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回家放鬆幾天心情,古浩東本想睡個懶覺,一大早卻被大門外的嘈雜聲擾醒了。
古浩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戴上口罩走出大門,隻見一群鄰居圍著他的黑色路虎攬勝指指點點,議論聲此起彼伏。
“哇,這就是老古家兒子開回來的豪車啊,看起來真氣派!”一個鄰居羨慕地說道。
“是啊,聽說他在外麵賺大錢了,這車肯定不便宜吧。”另一個鄰居附和著。
古浩東微笑著走上前去,向大家打招呼:“大家早上好,車子沒什麽特別的,就是代步工具而已。”
鄰居們見古浩東出來,紛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問候起來。
“浩東啊,你這次回來準備待多久?在外麵做得那麽好,是不是不打算回來了?”一位年長的鄰居問道。
古浩東客氣地回答:“張伯,我這次回來打算多住幾天,陪陪父母。外麵雖然機會多,但家鄉才是我們的根,我怎麽會不回來呢。”
“那就好,你爸媽天天念叨你,能回來多陪陪他們是最好的。”張伯滿意地點頭。
這時,一個小孩子跑了過來,好奇地摸著路虎攬勝的車身,眼睛裏閃爍著好奇的眼神。孩子的父親連忙拉住了他,生怕他弄壞了車子。
古浩東看在眼裏,笑著說:“沒事,讓孩子摸摸吧,小孩子好奇心重。”說完,他打開車門,讓小孩子看車內的構造,孩子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古浩東和鄰居們閑聊了一會兒,話題從車子轉移到家鄉的變化,再到各自的近況。他了解到鄰居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心中感到了些許的欣慰。
又聊了一會兒,古浩東邀請鄰居們到家裏坐坐,但大家都說疫情期間不好意思打擾了,紛紛告辭回家去了。古浩東目送他們離開,心中暖洋洋的。他知道,無論他走到哪裏,家鄉的人總是最純樸、最熱情的。
古浩東返回屋裏,一股熟悉的香味撲麵而來。母親正從廚房裏端出一盤盤熱騰騰的點心和冷肉,看到他進來,臉上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浩東,你回來了正好,我剛做好你最愛吃的奶茶和冷肉。”母親說著,將食物擺放在客廳的茶幾上。
古浩東走上前,給了母親一個溫暖的擁抱,感激地說:“媽,辛苦您了,一大早就忙活了。”
這時,蘇婭從洗漱間出來,頭發還帶著濕潤,睡眼惺忪地打著哈欠。看到古浩東,她微微一笑,說:“浩東,你這麽早就起來了?我還以為你能多睡會兒呢。”
古浩東笑著回應:“被外麵的聲音吵醒了,沒想到是大家在看咱們的車。你也過來吃點東西吧,咱媽做的奶茶可是一絕。”
蘇婭點點頭,坐在了古浩東的對麵,拿起一塊點心吃了起來。一家人邊吃邊聊,母親在一旁聽著,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
“浩東,這次回來,有沒有什麽打算?”父親關切地問道。
古浩東沉思了一會兒,說:“主要就是陪陪你們,然後可能會去拜訪一些老朋友,再去看看我爺爺打造的那個果園。我開發了一個大型果園,想去咱家果園找找靈感。”
母親聽後,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她知道兒子現在有出息了,但也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
“那很好,家裏不用你們擔心,我和你爸都挺好的。你們在外麵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太過勞累。”母親溫柔地叮囑著。
古浩東和蘇婭用完早餐後,決定去爬離家不遠的大山。這座山是古浩東童年的記憶,小時候他常常和夥伴們一起爬山玩耍,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山間的小路上,顯得格外寧靜和美好。古浩東和蘇婭穿著輕便的運動裝,帶著水壺和相機,踏上了上山的路。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在這山上玩捉迷藏了。”古浩東一邊走,一邊回憶著。
蘇婭笑著接過話茬:“是啊,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多麽的美好!如今就是回憶一下也覺得特別甜蜜。嘿嘿!”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半山腰。山上的空氣清新,帶著泥土和草香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他們在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停下來,遠眺著山下的小鎮。陽光照耀下,小鎮的屋頂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遠處的田野上,農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浩東,你看,那裏是不是我們的家。”蘇婭指著山下的一處院落說。
古浩東順著蘇婭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那片熟悉的院落上。那座老房子雖然經曆了歲月的洗禮,但在他的心中,它始終是溫暖的象征,是家的所在。
“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在院子裏追逐嬉戲,那時候的日子簡單而快樂。”古浩東的聲音帶著一絲感慨。
蘇婭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懷念:“是啊,小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吃什麽飯?現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是多麽的寶貴。”
他們靜靜地站在山頂,俯瞰著那片充滿回憶的土地。古浩東的心中充滿了感激,感激那些陪伴他成長的日子,感激那些教會他堅強和勇敢的家鄉人。
“蘇婭,我們要記得,無論將來我們走到哪裏,取得了什麽樣的成就,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這裏。”古浩東深情地說。
蘇婭緊握著古浩東的手,點頭同意:“是的,我們要記得回家的路,記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得我們是從哪裏來的。”
他們在山上拍了一些照片,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接著,他們繼續向上爬,直到到達山頂。
老家的變化讓他們感到驚喜,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古浩東站在山頂,望著腳下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湧動的情感化作了詩句:
攜妻驅車回故鄉,登山遠眺賦詩章。
新屋老宅碧宇輝,白楊垂柳溢芬芳。
炊煙嫋嫋映驕陽,家家戶戶做飯忙。
當年走出泥濘路,踏上征程闖天下。
幾多習俗原生態,千秋古氏家族旺。
今朝歸來景不同,故土新顏換舊裝。
水泥大道貫村舍,光伏電站映晴光。
兒童笑語傳街巷,青年創業展翅翔。
田頭稻穗隨風擺,果園碩果待人嚐。
歲月流轉情未老,鄉音無改情更長。
不忘初心根植土,銘記先輩創業艱。
家鄉繁榮心自豪,攜手共建美好鄉。
蘇婭聽著古浩東的詩句,眼中流露出一絲激情,她也被這份濃厚的鄉情所感染,輕聲附和道:
古宅新居交相映,傳統現代共輝煌。
家鄉水甜土也香,養育一茬又一茬。
古浩東和蘇婭的心緊密相連著,他們為家鄉的變遷而自豪,也為能夠見證這一刻而感到幸運!他們知道,無論走到哪裏,家鄉的影子永遠刻在他們的心上,那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最溫暖的歸宿。
倆人又在山頂上站了一會兒,直到太陽升高,山間的霧氣漸漸散去,他們才緩緩地開始下山。下山的路上,他們遇到了幾個上山鍛煉的鄰居,彼此熱情地打著招呼,這種感覺讓古浩東感到無比的親切。
下山後,古浩東領著蘇婭沿著記憶中的小路,來到了爺爺打造的那個果園,雖然爺爺已經過世,但果園依舊被父親和二叔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裏的每一棵果樹,都承載著他童年的甜蜜回憶。爺爺生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這個果園,他總是精心照料著每一株植物,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果園裏的果樹品種繁多,有蘋果樹、梨樹、桃樹,還有幾棵老杏樹,此時正是果實累累的季節,掛滿了成熟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記得那時候,爺爺總是帶我來這裏,教我如何辨別果實是否成熟,如何小心翼翼地采摘。”古浩東感慨地說,眼中流露出對爺爺的懷念。
蘇婭輕輕撫摸著一顆蘋果,微笑著說:“是啊,不管什麽果樹都要用心去照料,才能結出最甜的果實。這種細心和認真,不僅適用於種樹,也適用於我們的人生。”
他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了正在果園裏忙碌的父親和二叔。兩位長輩的臉上掛著汗珠,但他們的笑容卻是那麽滿足和自豪。
“浩東,蘇婭,你們來了。”父親看到他們,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了上來。
古浩東走上前,遞給父親一瓶水:“爸,你和二叔辛苦了,果園還是那麽生機勃勃。”
父親拍了拍古浩東的肩膀,笑著說:“你爺爺留下的這片果園,是我們家的寶貝,我們一定會好好打理,讓他的心血不會白費。”
二叔也走了過來,遞給他們兩個剛摘下的蘋果:“嚐嚐,今年的蘋果特別甜。”
古浩東和蘇婭接過蘋果,咬了一口,那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讓他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二叔,這果樹怎麽打理才能結出這樣甜美的果實?”
二叔聽到古浩東的問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微笑著解釋道:“打理果園可是一門大學問啊,這裏麵既有技術,也有耐心和愛心。
首先,選種非常重要,我們要選擇適合我們這裏土壤和氣候的樹種。接著,就是土壤的管理,要定期鬆土、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氣性。”
他指向一旁的灌溉係統繼續說:“灌溉也很關鍵,要根據天氣和果樹的需水情況來合理安排。比如現在這個季節,我們就得確保水分充足,但也不能過多,以免根部腐爛。”
“還有,就是病蟲害的防治。”二叔撿起一顆掉落的果實,上麵有些許蟲蛀的痕跡,“我們要定期檢查果樹,發現病蟲害要及時處理,盡量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這樣不僅對環境好,也能保證果實的安全和品質。”
蘇婭好奇地問:“那修剪枝條有什麽講究嗎?”
二叔點頭:“修剪也是一門藝術。合理修剪可以改善果樹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的均勻著色和成熟。我們要剪去病弱枝、交叉枝,保留那些健康且方向合適的枝條。這樣,果樹才能更好地生長,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
古浩東聽得入神,他感慨地說:“原來種果樹還有這麽多學問,二叔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叔謙虛地笑了笑:“其實這都是從你爺爺那裏學來的,他才是真正的行家裏手。我和你爸隻是盡力把他留下的東西做好,也希望你們年輕人能從中體會到一些生活的哲理。”
父親走上前,和古浩東說道:“雖然你爺爺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和知識永遠伴隨著我們。我們可以把他的故事,他的種植技巧,一代代傳下去,讓果園成為我們家族的驕傲。”
二叔點頭讚同:“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爺爺的傳承者。雖然他不在了,但每次我們修剪枝條、照料果實的時候,都能感覺到他就在我們身邊。”
古浩東和蘇婭相視微微一笑,被長輩們的話所感動!他們明白,父親和二叔所說的不僅僅是種果樹的技巧,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對家族傳統和責任的傳承。
“看來咱們得把咱爸接去咱們的果園給指導指導。”古浩東和蘇婭說道。
古浩東和蘇婭商量好後,便向父親提出了這個想法。父親聽後,先是有些驚訝,隨後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容。
“你們兩個孩子,現在也能獨當一麵了,知道要繼承家裏的傳統,我很高興。”父親溫和地說,“不過,我也不是什麽專家,隻是跟著你爺爺學了一些皮毛。”
“爸,您太謙虛了。”蘇婭連忙說道,“您和二叔能把果園打理得這麽好,已經證明您的本事了。我們想向您學習,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您一起在果園裏忙碌。”
古浩東也接口道:“是啊,爸,我們想讓您教我們更多關於果園的知識,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到時候把我媽也帶上,這樣您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吧!”
父親聽著孩子們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淚光,他感動於孩子們的孝心和責任心。他輕輕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說:“好,好,你們能有這份心,我真的很高興。你媽也會很高興的,她總是念叨著想要多幫幫你們。”
蘇婭興奮地跳了起來:“太好了,咱媽一定會喜歡的。她在果園裏也能找到她喜歡做的事,而且家裏的飯菜還是媽媽做的最香。”
古浩東也笑著補充:“對啊,媽在果園裏也能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對她的身體也好。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一定能把果園打理得更好。”
父親被孩子們的誠意所打動,最終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古浩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戴上口罩走出大門,隻見一群鄰居圍著他的黑色路虎攬勝指指點點,議論聲此起彼伏。
“哇,這就是老古家兒子開回來的豪車啊,看起來真氣派!”一個鄰居羨慕地說道。
“是啊,聽說他在外麵賺大錢了,這車肯定不便宜吧。”另一個鄰居附和著。
古浩東微笑著走上前去,向大家打招呼:“大家早上好,車子沒什麽特別的,就是代步工具而已。”
鄰居們見古浩東出來,紛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問候起來。
“浩東啊,你這次回來準備待多久?在外麵做得那麽好,是不是不打算回來了?”一位年長的鄰居問道。
古浩東客氣地回答:“張伯,我這次回來打算多住幾天,陪陪父母。外麵雖然機會多,但家鄉才是我們的根,我怎麽會不回來呢。”
“那就好,你爸媽天天念叨你,能回來多陪陪他們是最好的。”張伯滿意地點頭。
這時,一個小孩子跑了過來,好奇地摸著路虎攬勝的車身,眼睛裏閃爍著好奇的眼神。孩子的父親連忙拉住了他,生怕他弄壞了車子。
古浩東看在眼裏,笑著說:“沒事,讓孩子摸摸吧,小孩子好奇心重。”說完,他打開車門,讓小孩子看車內的構造,孩子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古浩東和鄰居們閑聊了一會兒,話題從車子轉移到家鄉的變化,再到各自的近況。他了解到鄰居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心中感到了些許的欣慰。
又聊了一會兒,古浩東邀請鄰居們到家裏坐坐,但大家都說疫情期間不好意思打擾了,紛紛告辭回家去了。古浩東目送他們離開,心中暖洋洋的。他知道,無論他走到哪裏,家鄉的人總是最純樸、最熱情的。
古浩東返回屋裏,一股熟悉的香味撲麵而來。母親正從廚房裏端出一盤盤熱騰騰的點心和冷肉,看到他進來,臉上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浩東,你回來了正好,我剛做好你最愛吃的奶茶和冷肉。”母親說著,將食物擺放在客廳的茶幾上。
古浩東走上前,給了母親一個溫暖的擁抱,感激地說:“媽,辛苦您了,一大早就忙活了。”
這時,蘇婭從洗漱間出來,頭發還帶著濕潤,睡眼惺忪地打著哈欠。看到古浩東,她微微一笑,說:“浩東,你這麽早就起來了?我還以為你能多睡會兒呢。”
古浩東笑著回應:“被外麵的聲音吵醒了,沒想到是大家在看咱們的車。你也過來吃點東西吧,咱媽做的奶茶可是一絕。”
蘇婭點點頭,坐在了古浩東的對麵,拿起一塊點心吃了起來。一家人邊吃邊聊,母親在一旁聽著,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
“浩東,這次回來,有沒有什麽打算?”父親關切地問道。
古浩東沉思了一會兒,說:“主要就是陪陪你們,然後可能會去拜訪一些老朋友,再去看看我爺爺打造的那個果園。我開發了一個大型果園,想去咱家果園找找靈感。”
母親聽後,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她知道兒子現在有出息了,但也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
“那很好,家裏不用你們擔心,我和你爸都挺好的。你們在外麵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太過勞累。”母親溫柔地叮囑著。
古浩東和蘇婭用完早餐後,決定去爬離家不遠的大山。這座山是古浩東童年的記憶,小時候他常常和夥伴們一起爬山玩耍,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山間的小路上,顯得格外寧靜和美好。古浩東和蘇婭穿著輕便的運動裝,帶著水壺和相機,踏上了上山的路。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在這山上玩捉迷藏了。”古浩東一邊走,一邊回憶著。
蘇婭笑著接過話茬:“是啊,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多麽的美好!如今就是回憶一下也覺得特別甜蜜。嘿嘿!”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半山腰。山上的空氣清新,帶著泥土和草香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他們在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停下來,遠眺著山下的小鎮。陽光照耀下,小鎮的屋頂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遠處的田野上,農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浩東,你看,那裏是不是我們的家。”蘇婭指著山下的一處院落說。
古浩東順著蘇婭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那片熟悉的院落上。那座老房子雖然經曆了歲月的洗禮,但在他的心中,它始終是溫暖的象征,是家的所在。
“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在院子裏追逐嬉戲,那時候的日子簡單而快樂。”古浩東的聲音帶著一絲感慨。
蘇婭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懷念:“是啊,小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吃什麽飯?現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是多麽的寶貴。”
他們靜靜地站在山頂,俯瞰著那片充滿回憶的土地。古浩東的心中充滿了感激,感激那些陪伴他成長的日子,感激那些教會他堅強和勇敢的家鄉人。
“蘇婭,我們要記得,無論將來我們走到哪裏,取得了什麽樣的成就,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這裏。”古浩東深情地說。
蘇婭緊握著古浩東的手,點頭同意:“是的,我們要記得回家的路,記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得我們是從哪裏來的。”
他們在山上拍了一些照片,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接著,他們繼續向上爬,直到到達山頂。
老家的變化讓他們感到驚喜,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古浩東站在山頂,望著腳下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湧動的情感化作了詩句:
攜妻驅車回故鄉,登山遠眺賦詩章。
新屋老宅碧宇輝,白楊垂柳溢芬芳。
炊煙嫋嫋映驕陽,家家戶戶做飯忙。
當年走出泥濘路,踏上征程闖天下。
幾多習俗原生態,千秋古氏家族旺。
今朝歸來景不同,故土新顏換舊裝。
水泥大道貫村舍,光伏電站映晴光。
兒童笑語傳街巷,青年創業展翅翔。
田頭稻穗隨風擺,果園碩果待人嚐。
歲月流轉情未老,鄉音無改情更長。
不忘初心根植土,銘記先輩創業艱。
家鄉繁榮心自豪,攜手共建美好鄉。
蘇婭聽著古浩東的詩句,眼中流露出一絲激情,她也被這份濃厚的鄉情所感染,輕聲附和道:
古宅新居交相映,傳統現代共輝煌。
家鄉水甜土也香,養育一茬又一茬。
古浩東和蘇婭的心緊密相連著,他們為家鄉的變遷而自豪,也為能夠見證這一刻而感到幸運!他們知道,無論走到哪裏,家鄉的影子永遠刻在他們的心上,那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最溫暖的歸宿。
倆人又在山頂上站了一會兒,直到太陽升高,山間的霧氣漸漸散去,他們才緩緩地開始下山。下山的路上,他們遇到了幾個上山鍛煉的鄰居,彼此熱情地打著招呼,這種感覺讓古浩東感到無比的親切。
下山後,古浩東領著蘇婭沿著記憶中的小路,來到了爺爺打造的那個果園,雖然爺爺已經過世,但果園依舊被父親和二叔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裏的每一棵果樹,都承載著他童年的甜蜜回憶。爺爺生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這個果園,他總是精心照料著每一株植物,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果園裏的果樹品種繁多,有蘋果樹、梨樹、桃樹,還有幾棵老杏樹,此時正是果實累累的季節,掛滿了成熟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記得那時候,爺爺總是帶我來這裏,教我如何辨別果實是否成熟,如何小心翼翼地采摘。”古浩東感慨地說,眼中流露出對爺爺的懷念。
蘇婭輕輕撫摸著一顆蘋果,微笑著說:“是啊,不管什麽果樹都要用心去照料,才能結出最甜的果實。這種細心和認真,不僅適用於種樹,也適用於我們的人生。”
他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了正在果園裏忙碌的父親和二叔。兩位長輩的臉上掛著汗珠,但他們的笑容卻是那麽滿足和自豪。
“浩東,蘇婭,你們來了。”父親看到他們,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了上來。
古浩東走上前,遞給父親一瓶水:“爸,你和二叔辛苦了,果園還是那麽生機勃勃。”
父親拍了拍古浩東的肩膀,笑著說:“你爺爺留下的這片果園,是我們家的寶貝,我們一定會好好打理,讓他的心血不會白費。”
二叔也走了過來,遞給他們兩個剛摘下的蘋果:“嚐嚐,今年的蘋果特別甜。”
古浩東和蘇婭接過蘋果,咬了一口,那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讓他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二叔,這果樹怎麽打理才能結出這樣甜美的果實?”
二叔聽到古浩東的問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微笑著解釋道:“打理果園可是一門大學問啊,這裏麵既有技術,也有耐心和愛心。
首先,選種非常重要,我們要選擇適合我們這裏土壤和氣候的樹種。接著,就是土壤的管理,要定期鬆土、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氣性。”
他指向一旁的灌溉係統繼續說:“灌溉也很關鍵,要根據天氣和果樹的需水情況來合理安排。比如現在這個季節,我們就得確保水分充足,但也不能過多,以免根部腐爛。”
“還有,就是病蟲害的防治。”二叔撿起一顆掉落的果實,上麵有些許蟲蛀的痕跡,“我們要定期檢查果樹,發現病蟲害要及時處理,盡量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這樣不僅對環境好,也能保證果實的安全和品質。”
蘇婭好奇地問:“那修剪枝條有什麽講究嗎?”
二叔點頭:“修剪也是一門藝術。合理修剪可以改善果樹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的均勻著色和成熟。我們要剪去病弱枝、交叉枝,保留那些健康且方向合適的枝條。這樣,果樹才能更好地生長,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
古浩東聽得入神,他感慨地說:“原來種果樹還有這麽多學問,二叔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叔謙虛地笑了笑:“其實這都是從你爺爺那裏學來的,他才是真正的行家裏手。我和你爸隻是盡力把他留下的東西做好,也希望你們年輕人能從中體會到一些生活的哲理。”
父親走上前,和古浩東說道:“雖然你爺爺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和知識永遠伴隨著我們。我們可以把他的故事,他的種植技巧,一代代傳下去,讓果園成為我們家族的驕傲。”
二叔點頭讚同:“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爺爺的傳承者。雖然他不在了,但每次我們修剪枝條、照料果實的時候,都能感覺到他就在我們身邊。”
古浩東和蘇婭相視微微一笑,被長輩們的話所感動!他們明白,父親和二叔所說的不僅僅是種果樹的技巧,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對家族傳統和責任的傳承。
“看來咱們得把咱爸接去咱們的果園給指導指導。”古浩東和蘇婭說道。
古浩東和蘇婭商量好後,便向父親提出了這個想法。父親聽後,先是有些驚訝,隨後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容。
“你們兩個孩子,現在也能獨當一麵了,知道要繼承家裏的傳統,我很高興。”父親溫和地說,“不過,我也不是什麽專家,隻是跟著你爺爺學了一些皮毛。”
“爸,您太謙虛了。”蘇婭連忙說道,“您和二叔能把果園打理得這麽好,已經證明您的本事了。我們想向您學習,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您一起在果園裏忙碌。”
古浩東也接口道:“是啊,爸,我們想讓您教我們更多關於果園的知識,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到時候把我媽也帶上,這樣您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吧!”
父親聽著孩子們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淚光,他感動於孩子們的孝心和責任心。他輕輕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說:“好,好,你們能有這份心,我真的很高興。你媽也會很高興的,她總是念叨著想要多幫幫你們。”
蘇婭興奮地跳了起來:“太好了,咱媽一定會喜歡的。她在果園裏也能找到她喜歡做的事,而且家裏的飯菜還是媽媽做的最香。”
古浩東也笑著補充:“對啊,媽在果園裏也能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對她的身體也好。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一定能把果園打理得更好。”
父親被孩子們的誠意所打動,最終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