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翁父王振
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 作者:日享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朝第六代皇帝正統帝朱祁鎮,生於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母親是皇後孫若薇。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朱瞻基駕崩,太子朱祁鎮繼位!
繼位之初,朱祁鎮還是個八歲的孩子,朝政政務實際上完全是由張太皇太後授權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三人,協助監國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處理。
內閣“三楊”是永樂、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經驗豐富,多謀能斷。
而監國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也是博學多才。
新皇朱祁鎮在他們四人的同心協力輔政下,
使正統元年到正統七年,七年之間,基本上繼承了仁、宣時期的各項政策,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但是,正統七年,隨著張太皇太後、內閣次輔楊榮的離世和內閣首輔楊士奇的主動隱退。
朝政主事中內閣“三楊”隻剩下一個內閣首輔楊溥和監國雍親王朱祁鏞,加上皇帝朱祁鎮大婚後的親政,
大明朝中樞朝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樞大權開始由內閣落到司禮監太監王振手裏,
更準確的說是皇權由張太皇太後手中落到皇帝朱祁鎮手裏。
如今皇帝已經親政,那監國得位置還有必要存在嗎,
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現在麵臨人生之中的一次大的考驗!
自己的定位問題,確切的說是,今後自己該如何自處的問題。
“老徐,皇帝已經親政,依你之見,本王該如何做?”盡管朱祁鏞心裏已經有了對策,但他想聽聽自己的謀臣徐有貞有沒有什麽別的想法。
“王爺,您不是已經在做了嗎,又何必考驗微臣呢?”王府長史徐有貞反問道。
“哈哈哈哈,看來什麽也瞞不過老徐你的雙眼啊,”朱祁鏞打起哈哈道。
“不過,王爺,隻是退讓和隱藏實在還不夠,還得主動出擊,”徐有貞眼冒凶光道。
“說下去,”
“王爺,如今的形式是,內閣崩潰,皇帝已經親政,而作為皇帝的頭號親信,王振的崛起是必然,
至於王爺您,沒得選,監國是再無可能,隻能學首輔楊士奇急流勇退,閉門謝客,不問世事!
這一點王爺您已經在做,也做的不錯,
但王爺也要看到一點,那就是皇帝沒有皇子之前,您是不會被允許離京的,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決不能讓皇帝有兒子,
隻要皇帝沒有兒子,王爺就不用離京,再利用皇帝剛剛親政急著立功以證明自己能力的心思,咱們在後麵推波逐流一下。
如今蒙古瓦剌部不斷出兵騷擾我大明,這不真是皇帝親征證明自己的良機嘛,
一旦皇帝禦駕親征,而皇帝又沒有太子,那京師到時必然還是王爺您監國,
我們到時再偷偷派人把皇帝的動向告訴蒙古瓦剌,想來皇帝能不能回來可就是兩說的來!”徐有貞隱隱的冷笑道。
“好,好,好,本王能得徐長史相助,真是如魚得水啊!
如此,那後續的工作,就都交到老徐你來做,三龍會也全部交給你負責!
對了,一會宣布下去,從今天開始,雍王府閉門謝客,不見任何人,
從今天開始,本王就在家裏,陪王妃幼娘,一起練武,賞花,下棋,生孩子嘍!!!”朱祁鏞也確實是累的不行,他要好好休養數年。
自此,從正統八年開始,雍親王朱祁鎮再也沒有離開過王府一次,每天都陪著錢幼娘生孩子。
以至於,到正統十四年,7年時間之內,錢幼娘給朱祁鏞生了三個男孩,一個女兒,
分別是長子朱見深,次子朱見浚,幼子朱見澤,長女朱淑元。
另一麵,沒有雍親王朱祁鏞的阻止,內閣閣臣楊溥、高穀等人,再也壓不住皇帝親信王振的崛起。
正統八年,司禮監太監王振,公然下令摘去太祖朱元璋於後宮之中所立“嚴禁太監幹政”的鐵牌,
同年秋,皇帝朱祁鎮命司禮監太監王振偕文武大臣在將台幫自己閱兵,
王振矯旨,以隆慶右衛指揮僉事紀廣為中軍都督僉事。
紀廣此人,之前早已暗中投入王振門下,
有了軍隊做後盾後,王振的事業開始做的風生水起。
正統十年,王振推薦苗衷為禮部尚書,徐曦為兵部尚書,兩人入內閣,加上原來的閣臣工部尚書王佑被任命為內閣次輔。
內閣徹底被王振一黨所掌握。
至此,雍親王一派在朝中六部之中,再無一人,雖然還掌握有兵部和吏部的下層權力。
正統十年,科舉取士,雍親王隱藏著的核心謀臣商輅,在會試及殿試皆為第一名,被皇帝授予翰林院修撰。
正統十一年,正月,皇帝朱祁鎮賜司禮監太監王振白金、寶楮、彩幣諸物,王振侄兒王林也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
同年三月,降巡撫山西、河南的兵部右侍郎於謙,為大理寺左少卿,仍任巡撫。
於謙擔任山西河南巡撫十餘年,轉任前,舉薦自己屬下參政孫原貞、王來代替自己。
於謙之所以被王振所針對,完全是皇帝朱祁鎮的主意,誰讓於謙當年非要逼著皇帝朱祁鎮寫下那封聖旨,
雖然聖旨不作數,但此舉也嚴重損害了皇帝朱祁鎮的自尊心。
皇帝朱祁鎮本打算嚴懲於謙的,
後因為河南、山西兩省百姓上萬言書,加上朝中勳貴,特別是英國公張輔的全力保全,於謙才得以保住性命,並繼續擔任巡撫。
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二月,王振修大興隆寺。
寺初名為慶壽寺,在禁城以西,金章宗時建。太監王振說太舊了有損京師形象,下令發徭役十萬軍民大修,費用數萬,壯麗甲於京都。
同年,科舉取士,雍親王朱祁鏞另兩大暗中隱藏的謀臣彭時,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王恕登進士第,選庶吉士。
正統十四年,彭時,商輅,王恕三人假裝投靠王振,
彭時,商輅兩人後被王振所看重,讓兩人入閣參預機務,
彭時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
商輅官至大理寺少卿兼翰林侍讀。
王恕被升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
雍親王朱祁鏞一派,暗中再次進入內閣。
到正統十四年,正月,
內閣六大臣之中王振一黨已經占有5個,除去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曹鼐為帝黨外,剩下的王振一黨5人分部為,
內閣次輔兼工部尚書—王佑,
閣臣兼禮部尚書—苗衷,
閣臣兼兵部尚書—徐曦,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彭時,
大理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商輅。
剩下吏部尚書王直為帝黨。
內閣和六部尚書大半都被,王振一黨所掌握。
此時,太監王振在朝中勢力達到頂峰。
王振被滿朝文武尊呼為“翁父”。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朱瞻基駕崩,太子朱祁鎮繼位!
繼位之初,朱祁鎮還是個八歲的孩子,朝政政務實際上完全是由張太皇太後授權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三人,協助監國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處理。
內閣“三楊”是永樂、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經驗豐富,多謀能斷。
而監國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也是博學多才。
新皇朱祁鎮在他們四人的同心協力輔政下,
使正統元年到正統七年,七年之間,基本上繼承了仁、宣時期的各項政策,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但是,正統七年,隨著張太皇太後、內閣次輔楊榮的離世和內閣首輔楊士奇的主動隱退。
朝政主事中內閣“三楊”隻剩下一個內閣首輔楊溥和監國雍親王朱祁鏞,加上皇帝朱祁鎮大婚後的親政,
大明朝中樞朝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樞大權開始由內閣落到司禮監太監王振手裏,
更準確的說是皇權由張太皇太後手中落到皇帝朱祁鎮手裏。
如今皇帝已經親政,那監國得位置還有必要存在嗎,
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現在麵臨人生之中的一次大的考驗!
自己的定位問題,確切的說是,今後自己該如何自處的問題。
“老徐,皇帝已經親政,依你之見,本王該如何做?”盡管朱祁鏞心裏已經有了對策,但他想聽聽自己的謀臣徐有貞有沒有什麽別的想法。
“王爺,您不是已經在做了嗎,又何必考驗微臣呢?”王府長史徐有貞反問道。
“哈哈哈哈,看來什麽也瞞不過老徐你的雙眼啊,”朱祁鏞打起哈哈道。
“不過,王爺,隻是退讓和隱藏實在還不夠,還得主動出擊,”徐有貞眼冒凶光道。
“說下去,”
“王爺,如今的形式是,內閣崩潰,皇帝已經親政,而作為皇帝的頭號親信,王振的崛起是必然,
至於王爺您,沒得選,監國是再無可能,隻能學首輔楊士奇急流勇退,閉門謝客,不問世事!
這一點王爺您已經在做,也做的不錯,
但王爺也要看到一點,那就是皇帝沒有皇子之前,您是不會被允許離京的,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決不能讓皇帝有兒子,
隻要皇帝沒有兒子,王爺就不用離京,再利用皇帝剛剛親政急著立功以證明自己能力的心思,咱們在後麵推波逐流一下。
如今蒙古瓦剌部不斷出兵騷擾我大明,這不真是皇帝親征證明自己的良機嘛,
一旦皇帝禦駕親征,而皇帝又沒有太子,那京師到時必然還是王爺您監國,
我們到時再偷偷派人把皇帝的動向告訴蒙古瓦剌,想來皇帝能不能回來可就是兩說的來!”徐有貞隱隱的冷笑道。
“好,好,好,本王能得徐長史相助,真是如魚得水啊!
如此,那後續的工作,就都交到老徐你來做,三龍會也全部交給你負責!
對了,一會宣布下去,從今天開始,雍王府閉門謝客,不見任何人,
從今天開始,本王就在家裏,陪王妃幼娘,一起練武,賞花,下棋,生孩子嘍!!!”朱祁鏞也確實是累的不行,他要好好休養數年。
自此,從正統八年開始,雍親王朱祁鎮再也沒有離開過王府一次,每天都陪著錢幼娘生孩子。
以至於,到正統十四年,7年時間之內,錢幼娘給朱祁鏞生了三個男孩,一個女兒,
分別是長子朱見深,次子朱見浚,幼子朱見澤,長女朱淑元。
另一麵,沒有雍親王朱祁鏞的阻止,內閣閣臣楊溥、高穀等人,再也壓不住皇帝親信王振的崛起。
正統八年,司禮監太監王振,公然下令摘去太祖朱元璋於後宮之中所立“嚴禁太監幹政”的鐵牌,
同年秋,皇帝朱祁鎮命司禮監太監王振偕文武大臣在將台幫自己閱兵,
王振矯旨,以隆慶右衛指揮僉事紀廣為中軍都督僉事。
紀廣此人,之前早已暗中投入王振門下,
有了軍隊做後盾後,王振的事業開始做的風生水起。
正統十年,王振推薦苗衷為禮部尚書,徐曦為兵部尚書,兩人入內閣,加上原來的閣臣工部尚書王佑被任命為內閣次輔。
內閣徹底被王振一黨所掌握。
至此,雍親王一派在朝中六部之中,再無一人,雖然還掌握有兵部和吏部的下層權力。
正統十年,科舉取士,雍親王隱藏著的核心謀臣商輅,在會試及殿試皆為第一名,被皇帝授予翰林院修撰。
正統十一年,正月,皇帝朱祁鎮賜司禮監太監王振白金、寶楮、彩幣諸物,王振侄兒王林也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
同年三月,降巡撫山西、河南的兵部右侍郎於謙,為大理寺左少卿,仍任巡撫。
於謙擔任山西河南巡撫十餘年,轉任前,舉薦自己屬下參政孫原貞、王來代替自己。
於謙之所以被王振所針對,完全是皇帝朱祁鎮的主意,誰讓於謙當年非要逼著皇帝朱祁鎮寫下那封聖旨,
雖然聖旨不作數,但此舉也嚴重損害了皇帝朱祁鎮的自尊心。
皇帝朱祁鎮本打算嚴懲於謙的,
後因為河南、山西兩省百姓上萬言書,加上朝中勳貴,特別是英國公張輔的全力保全,於謙才得以保住性命,並繼續擔任巡撫。
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二月,王振修大興隆寺。
寺初名為慶壽寺,在禁城以西,金章宗時建。太監王振說太舊了有損京師形象,下令發徭役十萬軍民大修,費用數萬,壯麗甲於京都。
同年,科舉取士,雍親王朱祁鏞另兩大暗中隱藏的謀臣彭時,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王恕登進士第,選庶吉士。
正統十四年,彭時,商輅,王恕三人假裝投靠王振,
彭時,商輅兩人後被王振所看重,讓兩人入閣參預機務,
彭時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
商輅官至大理寺少卿兼翰林侍讀。
王恕被升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
雍親王朱祁鏞一派,暗中再次進入內閣。
到正統十四年,正月,
內閣六大臣之中王振一黨已經占有5個,除去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曹鼐為帝黨外,剩下的王振一黨5人分部為,
內閣次輔兼工部尚書—王佑,
閣臣兼禮部尚書—苗衷,
閣臣兼兵部尚書—徐曦,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彭時,
大理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商輅。
剩下吏部尚書王直為帝黨。
內閣和六部尚書大半都被,王振一黨所掌握。
此時,太監王振在朝中勢力達到頂峰。
王振被滿朝文武尊呼為“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