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幕府沒錢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足利義持聽懂了。
說白了就是打不過,二十年前殺到日本國土的10萬明國水師艦隊,至今仍舊在幕府的心底揮之不去。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隔海相望,他們也隻能從朝鮮獲取明軍情報,這也讓幕府對明軍的戰力,有了無限放大的想象空間。
就算幕府不怕,真的打起仗來,又上哪裏弄來那麽多軍隊?
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
好不容易從鐮倉幕府手中奪回實權的後醍醐天皇,為了****推行的“王政複古”宣告徹底失敗。
足利尊氏代表武家利益,正式反叛並擊敗後醍醐天皇,迫使其攜帶“三神器”出逃,隨即另立光明天皇建立北朝與室町幕府。
而後醍醐天皇則逃至大和吉野(奈良縣),在此得到部分武家貴族支持,建立南朝。
日本史稱“一天二帝南北京”。
日本的南北朝打了快六十年,最終南朝不敵北朝幕府軍,遭遇失敗。
南朝末代後龜山天皇攜帶“三神器”,前往京都將其交給了北朝後小鬆天皇,並定下“二元並立”的繼位合議。
即南朝、北朝天皇都為正統,兩邊交替式繼承天皇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後世日本的“明治維新”期間,明治朝廷對模糊的南北正統問題,做出了最終裁定:認定南朝天皇為正統,而北朝保留天皇封號,不歸正統。
沒錯,日本的這位明治天皇就是出身北朝。
而幕府與南朝達成和解,對日本完成形式上統一,已過近三十年。
換言之,幕府的軍隊已經有三十年,都沒有打過仗了。
實現日本統一以後,幕府曆任將軍的精力,都是在壓製朝廷和搞政治鬥爭。
因為室町幕府的政治模式,本質就有著極大缺陷,他們依靠守護大名和地方強藩,來削弱天皇的影響力,攫取權力。
但天皇被削弱了,也代表地方守護大名變強了。
可以說,室町幕府中後期連續性的政治鬥爭,也是在打壓這些逐漸強大,以至於對幕府統治造成威脅的守護大名。
或者說,這些守護大名已經變成了事實意義上的地方強藩。
足利義持問山名時熙:“若是按照二十年前,明國軍隊的實力,幕府要想戰勝明國,需要投入多少軍隊?”
山名時熙想了想說道:“至少也需要20萬足輕,若是能征召足夠地侍,或許能依賴地利與明國軍隊有一戰之力。”
足輕就是日本對於最底層農奴兵的稱呼,始於《太平記》中記錄的“射手足輕”。
而地侍比較特殊,在戰時他們也可以叫做足輕,但與一般農奴兵不同,地侍有著自己的土地和簡陋的武裝。
地侍不向任何大名效忠,自己的土地也要自己耕作,相當於是日本的自耕農。
這時,處於後麵的赤鬆滿祐突然說道:“大禦所閣下,若要與明國軍隊開戰,還需要征召全日本的禦家人(武士集團),否則我國必敗!”
足利義持眉頭微皺:“這是為何?”
赤鬆滿祐旋即將他今日的見聞對著足利義持,還有在座的畠山滿家、斯波義淳、細川滿元、山名時熙、畠山滿則幾人詳細說道。
“據我觀察,這些天朝上使的護衛武士中,幾乎人均身披大鎧。不僅鎧甲的鐵片覆蓋,比我幕府最精銳的大鎧武士,也不遑多讓,而且他們的身形健壯高大,起碼能夠一人對戰兩到三名大鎧武士。”
足利義持有些吃驚,他在意的倒不是蔣驥這些“明人”的身高,而是那些隨行衛兵的裝備。
“你說的都是真的?真的全都是大鎧?”
赤鬆滿祐說:“我已經仔細觀察過,雖然明人的鎧甲,樣式與我日本多有不同,但的確都是明人的大鎧,即便是幕府最精良的大鎧,也不過如此了。”
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了。
連使節團的隨行武備都如此強悍,那海對岸的天朝大明國又是何等強勢?
大明能在二十年前派10萬軍隊,來到日本逼迫他的父親足利義滿臣服。
現在自然也能再派10萬軍隊來到日本,問他足利義持要不要臣服?
前提是,足利義持能否處理好這次的“天使來日”外交事件!
也別說“神風”了,“神風”雖然被日本鼓吹,但對於室町幕府足利氏而言,這不僅都是快一百五十年前的傳說,就連鐮倉幕府都不存在了。
足利義持不由陷入沉思。
要跟大明開戰,幕府至少也要征召20萬的軍隊,還要有足夠數量的大鎧武士,作為軍隊指揮官與精銳戰力。
這麽多軍隊和武士,幕府很明顯湊不出來,隻能從各守護大名那裏征調。
赤鬆滿祐、山名時熙兩人,眼見足利義持沉默無言,不約而同伏身表忠心道:“大禦所閣下,若幕府與天朝開戰,我等皆願出兵為幕府和天皇而奮力死戰!”
“嗯……”
足利義持微微頷首。
對他而言,別說赤鬆、山名兩家,就算那些守護大名全都願意死戰,都沒有意義。
不光在於幕府這邊不放心,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幕府的財政難以支持。
說的直白點,就是幕府沒有錢了!
這也是室町幕府,與初代的鐮倉幕府,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
室町幕府繼承了鐮倉幕府的統治模式,在日本諸國置“守護”和“地頭”,對地方實行管理監督。
但與鐮倉幕府不同的是,鐮倉幕府的守護與地頭,都是幕府將軍的禦家人,兩者之間形成主從關係。
而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多由足利家的同族,以及有能力的家臣擔任。
他們一方麵擁有裁判訴訟、處理無主田地、征收稅款、催促兵役的權力,另一方麵同時又不斷侵吞莊園,將領國的國人變成自己的家臣團,逐漸發展為守護領國的守護大名。
如此對地方統治上的不徹底,導致室町幕府的財政來源,隻能從分散各地的約二百餘處直轄地“禦料所”收取。
這些禦料所由將軍近臣“近習”、“奉公眾”以“代官”身份負責管理,並代征“年貢米”、“年貢錢”,作為將軍家的生活費用與“代官”的俸祿。
雖然也會向諸國守護、地頭課稅,但基本沒人會聽命。
室町幕府采取各種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在京畿(日本京都)內的交通要道設“關所”,征收“關錢”,或在渡口收取“津料”。
又對京都內外的“土倉”(當鋪)與“酒屋”(酒坊)課征“倉役”、“酒屋役”。
還經各地守護、地頭向“公田”征收“段錢”,向“在家”之民征收“棟別錢”。
如臨時有事而財政不足時,也向“有德人”(富豪)借貸。
所以,室町幕府的財政自始至終很不穩定。
為了解決財政拮據的問題,與大明進行“勘合貿易”,也迅速成為幕府的重要財源。
說白了就是打不過,二十年前殺到日本國土的10萬明國水師艦隊,至今仍舊在幕府的心底揮之不去。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隔海相望,他們也隻能從朝鮮獲取明軍情報,這也讓幕府對明軍的戰力,有了無限放大的想象空間。
就算幕府不怕,真的打起仗來,又上哪裏弄來那麽多軍隊?
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
好不容易從鐮倉幕府手中奪回實權的後醍醐天皇,為了****推行的“王政複古”宣告徹底失敗。
足利尊氏代表武家利益,正式反叛並擊敗後醍醐天皇,迫使其攜帶“三神器”出逃,隨即另立光明天皇建立北朝與室町幕府。
而後醍醐天皇則逃至大和吉野(奈良縣),在此得到部分武家貴族支持,建立南朝。
日本史稱“一天二帝南北京”。
日本的南北朝打了快六十年,最終南朝不敵北朝幕府軍,遭遇失敗。
南朝末代後龜山天皇攜帶“三神器”,前往京都將其交給了北朝後小鬆天皇,並定下“二元並立”的繼位合議。
即南朝、北朝天皇都為正統,兩邊交替式繼承天皇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後世日本的“明治維新”期間,明治朝廷對模糊的南北正統問題,做出了最終裁定:認定南朝天皇為正統,而北朝保留天皇封號,不歸正統。
沒錯,日本的這位明治天皇就是出身北朝。
而幕府與南朝達成和解,對日本完成形式上統一,已過近三十年。
換言之,幕府的軍隊已經有三十年,都沒有打過仗了。
實現日本統一以後,幕府曆任將軍的精力,都是在壓製朝廷和搞政治鬥爭。
因為室町幕府的政治模式,本質就有著極大缺陷,他們依靠守護大名和地方強藩,來削弱天皇的影響力,攫取權力。
但天皇被削弱了,也代表地方守護大名變強了。
可以說,室町幕府中後期連續性的政治鬥爭,也是在打壓這些逐漸強大,以至於對幕府統治造成威脅的守護大名。
或者說,這些守護大名已經變成了事實意義上的地方強藩。
足利義持問山名時熙:“若是按照二十年前,明國軍隊的實力,幕府要想戰勝明國,需要投入多少軍隊?”
山名時熙想了想說道:“至少也需要20萬足輕,若是能征召足夠地侍,或許能依賴地利與明國軍隊有一戰之力。”
足輕就是日本對於最底層農奴兵的稱呼,始於《太平記》中記錄的“射手足輕”。
而地侍比較特殊,在戰時他們也可以叫做足輕,但與一般農奴兵不同,地侍有著自己的土地和簡陋的武裝。
地侍不向任何大名效忠,自己的土地也要自己耕作,相當於是日本的自耕農。
這時,處於後麵的赤鬆滿祐突然說道:“大禦所閣下,若要與明國軍隊開戰,還需要征召全日本的禦家人(武士集團),否則我國必敗!”
足利義持眉頭微皺:“這是為何?”
赤鬆滿祐旋即將他今日的見聞對著足利義持,還有在座的畠山滿家、斯波義淳、細川滿元、山名時熙、畠山滿則幾人詳細說道。
“據我觀察,這些天朝上使的護衛武士中,幾乎人均身披大鎧。不僅鎧甲的鐵片覆蓋,比我幕府最精銳的大鎧武士,也不遑多讓,而且他們的身形健壯高大,起碼能夠一人對戰兩到三名大鎧武士。”
足利義持有些吃驚,他在意的倒不是蔣驥這些“明人”的身高,而是那些隨行衛兵的裝備。
“你說的都是真的?真的全都是大鎧?”
赤鬆滿祐說:“我已經仔細觀察過,雖然明人的鎧甲,樣式與我日本多有不同,但的確都是明人的大鎧,即便是幕府最精良的大鎧,也不過如此了。”
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了。
連使節團的隨行武備都如此強悍,那海對岸的天朝大明國又是何等強勢?
大明能在二十年前派10萬軍隊,來到日本逼迫他的父親足利義滿臣服。
現在自然也能再派10萬軍隊來到日本,問他足利義持要不要臣服?
前提是,足利義持能否處理好這次的“天使來日”外交事件!
也別說“神風”了,“神風”雖然被日本鼓吹,但對於室町幕府足利氏而言,這不僅都是快一百五十年前的傳說,就連鐮倉幕府都不存在了。
足利義持不由陷入沉思。
要跟大明開戰,幕府至少也要征召20萬的軍隊,還要有足夠數量的大鎧武士,作為軍隊指揮官與精銳戰力。
這麽多軍隊和武士,幕府很明顯湊不出來,隻能從各守護大名那裏征調。
赤鬆滿祐、山名時熙兩人,眼見足利義持沉默無言,不約而同伏身表忠心道:“大禦所閣下,若幕府與天朝開戰,我等皆願出兵為幕府和天皇而奮力死戰!”
“嗯……”
足利義持微微頷首。
對他而言,別說赤鬆、山名兩家,就算那些守護大名全都願意死戰,都沒有意義。
不光在於幕府這邊不放心,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幕府的財政難以支持。
說的直白點,就是幕府沒有錢了!
這也是室町幕府,與初代的鐮倉幕府,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
室町幕府繼承了鐮倉幕府的統治模式,在日本諸國置“守護”和“地頭”,對地方實行管理監督。
但與鐮倉幕府不同的是,鐮倉幕府的守護與地頭,都是幕府將軍的禦家人,兩者之間形成主從關係。
而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多由足利家的同族,以及有能力的家臣擔任。
他們一方麵擁有裁判訴訟、處理無主田地、征收稅款、催促兵役的權力,另一方麵同時又不斷侵吞莊園,將領國的國人變成自己的家臣團,逐漸發展為守護領國的守護大名。
如此對地方統治上的不徹底,導致室町幕府的財政來源,隻能從分散各地的約二百餘處直轄地“禦料所”收取。
這些禦料所由將軍近臣“近習”、“奉公眾”以“代官”身份負責管理,並代征“年貢米”、“年貢錢”,作為將軍家的生活費用與“代官”的俸祿。
雖然也會向諸國守護、地頭課稅,但基本沒人會聽命。
室町幕府采取各種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在京畿(日本京都)內的交通要道設“關所”,征收“關錢”,或在渡口收取“津料”。
又對京都內外的“土倉”(當鋪)與“酒屋”(酒坊)課征“倉役”、“酒屋役”。
還經各地守護、地頭向“公田”征收“段錢”,向“在家”之民征收“棟別錢”。
如臨時有事而財政不足時,也向“有德人”(富豪)借貸。
所以,室町幕府的財政自始至終很不穩定。
為了解決財政拮據的問題,與大明進行“勘合貿易”,也迅速成為幕府的重要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