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伯牛繼宗和三皇子李亨在乾清宮殿外遭遇,兩人都是被傳招而來。
互相見禮後,兩人並無交流,安靜的站著等候。
裘世安出來時,眼神沒有審視兩人的意思,而是直接宣進。
二人前後腳進入乾清宮,承輝帝站在巨大的書桌前,待二人見禮後非常直接的下令:“神機營抽三千人,健銳營抽三千人,牛繼宗為統製,李亨為監軍。此次任務,前往兩江,聽從孫閣老調遣,聽明白了麽?”
二人齊齊應聲:“臣遵旨!”
承輝帝專門點李亨的名字:“知道監軍是幹啥的麽?”
李亨毫不猶豫的回答:“隻帶眼睛耳朵,不帶嘴巴。”
承輝帝滿意的點點頭:“回答的很好,行軍打仗有牛愛卿即可,讓你跟著去,就是去跟著看看,學一學。可以的話,沿途的後勤供給,可以伸手幫襯一二。”
“兒臣記住了。”父子二人當著牛繼宗的麵說話,牛伯爺垂首站立,如同不存在。
交代完李亨,轉頭承輝帝問牛繼宗:“牛卿可知該怎麽做?”
“陛下臨時征調,此事必急,臣以為,二皇子跟著神機營一道走水路,臣領健銳營走陸路,一人雙騎,半月可至。”牛繼宗很短的時間內就準備好答案,可謂業務熟練。
承輝帝也是懂軍事的,開口否決:“不妥,此行兩軍統一行動,水路並進即可。”
牛繼宗叉手道:“諾!”這就有點軍令的意思了。
承輝帝並無後續吩咐,牛繼宗退下,調兵準備後勤,因為事情急,隻有一天的準備時間,今夜怕是沒覺睡了。對於牛繼宗而言,辛苦一點不是壞事,就怕沒有機會帶兵出征。
西域平叛那麽大的戰事,四王八公的後人全都沒機會沾邊,此番調兵南下,卻點了牛繼宗這位一等伯,事情在牛繼宗這裏,很難說是福是禍。
李亨被留下,承輝帝仔細的告訴他:“神機營抽調火銃兵一千人,偏廂車兵一千人,炮兵一千人,健銳營三千騎兵配合行動。如此安排,可有看法?”
也不管李亨懂不懂,承輝帝就這麽問了。
李亨猶豫了一下才回答:“兒臣不知兵,看不懂。”
承輝帝自覺得意的安排,沒想到缺一個捧哏的,不禁有點掃興,揮揮手道:“回去準備吧。”打發了李亨之後,承輝帝招呼裘世安道:“更衣,去虞衡司看看賈璉。”
裘世安趕緊準備伺候更衣,承輝帝一邊更衣一邊碎碎念:“朕不召見,你不會求見?”
【我是個聾子!】重要的事情,裘世安在心裏重複了三遍。
虞衡司下屬最大的火器作坊內,賈璉看著初步的成品時,還是覺得自己小看了這個時代的工匠們技藝的精湛。為了爭一個頭功,三天時間,兩根帶膛線的槍管擺在了麵前。
作為火器作坊排名第一的大匠,孫二娃的名氣一點都不霸氣。三天時間,帶著一組十個工匠,從打造到拋光,再到拉膛線,他都親自盯著每一道工序。三天時間,僅僅睡了四個時辰,速度上也把另外一組遠遠甩在後麵,能不能擺脫匠籍的命運,就看這一哆嗦了。
賈璉已經從最初的驚訝裏走出來了,拿起一根槍管仔細觀察,他是真的外行,但不等於眼瞎。東西好不好,拿在手裏肯定有感覺的。好的產品,就應該像眼前的這根槍管一樣,帶著一種工業的美感。外壁用砂紙打磨過,內壁拉過膛線,卻依舊光滑。
賈璉關注的是另外一個重點:“膛線怎麽拉的?如果大量製作,速度如何?”
孫二娃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解釋:“此前小的私下裏弄了個人力機床,可鏜可銑,就是費點力氣的事情。不缺人的話,一日可成。”
賈璉點點頭,拿起一把看外形季度粗糙的遊標卡尺,量了量內壁,固定之後又去量下一根槍管,量完之後不免有點失望:“有公差,還不小。”
孫二娃聽了頓時一臉失望,忍不住自我辯解:“大人,這槍管做到偏差不過半寸,已經到頭了。”賈璉依舊沒立刻表態,而是默默的看著兩根槍管的口徑,這個時代的火槍,口徑這麽大的麽?這得有十五毫米粗了吧?
我一個軍事外行,真不好瞎指點,還是去請一個懂軍事的人來為好。
“老張,去神機營請個人來看看,兩根槍管有一定公差,我也分不出優劣。”
賈璉習慣性的招呼張書吏,最近用的很順手,幹活是真賣力氣。
哎,壓力很大的,從最近的進度看,一萬兩銀子給的太多了,能花掉一千兩就不錯了。
眼下這個貨幣處在一個銀子與銀幣混著用的狀態,皇家銀行發行的銀幣,就是要當一兩銀子用的。張廷恩這個老師心知肚明,發來的是純度最高的雪花銀。
不等張書吏去叫人,身後有人發聲:“我看看!”
賈璉覺得耳熟,正要回話時,裘世安站他麵前輕輕搖頭,賈璉立刻反應過來,後退讓開。
一身便衣的承輝帝上前來,當仁不讓的拿起槍管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放下,反問一句:“這種帶膛線的槍見過,優點是打的準,缺點是裝彈非常麻煩,恨不得用錘子往裏敲。打完了清理內壁非常的麻煩,差不多打個百來發,槍就廢了。不帶膛線的槍,五百發都算差的。”
皇帝不願意暴露身份,賈璉也隻好遮遮掩掩的行禮道:“回王爺,線膛槍精度高,射程遠的優點不可視而不見,既然有缺點,慢慢改進就是了。戰場上的士兵,手裏有一件好武器,就等於多一條命。”
“你別說大道理,直接說你的想法,你那改進報告我看了,一部分沒看懂。”
“圓錐形子彈,做的比槍管口徑小一些,後麵加個軟木,火槍被擊發後,軟木在火-藥爆炸瞬間的衝擊作用下膨脹,起到很好的氣密性保證效果,這樣射出的子彈,在飛行過程中處在一個高速旋轉的狀態,能夠飛的更遠,打的更準。子彈可以通過批量澆鑄製造可以保證做小一點,有軟木在不用要求太嚴格,槍管口徑則必須嚴格要求。這個設計,最大限度的避免鉛彈拉膛線,大大的增加槍管的使用壽命。”
看見賈璉手裏的粗糙版遊標卡尺,承輝帝不客氣的拿來看了看,忍不住讚道:“這份心思真是太巧了,你一個讀書人,怎麽還懂這些?”
【我還真就不懂,我就是喜歡看一些亂七八糟的科普視頻。】
“男人嘛,哪有不喜歡這些東西的,臣……下官就是喜歡瞎捉摸。”賈璉覺得真費勁。
“說的也是,男人很少沒有不喜歡火銃的。”承輝帝認可了這說法。
賈璉倒是能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人類的打獵基因,但不敢說,也不能說。
“走,去看看彈藥。”承輝帝興致來了,他還是王爺的時候,也上過戰場,知道火槍的威力。本朝太祖對於軍隊的打造,就是建立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之上。
從後來者的角度看,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軍隊,就是調往北方後的戚家軍。
在北方的戚繼光,延續了他在南方不敗的戰績,充分發揮了火器優勢,結合車陣,將草原上的部落打的不敢輕易冒頭,真就是聽到戚繼光的名字便瑟瑟發抖。
可是才過去了幾十年,明軍怎麽就拉胯了呢?
這麽講吧,非要給誰扣一口黑鍋,倒也不夠公允,隻能說明朝中後期,君臣合作,齊心協力的把大明朝著滅亡的方向推。最終成就了一段野蠻戰勝文明的神話。
導致這個民族一根辮子拖了三百年,一直到賈璉穿越時,辮子還在很多人的心裏留著。
目送賈璉等人離開,孫二娃內心失望無法掩飾,賈大人沒能滿意麽?
兩根槍管如何能做到一樣大小呢?
打造的時候用同一根鐵棍為模,光滑內壁用同一根鑽頭,一根兩根還行,多了鑽頭也會有損耗,必須換鑽頭吧?怎麽能把鑽頭做到統一尺寸呢?
心頭燃起一團火的孫二娃很不甘心的追上去,他想問個真切。
“賈大人,小的有話要問。”孫二娃黝黑的臉上看不出顏色變化,但看他表情即可知,此刻的他很緊張,臉和脖子都紅了,隻是因為膚色看不出來。
裘世安在一旁臉都綠了,這工匠好大的膽子,悄無聲息的跟上,要造反麽?
陛下非要輕車簡從,身邊一個護衛都不帶,一個人顧前不顧後,我真是太難了。
賈璉卻沒有想那麽多,心思還在工作上。停步回頭:“請問!”
“大人,真有兩根一模一樣的槍管麽?”孫二娃壯膽問一句。
賈璉露出詫異的表情,非常理所當然的回答道:“怎麽可能呢?同一棵樹上都找不到兩片相通的葉子。孿生兄弟都能找到不同的地方。從工藝的角度出發,想要讓兩根槍管最大限度的口徑一致,首先要有測量工具,其次是在設備和工具上做文章。不求一模一樣,但求公差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以槍管為例子,公差不大的情況下,子彈可通用。”
對於當下的工業,賈璉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造出來子彈和槍管之間,用通條捅的進去可通用即可。看孫二娃的表情,賈璉又補一句:“你做的已經很好了,回頭我為你請功,保底一個九品官,如果能做的更好一點,我為伱說話的底氣也更足一些。”
賈璉說完就走,孫二娃驚喜的整個人都傻在原地。
承輝帝在前,賈璉在後,兩人慢步往前時,承輝帝開口道:“你現在就許他的官,另外一組的成品你沒看呢。”
“另外一組做的如何還不知道,孫二娃能在三天的時間裏打造兩根能用的槍管,而且還自製了機床,在臣看來,已經足夠給他一個官做了。工藝技術上的事情,還是要內行來負責。文官多為讀經史子集出身,工坊裏頭,最忌諱外行指導內行。”
承輝帝聽了無聲的笑了笑,忍不住調侃賈璉:“怎麽,你還想朝廷開個工科?”
賈璉似乎沒聽到調侃的意思,很幹脆的回答:“非但很有必要,而且還要開理科。”
承輝帝沒聽懂,反問一句:“何謂理科?”
“望文生義,理科為研究基礎原理的學科。以水為例子,有結冰狀態,液體狀態,氣體狀態。其中有何奧妙呢?臣設一個範疇為溫度,再定溫度為零度時水結冰,一百度時可蒸發為氣體。整個過程就可以定位為水的基礎理論。再回到水燒開時,水壺的蓋子會被推動,如果沒有壺口,隻有蓋子的狀態下,水蒸氣的推力集中在一點上,能不能借這個力作點事情呢?臣聞西洋有蒸汽機後,便聯想到了這些。總而言之,很多道理其實就在生活中等待發現,並總結後為人所用。我們不去做,別人已經在做了,所以,西洋的堅船利炮跨越萬裏大洋,來到了大周朝的沿海。眼下還是風帆動力,遲早有一天,他們會開著蒸汽船過來。”
承輝帝徹底沉默了,腳步放慢往前走了一段才道:“有膛線的槍,正是兩廣總督從西洋人手裏購得,進獻於朕前,他對此槍評價不高,隻說是給朕鑒賞把玩之用。”
賈璉聽了立刻回應:“這怪不得兩廣總督,此槍射程可達三百步猶可殺傷,一旦多了,真要有人拿此物刺王殺駕,總督大人怕是要受連累,故而即便知道潛力巨大,也不敢說。”
“一派胡言,連珠炮能打一裏地,大將軍炮能打四裏地,紅夷大炮能打的更遠。”
承輝帝並不是真心抬杠,真就是覺得兩廣總督想太多了。
賈璉卻不一樣,畢竟是從人臣的角度看問題,繼續解釋:“一根毛竹掏空了,放一把線膛槍不是問題。扛著一根毛竹出門,與扛著一門連珠炮出門不一樣。不是射程的問題,而是是否方便攜帶以及隱藏的問題。”
承輝帝沉默了片刻才道站住反問:“道理你都知道,為何還要做線膛槍?”
(本章完)
互相見禮後,兩人並無交流,安靜的站著等候。
裘世安出來時,眼神沒有審視兩人的意思,而是直接宣進。
二人前後腳進入乾清宮,承輝帝站在巨大的書桌前,待二人見禮後非常直接的下令:“神機營抽三千人,健銳營抽三千人,牛繼宗為統製,李亨為監軍。此次任務,前往兩江,聽從孫閣老調遣,聽明白了麽?”
二人齊齊應聲:“臣遵旨!”
承輝帝專門點李亨的名字:“知道監軍是幹啥的麽?”
李亨毫不猶豫的回答:“隻帶眼睛耳朵,不帶嘴巴。”
承輝帝滿意的點點頭:“回答的很好,行軍打仗有牛愛卿即可,讓你跟著去,就是去跟著看看,學一學。可以的話,沿途的後勤供給,可以伸手幫襯一二。”
“兒臣記住了。”父子二人當著牛繼宗的麵說話,牛伯爺垂首站立,如同不存在。
交代完李亨,轉頭承輝帝問牛繼宗:“牛卿可知該怎麽做?”
“陛下臨時征調,此事必急,臣以為,二皇子跟著神機營一道走水路,臣領健銳營走陸路,一人雙騎,半月可至。”牛繼宗很短的時間內就準備好答案,可謂業務熟練。
承輝帝也是懂軍事的,開口否決:“不妥,此行兩軍統一行動,水路並進即可。”
牛繼宗叉手道:“諾!”這就有點軍令的意思了。
承輝帝並無後續吩咐,牛繼宗退下,調兵準備後勤,因為事情急,隻有一天的準備時間,今夜怕是沒覺睡了。對於牛繼宗而言,辛苦一點不是壞事,就怕沒有機會帶兵出征。
西域平叛那麽大的戰事,四王八公的後人全都沒機會沾邊,此番調兵南下,卻點了牛繼宗這位一等伯,事情在牛繼宗這裏,很難說是福是禍。
李亨被留下,承輝帝仔細的告訴他:“神機營抽調火銃兵一千人,偏廂車兵一千人,炮兵一千人,健銳營三千騎兵配合行動。如此安排,可有看法?”
也不管李亨懂不懂,承輝帝就這麽問了。
李亨猶豫了一下才回答:“兒臣不知兵,看不懂。”
承輝帝自覺得意的安排,沒想到缺一個捧哏的,不禁有點掃興,揮揮手道:“回去準備吧。”打發了李亨之後,承輝帝招呼裘世安道:“更衣,去虞衡司看看賈璉。”
裘世安趕緊準備伺候更衣,承輝帝一邊更衣一邊碎碎念:“朕不召見,你不會求見?”
【我是個聾子!】重要的事情,裘世安在心裏重複了三遍。
虞衡司下屬最大的火器作坊內,賈璉看著初步的成品時,還是覺得自己小看了這個時代的工匠們技藝的精湛。為了爭一個頭功,三天時間,兩根帶膛線的槍管擺在了麵前。
作為火器作坊排名第一的大匠,孫二娃的名氣一點都不霸氣。三天時間,帶著一組十個工匠,從打造到拋光,再到拉膛線,他都親自盯著每一道工序。三天時間,僅僅睡了四個時辰,速度上也把另外一組遠遠甩在後麵,能不能擺脫匠籍的命運,就看這一哆嗦了。
賈璉已經從最初的驚訝裏走出來了,拿起一根槍管仔細觀察,他是真的外行,但不等於眼瞎。東西好不好,拿在手裏肯定有感覺的。好的產品,就應該像眼前的這根槍管一樣,帶著一種工業的美感。外壁用砂紙打磨過,內壁拉過膛線,卻依舊光滑。
賈璉關注的是另外一個重點:“膛線怎麽拉的?如果大量製作,速度如何?”
孫二娃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解釋:“此前小的私下裏弄了個人力機床,可鏜可銑,就是費點力氣的事情。不缺人的話,一日可成。”
賈璉點點頭,拿起一把看外形季度粗糙的遊標卡尺,量了量內壁,固定之後又去量下一根槍管,量完之後不免有點失望:“有公差,還不小。”
孫二娃聽了頓時一臉失望,忍不住自我辯解:“大人,這槍管做到偏差不過半寸,已經到頭了。”賈璉依舊沒立刻表態,而是默默的看著兩根槍管的口徑,這個時代的火槍,口徑這麽大的麽?這得有十五毫米粗了吧?
我一個軍事外行,真不好瞎指點,還是去請一個懂軍事的人來為好。
“老張,去神機營請個人來看看,兩根槍管有一定公差,我也分不出優劣。”
賈璉習慣性的招呼張書吏,最近用的很順手,幹活是真賣力氣。
哎,壓力很大的,從最近的進度看,一萬兩銀子給的太多了,能花掉一千兩就不錯了。
眼下這個貨幣處在一個銀子與銀幣混著用的狀態,皇家銀行發行的銀幣,就是要當一兩銀子用的。張廷恩這個老師心知肚明,發來的是純度最高的雪花銀。
不等張書吏去叫人,身後有人發聲:“我看看!”
賈璉覺得耳熟,正要回話時,裘世安站他麵前輕輕搖頭,賈璉立刻反應過來,後退讓開。
一身便衣的承輝帝上前來,當仁不讓的拿起槍管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放下,反問一句:“這種帶膛線的槍見過,優點是打的準,缺點是裝彈非常麻煩,恨不得用錘子往裏敲。打完了清理內壁非常的麻煩,差不多打個百來發,槍就廢了。不帶膛線的槍,五百發都算差的。”
皇帝不願意暴露身份,賈璉也隻好遮遮掩掩的行禮道:“回王爺,線膛槍精度高,射程遠的優點不可視而不見,既然有缺點,慢慢改進就是了。戰場上的士兵,手裏有一件好武器,就等於多一條命。”
“你別說大道理,直接說你的想法,你那改進報告我看了,一部分沒看懂。”
“圓錐形子彈,做的比槍管口徑小一些,後麵加個軟木,火槍被擊發後,軟木在火-藥爆炸瞬間的衝擊作用下膨脹,起到很好的氣密性保證效果,這樣射出的子彈,在飛行過程中處在一個高速旋轉的狀態,能夠飛的更遠,打的更準。子彈可以通過批量澆鑄製造可以保證做小一點,有軟木在不用要求太嚴格,槍管口徑則必須嚴格要求。這個設計,最大限度的避免鉛彈拉膛線,大大的增加槍管的使用壽命。”
看見賈璉手裏的粗糙版遊標卡尺,承輝帝不客氣的拿來看了看,忍不住讚道:“這份心思真是太巧了,你一個讀書人,怎麽還懂這些?”
【我還真就不懂,我就是喜歡看一些亂七八糟的科普視頻。】
“男人嘛,哪有不喜歡這些東西的,臣……下官就是喜歡瞎捉摸。”賈璉覺得真費勁。
“說的也是,男人很少沒有不喜歡火銃的。”承輝帝認可了這說法。
賈璉倒是能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人類的打獵基因,但不敢說,也不能說。
“走,去看看彈藥。”承輝帝興致來了,他還是王爺的時候,也上過戰場,知道火槍的威力。本朝太祖對於軍隊的打造,就是建立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之上。
從後來者的角度看,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軍隊,就是調往北方後的戚家軍。
在北方的戚繼光,延續了他在南方不敗的戰績,充分發揮了火器優勢,結合車陣,將草原上的部落打的不敢輕易冒頭,真就是聽到戚繼光的名字便瑟瑟發抖。
可是才過去了幾十年,明軍怎麽就拉胯了呢?
這麽講吧,非要給誰扣一口黑鍋,倒也不夠公允,隻能說明朝中後期,君臣合作,齊心協力的把大明朝著滅亡的方向推。最終成就了一段野蠻戰勝文明的神話。
導致這個民族一根辮子拖了三百年,一直到賈璉穿越時,辮子還在很多人的心裏留著。
目送賈璉等人離開,孫二娃內心失望無法掩飾,賈大人沒能滿意麽?
兩根槍管如何能做到一樣大小呢?
打造的時候用同一根鐵棍為模,光滑內壁用同一根鑽頭,一根兩根還行,多了鑽頭也會有損耗,必須換鑽頭吧?怎麽能把鑽頭做到統一尺寸呢?
心頭燃起一團火的孫二娃很不甘心的追上去,他想問個真切。
“賈大人,小的有話要問。”孫二娃黝黑的臉上看不出顏色變化,但看他表情即可知,此刻的他很緊張,臉和脖子都紅了,隻是因為膚色看不出來。
裘世安在一旁臉都綠了,這工匠好大的膽子,悄無聲息的跟上,要造反麽?
陛下非要輕車簡從,身邊一個護衛都不帶,一個人顧前不顧後,我真是太難了。
賈璉卻沒有想那麽多,心思還在工作上。停步回頭:“請問!”
“大人,真有兩根一模一樣的槍管麽?”孫二娃壯膽問一句。
賈璉露出詫異的表情,非常理所當然的回答道:“怎麽可能呢?同一棵樹上都找不到兩片相通的葉子。孿生兄弟都能找到不同的地方。從工藝的角度出發,想要讓兩根槍管最大限度的口徑一致,首先要有測量工具,其次是在設備和工具上做文章。不求一模一樣,但求公差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以槍管為例子,公差不大的情況下,子彈可通用。”
對於當下的工業,賈璉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造出來子彈和槍管之間,用通條捅的進去可通用即可。看孫二娃的表情,賈璉又補一句:“你做的已經很好了,回頭我為你請功,保底一個九品官,如果能做的更好一點,我為伱說話的底氣也更足一些。”
賈璉說完就走,孫二娃驚喜的整個人都傻在原地。
承輝帝在前,賈璉在後,兩人慢步往前時,承輝帝開口道:“你現在就許他的官,另外一組的成品你沒看呢。”
“另外一組做的如何還不知道,孫二娃能在三天的時間裏打造兩根能用的槍管,而且還自製了機床,在臣看來,已經足夠給他一個官做了。工藝技術上的事情,還是要內行來負責。文官多為讀經史子集出身,工坊裏頭,最忌諱外行指導內行。”
承輝帝聽了無聲的笑了笑,忍不住調侃賈璉:“怎麽,你還想朝廷開個工科?”
賈璉似乎沒聽到調侃的意思,很幹脆的回答:“非但很有必要,而且還要開理科。”
承輝帝沒聽懂,反問一句:“何謂理科?”
“望文生義,理科為研究基礎原理的學科。以水為例子,有結冰狀態,液體狀態,氣體狀態。其中有何奧妙呢?臣設一個範疇為溫度,再定溫度為零度時水結冰,一百度時可蒸發為氣體。整個過程就可以定位為水的基礎理論。再回到水燒開時,水壺的蓋子會被推動,如果沒有壺口,隻有蓋子的狀態下,水蒸氣的推力集中在一點上,能不能借這個力作點事情呢?臣聞西洋有蒸汽機後,便聯想到了這些。總而言之,很多道理其實就在生活中等待發現,並總結後為人所用。我們不去做,別人已經在做了,所以,西洋的堅船利炮跨越萬裏大洋,來到了大周朝的沿海。眼下還是風帆動力,遲早有一天,他們會開著蒸汽船過來。”
承輝帝徹底沉默了,腳步放慢往前走了一段才道:“有膛線的槍,正是兩廣總督從西洋人手裏購得,進獻於朕前,他對此槍評價不高,隻說是給朕鑒賞把玩之用。”
賈璉聽了立刻回應:“這怪不得兩廣總督,此槍射程可達三百步猶可殺傷,一旦多了,真要有人拿此物刺王殺駕,總督大人怕是要受連累,故而即便知道潛力巨大,也不敢說。”
“一派胡言,連珠炮能打一裏地,大將軍炮能打四裏地,紅夷大炮能打的更遠。”
承輝帝並不是真心抬杠,真就是覺得兩廣總督想太多了。
賈璉卻不一樣,畢竟是從人臣的角度看問題,繼續解釋:“一根毛竹掏空了,放一把線膛槍不是問題。扛著一根毛竹出門,與扛著一門連珠炮出門不一樣。不是射程的問題,而是是否方便攜帶以及隱藏的問題。”
承輝帝沉默了片刻才道站住反問:“道理你都知道,為何還要做線膛槍?”
(本章完)