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天皇與幕府的微妙平衡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足利義持瞬間愣住。
咱們心照不宣,剛把前麵的事情揭過,這怎麽又能扯到天皇的身上了?
足利義持麾下的幾位重臣,還沒老死或是政鬥失勢的,今天都齊聚禦所居。
同樣作為幕府重臣的斯波義淳忍不住開口說道:“天使大人,我日本國天皇早已將一應朝政事務,盡托於幕府總攬管理。天朝皇帝陛下若有什麽詔書,我幕府也能夠代為接收。”
“不可。”
蔣驥搖頭:“這是我大明皇帝陛下,賜封日本國王的國書,爾等幕府終究隻為臣子,豈能代替君主接這天子國書?”
“莫非……幕府是想行那‘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謀朝篡位之事乎?”
蔣驥語氣十分淡然,但落在足利義持的耳朵裏,卻是一瞬間有如晴天霹靂。
曾經親自發過國書,向大明永樂帝請封,足利義持自然是精通漢話漢文。
而且,明初的日本與朝鮮十分類似,兩邊都喜歡使用漢文漢字,模仿漢家文化習慣。
那句“挾天子以令諸侯”就不說了,後麵的謀朝篡位,當場就給足利義持嚇得渾身冷汗。
謀朝篡位?
從最初的鐮倉幕府時代,到如今的室町幕府,再到最後的江戶幕府。
三朝幕府,雖然個個都是幹的“謀朝篡位”,但卻沒有一個真正敢去篡奪天皇權位,讓自己的家族去做那個真“天皇”的。
也就是德川幕府,意圖通過嫁女兒與天皇聯姻,從而生下具備德川血統的皇儲,好將天皇都變成德川血脈。
隻可惜,連續兩代德川血脈的皇子,都幼年夭折。
被逼無奈的後水尾天皇,直接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禪位給了德川血脈的公主,也就是日本曆史上的明正天皇。
按製規定,日本女天皇繼位後,終身不能再嫁。
這意味著德川血脈的天皇,直接絕後。
足利義持忙不迭開口解釋道:“天使言重,幕府對天皇從無二心,為天皇代掌國政,也是天皇授予之權,並無‘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謀朝篡位的意思!”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足利家族和幕府,不敢謀朝篡位,那這事也是不能夠隨便拿出來亂說的。
這裏麵不但涉及到了日本天皇“萬世不易”的秘密,同樣也關乎到了整個日本豪族權貴的利益根本。
關於這點,林煜在天牢給朱瞻基、於謙二人講課時,就順便針對日本獨特的“天皇政治”係統,進行了一番簡單講述。
其實這很好理解,隻要代入到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天命”係統和“天下”體係,就能輕鬆看出不同來。
實在說起來,日本與漢末三國以前,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兩邊都是講究“天命”的唯一性。
隻不過,漢末三國以來,連續的戰亂還有孫吳、司馬家族的亂來,把這套本來穩定運轉的“天命”係統,給徹底玩壞了。
而日本由於四麵環海,形成了一種相對封閉的地理格局,從而為“天命”的正常延續,提供了地理基礎。
日本“天皇”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劉宋。
《宋書·蠻夷傳·倭國》記載,當時有五位日本的倭王,向劉宋朝廷分別派遣了使者,即日本“倭五王時代”——讚、珍、濟、興、武。
他們派遣使者的目的也很簡單,因為宋武帝冊封朝鮮百濟王為鎮東大將軍。
而作為第二代倭王的“珍”對此極為不滿,因為百濟王爵位在他的倭王之上。
於是乎,這家夥派使節到中國朝貢,要求任命自己為“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宋武帝對“珍”的要求未允,隻同意他繼承前往的稱號——“安東將軍、倭國王”。
直到這時,日本還是隻有倭王,而沒有天皇,就連曆任倭王上表,也隻寫道:
大和之王,通過國內平叛,國外軍事遠征,整合了地方的首領,形成了自己的王位。
“天皇”的最終稱號,出現的時間還要往後推個一百八十年,即公元604年,日本編錄《天皇記》、《國記》之後,才正式形成。
這一年,隋文帝楊堅病逝仁壽宮,隋煬帝的“大業宏圖”開始了。
從日本天皇的製度形成,到鐮倉幕府的開創,正式將天皇架空,變成“蓋章吉祥物”,也不到六百年的時間。
天皇之所以沒有在三朝幕府的統治下被消滅,究其根本還是在於,無論三朝幕府,還是天皇本身,他們都從來沒有真正統治過日本。
日本的地理格局太過特殊,外部四麵環海,幾乎不可能遭遇外敵勢力的入侵。
這是華夏中原王朝所不具備的優勢,從早期的山戎、北狄,到匈奴、鮮卑、柔然,再到契丹、女真、蒙古等等。
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就造成了中原地區長期離亂,而我國曆史上最後的兩個漢人王朝——宋、明皆是亡於異族之手。
再看日本內部地理格局,日本列島南北狹長,多山地而寡平原,這讓日本諸島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據的局麵。
所以不論是天皇時代,還是幕府時代,天皇與幕府將軍,都隻是諸藩大名的“統治者”,而不是日本的“統治者”。
地方上長期維持的封建割據局麵,就造成幕府要想維持統治,不僅不能真的篡奪天皇,反而還要依仗天皇帶來的政治宗教名義。
簡單來說,日本甚至可以看做是一個“****”的宗教王朝,天皇就是這個王朝的宗教與政治精神領袖。
堅持天皇“萬世不易”的政治規則,同樣也是在維護豪族大名的權力穩固。
如果幕府敢篡奪天皇,那無異於司馬昭當街弑君。
皇帝被殺也會死,那皇帝也就不再具有神聖性與威嚴性!
也就是說,隻要把控住了日本天皇與幕府之間的微妙平衡,那就能在與幕府的交涉中,掌握全部的話語權。
這也算是幕府與天皇共同的弱點!
咱們心照不宣,剛把前麵的事情揭過,這怎麽又能扯到天皇的身上了?
足利義持麾下的幾位重臣,還沒老死或是政鬥失勢的,今天都齊聚禦所居。
同樣作為幕府重臣的斯波義淳忍不住開口說道:“天使大人,我日本國天皇早已將一應朝政事務,盡托於幕府總攬管理。天朝皇帝陛下若有什麽詔書,我幕府也能夠代為接收。”
“不可。”
蔣驥搖頭:“這是我大明皇帝陛下,賜封日本國王的國書,爾等幕府終究隻為臣子,豈能代替君主接這天子國書?”
“莫非……幕府是想行那‘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謀朝篡位之事乎?”
蔣驥語氣十分淡然,但落在足利義持的耳朵裏,卻是一瞬間有如晴天霹靂。
曾經親自發過國書,向大明永樂帝請封,足利義持自然是精通漢話漢文。
而且,明初的日本與朝鮮十分類似,兩邊都喜歡使用漢文漢字,模仿漢家文化習慣。
那句“挾天子以令諸侯”就不說了,後麵的謀朝篡位,當場就給足利義持嚇得渾身冷汗。
謀朝篡位?
從最初的鐮倉幕府時代,到如今的室町幕府,再到最後的江戶幕府。
三朝幕府,雖然個個都是幹的“謀朝篡位”,但卻沒有一個真正敢去篡奪天皇權位,讓自己的家族去做那個真“天皇”的。
也就是德川幕府,意圖通過嫁女兒與天皇聯姻,從而生下具備德川血統的皇儲,好將天皇都變成德川血脈。
隻可惜,連續兩代德川血脈的皇子,都幼年夭折。
被逼無奈的後水尾天皇,直接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禪位給了德川血脈的公主,也就是日本曆史上的明正天皇。
按製規定,日本女天皇繼位後,終身不能再嫁。
這意味著德川血脈的天皇,直接絕後。
足利義持忙不迭開口解釋道:“天使言重,幕府對天皇從無二心,為天皇代掌國政,也是天皇授予之權,並無‘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謀朝篡位的意思!”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足利家族和幕府,不敢謀朝篡位,那這事也是不能夠隨便拿出來亂說的。
這裏麵不但涉及到了日本天皇“萬世不易”的秘密,同樣也關乎到了整個日本豪族權貴的利益根本。
關於這點,林煜在天牢給朱瞻基、於謙二人講課時,就順便針對日本獨特的“天皇政治”係統,進行了一番簡單講述。
其實這很好理解,隻要代入到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天命”係統和“天下”體係,就能輕鬆看出不同來。
實在說起來,日本與漢末三國以前,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兩邊都是講究“天命”的唯一性。
隻不過,漢末三國以來,連續的戰亂還有孫吳、司馬家族的亂來,把這套本來穩定運轉的“天命”係統,給徹底玩壞了。
而日本由於四麵環海,形成了一種相對封閉的地理格局,從而為“天命”的正常延續,提供了地理基礎。
日本“天皇”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劉宋。
《宋書·蠻夷傳·倭國》記載,當時有五位日本的倭王,向劉宋朝廷分別派遣了使者,即日本“倭五王時代”——讚、珍、濟、興、武。
他們派遣使者的目的也很簡單,因為宋武帝冊封朝鮮百濟王為鎮東大將軍。
而作為第二代倭王的“珍”對此極為不滿,因為百濟王爵位在他的倭王之上。
於是乎,這家夥派使節到中國朝貢,要求任命自己為“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宋武帝對“珍”的要求未允,隻同意他繼承前往的稱號——“安東將軍、倭國王”。
直到這時,日本還是隻有倭王,而沒有天皇,就連曆任倭王上表,也隻寫道:
大和之王,通過國內平叛,國外軍事遠征,整合了地方的首領,形成了自己的王位。
“天皇”的最終稱號,出現的時間還要往後推個一百八十年,即公元604年,日本編錄《天皇記》、《國記》之後,才正式形成。
這一年,隋文帝楊堅病逝仁壽宮,隋煬帝的“大業宏圖”開始了。
從日本天皇的製度形成,到鐮倉幕府的開創,正式將天皇架空,變成“蓋章吉祥物”,也不到六百年的時間。
天皇之所以沒有在三朝幕府的統治下被消滅,究其根本還是在於,無論三朝幕府,還是天皇本身,他們都從來沒有真正統治過日本。
日本的地理格局太過特殊,外部四麵環海,幾乎不可能遭遇外敵勢力的入侵。
這是華夏中原王朝所不具備的優勢,從早期的山戎、北狄,到匈奴、鮮卑、柔然,再到契丹、女真、蒙古等等。
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就造成了中原地區長期離亂,而我國曆史上最後的兩個漢人王朝——宋、明皆是亡於異族之手。
再看日本內部地理格局,日本列島南北狹長,多山地而寡平原,這讓日本諸島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據的局麵。
所以不論是天皇時代,還是幕府時代,天皇與幕府將軍,都隻是諸藩大名的“統治者”,而不是日本的“統治者”。
地方上長期維持的封建割據局麵,就造成幕府要想維持統治,不僅不能真的篡奪天皇,反而還要依仗天皇帶來的政治宗教名義。
簡單來說,日本甚至可以看做是一個“****”的宗教王朝,天皇就是這個王朝的宗教與政治精神領袖。
堅持天皇“萬世不易”的政治規則,同樣也是在維護豪族大名的權力穩固。
如果幕府敢篡奪天皇,那無異於司馬昭當街弑君。
皇帝被殺也會死,那皇帝也就不再具有神聖性與威嚴性!
也就是說,隻要把控住了日本天皇與幕府之間的微妙平衡,那就能在與幕府的交涉中,掌握全部的話語權。
這也算是幕府與天皇共同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