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低頭拿著那手寫的詩作,一看便知是弘曆的字跡。
近來他偶爾去上書房,也是見過弘曆那一手流暢圓滑的字,雖不如大家般筆勢剛勁,卻是獨有一番恣意暢快之感。
正如此詩作雖平庸,但貴在立意極好。
胤禛朗聲一笑,拿著那詩作放置案幾之上:
“好!甚好!‘聖主如天日正明,千裏幹戈複歲平。’我兒揆時度勢,見識不凡。”
“兒臣拙劣之作,竟不知會被娘娘拿來獻禮,兒臣不才,文采寡淡,讓皇阿瑪見笑了。”
為避免旁人以此事詬病年世蘭有扶持皇子之嫌,弘曆巧捷會意地起身接下話頭。
“朕瞧這一手的字,也就屬你了,此詩甚好,深得朕心,蘇培盛找人將這詩作謄寫裝裱起來。”
“皇上,臣妾身無長處,隻好假借考驗四阿哥功課之名,讓他作詩一首讚譽皇上功績,臣妾雖不通詩書,但好壞還是會分的。”
年世蘭凝眸含笑,那神情嬌憨又真摯,是皇上一向喜歡的直抒胸意之態,三言兩語倒是哄得胤禛舒心開懷。
而眾人聽罷這詩作,皆是五味雜陳,神情耐人尋味。
便說那齊妃一臉不屑,甚是反感這四阿哥次次阿諛奉承的嘴臉,什麽好詩,比起三阿哥那是差遠了。
而曹貴人抱著公主端坐著,一時倒從主角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她更是不料華妃臨時竟然換了詩作,一時心亂無主。
怪不得那晚深夜華妃會披著三爪蟒紋的披風,想來是去尋了四阿哥換了詩作。
隻是華妃此舉到底是因為生了疑心才換了詩作?還是存心想幫扶四阿哥呢?
她心緒繁雜,卻隱約感覺有道不善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她回望過去,卻見皇後掩袖抿唇,冷冷地看了自己一眼。
她心驚暗顫,皇後是在責怪自己沒有辦成最關鍵的事兒,那自己晉升位分的事定然是不成了。
她垂眸閉眼暗自在心中咒罵了一句,又硬著頭皮起身含笑道:
“四阿哥此詩的確氣勢恢宏,‘千裏幹戈複歲平’不正是說年將軍此次千裏西征平叛嗎?想必四阿哥定然是了解戰局,又知年將軍威震四海的,豈非年後皇上就能等到好消息了?”
年世蘭不料曹貴人這賤人,還真是有些嘴皮子功夫。
此誅心之言不但扯出哥哥軍功甚高,又攀扯出弘曆議政之嫌。
年世蘭氣極剛想起身辯解,對麵的弘曆卻是快一步起身作禮,不卑不亢冷聲道:
“兒臣此作皆由太傅前幾日說到,《諫太宗十思疏》有感而發所作。兒臣熟讀此篇亦是深領文意,更能體會皇阿瑪為天下之主的辛勞不易和建立的不世偉業。此詩作是兒臣私下所作,卻是兒臣一番真心實意。”
弘曆說罷又轉頭直視曹貴人,低沉冷厲的語氣不似從前青澀,更有皇子威壓。
說到底,曹貴人一介小主到底是奴才,而弘曆身為皇子大小亦是主子。
“曹貴人此言倒是別有深意,不說眼下戰事如何,弘曆根本不得而知。就憑華妃娘娘料理後宮以來,便減少宮中開支亦知前線戰事膠著,年大將軍自然是有功之人。倒是曹貴人耳聰目明,在內宮也知將軍威名。”
弘曆出言便稱曹貴人,早已點名了她作為後宮婦人的身份,又直言她膽敢提起戰事,豈非犯了大錯。
胤禛在上頭雖是靠著椅背似是含笑愜意,但那犀利的目光還是在幾人麵上掃視而過,卻是未曾出言。
而皇後在一旁早已察覺皇上不悅,她斂起笑意,跪地肅然沉聲道:
“皇上,曹貴人言語有失,自當受罰。隻是後宮女子閑來無事,華妃也是偶爾會說些年將軍一些戰場趣事,咱們妃嬪也都是聽個樂,卻是半點不敢涉政的。”
“是呢是呢,臣妾也時常都聽說年大將軍英武非常呢。”齊妃出言自然是為皇後附和。
皇後這一跪,神情懇切幫曹貴人求了情,又指出曹貴人道聽途說地都是出自華妃之口,而宮中聽過這些話的大有人在,並非空穴來風。
年世蘭跪地咬唇,眼中閃爍著噬人的狠戾,她手指緊扣幾乎要掐破皮膚。
此時敦親王卻起身臉紅氣粗地朗聲道:
“皇上,華妃娘娘伴駕多年,與皇上恩愛非常,也從未有過什麽大錯。若是有個言語不妥的,也請皇上原諒娘娘。”
年世蘭心中喟歎一聲,為何今日敦親王還是跳出來為自己辯解了,她閉眼隻覺心中疲倦無力。
而皇上更是斂起笑意,撿起那翡翠手串在手中把玩,正欲開口之際。
“皇上,臣妾李氏雖身份低微,但從來是個赤誠之人。華妃娘娘之用心臣妾感同身受,兄弟在外征戰,哪有不牽掛的道理,請皇上體恤華妃娘娘。”
這李四兒因為是隆科多側室,座次“湊巧”也分得很靠前,皇上斜眼瞧她,神情冷沉帶著哂笑。
這個李四兒原本是隆科多嶽父小妾,兩人暗通款曲湊成一對,後又苛待正妻,行跡惡劣。
說一句“臭名昭著”都不為過,隆科多竟然如此無禮,還公然將這樣的女人帶到宮宴之上。
不僅如此她還竟敢口出狂言,替華妃求情要幹涉皇帝裁決。
這到底是這女子無知至極,還是隆科多私下授意?
她這一席話出,不說身旁幾位王爺詫異,就是連隆科多都意外不禁滿臉疑惑。
自己明明與年羹堯互相看不順眼,自己的夫人怎麽還幫華妃說上話了?
而華妃灰敗頹然的臉上,終於有一絲放鬆。
這李四兒一番維護自己的話正及時,正是亂了在場人的視線。
想必眼下多數人都隻會覺得方才一眾人的爭論,或許真的隻是在就事論事。
皇上更是唇角微揚,滿眼興味,這場麵他還當真看不太清了。
這明明隻是一篇自己兒子寫給自己拍馬討好的酸詩,倒是詐出這滿宮裏如此多虛與委蛇、各懷鬼胎的人物。
這水雖然渾了,但水裏的魚也都憋不住都快浮出水麵了。
“罷了,朕說了,今日家宴,大家不必拘束,都起來起來,歌舞都繼續。你們這一攪和,朕都忘了封賞了。蘇培盛,賜四阿哥白銀百兩,白玉鑲珠祥雲玉佩一對,文房四寶一套。”
這一番不多不少的賞賜,已經足以表明胤禛的態度。
接下來雖宮宴重開,絲竹歌舞升平,但每個人都仿佛戴著假麵,誰也看不清這浮華背後掩蓋了多少愛恨情仇。
近來他偶爾去上書房,也是見過弘曆那一手流暢圓滑的字,雖不如大家般筆勢剛勁,卻是獨有一番恣意暢快之感。
正如此詩作雖平庸,但貴在立意極好。
胤禛朗聲一笑,拿著那詩作放置案幾之上:
“好!甚好!‘聖主如天日正明,千裏幹戈複歲平。’我兒揆時度勢,見識不凡。”
“兒臣拙劣之作,竟不知會被娘娘拿來獻禮,兒臣不才,文采寡淡,讓皇阿瑪見笑了。”
為避免旁人以此事詬病年世蘭有扶持皇子之嫌,弘曆巧捷會意地起身接下話頭。
“朕瞧這一手的字,也就屬你了,此詩甚好,深得朕心,蘇培盛找人將這詩作謄寫裝裱起來。”
“皇上,臣妾身無長處,隻好假借考驗四阿哥功課之名,讓他作詩一首讚譽皇上功績,臣妾雖不通詩書,但好壞還是會分的。”
年世蘭凝眸含笑,那神情嬌憨又真摯,是皇上一向喜歡的直抒胸意之態,三言兩語倒是哄得胤禛舒心開懷。
而眾人聽罷這詩作,皆是五味雜陳,神情耐人尋味。
便說那齊妃一臉不屑,甚是反感這四阿哥次次阿諛奉承的嘴臉,什麽好詩,比起三阿哥那是差遠了。
而曹貴人抱著公主端坐著,一時倒從主角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她更是不料華妃臨時竟然換了詩作,一時心亂無主。
怪不得那晚深夜華妃會披著三爪蟒紋的披風,想來是去尋了四阿哥換了詩作。
隻是華妃此舉到底是因為生了疑心才換了詩作?還是存心想幫扶四阿哥呢?
她心緒繁雜,卻隱約感覺有道不善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她回望過去,卻見皇後掩袖抿唇,冷冷地看了自己一眼。
她心驚暗顫,皇後是在責怪自己沒有辦成最關鍵的事兒,那自己晉升位分的事定然是不成了。
她垂眸閉眼暗自在心中咒罵了一句,又硬著頭皮起身含笑道:
“四阿哥此詩的確氣勢恢宏,‘千裏幹戈複歲平’不正是說年將軍此次千裏西征平叛嗎?想必四阿哥定然是了解戰局,又知年將軍威震四海的,豈非年後皇上就能等到好消息了?”
年世蘭不料曹貴人這賤人,還真是有些嘴皮子功夫。
此誅心之言不但扯出哥哥軍功甚高,又攀扯出弘曆議政之嫌。
年世蘭氣極剛想起身辯解,對麵的弘曆卻是快一步起身作禮,不卑不亢冷聲道:
“兒臣此作皆由太傅前幾日說到,《諫太宗十思疏》有感而發所作。兒臣熟讀此篇亦是深領文意,更能體會皇阿瑪為天下之主的辛勞不易和建立的不世偉業。此詩作是兒臣私下所作,卻是兒臣一番真心實意。”
弘曆說罷又轉頭直視曹貴人,低沉冷厲的語氣不似從前青澀,更有皇子威壓。
說到底,曹貴人一介小主到底是奴才,而弘曆身為皇子大小亦是主子。
“曹貴人此言倒是別有深意,不說眼下戰事如何,弘曆根本不得而知。就憑華妃娘娘料理後宮以來,便減少宮中開支亦知前線戰事膠著,年大將軍自然是有功之人。倒是曹貴人耳聰目明,在內宮也知將軍威名。”
弘曆出言便稱曹貴人,早已點名了她作為後宮婦人的身份,又直言她膽敢提起戰事,豈非犯了大錯。
胤禛在上頭雖是靠著椅背似是含笑愜意,但那犀利的目光還是在幾人麵上掃視而過,卻是未曾出言。
而皇後在一旁早已察覺皇上不悅,她斂起笑意,跪地肅然沉聲道:
“皇上,曹貴人言語有失,自當受罰。隻是後宮女子閑來無事,華妃也是偶爾會說些年將軍一些戰場趣事,咱們妃嬪也都是聽個樂,卻是半點不敢涉政的。”
“是呢是呢,臣妾也時常都聽說年大將軍英武非常呢。”齊妃出言自然是為皇後附和。
皇後這一跪,神情懇切幫曹貴人求了情,又指出曹貴人道聽途說地都是出自華妃之口,而宮中聽過這些話的大有人在,並非空穴來風。
年世蘭跪地咬唇,眼中閃爍著噬人的狠戾,她手指緊扣幾乎要掐破皮膚。
此時敦親王卻起身臉紅氣粗地朗聲道:
“皇上,華妃娘娘伴駕多年,與皇上恩愛非常,也從未有過什麽大錯。若是有個言語不妥的,也請皇上原諒娘娘。”
年世蘭心中喟歎一聲,為何今日敦親王還是跳出來為自己辯解了,她閉眼隻覺心中疲倦無力。
而皇上更是斂起笑意,撿起那翡翠手串在手中把玩,正欲開口之際。
“皇上,臣妾李氏雖身份低微,但從來是個赤誠之人。華妃娘娘之用心臣妾感同身受,兄弟在外征戰,哪有不牽掛的道理,請皇上體恤華妃娘娘。”
這李四兒因為是隆科多側室,座次“湊巧”也分得很靠前,皇上斜眼瞧她,神情冷沉帶著哂笑。
這個李四兒原本是隆科多嶽父小妾,兩人暗通款曲湊成一對,後又苛待正妻,行跡惡劣。
說一句“臭名昭著”都不為過,隆科多竟然如此無禮,還公然將這樣的女人帶到宮宴之上。
不僅如此她還竟敢口出狂言,替華妃求情要幹涉皇帝裁決。
這到底是這女子無知至極,還是隆科多私下授意?
她這一席話出,不說身旁幾位王爺詫異,就是連隆科多都意外不禁滿臉疑惑。
自己明明與年羹堯互相看不順眼,自己的夫人怎麽還幫華妃說上話了?
而華妃灰敗頹然的臉上,終於有一絲放鬆。
這李四兒一番維護自己的話正及時,正是亂了在場人的視線。
想必眼下多數人都隻會覺得方才一眾人的爭論,或許真的隻是在就事論事。
皇上更是唇角微揚,滿眼興味,這場麵他還當真看不太清了。
這明明隻是一篇自己兒子寫給自己拍馬討好的酸詩,倒是詐出這滿宮裏如此多虛與委蛇、各懷鬼胎的人物。
這水雖然渾了,但水裏的魚也都憋不住都快浮出水麵了。
“罷了,朕說了,今日家宴,大家不必拘束,都起來起來,歌舞都繼續。你們這一攪和,朕都忘了封賞了。蘇培盛,賜四阿哥白銀百兩,白玉鑲珠祥雲玉佩一對,文房四寶一套。”
這一番不多不少的賞賜,已經足以表明胤禛的態度。
接下來雖宮宴重開,絲竹歌舞升平,但每個人都仿佛戴著假麵,誰也看不清這浮華背後掩蓋了多少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