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恪忙著製定通關流程時,京城礬樓已經連續上演了《女駙馬》十天了。但其熱度卻是絲毫未減的,偶爾行走在街上時,還能聽到有人哼唱著:“為救李郎啊離家園哪…………”。京城畢竟有著幾百萬的人口,想讓這些人全都看過這出戲,那還不知道要演多少場了,更何況還有那些個想要二刷三刷的狂熱粉絲。不過,盡管這出戲熱度不減,售票更是場場清空,但高芝和許鶴等人經過商議之後,還是決定暫時停演《女駙馬》,改演一段時間《竇娥冤》。這樣子,也是為了保持新鮮感,算得上是饑餓營銷吧。


    雖然是已經演過許多場的戲呢,但為了謹慎起見,礬樓的劇場還是停演了三天,關起門來重新排練了一番《竇娥冤》。而當礬樓貼出告示,要開演一部新戲時,此事不出所料,又在京城裏登上了熱搜,許多觀眾對此翹首以盼。當然,說是新戲,但這是對京城的觀眾而言的。對於一些經常走南闖北或者消息靈通的人而言,《竇娥冤》卻是早在去年就已經在青龍城上演過的老戲了。甚至也不乏有些人去過青龍城,觀看過此劇的。但不管怎樣,對於已經被吊上戲癮的人來說,又有新戲可看了,那真的是讓人歡欣鼓舞的事啊。因此,《竇娥冤》的戲票一經開售,便毫無意外的在短時間內就被一搶而空了。


    在青龍城演出時,這個戲是被分成上下部,分兩天來演的。不過這一次,許鶴將其壓縮了一部分,刪掉了一些次要內容,使得整部戲的情節更為的緊湊明快,將原本接近三個時辰的演出時間,變成了不到兩個時辰。雖然還是分成了上下兩場,中間有休息換裝的時間,但一個晚上就能演完了。第一次演出,酉時三刻就開場了。雖然卡在了飯點上,但觀眾們的熱情並沒有減少,提前吃完晚飯,或者直接到礬樓吃飯,然後早早的就來到了劇場外,排隊進場。


    從內容上講,《竇娥冤》比起《女駙馬》來,是不夠討喜的,畢竟這是一出悲劇。但要是論調動觀眾的情緒,在讓人產生共情上,那《竇娥冤》毫無疑問是更具實力的作品。這是一部觀眾看完後,情緒會大受影響的作品,它的悲劇色彩如此濃厚,以至於讓人覺得,它的出現,就是為了賺人眼淚的。由於這部劇的傳奇性,加上一些聲光效的應用,在帶入觀眾的情感方麵,它的確有著比《女駙馬》更加出色的表現力。隻是,對於第一次觀看這個戲的觀眾而言,毫無疑問卻是要經受一番心神的鞭撻的。悲傷,憤怒,憐憫,心疼,這種種心理變化集中在兩個時辰的時間裏,不斷衝擊著他們的靈魂,很少有人能在此過程中,一直保持著情緒穩定,失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好有過經驗教訓的高芝,早早的就請了官差過來,幫助維持劇場內的秩序,所以整場演出倒是很順利地完成了。


    第二天,關於《竇娥冤》的各種討論,便在京城各地進行著。但其實,隻不過演了一場,真正入場看過的人也不過六七百人。而在聽過這些看過首演的觀眾的觀後感後,許多人對這個戲的好奇心倒是在不斷增加的。咱就說,看個戲而已,也都知道是假的,演繹的,就這,還能哭成了狗,這戲真有這等威力,是不是吹得有點過了啊,你們該不會是戲托吧?還沒有看過的人自然多多少少會抱著一點懷疑的態度的。隻是,經典就是經典,它還真就是用來虐心的戲劇。於是,隨著《竇娥冤》的不斷演出,也不斷的有更多的人入了這個坑。


    當然,也有許多人表示更喜歡《女駙馬》的,畢竟這部劇,歡快,輕鬆,有趣,也同樣很有傳奇性。但自然也有不少人會更愛《竇娥冤》,盡管看這個戲時,要被狠狠的虐心,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對這部戲的追捧,屬於那種:雖然你虐了我千百遍,我卻始終待你如初戀的心理狀態。而自然,像礬樓,《竇娥冤》,《女駙馬》,許鶴,許合子等等,便都成了目前在京城裏麵,最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和話題了。總之,你要是對於這些全都一無所知的話,那隻能說明你落伍了,需要去補補課了。


    礬樓的成功,戲劇的成功自然也讓一些人眼紅,並且逐漸的有人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戲班子,打算模仿他們,推出自己的戲劇。於是,慢慢的京城裏便開始陸陸續續的出現了一些戲班子,或者更準確點說,是草台班子。這些小戲班子,在民間找了一些過去演小戲的演員,摒棄過去演的那些粗糙的片段式的小短劇,努力模仿著許鶴他們的戲劇模式,演一個完整的連貫的故事。但是,好的故事內容,卻不是那麽簡單容易就能打磨出來的。《女駙馬》和《竇娥冤》這麽經典的故事,那是在另一個時空裏,被千錘百煉打磨過的,絕非憑空出現的,當然這一點,除了張恪本人知道外,其他人包括許鶴他們自然都是不清楚的。


    隻是,隨著許鶴的戲班子的成功,人們對於看戲的需求急劇的攀升,但光是靠礬樓劇場的演出,自然是不可能完全滿足這個新興市場的需求的。所以,盡管這些個草台班子所演的戲,水平不高,甚至於是粗製濫造的,卻依然不乏觀眾會前去觀看。這些觀眾的心態大抵就是:吃不到熊掌,吃吃魚也好啊,總比沒得吃好!


    當然,這樣的市場環境,是無法動搖到許鶴他們的市場地位的,在高端戲劇市場上,他們依然可以說是斷層式的領先於所有人,妥妥的唯我獨尊,一家獨大的存在。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開創者,同時還因為許鶴對於戲劇內容的嚴格把關,以及許合子她們這些優秀演員的加持,讓他們的演出一直都保持在很高的水準上。因此,盡管也有一些小戲團直接照搬了這兩個戲上台,隻是由於水平上的差距太大,有形而無神,有架勢而無靈魂,雖然也能吸引到一些觀眾,但在一些人眼裏,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存在。不過,那些草台班子倒也不太在乎這個,他們本身的定位及目標人群就是這樣的,他們也坦然接受這些,反正隻要還有人願意花錢買票看他們,那就接著演唄。至於藝術追求什麽的,倒不是不想,它不是,如今還沒到那個份兒上嗎?


    關於京城戲劇界的這些情況,張恪倒也聽說了些。不過,他對此並不打算插手什麽,甚至連插嘴都沒有。本身,這個市場就是在急劇擴張的,光靠許鶴他們,就是拚了命的演出,也根本不可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的。至於說,現今出現的這些亂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這個市場要成長是必須經曆這個過程的。這些草台班子,必須在這些亂局中經曆一次甚至是多次的洗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讓其中一些優秀的戲班及演員在這個漩渦中,在經曆充分的競爭後,再從中脫穎而出。到了那個時候,相信整個戲劇界也會迎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的。總之,不經曆風雨,哪能見彩虹;不經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因為這些考慮,張恪便不打算對此做任何事,這並非消極的放任自流,而是“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張恪是相信,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的,目前並不適合對此多加幹預的。因此,雖然朝堂上已經有聲音出現,想要對那些草台班子,進行取締,認為他們過於低俗,有傷風化。皇帝也為此召見過張恪,詢問他的意見。張恪隻說了句:“百姓們對戲劇是有強烈需求的,適當的引導自然是應該的,但強行取締它們,絕不可取,也無必要。”皇帝應該是聽進去了這話,或許他也覺得,此事確實是沒有這個迫切性,因此也就暫且將其擱置不談了。於是,京城戲劇界便在這種大環境下,不斷的快速發展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族長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河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河小子並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