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官紳一體納糧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紳一體納糧,全稱應該叫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在雍正改革以前,無論明清兩朝,都是依照官員的品級優免該戶一定量的丁役,免除士人本身的差役和一切雜辦。
所以地方在向下征稅時,通常會把官紳之家稱為官戶、儒戶、宦戶……各地叫法不一,而且不斷變化。
所謂“紳監衿吏戶名,朝改暮遷”,說白話就是秀才稱儒戶,監生稱宦戶。
這些紳衿戶都享受著朝廷賦予的免役權。
不光如此,紳衿(士紳)階級還自行爭奪各種特權。
雍正改革說:“蕩檢逾閑不顧名節的士人……或出入官署,包攬詞訟;或武斷鄉曲,欺壓平民;或抗違錢糧,藐視國法;或代民納課,私潤身家。種種卑汙下賤之事,難以悉數。”
士紳與地方官吏勾結,從包攬詞訟司法,到橫行閭裏、欺壓百姓,再到搶奪包攬錢糧稅權,且將宗族、姻親的田產掛在名下,使他們也能免除雜役負擔……
種種不法就造成了士紳與百姓的稅收對立,而百姓難以抗衡士紳這種地頭蛇,就隻能抗拒維護士紳特權的官府朝廷,這才是朝廷、百姓產生博弈的根本因素。
攤賦入畝能夠實現,是因為攤賦入畝對士紳而言,頂多算是能忍之痛。
因為士紳本來就可以免除賦役,不用為朝廷義務當差,而現在的攤賦入畝相當於把獨屬於士紳的免賦特權,平均分配給了百姓。
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總不能為了這點特權,就跟官府對著幹吧?
永樂皇帝的廟號才剛定下,亂搞事的話,是真不怕朝廷大開殺戒呀!
可士紳一體納糧不同,它的訴求已經寫在了字麵上。
分稅製是朝廷與地方的博弈轉移,而士紳一體納糧,則是朝廷與士紳之間的純粹博弈。
這沒有什麽取巧的辦法。
因為……
皇權不下鄉!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在說皇權和朝廷,無法控製鄉村。
真要這樣,那皇帝就不能叫皇帝,而叫天子了!
周天子的天子!
皇權不下鄉的本質,在於皇權與地方鄉紳,始終存在著一場微妙的博弈。
地方鄉紳的倚仗是自身的宗族與土地,而皇權的倚仗便是鄉裏製度,也就是胥吏。
顧炎武在《日知錄》裏曾說:“今奪百官之權而一切歸之吏胥,是所謂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而已……”
胥吏製度的不穩定,也成了曆朝皇權與士紳博弈的第三方不穩定因素。
地方權力要麽被胥吏侵占,要麽就被士紳掌控,要麽就相互勾結,皇權因此難以“下鄉”。
皇權與士紳的博弈,也始終難盡全功。
“所以,到底應該怎麽解決呢?”
“很簡單,用刀把子。”
聽到林煜的話,夏原吉和於謙都是一愣。
林先生的辦法,未免有些過於直接了。
用刀把子……
不能說沒有效果,隻是這效果也太好了,會不會有些不妥?
林煜笑了笑:“嗬嗬,你們誤會我的意思了,我說的不是用刀把子砍人,真要砍人,天下士紳多如牛毛,全砍了這大明還要不要了?”
這倒是說得沒錯,士紳雖然是趴在王朝身上的吸血蟲,但要是一下子全揪下來,那王朝也該流血而亡了。
“要解決士紳一體納糧,主要有三點舉措。”
“第一,嚴禁士紳豪族包攬地方錢糧賦稅和煽動組織地方抗欠糧賦。”
包攬地方賦稅,在古代也叫攬納、結攬,其最早出現在唐朝晚期,也就是兩稅法頒布以後。
到了明代,攬納不僅仍然活躍,而且在形態上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攬納的含義也很簡單,一般來說就是指代地方包攬代納賦稅,從事攬納的士紳也被稱為攬戶,他們從實際繳稅的百姓那裏兜攬代納,通過攬而不納、虛買實收、以次充好等途徑謀取錢財。
聽起來就不像是什麽好事!
在明初,攬納的現象就已經非常普遍。
而往後的明中晚期,士紳豪強不斷擴張膨脹,他們通過“詭寄”將民戶田糧兜攬到自己名下,再包收代納,多收少繳,謀取厚利。
朝廷自然也很厭惡這種行為,《大明律》就有嚴令禁止:“凡攬納稅糧者,杖六十,著落赴倉納足,再於犯人名下追罰一半入官。”
《大清律例》對此一字不落全部照抄,因為攬納在清朝被進一步強化了,還引爆了龐大的“江南奏銷案”。
由此可見,攬納對於明清兩朝來說,到底有多麽讓官府朝廷頭疼。
“所謂嚴禁包攬,那要如何才能嚴禁?”夏原吉問道。
林煜微微一笑,說道:“很簡單,凡士紳包攬錢糧而有拖欠者,不論多少,一律革去功名,永不錄用。在考生員至少五人互保,沒有涉及攬納方能開考,否則也是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包攬拖欠達到一定數額者,全部以贓、以枉法論處,並照所納之數,通通追罰入庫。而地方失察造成攬納的官員,全部按數額予以判罰且流放。”
好家夥,這一刀下去夠狠的!
尤其是前兩條,隻要有攬納的就一律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哪怕牽涉攬納的待考生員,也要同樣判罰。
別說是對耕讀傳家的古人,就是放到後世這也是重罰了。
相當於你本來能做朝廷的“公務員”,結果朝廷突然革了你的功名,永遠不許你再涉入仕途,因為你有親族牽扯到了攬納。
換言之,就是政審不通過。
而且,按照林先生的意思,在考生員至少要有五人互保,互保就是說,一旦有人出問題,剩下四個會遭同樣的下場。
夏原吉還處於震撼中,林煜卻是又接著說道。
“第二,嚴禁官紳勾結包攬詞訟。”
法理大不過人情,這句話在封建專製的王朝尤為重要。
地方官吏為了更好駕馭地方,總得與作為地頭蛇的士紳處好關係。
而且,官紳官紳,沒有家裏人在朝中做官,誰能夠得上一句官紳?
朝中無人,那家族又怎麽坐大?
再加上,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金榜題名嘛,順便再在“合理”的範圍,為自己撈點黃白之物,正常滴很。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紅包不到手,包你命沒有!
在雍正改革以前,無論明清兩朝,都是依照官員的品級優免該戶一定量的丁役,免除士人本身的差役和一切雜辦。
所以地方在向下征稅時,通常會把官紳之家稱為官戶、儒戶、宦戶……各地叫法不一,而且不斷變化。
所謂“紳監衿吏戶名,朝改暮遷”,說白話就是秀才稱儒戶,監生稱宦戶。
這些紳衿戶都享受著朝廷賦予的免役權。
不光如此,紳衿(士紳)階級還自行爭奪各種特權。
雍正改革說:“蕩檢逾閑不顧名節的士人……或出入官署,包攬詞訟;或武斷鄉曲,欺壓平民;或抗違錢糧,藐視國法;或代民納課,私潤身家。種種卑汙下賤之事,難以悉數。”
士紳與地方官吏勾結,從包攬詞訟司法,到橫行閭裏、欺壓百姓,再到搶奪包攬錢糧稅權,且將宗族、姻親的田產掛在名下,使他們也能免除雜役負擔……
種種不法就造成了士紳與百姓的稅收對立,而百姓難以抗衡士紳這種地頭蛇,就隻能抗拒維護士紳特權的官府朝廷,這才是朝廷、百姓產生博弈的根本因素。
攤賦入畝能夠實現,是因為攤賦入畝對士紳而言,頂多算是能忍之痛。
因為士紳本來就可以免除賦役,不用為朝廷義務當差,而現在的攤賦入畝相當於把獨屬於士紳的免賦特權,平均分配給了百姓。
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總不能為了這點特權,就跟官府對著幹吧?
永樂皇帝的廟號才剛定下,亂搞事的話,是真不怕朝廷大開殺戒呀!
可士紳一體納糧不同,它的訴求已經寫在了字麵上。
分稅製是朝廷與地方的博弈轉移,而士紳一體納糧,則是朝廷與士紳之間的純粹博弈。
這沒有什麽取巧的辦法。
因為……
皇權不下鄉!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在說皇權和朝廷,無法控製鄉村。
真要這樣,那皇帝就不能叫皇帝,而叫天子了!
周天子的天子!
皇權不下鄉的本質,在於皇權與地方鄉紳,始終存在著一場微妙的博弈。
地方鄉紳的倚仗是自身的宗族與土地,而皇權的倚仗便是鄉裏製度,也就是胥吏。
顧炎武在《日知錄》裏曾說:“今奪百官之權而一切歸之吏胥,是所謂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而已……”
胥吏製度的不穩定,也成了曆朝皇權與士紳博弈的第三方不穩定因素。
地方權力要麽被胥吏侵占,要麽就被士紳掌控,要麽就相互勾結,皇權因此難以“下鄉”。
皇權與士紳的博弈,也始終難盡全功。
“所以,到底應該怎麽解決呢?”
“很簡單,用刀把子。”
聽到林煜的話,夏原吉和於謙都是一愣。
林先生的辦法,未免有些過於直接了。
用刀把子……
不能說沒有效果,隻是這效果也太好了,會不會有些不妥?
林煜笑了笑:“嗬嗬,你們誤會我的意思了,我說的不是用刀把子砍人,真要砍人,天下士紳多如牛毛,全砍了這大明還要不要了?”
這倒是說得沒錯,士紳雖然是趴在王朝身上的吸血蟲,但要是一下子全揪下來,那王朝也該流血而亡了。
“要解決士紳一體納糧,主要有三點舉措。”
“第一,嚴禁士紳豪族包攬地方錢糧賦稅和煽動組織地方抗欠糧賦。”
包攬地方賦稅,在古代也叫攬納、結攬,其最早出現在唐朝晚期,也就是兩稅法頒布以後。
到了明代,攬納不僅仍然活躍,而且在形態上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攬納的含義也很簡單,一般來說就是指代地方包攬代納賦稅,從事攬納的士紳也被稱為攬戶,他們從實際繳稅的百姓那裏兜攬代納,通過攬而不納、虛買實收、以次充好等途徑謀取錢財。
聽起來就不像是什麽好事!
在明初,攬納的現象就已經非常普遍。
而往後的明中晚期,士紳豪強不斷擴張膨脹,他們通過“詭寄”將民戶田糧兜攬到自己名下,再包收代納,多收少繳,謀取厚利。
朝廷自然也很厭惡這種行為,《大明律》就有嚴令禁止:“凡攬納稅糧者,杖六十,著落赴倉納足,再於犯人名下追罰一半入官。”
《大清律例》對此一字不落全部照抄,因為攬納在清朝被進一步強化了,還引爆了龐大的“江南奏銷案”。
由此可見,攬納對於明清兩朝來說,到底有多麽讓官府朝廷頭疼。
“所謂嚴禁包攬,那要如何才能嚴禁?”夏原吉問道。
林煜微微一笑,說道:“很簡單,凡士紳包攬錢糧而有拖欠者,不論多少,一律革去功名,永不錄用。在考生員至少五人互保,沒有涉及攬納方能開考,否則也是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包攬拖欠達到一定數額者,全部以贓、以枉法論處,並照所納之數,通通追罰入庫。而地方失察造成攬納的官員,全部按數額予以判罰且流放。”
好家夥,這一刀下去夠狠的!
尤其是前兩條,隻要有攬納的就一律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哪怕牽涉攬納的待考生員,也要同樣判罰。
別說是對耕讀傳家的古人,就是放到後世這也是重罰了。
相當於你本來能做朝廷的“公務員”,結果朝廷突然革了你的功名,永遠不許你再涉入仕途,因為你有親族牽扯到了攬納。
換言之,就是政審不通過。
而且,按照林先生的意思,在考生員至少要有五人互保,互保就是說,一旦有人出問題,剩下四個會遭同樣的下場。
夏原吉還處於震撼中,林煜卻是又接著說道。
“第二,嚴禁官紳勾結包攬詞訟。”
法理大不過人情,這句話在封建專製的王朝尤為重要。
地方官吏為了更好駕馭地方,總得與作為地頭蛇的士紳處好關係。
而且,官紳官紳,沒有家裏人在朝中做官,誰能夠得上一句官紳?
朝中無人,那家族又怎麽坐大?
再加上,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金榜題名嘛,順便再在“合理”的範圍,為自己撈點黃白之物,正常滴很。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紅包不到手,包你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