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遊擊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天幕視頻,給古人億點點現代震撼 作者:白毛阿瞞要典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月1日,英國人單方麵宣布布爾戰爭結束。】
【但此時,克魯格總統已經流亡海外,英國沒能找到任何人簽訂賣國條約。】
“沒能找到任何人來簽訂賣國條約可還行……”
“確實,不過總統都已經流亡海外了,老將軍也已經戰死沙場,還真沒有人能簽訂這賣國條約了。”
不隻是古人們,看著手機的杜自衡也是驚了。
還能這麽玩?
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簽不了賣國條約?
不過這德蘭士瓦的政府應該是已經癱瘓掉了,確實是找不到能夠履行條約的人選了。
【彈幕:李鴻章:我來(不是)】
【彈幕:李鴻章來了全簽了】
古人們看著這條彈幕,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起來。
真是抽象啊。
【當英國人在正麵戰場上高歌猛進的時候,布爾人正在策劃一場,全新的戰爭!】
【而他們的領袖,就是克裏斯蒂安·德·韋特!】
【克裏斯蒂安·德·韋特,布爾軍名將,遊擊戰大師,在戰爭已成定局時,仍舊堅持抵抗,給英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最終為布爾人爭取到了最好的和約!】
“都已經到了亡國的程度了,這些布爾人竟然還在抵抗!”
“是啊,而且他們才多少人啊,竟然能出來兩個名將……”
古人們看著天幕上的文字,再次被這些布爾人保家衛國的決心,所震撼!
都已經亡國了,英國人都已經宣布戰爭結束了。
但他們依舊在奮不顧身地保衛著自己的家園。
不過都已經到了這種境地,竟然還能給英軍造成極大的殺傷嗎?
古人們突然就想到了抗戰。
抗戰時期的遊擊隊,好像還沒有這些布爾人的裝備好吧?
……
【他早在戰爭開始時,就反對茹貝爾將軍的計劃。】
【彈幕:可是布爾人好像沒有搞遊擊戰的條件吧?】
【彈幕:還真有搞頭,布爾人沒啥大城市,都是聚聚點,遊擊戰很有搞頭】
【彈幕:布爾人搞不了持久戰,遊擊戰還是可以打的,而且他們能追求的也隻是和約而不是戰爭的勝利】
“原來是這樣。”
“還真是,這些布爾民兵都會騎馬,英軍反倒都是步兵。”
“這些布爾人騎著馬,去襲擊那些英軍的步兵,不與他們硬剛,一擊即退,還真是符合遊擊戰術。”
“唉,小國寡民之悲哀,如此悲壯地抵抗,竟然隻能尋求和約,而不是戰勝敵人。”
【彈幕:麵對一個強大的侵略者,遊擊戰術永遠是最有效的戰術】
【因為在傳統的戰爭模式下,布爾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
【在他看來,想要戰勝強大的英國,就必須使用遊擊戰。】
【彈幕:運動戰+遊擊戰】
【彈幕:阿富汗:我熟】
【彈幕:殖民地戰爭,殖民者最頭疼的就是遊擊戰,陣地戰人家根本就不怕你,光是拿國力就能把你給壓死】
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點了點頭。
還真是這樣。
就像是他大唐攻打北邊的那些遊牧部落,最擔心的就是找不到人,他們襲擾邊疆。
如果堂堂正正地在硬拚的話,他都得樂死。
這是大唐最大的優勢啊。
他之前陷入了思維誤區。
其實也不能算是思維誤區,有著德國人的物資援助,布爾人確實能在陣地戰上,打贏英國的那個紅衫軍。
但是在持續作戰能力上,布爾人確實是比不過英國的。
他們的所有裝備都是靠著德國人的援助,依賴性太大了。
【3月30日,德韋特率領三百名遊擊隊員突襲了一支英軍車隊。】
【這一戰,毛瑟步槍再次大顯神威。】
【這支步槍幾乎就像是為遊擊戰量身打造的一樣,躲在暗處的遊擊隊員從四麵八方向英軍射擊。】
【而英軍甚至不知道子彈是從哪飛來的!】
【彈幕:確實,精準度高,射程遠,威力大,這確實是遊擊神器】
【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德韋特就殲滅了三百五十名英軍,收獲了四百二十八名俘虜,以及七門野戰炮和一百一十七輛補給大車!】
“好家夥!”
“我之前還擔心他們的子彈打光了,補給從哪來,現在看來,這遊擊戰他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彈藥和武器的問題。”
“確實,子彈和武器全都靠從敵人那裏繳獲。”
【彈幕: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彈幕:帶英運輸大隊長上線!】
“這話說得好啊,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古人們看著這句歌詞,隻感覺形容得十分貼切。
他們不知道這首歌曲,所以不知道這是歌詞,隻以為這是誰說的一句話。
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抹去這首歌形容的貼切之處。
“這戰果竟然如此之大,竟然比那茹貝爾指揮的正麵作戰的戰果還要大!”
“我原以為茹貝爾指揮的軍隊戰果就已經夠大了,結果這個德韋特竟然更厲害。”
“不過倒也可以理解,這畢竟隻是英軍的運輸車隊,哪有把精銳部隊用來護送物資的?”
“襲擊英軍的補給隊伍,這就是攻其所必救,讓這些英國紅衫軍四處出擊,疲於奔命,消耗掉他們的物資和士氣,真是妙招!真是妙招!”
“那些英國人,那個英軍元帥羅伯茨會如何應對這布軍的遊擊戰呢?真是期待……”
將領們還是頭一次如此身臨其境地了解戰爭案例。
畢竟以往他們想要了解這種戰爭案例,就隻能通過史書來了解。
但史書上對於戰爭的記載,通常都是一筆帶過的狀態。
要麽就是各種誇大其詞,不知所雲。
所以將領們對於這個記載得如此詳細的案例,還是十分感興趣的。
尤其這還是那個大英帝國吃癟的案例,這就更加感興趣了。
【彈幕:芬蘭的雪,越南的樹】
【彈幕:這哥們可真是個軍事天才啊,非對稱戰】
【彈幕:你英國人打英國人的,我布爾人打布爾人的,攻其所必救,圍魏救趙就是這個道理】
【但此時,克魯格總統已經流亡海外,英國沒能找到任何人簽訂賣國條約。】
“沒能找到任何人來簽訂賣國條約可還行……”
“確實,不過總統都已經流亡海外了,老將軍也已經戰死沙場,還真沒有人能簽訂這賣國條約了。”
不隻是古人們,看著手機的杜自衡也是驚了。
還能這麽玩?
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簽不了賣國條約?
不過這德蘭士瓦的政府應該是已經癱瘓掉了,確實是找不到能夠履行條約的人選了。
【彈幕:李鴻章:我來(不是)】
【彈幕:李鴻章來了全簽了】
古人們看著這條彈幕,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起來。
真是抽象啊。
【當英國人在正麵戰場上高歌猛進的時候,布爾人正在策劃一場,全新的戰爭!】
【而他們的領袖,就是克裏斯蒂安·德·韋特!】
【克裏斯蒂安·德·韋特,布爾軍名將,遊擊戰大師,在戰爭已成定局時,仍舊堅持抵抗,給英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最終為布爾人爭取到了最好的和約!】
“都已經到了亡國的程度了,這些布爾人竟然還在抵抗!”
“是啊,而且他們才多少人啊,竟然能出來兩個名將……”
古人們看著天幕上的文字,再次被這些布爾人保家衛國的決心,所震撼!
都已經亡國了,英國人都已經宣布戰爭結束了。
但他們依舊在奮不顧身地保衛著自己的家園。
不過都已經到了這種境地,竟然還能給英軍造成極大的殺傷嗎?
古人們突然就想到了抗戰。
抗戰時期的遊擊隊,好像還沒有這些布爾人的裝備好吧?
……
【他早在戰爭開始時,就反對茹貝爾將軍的計劃。】
【彈幕:可是布爾人好像沒有搞遊擊戰的條件吧?】
【彈幕:還真有搞頭,布爾人沒啥大城市,都是聚聚點,遊擊戰很有搞頭】
【彈幕:布爾人搞不了持久戰,遊擊戰還是可以打的,而且他們能追求的也隻是和約而不是戰爭的勝利】
“原來是這樣。”
“還真是,這些布爾民兵都會騎馬,英軍反倒都是步兵。”
“這些布爾人騎著馬,去襲擊那些英軍的步兵,不與他們硬剛,一擊即退,還真是符合遊擊戰術。”
“唉,小國寡民之悲哀,如此悲壯地抵抗,竟然隻能尋求和約,而不是戰勝敵人。”
【彈幕:麵對一個強大的侵略者,遊擊戰術永遠是最有效的戰術】
【因為在傳統的戰爭模式下,布爾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
【在他看來,想要戰勝強大的英國,就必須使用遊擊戰。】
【彈幕:運動戰+遊擊戰】
【彈幕:阿富汗:我熟】
【彈幕:殖民地戰爭,殖民者最頭疼的就是遊擊戰,陣地戰人家根本就不怕你,光是拿國力就能把你給壓死】
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點了點頭。
還真是這樣。
就像是他大唐攻打北邊的那些遊牧部落,最擔心的就是找不到人,他們襲擾邊疆。
如果堂堂正正地在硬拚的話,他都得樂死。
這是大唐最大的優勢啊。
他之前陷入了思維誤區。
其實也不能算是思維誤區,有著德國人的物資援助,布爾人確實能在陣地戰上,打贏英國的那個紅衫軍。
但是在持續作戰能力上,布爾人確實是比不過英國的。
他們的所有裝備都是靠著德國人的援助,依賴性太大了。
【3月30日,德韋特率領三百名遊擊隊員突襲了一支英軍車隊。】
【這一戰,毛瑟步槍再次大顯神威。】
【這支步槍幾乎就像是為遊擊戰量身打造的一樣,躲在暗處的遊擊隊員從四麵八方向英軍射擊。】
【而英軍甚至不知道子彈是從哪飛來的!】
【彈幕:確實,精準度高,射程遠,威力大,這確實是遊擊神器】
【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德韋特就殲滅了三百五十名英軍,收獲了四百二十八名俘虜,以及七門野戰炮和一百一十七輛補給大車!】
“好家夥!”
“我之前還擔心他們的子彈打光了,補給從哪來,現在看來,這遊擊戰他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彈藥和武器的問題。”
“確實,子彈和武器全都靠從敵人那裏繳獲。”
【彈幕: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彈幕:帶英運輸大隊長上線!】
“這話說得好啊,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古人們看著這句歌詞,隻感覺形容得十分貼切。
他們不知道這首歌曲,所以不知道這是歌詞,隻以為這是誰說的一句話。
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抹去這首歌形容的貼切之處。
“這戰果竟然如此之大,竟然比那茹貝爾指揮的正麵作戰的戰果還要大!”
“我原以為茹貝爾指揮的軍隊戰果就已經夠大了,結果這個德韋特竟然更厲害。”
“不過倒也可以理解,這畢竟隻是英軍的運輸車隊,哪有把精銳部隊用來護送物資的?”
“襲擊英軍的補給隊伍,這就是攻其所必救,讓這些英國紅衫軍四處出擊,疲於奔命,消耗掉他們的物資和士氣,真是妙招!真是妙招!”
“那些英國人,那個英軍元帥羅伯茨會如何應對這布軍的遊擊戰呢?真是期待……”
將領們還是頭一次如此身臨其境地了解戰爭案例。
畢竟以往他們想要了解這種戰爭案例,就隻能通過史書來了解。
但史書上對於戰爭的記載,通常都是一筆帶過的狀態。
要麽就是各種誇大其詞,不知所雲。
所以將領們對於這個記載得如此詳細的案例,還是十分感興趣的。
尤其這還是那個大英帝國吃癟的案例,這就更加感興趣了。
【彈幕:芬蘭的雪,越南的樹】
【彈幕:這哥們可真是個軍事天才啊,非對稱戰】
【彈幕:你英國人打英國人的,我布爾人打布爾人的,攻其所必救,圍魏救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