皇登極給出的下馬威。


    新皇的仁厚之名太響亮,不少人都快忘記。


    這位可是先皇的太子,更在靖難之役中,獨自一人留守坐鎮北京。


    一直等到詔書宣讀完,夏原吉才帶頭高呼:“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百官勳貴反應過來,齊聲山呼。


    至此,限製宗藩勳貴的詔書,就算全票通過。


    朱高熾心情不錯,隨即趁熱打鐵,說道:“眾卿免禮,朕今日還有一事打算宣布。”


    頓了頓,繼續說:“朕前幾日已與內閣商議,決定解除海禁、西南茶馬貿易禁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