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獵鷹成本
科技強省:從被鄰省領導挖走開始 作者:蠱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整流罩落入空中網兜的畫麵,傳輸至龍昌市發射中心後。
所有工作人員都高興得站了起來,他們鼓著掌,臉上滿是興奮。
澹院士也沒想到,李省長口中的一次嚐試竟真的成功了。
“李省,我們居然把整流罩都回收了!”
“李江同誌,這是不是能讓星鏈計劃的成本降低一大半了?”許明也很高興。
“何止一半!”澹院士頗為激動道,“火箭上最貴重的三個部件,一級和二級火箭,以及整流罩,占了火箭製造成本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這麽多?”沈奇驚訝道。
“是的。”澹院士點了點頭,“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有點不太相信,咱們居然成功了。”
澹院士忽然回頭道:“李省長,您說....獵鷹9號能用來發射載人艙嗎?”
“怎麽?澹院士盯上我們湖西省的獵鷹火箭了?”沈奇笑道。
“盯?沈副省長,我都把研究所和工廠,以及所有技術人員,全搬到湖西省了,應該算咱們湖西省的人了吧?”
“算,算!”沈奇哈哈一笑道。
“可以,不過你們的載人航天任務需要再往後延遲一下。”
澹院士雙眼一亮,“您是有什麽新計劃了嗎?”
“我對比了你們的航天飛船和orbitx的航天飛船,雖然都可以發射到太空,但orbitx的飛船明顯性能更好。”
“而且造價也更低。”
“您能設計出新的航天飛船?”
“我抽空研究了一下,這是圖紙,你們先拿去生產試試,未來我打算建設空間站。”
“空間站?”
澹院士一臉懵逼得接過圖紙,低頭看了一眼。
“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許明和沈奇也把臉湊了過來。
“是的,既然成立了我們自己的太空探索公司,就不能止步於軌道衛星,我們需要走向深空,空間站就是第一步。”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全世界隻有米利堅宇航局有空間站,而且禁止盟國以外的國家進入。”
“對。”澹院士點了點頭,“其實大家隻知道orbitx公司是世界上最強的太空探索公司,實際上,米利堅宇航局才是真正的航天巨頭,隻不過他們是米利堅的國有企業,並不參與商業公司的競爭,所以鮮有人知。”
“而我們航天研究所,之所以要竭盡全力實現載人航天,就是為了突破米利堅的航天封鎖,不然,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我們永遠不知情。”
“把宇航員送上天,能知道什麽?”沈奇問道。
“剛開始沒什麽用,但隻要能穩定把人送上天,就可以建設空間站。”
“空間站的作用可就大了。”澹院士侃侃而談道:“首先能用來觀測藍星的氣象變化、海洋變化、植被變化,以及應對各種自然災害。”
“這些還隻是基礎信息。”
“空間站還能進行天文觀測,因為沒有大氣層的幹擾,天文觀測會非常清晰,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星空,獲取宇宙的一手消息。”
“此外,空間站還可以用來進行各種實驗,包括生命實驗、技術實驗、藥物實驗、科學實驗...等等。”
“簡而言之,載人航天能獲得別人在地麵上無法獲得的數據。而且都是一手數據。”
“這些數據,極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科技發展帶來重要影響,有無法預知的好處。”
“如此說來,空間站豈不是一個全新的數據庫?”
“沒錯。”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的數據都是來自於米利堅航天局。人家想給就給,不想給....你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想整你,就給你一堆錯誤數據,讓你白投入幾百億。”
“這麽惡心?”沈奇皺眉道。
“是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著急上天…..因為要盡快掌握地外信息權,不能再受製於人。”
“隻要實現了載人航天,有了空間站,人家就不敢蒙你,也不敢小瞧你了。”
沈奇點了點頭。
澹院士輕歎口氣,“其實,在碰見李省長之前,我都沒有信心完成載人航天任務。”
“恐怕...會辜負組織和人民給予我的期望。”
“我這個人,能力不大,又沒自信,真不一定能幹好。”澹院士道。
“澹院士,您太謙虛了,你們的載人航天項目我看過,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五了,就差百分之五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核心技術,又被米利堅壟斷。你們真的已經做的很好了。”
“李省長,您就別安慰我了,我自己什麽樣我太清楚了。說到底就是能力不夠。不怪網絡上,很多網民罵我們,說我們浪費這麽多錢,也不知道幹了個啥。有的時候,我自己都想笑。群眾們說的對,這麽多年,我確實什麽都沒幹成。”
許明拍了拍澹院士的胳膊,“您就別瞎想了,這次,大家不是做的很好嗎?”
“如果沒有你們之前的努力,李江同誌空有一身本領,也施展不出來啊。哈哈哈。”
許明的笑聲,讓現場的氣氛逐漸回暖。
李江也笑了笑,“許書記說的沒錯,沒有您的努力,我就算想幹,也生產不出獵鷹9號,更不可能完成北鬥計劃和星鏈計劃。”
“火箭回收就更別想了。”
李江的話,令澹院士的心情好受了些。
忽然沈奇又問道:“對了李省,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獵鷹9號發射一次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我記得傳統火箭發射一次的成本高達10億美金。”
“咱們如果要完成星鏈計劃,至少得發射200次左右吧?”
“按照傳統發射成本算,就是2000億美金....”
沈奇算出來的數字,嚇了眾人一跳。
“沈副省長,您算得也太貴了,我們之前估算的是2億美金。但是現在...既然實現了火箭回收,應該會少點。”
“我估計,一次1億美金差不多。”
“您覺得呢?李省長。”
李江沉思了片刻。
“還是太多了,具體我沒算。但我知道,肯定不會超過2000萬美金。”
“2000萬美金都不到?”
“2000萬美金是最大值。”
“估計項目成熟之後,也就1000萬美金。”
“1000萬??”
“後期如果再把火箭的運載量擴大一點,還能少。幾百萬發射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李江的數字越說越少,澹院士都快覺得李省長發射的不是火箭了,而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
米利堅,自由峽穀發射基地。
在看完獵鷹9號的全回收過程後,控製中心展開了激烈討論。
有人認為獵鷹9號的成本應該能控製在2億美金左右。
更有甚者,把金額估算到了1億美金。
丹尼爾咬著牙道:“就算他們實現了火箭全回收技術,以7億美金的原始成本來估算,也便宜不到哪去。”
“丹尼爾先生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對。以我多年對火箭的研究來看,這次江氏集團能把獵鷹9號百分之95的零件回收掉,成本一定可以降低百分之90以上!”
“綜合估算,我覺得應該是1億美金左右。”伊森捏著下巴道。
“1億美金?怎麽可能這麽便宜!”丹尼爾不信。
“行了,都別吵了。”q先生忽然發話。
“我們都被騙了。”
q先生的話令丹尼爾一愣。
“我剛收到消息,獵鷹9號的發射成本,不足1000萬美金。”
所有工作人員都高興得站了起來,他們鼓著掌,臉上滿是興奮。
澹院士也沒想到,李省長口中的一次嚐試竟真的成功了。
“李省,我們居然把整流罩都回收了!”
“李江同誌,這是不是能讓星鏈計劃的成本降低一大半了?”許明也很高興。
“何止一半!”澹院士頗為激動道,“火箭上最貴重的三個部件,一級和二級火箭,以及整流罩,占了火箭製造成本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這麽多?”沈奇驚訝道。
“是的。”澹院士點了點頭,“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有點不太相信,咱們居然成功了。”
澹院士忽然回頭道:“李省長,您說....獵鷹9號能用來發射載人艙嗎?”
“怎麽?澹院士盯上我們湖西省的獵鷹火箭了?”沈奇笑道。
“盯?沈副省長,我都把研究所和工廠,以及所有技術人員,全搬到湖西省了,應該算咱們湖西省的人了吧?”
“算,算!”沈奇哈哈一笑道。
“可以,不過你們的載人航天任務需要再往後延遲一下。”
澹院士雙眼一亮,“您是有什麽新計劃了嗎?”
“我對比了你們的航天飛船和orbitx的航天飛船,雖然都可以發射到太空,但orbitx的飛船明顯性能更好。”
“而且造價也更低。”
“您能設計出新的航天飛船?”
“我抽空研究了一下,這是圖紙,你們先拿去生產試試,未來我打算建設空間站。”
“空間站?”
澹院士一臉懵逼得接過圖紙,低頭看了一眼。
“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許明和沈奇也把臉湊了過來。
“是的,既然成立了我們自己的太空探索公司,就不能止步於軌道衛星,我們需要走向深空,空間站就是第一步。”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全世界隻有米利堅宇航局有空間站,而且禁止盟國以外的國家進入。”
“對。”澹院士點了點頭,“其實大家隻知道orbitx公司是世界上最強的太空探索公司,實際上,米利堅宇航局才是真正的航天巨頭,隻不過他們是米利堅的國有企業,並不參與商業公司的競爭,所以鮮有人知。”
“而我們航天研究所,之所以要竭盡全力實現載人航天,就是為了突破米利堅的航天封鎖,不然,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我們永遠不知情。”
“把宇航員送上天,能知道什麽?”沈奇問道。
“剛開始沒什麽用,但隻要能穩定把人送上天,就可以建設空間站。”
“空間站的作用可就大了。”澹院士侃侃而談道:“首先能用來觀測藍星的氣象變化、海洋變化、植被變化,以及應對各種自然災害。”
“這些還隻是基礎信息。”
“空間站還能進行天文觀測,因為沒有大氣層的幹擾,天文觀測會非常清晰,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星空,獲取宇宙的一手消息。”
“此外,空間站還可以用來進行各種實驗,包括生命實驗、技術實驗、藥物實驗、科學實驗...等等。”
“簡而言之,載人航天能獲得別人在地麵上無法獲得的數據。而且都是一手數據。”
“這些數據,極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科技發展帶來重要影響,有無法預知的好處。”
“如此說來,空間站豈不是一個全新的數據庫?”
“沒錯。”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的數據都是來自於米利堅航天局。人家想給就給,不想給....你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想整你,就給你一堆錯誤數據,讓你白投入幾百億。”
“這麽惡心?”沈奇皺眉道。
“是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著急上天…..因為要盡快掌握地外信息權,不能再受製於人。”
“隻要實現了載人航天,有了空間站,人家就不敢蒙你,也不敢小瞧你了。”
沈奇點了點頭。
澹院士輕歎口氣,“其實,在碰見李省長之前,我都沒有信心完成載人航天任務。”
“恐怕...會辜負組織和人民給予我的期望。”
“我這個人,能力不大,又沒自信,真不一定能幹好。”澹院士道。
“澹院士,您太謙虛了,你們的載人航天項目我看過,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五了,就差百分之五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核心技術,又被米利堅壟斷。你們真的已經做的很好了。”
“李省長,您就別安慰我了,我自己什麽樣我太清楚了。說到底就是能力不夠。不怪網絡上,很多網民罵我們,說我們浪費這麽多錢,也不知道幹了個啥。有的時候,我自己都想笑。群眾們說的對,這麽多年,我確實什麽都沒幹成。”
許明拍了拍澹院士的胳膊,“您就別瞎想了,這次,大家不是做的很好嗎?”
“如果沒有你們之前的努力,李江同誌空有一身本領,也施展不出來啊。哈哈哈。”
許明的笑聲,讓現場的氣氛逐漸回暖。
李江也笑了笑,“許書記說的沒錯,沒有您的努力,我就算想幹,也生產不出獵鷹9號,更不可能完成北鬥計劃和星鏈計劃。”
“火箭回收就更別想了。”
李江的話,令澹院士的心情好受了些。
忽然沈奇又問道:“對了李省,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獵鷹9號發射一次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我記得傳統火箭發射一次的成本高達10億美金。”
“咱們如果要完成星鏈計劃,至少得發射200次左右吧?”
“按照傳統發射成本算,就是2000億美金....”
沈奇算出來的數字,嚇了眾人一跳。
“沈副省長,您算得也太貴了,我們之前估算的是2億美金。但是現在...既然實現了火箭回收,應該會少點。”
“我估計,一次1億美金差不多。”
“您覺得呢?李省長。”
李江沉思了片刻。
“還是太多了,具體我沒算。但我知道,肯定不會超過2000萬美金。”
“2000萬美金都不到?”
“2000萬美金是最大值。”
“估計項目成熟之後,也就1000萬美金。”
“1000萬??”
“後期如果再把火箭的運載量擴大一點,還能少。幾百萬發射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李江的數字越說越少,澹院士都快覺得李省長發射的不是火箭了,而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
米利堅,自由峽穀發射基地。
在看完獵鷹9號的全回收過程後,控製中心展開了激烈討論。
有人認為獵鷹9號的成本應該能控製在2億美金左右。
更有甚者,把金額估算到了1億美金。
丹尼爾咬著牙道:“就算他們實現了火箭全回收技術,以7億美金的原始成本來估算,也便宜不到哪去。”
“丹尼爾先生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對。以我多年對火箭的研究來看,這次江氏集團能把獵鷹9號百分之95的零件回收掉,成本一定可以降低百分之90以上!”
“綜合估算,我覺得應該是1億美金左右。”伊森捏著下巴道。
“1億美金?怎麽可能這麽便宜!”丹尼爾不信。
“行了,都別吵了。”q先生忽然發話。
“我們都被騙了。”
q先生的話令丹尼爾一愣。
“我剛收到消息,獵鷹9號的發射成本,不足100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