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尋人的事,還會牽扯出另一件事。
白天,許平安和小胖進了村子裏調查。
這個村子名叫三河村,因為前後有三條河流過這裏,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條村子以前是個養魚村,如今釣魚流行,也成了市裏釣魚佬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白天能看到不少市裏的車開進來,要麽去河邊釣魚,要麽去鄉下人的魚塘裏付費釣魚。
所以,三河村看起來並不是偏僻落後的窮地方,如今靠養魚和釣魚,人氣不錯,村裏還開了不少小吃店。
許平安和小胖進了村裏,立刻就有村民問他們,是不是想釣魚,他家有魚塘,第一次來玩可以送一條魚。
“阿姨,我們是來打聽個人。”
“什麽人啊。”
“你們村,以前是不是有個老光棍,叫老劉,他的房子就在河邊不遠。”
女人想了想,好像沒聽過,還揶揄了許平安一句沒禮貌。
姚小胖偷著樂了,“哥,我看她最多三十出頭,說不定不到三十歲,你叫人家阿姨,你應該叫姐姐的。”
“啥玩意啊,我在鄉下長大的,我村裏這年紀的,我都叫姨的。”
“時代不一樣了,你那村太落後了。”
“好吧,我老家是沒有三河村富裕。”
兩人決定找一個年紀大點的人打聽,隨後便找到了村廣場,有不少老頭在下棋喝茶,許平安上前詢問了一個。
那老頭愣了一下,“老劉?劉慶?”
“你認識?”
“我發小啊。”
許平安和小胖笑了,怪不得剛剛那女人不認識老劉,這老大爺六七十歲了,老劉和他是發小,村裏年輕人自然不認識了。
小胖立刻問了老劉的一些事。
大爺說,劉慶失蹤三十多年了,按時間算,他失蹤時候是三十出頭,年輕時候,父母死的早,他無依無靠,自己住在老房子裏,是村裏比較窮的人,窮人不好娶媳婦,老劉以前還摔壞了腿,走路一瘸一拐,這樣的情況,基本告別娶媳婦了。
所以,老劉認命了,在大家二十左右就結婚的年代,老劉單身到三十多,是妥妥的老光棍,身邊的人,孩子都上學了。
“他為什麽失蹤了,沒人知道?”
“那時候他天天說外地有朋友做大生意,自己要出門做生意了,大家以為他是出了遠門,一走就沒回來。”
說完,老大爺歎了口氣,農村人講究落葉歸根,哪怕老劉在村裏無親無故了,也有這麽多認識的人,不可能三十多年一次不回來,現在想來,恐怕是遭遇不測了。
但老大爺沒想過,人根本沒出去,是在村裏遭遇不測的,隻以為是去了外地,死在外麵了。
一個在村裏無人關注的光棍,自然就沒人在意他的下落。
老大爺突然說了道:“我能記住的事不多,你要是想打聽,去村裏找老宋,你得叫宋伯,他對村裏的事記得清楚,大家也信他。”
“謝謝。”
“客氣什麽,天這麽熱,請你們倆喝口茶。”
天氣的確酷熱,三河村水源豐富,在一天最熱的時候,會讓空氣變成汗蒸,太陽一旦過去,又會變得十分涼爽。
兩人很快找到了宋伯的家裏,這位老人在村裏德高望重,很受村民們的信服,當初借著水源豐富的優勢養魚,就是宋伯提出來的,成為了一個養魚村,給大家帶來了富裕,如今時代又變了,喜歡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又宋伯給大家出了主意,養魚利潤不如曾經了,不如改造魚塘,給城裏的人提供釣魚條件,村裏有不少魚塘主開了直播,專門給釣魚愛好者看。
宋伯的家裏很大,離的老遠就能看到一個獨立的院子,院子裏種了不少果樹,密密麻麻遮蔽了院子入口。
等兩人穿過果樹林,才看到一個很大的三層樓,小樓裝修得雅致,院子裏有涼亭和水池,一個穿著襯衫的老人,正坐在涼亭裏喝茶。
他看到許平安二人,笑著打招呼,“剛剛有人告訴我了,說你們來找我。”
“你好宋伯。”
許平安有些驚訝,雖然叫宋伯,可他並不像一個老人,沒有白發,麵容也保養得得體,更像一個氣質儒雅的中年人。
不過,聽剛剛那位老伯說,宋伯和他們是一代人,年紀有六十多。
“我這茶葉,是自己種的,你們城裏人絕對沒喝過。”
“其實我也是鄉下人,不過我們村沒你們這裏富裕。”
宋伯笑了笑,“你們為什麽想打聽老劉的事?他沒有親人,你們這歲數也不像是和他能認識。”
姚小胖解釋道:“其實我家就是劉叔的親戚,隻不過關係太遠了,一直沒什麽聯係,今年我爺爺過生日,提起了這麽一位親戚,說半輩子沒聯絡了,想讓我爸去看望一下,可我爸開店呢,平時很忙,我現在閑來無事,就替我爸走一趟,來找找劉叔。”
“原來是這樣啊,可惜了,我們不知道老劉在哪,他失聯三十多年了,我記性比他們好,可以跟你們多講講老劉的事。”
宋伯不是開玩笑,他記憶力確實好,老劉三十多年的事,他能記住的,事無巨細的說了出來,包括他們小時候下河捉魚的場景,都能講得栩栩如生。
兩個小夥子聽得入迷了。
而宋伯自己,因為年輕時候敢於闖蕩,去過很多地方,發現了三河村的優勢,號召大家養魚,賺了第一桶金。
“宋伯,那你的家人呢,這麽大房子,怎麽沒看到其他人。”
“我?哈哈,我也是個老光棍。”
白天,許平安和小胖進了村子裏調查。
這個村子名叫三河村,因為前後有三條河流過這裏,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條村子以前是個養魚村,如今釣魚流行,也成了市裏釣魚佬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白天能看到不少市裏的車開進來,要麽去河邊釣魚,要麽去鄉下人的魚塘裏付費釣魚。
所以,三河村看起來並不是偏僻落後的窮地方,如今靠養魚和釣魚,人氣不錯,村裏還開了不少小吃店。
許平安和小胖進了村裏,立刻就有村民問他們,是不是想釣魚,他家有魚塘,第一次來玩可以送一條魚。
“阿姨,我們是來打聽個人。”
“什麽人啊。”
“你們村,以前是不是有個老光棍,叫老劉,他的房子就在河邊不遠。”
女人想了想,好像沒聽過,還揶揄了許平安一句沒禮貌。
姚小胖偷著樂了,“哥,我看她最多三十出頭,說不定不到三十歲,你叫人家阿姨,你應該叫姐姐的。”
“啥玩意啊,我在鄉下長大的,我村裏這年紀的,我都叫姨的。”
“時代不一樣了,你那村太落後了。”
“好吧,我老家是沒有三河村富裕。”
兩人決定找一個年紀大點的人打聽,隨後便找到了村廣場,有不少老頭在下棋喝茶,許平安上前詢問了一個。
那老頭愣了一下,“老劉?劉慶?”
“你認識?”
“我發小啊。”
許平安和小胖笑了,怪不得剛剛那女人不認識老劉,這老大爺六七十歲了,老劉和他是發小,村裏年輕人自然不認識了。
小胖立刻問了老劉的一些事。
大爺說,劉慶失蹤三十多年了,按時間算,他失蹤時候是三十出頭,年輕時候,父母死的早,他無依無靠,自己住在老房子裏,是村裏比較窮的人,窮人不好娶媳婦,老劉以前還摔壞了腿,走路一瘸一拐,這樣的情況,基本告別娶媳婦了。
所以,老劉認命了,在大家二十左右就結婚的年代,老劉單身到三十多,是妥妥的老光棍,身邊的人,孩子都上學了。
“他為什麽失蹤了,沒人知道?”
“那時候他天天說外地有朋友做大生意,自己要出門做生意了,大家以為他是出了遠門,一走就沒回來。”
說完,老大爺歎了口氣,農村人講究落葉歸根,哪怕老劉在村裏無親無故了,也有這麽多認識的人,不可能三十多年一次不回來,現在想來,恐怕是遭遇不測了。
但老大爺沒想過,人根本沒出去,是在村裏遭遇不測的,隻以為是去了外地,死在外麵了。
一個在村裏無人關注的光棍,自然就沒人在意他的下落。
老大爺突然說了道:“我能記住的事不多,你要是想打聽,去村裏找老宋,你得叫宋伯,他對村裏的事記得清楚,大家也信他。”
“謝謝。”
“客氣什麽,天這麽熱,請你們倆喝口茶。”
天氣的確酷熱,三河村水源豐富,在一天最熱的時候,會讓空氣變成汗蒸,太陽一旦過去,又會變得十分涼爽。
兩人很快找到了宋伯的家裏,這位老人在村裏德高望重,很受村民們的信服,當初借著水源豐富的優勢養魚,就是宋伯提出來的,成為了一個養魚村,給大家帶來了富裕,如今時代又變了,喜歡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又宋伯給大家出了主意,養魚利潤不如曾經了,不如改造魚塘,給城裏的人提供釣魚條件,村裏有不少魚塘主開了直播,專門給釣魚愛好者看。
宋伯的家裏很大,離的老遠就能看到一個獨立的院子,院子裏種了不少果樹,密密麻麻遮蔽了院子入口。
等兩人穿過果樹林,才看到一個很大的三層樓,小樓裝修得雅致,院子裏有涼亭和水池,一個穿著襯衫的老人,正坐在涼亭裏喝茶。
他看到許平安二人,笑著打招呼,“剛剛有人告訴我了,說你們來找我。”
“你好宋伯。”
許平安有些驚訝,雖然叫宋伯,可他並不像一個老人,沒有白發,麵容也保養得得體,更像一個氣質儒雅的中年人。
不過,聽剛剛那位老伯說,宋伯和他們是一代人,年紀有六十多。
“我這茶葉,是自己種的,你們城裏人絕對沒喝過。”
“其實我也是鄉下人,不過我們村沒你們這裏富裕。”
宋伯笑了笑,“你們為什麽想打聽老劉的事?他沒有親人,你們這歲數也不像是和他能認識。”
姚小胖解釋道:“其實我家就是劉叔的親戚,隻不過關係太遠了,一直沒什麽聯係,今年我爺爺過生日,提起了這麽一位親戚,說半輩子沒聯絡了,想讓我爸去看望一下,可我爸開店呢,平時很忙,我現在閑來無事,就替我爸走一趟,來找找劉叔。”
“原來是這樣啊,可惜了,我們不知道老劉在哪,他失聯三十多年了,我記性比他們好,可以跟你們多講講老劉的事。”
宋伯不是開玩笑,他記憶力確實好,老劉三十多年的事,他能記住的,事無巨細的說了出來,包括他們小時候下河捉魚的場景,都能講得栩栩如生。
兩個小夥子聽得入迷了。
而宋伯自己,因為年輕時候敢於闖蕩,去過很多地方,發現了三河村的優勢,號召大家養魚,賺了第一桶金。
“宋伯,那你的家人呢,這麽大房子,怎麽沒看到其他人。”
“我?哈哈,我也是個老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